|
本报讯(记者 冯登科) 5月5日,适逢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也是法门寺地宫发现第一枚佛指舍利19周年纪念日,佛教圣地法门寺佛幡飘飘,经声悠扬。法门寺博物馆当日隆重举行朱庆澜将军铜像揭幕仪式和纪念馆开馆典礼,纪念68年前为修葺、保护法门寺地宫文物做出贡献的一代名人朱庆澜先生。
朱庆澜是浙江绍兴人,生于1874年,字子桥,民间尊称朱子桥将军。辛亥革命时朱庆澜先生为四川副都督,后任黑龙江督军兼巡按使,率军收回沙俄占领的黑龙江航权;1917年,任广东省省长,将20营兵力交孙中山先生成立援闽粤军;1923年,任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1925年后,朱庆澜放弃高官,全力从事社会慈善事业,组织“华北慈善联合会”,救助全国灾民数百万。朱庆澜所到之处,全力维修、保护文物古迹,功绩卓著。1937年抗战爆发,朱庆澜来陕西安置难民,筹办赈务。他看到法门寺满目疮痍,破旧不堪,遂发动西京建设委员会、扶风县地方政府及法门寺当地民众,慷慨捐资修葺法门寺院和真身宝塔,这是法门寺自明代建塔300年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整修。在清理塔基时,工匠发现了唐代地宫。时值日寇侵华,朱庆澜当即决定不准扰动地宫文物,嘱咐现场工匠将“塔内之物放回原处,填土封存”。由于朱庆澜的保护,埋藏法门寺塔下地宫1000多年的唐代珍宝和4枚佛指舍利得以保存了下来,直至1987年面世。朱庆澜还同时修复了法门寺铜佛殿、钟鼓楼和大雄宝殿,从河南请来高僧良卿法师,使法门寺院得以完整过渡到全国解放。 为了纪念这位保护法门寺文物的先驱者,法门寺博物馆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搜集资料、寻访当事人及朱将军的亲属,在法门寺博物馆内建起了800平方米的“朱庆澜纪念馆”,并在纪念馆前矗立起3米多高的朱庆澜铜像。 当日,省宋庆龄基金会主席、原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牟玲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白阿莹,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吕晓明,副市长戴征社及省、市、县有关部门领导、朱庆澜先生亲属、佛教界人士等出席了开馆仪式及朱庆澜先生铜像揭幕式,并为铜像和纪念馆揭幕剪彩。 上图为朱庆澜先生孙女朱国安向法门寺博物馆朱庆澜纪念馆赠送朱先生遗物。 《宝鸡日报》2006年5月8日第一版 |
浏览:156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