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天下英雄__心高不认天家眷
天下英雄

二郎神考

李耀仙

  内容提要:在北宋末,南宋初年曾有一次灌口二郎神是谁家二郎的争论,其最后结果是:真有其人而神异为虚构的赵二郎落选了;又真有其人的杨二郎也未得认可,但他转化为神话中的另一杨二郎则在民间留传下来;而本无其人的李二郎却被皇帝裁断为灌口二郎神,取得了合法的地位。此后李二郎的赛神祭品和塑造形象逐渐氏羌化。这说明民族间的和睦相处,不仅有赖于政治上的团结和经济上的合作,还有赖于文化上的交融。
  关键词:灌口二郎神赵二郎杨二郎李二郎
  
  
  灌县虽然仅是坐落在四川盆地西北边沿一座不大的城市,可是它在我国历史上的知名度是很高的。它之所以成为历史名城,是由三种因缘和合起来的:其一,在于它有一个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自秦李冰在此截江筑坝,引崛江之水以灌成都平原数百万亩土地,川西人民受其恩泽,历二千余年不绝。象这样一个规模宏大、久而弥新的灌溉工程,在人类史上也是罕见的。其二,在于它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上很长时间内一个汉族人民与少数民族人民分界而处的地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所在处名灌口,灌口以上都是山区,向为少数民族人民游牧的地区;灌口以下则是平原,俱为汉族人民耕种的田园。汉族和少数民族虽在此分界而处,亦常有贸易交往,所以这个地方既是他们的分界处,也是他们的互市处。其三,在于它是我国道教的发祥地。在灌县境内有一座青城山,天师道教祖张道陵曾在此创教布道,后来山上的道观修建益多,居民信教益众,香火四时不断,灌县就成远近道教徒朝拜圣地聚集的处所。
  基于上说三种不同的历史根源,也就反映出这个城市境内长时期中存在着三种政治、经济和宗教的势力:一个是汉族的政治经济势力,一个是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势力,再有一个是汉族人中一部分道教徒的宗教势力。这三种势力汇集在一块,既有冲突,也有协调。冲突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暴乱和战争。这些暴乱和战争都是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进行的。但在二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这种不幸的流血场合毕竟是短暂的,还是以和睦相处的日子为恒常的。这里住居的少数民族,有氏人、羌人和藏人,除了在一个特定历史阶段(主要是唐代)内是以藏人占优势外,较长时间仍以氏人为主。后来羌人和氏人也逐渐融合起来,以致往往把氏人说成是羌人(因为在历史上羌人要比氏人更著名些)。就在这三种势力和睦相处的时候,不能说没有矛盾,不会不发生冲突,这是由于他们各方都想要扩充自己的势力所必然造成的。不过这些矛盾和冲突,可以通过协商或其他方式来解决或把它们缓和下来,不致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灌口二郎庙之争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灌口有一座二郎庙,由来很久,既不知是何时修建的?也不知是谁人修建的?更不知它所供奉的二郎神像是哪家的二郎?至迟到北宋末和南宋初这个历史阶段,居住在这里的氏人、一般汉人以及汉人中的道教徒,都为这座庙宇和这个神像的归属发生了争执。氏人说:这是他们氏家人的二郎(过去氏人的酋帅姓杨,就当称杨二郎),庙宇也是他们氏家人修建的。