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宇宙的最深处坠下,拖着均匀流利的曲线切开三国被烽火映红的天空————这颗流星曾照亮曹魏的半壁江山。
郭奉孝。 和大部分有志出世的青年一样,郭嘉首先投奔了雄踞河北,“效周公之下士”的袁绍。也正因为他曾效力袁绍,后人们才有了那句被奉为经典的评语: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八个字,破尽了不可一世的一代霸主头上所有的光环。 曹操初见郭嘉,评价是“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和他评价荀彧的“吾之子房”,很难说哪个更高。荀彧是公认的最佳总理大臣,治理后方的一把好手,对曹魏政权的巩固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与荀彧相反,郭嘉的决定性作用体现在协助曹操分析众多对手,拟定攻城略地扩大势力的战略方针上。 说服曹操首先与袁绍对抗,问鼎河北,是郭嘉的第一个大手笔。其时袁绍兵多将广,曹操羽翼初丰,一直未能下决心与之对抗。而郭嘉自袁绍处来,深知袁绍优柔寡断,任人唯亲,礼贤下士却不能人尽其才,和曹操相比,在胸襟、眼光和决策上都明显处于劣势。只要有恒心与之对峙,假以时日,胜利的天平必将向曹操倾斜。曹操自己也深知,一旦袁绍有意南下,首先就是要做掉横阻许昌一带的曹操。从战略位置上来看,马腾,孙策,袁绍等势力分别占据地图的一角,有稳定的后方和相对较短的战线,可以有效地集中兵力和物资。而曹操身处群雄逐鹿的中原腹地,北拒袁绍,南临袁术孙策,西御马腾,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如能吞灭袁绍,曹操就可以辽东、青、幽一带为后方,许昌、洛阳为据点,向西南推进。郭嘉的提议正中曹操心思,同时也给了顾虑袁绍实力而迟迟下不了决心的曹操 最后的临门一脚。曹袁对决彻底改变了中原时局,成为打破群雄割据走向三足鼎立的第一步。 在这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郭嘉向曹操进言“急攻吕布”。“绍方北击公孙瓚,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身为骁勇善战一代名将,却在郭嘉言下被当作北征袁绍路上忙里偷闲顺手搞定的小角色,事实也证明,曹操“征吕布,三战破之”。同时代英雄人物驰骋风云的外表之下究竟有几斤几两,都逃不过郭嘉明澈的双眼。 袁绍败于官渡后不久便郁郁而亡,留下两个儿子苦苦支持风雨飘摇的袁氏家业。曹操乘胜追击,“连战数克”,正打算一鼓作气扫清北方,当时力主攻袁的郭嘉却劝曹操罢手,转而谋取荆州。按照他的说法,“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只要把袁绍这两个宝贝儿子丢下不管,等着看他们内讧而后坐收渔利就可以了。且不说这种利用敌方心理弱点静观其变的策略有多大的变数和风险,连向主公提出此种系千钧于一发的奇谋都是险象环生的。但是郭嘉从来都不曾看错人。曹操正是那种有把自己的背脊转向尚未清除的隐患,放手驰骋中原的魄力的人。 曹操还未到荆州,河北生变的消息就已经传来了。袁谭和袁尚的互相倾辄看似出人意料,令人扼腕叹息,但却早在他们狭隘不成器的本质中注定了。而把冥冥中的命运之网尽收眼底的,正是郭嘉。 平定北方后,胸怀宏图之志的曹操终于能在中原呼风唤雨。“唯奉孝最能知孤意”,郭嘉的确如曹操所言,助他成了大业。但是也就在曹操的梦想翩然飞翔的时候,这颗年仅三十八,如日中天的新星,带着一世辉煌,飘然坠落。 “命也夫!”一代枭雄这声绝望的浩叹,又何尝不是后世无数错过郭嘉这位绝世颖君的后人的感慨呢? “追思嘉勋,实不可忘。”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追惜奉孝,不能去心。” |
浏览:181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