他们之所以要在此地修庙奉神,是谋求有个立脚点,有了这个立脚点,才能保障他们在山区的游牧生活,不受汉人搔扰。汉人说:这是我们汉家人的李二郎,他是李冰的第二个儿子,佐李冰治水,有功于民,而民祀之,是理所当然的。汉人之所以要力争这座庙宇和这个神像为己有,其目的在要保护这个地方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如果这座神庙成了氏人占有的据点,就会使成都平原几百万亩良田的收益受到威胁。汉人中的道教徒说:这个二郎是赵二郎,他本名赵昱,在隋代作过嘉州太守,曾入水斩蛟,州人奉以为神,唐朝太宗皇帝赐封神勇大将军,庙食灌口,也就是我们教中所顶敬的神。道教徒要争这个灌口二郎是赵二郎,同时也是他们教中的神,其用意在扩大他们在当地的宗教势力,是十分明显的。关于二郎神的传说,在我国的其他地方,还有什么许二郎(逊)、邓二郎(遐)等等,但他们的神异事迹,都不在四川,和灌口二郎挂不上钩,因此也未介入灌口二郎的争论中。灌口二郎争论的结果,后由封建王朝的皇帝作出裁断,定为李二郎,稍后又把二郎庙改为二王庙(李冰父子均赐封为王),似乎成了定论,但它只是政治上的裁断,还缺少足够的事实根据和理论证明,有待学人的继续探讨。
  我们且先考察赵昱之称为灌口二郎在历史文献上是怎样讲的?宋人王某托名柳宗元所著《龙城录》记其事云:
  “赵昱字仲明,与兄冕俱隐青城山,从事道士李钰。隋末,炀帝知其贤,拜嘉州太守。郡河内有健为老蛟为害。昱乃持刀入水,左手持蛟首,右手持刀,奋波而出。州人事为神。太宗文皇帝赐封神勇大将军,庙食灌江口。上皇幸蜀,加封赤城王,又封显应侯……”
  后出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记赵昱斩蛟受封事与上书略同外,续有增补云:
  “隋末天下大乱,弃官隐去,不知所终。后因嘉州江水涨溢。蜀人见青雾中乘白马,引数人,鹰犬弹弓,猎者波面而过,乃昱也。民感其德,立庙于灌江口奉祀焉。俗曰灌口二郎……宋真宗朝,益州大乱,帝遣张乖崖入蜀治之。公诣祠下求助于神灵,克之,奉请于朝,追尊圣号曰清源妙道真君。”
  据《龙城录》所云,“赵昱字仲明”,有兄名“冕”,其号为二郎有据。又云:“庙食灌江口’,即具有被选定为灌口二郎的资格。而且他又姓赵,当朝正是赵家人的天下,其入选可以从优。可是问题亦暴露出来了:其一是,该书言昱曾“隐青城山,从事道士李环”,就道出了他与青城山道教徒的牵连,不难看出他是青城山道教徒推出的神。而且该书不敢直署著作人的真姓名,托为唐代大文豪柳宗元所作,不仅是图假其名义以见重于世,还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其“隐”处是在受道士们的请托,虚构神异以逞其入主灌口神庙之志。其二是,该书言昱斩蛟事明明出在嘉州,并得“州人事为神”,何以偏偏被赐封其“庙食”却在永康军灌口?这就令人难以理解。后出的《搜神大全》所作的补充,实际上是为它辩护,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点,该书所记赵昱后来显灵,不是一个江神的形象,而是一个山神的形象,可能是在谋求符合当时二郎庙中所供神像的原貌。第二点,该书补言赵昱受封庙食灌口前,灌民已先在那里立庙奉祀,可缓解人们的怀疑,但是昱的恩德和灵现毕竟是出在嘉州,嘉州人已奉为神,远近之民虽可闻风奉祀,朝廷赐封怎能舍本而取末?所以这个辩护仍不能令人信服。第三点,该书补书当朝真宗皇帝追尊圣号为“真君”,这个问题将在下节讲李二郎时再作交代。
  由于赵昱以嘉州之神而求入主永康军灌口神庙,不免有张冠李戴之嫌,何况还有出于政治上考虑的缘故(详后节),因而赵宋王朝在这场争议中,对昱不能不爱而必捐,只得裁断以灌口当地有功于民的李二郎入主此庙,于是赵二郎也就落选了。
  现在我们再考察李二郎之被裁断为“血食”灌口二郎庙的经历过程。传说中的李二郎是李冰的第二个儿子。但最早记载李冰在蜀治水事迹的《史记》、《汉书》、《华阳国志》诸书,都未提到有他儿子的参与活动。要到李冰治水事迹的神话化过后,才有他的二儿子的介入。梁李膺《治水记》开始出现“蜀守父子擒健蛙”的神话故事,该书虽提及有蜀守之子参与擒捉水怪的活动,却未明言是其子二郎。北宋赵扑《古今集记》记李冰治水,去其神话部分,却把治水之功,差不多全都系在“其子二郎”身上去了。它说:
  “李冰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镇渝江,五石犀以压水怪,凿离堆山以避沫水之害,穿三十六江灌溉川西南十数州稻田。”
  照这说来,著之史册的治水专家李冰只是负责这项水利工程的设计师,而向所未闻的“其子二郎”才是监修这项工程的工程师。当李二郎之名出现时,“二郎神”的曲名早就有了(见唐人崔令钦《教坊记》),“灌口神”之名也早就出现了(《十国春秋》谓之为“灌口神’,《续唐书·蜀世家》就直书为“灌口神”)。灌口神庙之被称为“二郎庙”,初见于南宋洪迈《夷坚丙志·二郎庙》条,而所记为徵宗政和年间事,虽比赵扑镇蜀时间为晚,但尚未和李二郎挂搭起来。尽管如此,只要有李二郎的出现,他就有被认为灌口二郎的可能。
  李二郎之被裁断为灌口二郎,并得封王“血食”其庙,是在南宋建炎四年张浚作川陕安抚处置使任内(洪迈《夷坚丙志·灵显真人》条记:是年张浚在间州灵显庙祷神得梦。灵显真人,“俗谓二郎者是也”)。《朱子语类·鬼神篇》云:
  “蜀中灌口二郎庙,当初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出来。初间封为王,后来徵宗好道,谓他是甚么真君,遂改封为真君。向张魏公用兵祷于其庙,夜梦神语云:“我向来封为王,有血食之奉,故威福用得行。今号为真君,虽尊,凡祭我以素食,无血食之养,故无威福之灵”。今须复封我为王,当有威灵。”魏公遂乞复其封。不知魏公是有此梦还复一时用兵,托为此说?”
  朱熹这段语录,说明三个问题:一、张浚认定灌口二郎庙就是李二郎的庙。二、张浚为李二郎乞封其王,得血食此庙,以显其“威福之灵”。三、朱熹对张浚乞封是由他实“有此梦”,抑是因“一时用兵”之故?提出怀疑。这三个问题中,最后一问题至关紧要,朱熹的怀疑是有理有据的。认定灌口二郎庙是李二郎的庙(((夷坚丙志·灵显真人》条言“二郎’,尚未冠“李”姓),并为之乞封为王,血食此庙,都是张浚一手造成的。张浚之所以如此做,确是因一时用兵之故,不得不断然采取如此的措施。
  灌口神至迟在五代前蜀时期就有了,当时还称为灌口神(见《十国春秋》)。其神为“ 神”则其庙当属“淫祠”。神之谓“ ”,以其非正神;祠之谓“淫”,以其为滥设。其实神之 不,祠之淫不淫,是按汉人的文化传统来定的。汉人所书“ 神’和“淫祠”,多指民间渗入少数民族所奉的神和所立的庙。那时在灌口的“ 神”当是氏人的神,其“淫祠”当是氏人的庙。氏人的神是山神,杀羊为祭的神。赵二郎显灵现的猎神像,李二郎血食此庙后,“逐年人户赛祭,杀数万来头羊”(见上引《朱子语类·鬼神篇》记灌口二郎庙条后段),皆带有氏人之神的迹象。灌口二郎庙的记载最早也只在徵宗政和年间(见上引洪迈《夷坚丙志》),由此可知《龙城录》言赵昱在唐太宗时就受封神武大将军、庙食灌江口和明皇幸蜀时加封为赤城王之说都属虚构,因为灌口神在前蜀时还谓之 神,赵昱即受帝王赐封,百姓岂能谓之为神吗?《搜神大全》言昱在宋真宗时追尊圣号为真君之说亦属可疑,因据上引《朱子语类》记徵宗朝始改封灌口二郎为真君,二说并存,笔者倒以《语类》之说为可信。至《语类》言灌口二郎托梦称“初间封为王”,如真有其事,也不是唐明皇加封的赤城王(理由详前),可能是这氏神在未成神前就实有所封(说见后节),要不然便是《夷坚甲志》所记的永康军灵显王,这一封号当在五代前后蜀衍、旭当位时,不会出现在宋代(因朱熹提举过道观,对宋代道观诸神称号来历是很清楚的,洪迈亦博学多闻者,尚不知灵显真人得封王来由)。氏人的灌口神自以灌口二郎神之名出现后,汉人的神都想觊觎这个神位,赵二郎的参加角逐固无论矣,李二郎也走将出来。
  张浚之认定灌口二郎就是李二郎,就意味着要改氏人的 神为汉人的正神,改氏人的淫祠为汉人的神庙;也意味着把赵二郎排出竞争行列。张浚之要作如此认定,确是为了一时出兵之故。三国时诸葛亮伐魏前夕,曾派三千士兵把守都江堰的故事,他会吸取这个经验的。他考虑到这个对金人用兵的关键时刻,灌口神庙如为氏人占据,难保都江堰工程不受氏人的干扰和破坏;又如为道教徒所专有,便不能调动更多汉人确保这个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所以他不得不作出如此的认定,可见其用心良苦之处。张浚这一认定,须得皇帝的诏可,他就以藉乞封复灵为名,要高宗恩准。高宗的赐封,实际上就是对灌口二郎确定为李二郎的裁断,于是李二郎之为灌口二郎就有其合法性,谁也动摇不了也!当然,张浚当时掌握川陕军政大权,又值用兵之际,奏折一上,即准其所请;要是平时,即便李二郎的事迹有比赵二郎为优,但这个皇帝老官是否优先考虑本家的二郎?是很难说的。
  这一场灌口二郎之争,李二郎是争赢了,但亦留下了后遗症:首先,李二郎本是虚构,而李冰则是真人真事。李冰虽早有专祠(即伏龙观,据北宋真宗景德年间冯伉撰《移建离堆山伏龙观铭并序》言“不革旧名,惟崇新宇”,其建观可追溯至北宋前,笔者疑即自南齐至唐时的崇德庙,因二者俱称李公祠,后者虽言在灌口,哪有相距数里连建二祠之理?恐为后人误将二郎庙与它相混所致),地在离堆,居灌口下游,至景德冯伉为观作序,均尚未有封号;今李二郎之主此神庙,则在离堆上游,且得封王血食,有悖情理,不得不寻求弥补。弥补之一是,伏龙观的李冰亦晋封为王,据陆游《伏龙祠观孙太古画英惠王像》诗题,李冰也随之而有此殊宠了。弥补之二是,把李冰的神像亦迁入二郎庙去,把二郎庙索性改名为“二王庙”,这是清代雍正年间的事了(见宪德《享捐春秩祭典碑》)。其次,灌口二郎庙虽裁断为李二郎的神庙,但对氏羌人不能不有所安抚,从而对氏羌人的风俗习惯亦不能不予以随顺。二郎庙每年赛神要杀上万头的羊不用说了,连李二郎的江神形象也逐渐变成山神形象了。原来李二郎的神像是手持一把伏龙斩蛟的剑,后来他的神像手持的不再是那把神剑,而是一把三尖两刃枪,还带上一条犬(乾隆朝重建二王庙新神像),岂不是由伏龙斩蛟的江神转变为善猎能战的山神吗?这一转变与其说是在有意和杨二郎的形象相融合,不如说是随顺氏羌人的风俗习惯。
  最后该谈到原纯属氏神后经过一番汉化了的杨二郎了。笔者认为原来纯粹的氏神杨二郎是杨难当,后来经过一番汉化了的氏神杨二郎是杨戬。李思纯先生的《江村十谈》,第一个提出原来的杨二郎是杨难当,可是他对杨难当之当为最初的氏神杨二郎,所举理由还不够充足,至于后来的氏神杨二郎突然变成汉化了的杨戬,也没有一番交代,所以他的见解亦随其人之作古而被湮没了。
  《北史·氏列传》云:“氏者西夷之别种,号曰白马。”此二语下为分释之:先言“西夷”。西夷即西戎(夷为概称,泛指西夷;戎为专称,特指西夷)。戎的原义为兵器,有所谓“五兵”:弓矢、受、戈、矛、戟是也。戈为直刺,以尖;矛为横击,以刃;戟则合戈矛为一体,有尖有刃,可直刺亦可横击。常用之戟为一尖一刃,尚有三尖两刃者,当为戟中最凶狠的一种,即演义小说中所谓的方天化戟是也。戎之引申一义为戎狄之戎,是因戎人为游牧民族,常以戈、矛、戟一类长柄武器随身,其在草原,用以刺杀狼群;其在山区,用以捕捉兽类;其在战场,用以攻击敌人;故以戎名之。戎中的酋帅用三尖两刃枪,由戎中别种氏人之神转化来的杨戬亦善使一把三尖两刃枪,是其来有自的。次言“白马”。氏人本来就号“白马”,现称“白马氏”已是赘辞。其号白马,当以习乘白马得名,《封神演义》中杨戬骑的就是白马,岂能说是一个偶然的巧合?
  氏人平时以游牧为生,牧羊者除手边不离戈矛一类武器外,身边还随带一只犬。因为犬最有警惕性,一听到远处有狼群的脚步声就咆哮起来,引起主人注意,至于以它来作出猎的伴随,那还是次要的,所以塑造氏神的形象一定是带上一只犬。杨戬随身有只哮天犬,实是氏人生活的反映。氏人还有一个风俗,就是他们喜在脸上刻划一个假的纵眼,成为三只眼,其用意在惊骇兽类和威慑敌人。他们的三只眼就是活面具,用不着象北齐兰陵王那样,上阵才来带上一付假面具。氏人皆好刻划竖眼,氏神岂能不然?
  再回到《北史·氏列传》对杨难当的记述。杨难当,氏人,早在东汉末年,其祖先杨腾已为部落大帅,移居仇池(今甘肃武都境内),至其父杨盛兄杨玄时,氏人之势日增,北扩地至秦州之上(今甘肃天水),在晋、宋两朝父兄二人皆赐封至王。自难当立为王后,其势更张,纵横裨阖,先事宋,后附北魏;更野心勃勃,不以魏太武帝所封的南秦王为足,自称大秦王,“置百官具拟天朝”;又喜战伐,曾东伐梁州之汉中(即今陕西汉中),南攻益州之涪城(今四川绵阳)和巴西(今四川间中),虽一再被宋人击败,仍能退保其疆土。他算得上是氏族人中的头号英雄(在他以前的杨腾、杨盛,以后的杨大眼,皆不能与之相比),要立氏人的族神,数典当首推这位杨家的二郎。唐时教坊作曲,喜歌颂历史上的英雄,其取北齐的兰陵王作曲牌,人皆知之;而以出自北周境内的二郎神入乐,也是不足为奇的。
  这位杨二郎自在益州的攻伐失败后,犹能自保其疆土,退到今彭灌之间,筑关设隘,以阻宋人的进攻,就有所谓二郎关。二郎死后,氏人的活动,就北不过武都,南不出彭、灌,西不逾二郎生前止足的二郎山。但氏人在与汉人和睦相处的日子,就想有个氏汉互市的地方,于是选中了灌口,在这里设立一个神庙,藉这个庙地来和汉人互市。这座灌口神庙所奉的神,就是氏人的杨二郎杨难当,氏人尊之为二郎神;汉人最初贬之为灌口 神,稍后去其贬义,只称灌口神,再后,亦随顺氏人习俗,就改称为灌口二郎神了。氏人所奉的二郎神,是自家祖先杨二郎,一提起就能道出。但汉人则一般不知道是哪家的二郎,甚至有知之者亦不明说,何况到某个时候还可把这个不冠姓的二郎加以利用。果然到了北宋的中、晚期,当他们需要争夺这座神庙时,于是什么赵二郎、李二郎也就出现了。
  在这场神庙的争夺战中,李二郎虽以张浚的威望和皇帝的裁断而取胜,但当地的氏羌人口服而心不服,采取各种隐晦曲折的方式来表示抗议:一是每年神赛,照样宰杀羊羔以为祭品,官府亦得依从了。二是神像要求要塑成山神像,历数百年之久,到清乾隆朝,也算遂了心愿了。三是在民间流传一个氏人汉化的杨戬二郎神与之相抗衡。这个杨戬二郎神是由神迹表汉人事而形象从氏人俗二者融合而成的。杨戬姓杨,不失氏人酋师之姓;名戬在取其以戈得福之义,寓有戎人以至氏人的象征。有人要问:这个杨二郎之命名为戬,与北宋宦官杨戬有没有一点关系?笔者认为毫不相干,犹之《封神演义》上另一个神哪吒的父亲李靖和唐初的李卫公并无牵涉一样。实在要说有点相干,就在这位二郎神临阵时善于“摇身一变”这点上。据《老学庵笔记》和《夷坚乙志》,宦官杨戬曾变过蛤蟆和巨蟒,与神人杨歌比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还多一变自不能并论,但总在“变”这点上是相同的。这里还需回顾一下原来奉为氏神的杨难当二郎,他之每战必一马当先,冲锋陷阵,是不是也有几手花招,才会致胜而能所向披靡、败北而能得以身免呢?要把他的玩耍花招,说成是善于“摇身一变”,亦无不可。
  关于二郎神之原为纯属氏人的杨难当二郎何以会转变成氏人汉化了的杨戬二郎?以及杨戬二郎的民间神话何以能得流传下来的始末,叙说至此,可以告一结束了。
  上面介绍了三个二郎——赵二郎、李二郎、杨二郎,分别代表了汉人中道教徒、一般汉人和氏人(因后来与羌人融合,亦称氏羌人,或竟称羌人)的三种势力,他们在北宋末到南宋初都为灌口二郎而发生了争执。这三个二郎,有的是真有其人,而其神异之迹为虚构的(如赵二郎);有的是原本真有其人其事,而后来转化为无其人其事纯属神话中人物(如杨二郎);有的是本无其人,而藉其父为真人真事才出现的(如李二郎)。在这场争夺战中,真有其人的赵二郎、杨二郎均未取胜,但绝非偶然;而非真有其人的李二郎之所以取胜,在当时的情况下,又几乎成了不得不然。更巧妙的是,真有其人的杨二郎,未得官方认可;而转为纯属神话中的杨二郎却在民间流传,更因写入神话、演义小说而一直传承下来,官方也就默认了。
  汉人推出的李二郎(本无其人)虽被裁断为灌口二郎而取得合法地位,但他的赛神祭品和塑造形象也逐渐氏羌化;而纯属神话中的杨二郎亦因神迹表汉人事而形象从氏羌俗,才能为一般汉人所乐于接受。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经验:民族间的和睦相处,不仅有赖于政治上的团结和经济上的合作,还需要有文化上的交融。
  笔者之作此“考”,并未提供好多新的资料,亦未抒出什么新的见解,只求在历史文献中未曾引人注意处予以突出,和有若干纠葛难解处予以疏通,至其是否有当,尚须就教方家。
  
 浏览:264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5/5/16 7:17:5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二卷《约身奉仇雠》(二)(收藏于2007/11/21 7:46:20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二卷《约身奉仇雠》(一)(收藏于2007/11/21 7:38:06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一卷《归来隔山岳》(六)(收藏于2007/11/21 7:29:38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一卷《归来隔山岳》(五)(收藏于2007/11/21 7:25:37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一卷《归来隔山岳》(四)(收藏于2007/11/21 7:20:04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一卷《归来隔山岳》(三)(收藏于2007/11/21 7:16:43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一卷《归来隔山岳》(二)(收藏于2007/11/21 7:14:21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一卷《归来隔山岳》(一)(收藏于2007/11/21 7:11:29
焦杰灌口二郎神的演变(收藏于2006/4/3 21:21:26
李靖岩一枕残阳(二十五~二十六)(收藏于2006/3/26 20:03:40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易水客《封神演义》诸主要神仙妖怪列表(修改版)(访问12032次)
熊发恕《西游记》中的二郎神(访问9997次)
易水客各个影视版本的杨戬形象分析(访问7251次)
风中梦想《缘来是你》(四)(访问7164次)
焦杰灌口二郎神的演变(访问6875次)
风中梦想《缘来是你》(六)(访问5319次)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一卷《归来隔山岳》(三)(访问4933次)
易水客各个影视版本的杨戬形象分析(续篇)(访问4816次)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一卷《归来隔山岳》(一)(访问4198次)
干树德漫议杨二郎神话的演变(访问3903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10/31 0:18:11
77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1/12 17:14:37
最爱二郎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9/22 14:50:31
lfselfs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12/23 10:39:44
一祯点评37675号文选(评论于2007/9/9 21:17:1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天下英雄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