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天下英雄__心高不认天家眷
天下英雄

缥缈仙境中的人性光辉

张蕾

  读《荷马史诗》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希腊诸神的人性化,宛如人一般的性情,消退了神龛上笼罩着的神秘光环。然而这在中国的神学中是不可能成立的,中国的神永远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或慈悲或嘲弄地俯瞰着芸芸众生。
    《封神演义》就是一个典范。它几乎是完美地展现了人在神的统治下究竟有多么地无力。一切都是既定的命运,人在"天意"的面前始终如同蝼蚁。我是并不喜欢这种情况的,如果历代的竹简木牍上残留的都是神的旨意,那人的存在,究竟还有没有意义?
    藤崎版的《封神演义》,用完全推翻原作的手法,让我们看到所有熟悉的神的身上,潜藏的人性。   
  故事的开端仿佛一个不经意的无聊玩笑。在修炼时神游物外以至于熟睡不醒的太公望被横拖倒拽到元始天尊的面前,莫名其妙地接受了一桩名为"封神计划"的任务,然后在还未清醒的情况下就被兴奋不已的四不象带离了昆仑山。与其说这是一个计划,还不如说是一个笑话。把所谓的"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重任交到一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白痴道士的手中,根本无异于和历史开一个巨大的玩笑。与原作中智慧超群而又唯唯喏喏的老人相比,这个满身流氓气息而又喜欢耍小聪明的绿眸少年,看起来,怎样也不像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打败妲己。对于任何事都得过且过能混则混的太公望来说,这一件事是出奇地严肃的。六十年来一直背负着灭族的仇恨,却摆出一副慵懒的脸孔。直到这一天可以完全地展现。所以他选择了最直接也是最干脆的策略--擒贼擒王。然而传说远远不是那样地简单,从赵公明到闻仲,从妲己到女娲,太公望身不由己地陷入这无穷无尽的纷争之中,直到支持他的仅仅剩下"创立没有仙道的人界";直到,历史已经没有了指引的时候。
    这个少年的肩上承担的悲哀,和那个遇事便四处求神拜佛的老者,也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然而尽管有着这样沉重的主题,《封神》却依然洋溢着轻松的气氛。从昆仑那一票肯定有资格进中科院的科学狂人,到满口"打令"的邓婵玉;从一睡三年不醒,甚至都懒得呼吸的太上老君,到一直冷眼旁观,作小丑打扮的申公豹。各色有趣的角色,虽然用着那些听来古老而严肃的名字,却宛如沉闷历史中的调剂品,给原本灰色的空间抹上一片片缤纷的色彩。
    在中国无论男女老少都耳熟能详的哪吒,早已不再是那个梳着双髻的小孩。冷漠的眼神,强大的力量,时常令他的师父太乙真人感到自危。这位发明了无数"高科技"法宝,堪称历史上最伟大的电子机械学家的仙人,却常常被自己的爱徒追赶得不得不躲入原来是用来关敌人的九龙神火罩内。可是即使如此,他仍然心甘情愿地扮演着一个"慈父"的角色。为了看清哪吒的战斗情况,甚至都不顾自己严重的恐高症。过后还未等自己早已发青发白的脸恢复血色,就十分迫不及待地寻找到了镜头,自豪地一笑:"我是哪吒的生父嘛!"而哪吒却只冷冷地甩过一个白眼:"替我修理一下。"
    师徒间出现这样的对话,在中国传统的伦理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中国的神即使在自己的弟子面前仍然不会忘记摆出一副高不可攀的姿态,并且,不允许自己作出任何感情的流露。可是藤崎笔下的仙人,却都是绝不吝啬自己真情的仙人。他们关心同伴,关爱弟子,和尊长的关系也很有"民主"遗风。在中国的《封神》中,又怎么可能看见拎着元始天尊衣领的杨戬,以及和道德真君勾肩搭背如同挚友的黄天化?又怎可能有对着老子大喊大叫的太公望,以及紧紧抱住杨戬的玉鼎?
    是啊,玉鼎真人。比起同为"爱徒派"骨干人物,却多少有点神经质的太乙来说,玉鼎对于杨戬的爱,显得更加深沉和内敛。红水阵中那一段号称"封神三大经典片段"之一的故事,即使说是"惊天地,泣鬼神"也不为过。杨戬那破碎断续的幼年记忆,在那个温暖的怀抱中被一点一滴地唤起。凄冷的雨天,划落的泪水,温暖的手,以及那包容一切的怀抱,足以令一个聪明却又敏感的孩子铭记永生永世。
    "你小的时候,我就是这样抱着你在雨中走……不让你淋湿,不让你着凉?quot;
    "你长大了呢,杨戬……"
    什么叫人性?--人是有感情的生物。神、仙人,这些超凡脱俗的存在往往藐视着"情感"这样的东西,但是在藤崎版的《封神》中,这些失落已久的东西又被重新地拾起。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仙人的高姿态,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个为人师表又深爱自己弟子的仙人的行动,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个原本缥缈的不可琢磨的仙人身上,闪光的"人性"。
    那一场战斗,昆仑打得太苦。与原作中,昆仑诸仙一举手一抬足间,敌人已经消于无形的战斗,实在是有天壤之别。在中国的《封神》中历经百战也丝毫不损的昆仑十二仙,在这里却伤亡惨重,几乎全军覆没。战争,就是这样的东西。并不因为参加战争的是所谓的"好人"就可以丝毫没有损伤,战争是强者与弱者的拼斗,在战争中,即使是"好人"也会逝去,能够生存到最后的,只有强者。
    闻仲是强者。正因为"殷"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无可替代。为了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毁灭仙界。可是又有谁知道,这样顽强到几乎固执的信念,原本只是他与少年时知己的一个约定呢?作为仙人的闻仲,在孤独中独自度过了三百年,凭着一个人的力量维持着殷的代代王朝。如申公豹所言,正因为闻仲只是一个人,所以他才压倒性地强大,也正因此,即使再多的人也无法打败闻仲。
    然而闻仲最终还是败了,并不是败给了昆仑,也不是败给了太公望,他只是败给了自己,败给了自己的心。人有一个最脆弱的地方叫做心,即使再强大也好,只要是人就有心。三百年的呕心沥血使得他的心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而仅剩的唯一的能够支持他的黄飞虎也离他而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坚强的人也会感到疲倦吧?和原作中的"愚忠"不同,这里的闻仲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自己又为了什么而这样做。
    "请守护……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殷……"
    一个约定,一个请求,就可以超越三百年的时间与空间,一直一直地,在闻仲的耳边回响。直到最后,他才可以依稀地看到朱妃的微笑:"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
    闻仲他的确尽力了,而他的"尽力"令昆仑付出的代价也是惨不忍睹的。《封神》第十六册的篇名就叫做"死斗",由此我们可以很轻易地想象出那场战争的惨烈。也正因为昆仑诸仙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他们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中国传统理论正的所谓"邪不胜正",在这里几乎是不可能成立的。仙人更加没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地位,为了胜利他们必须努力,必须奋斗,甚至必须牺牲。
    "小望你还记得吗?三十年前我们也曾经这样到人界去玩呢。"
    "啊……那时我们把安眠药偷偷放到元始天尊的饭菜里,然后等他睡着了就下界来玩--你怎么突然提到这个?"
    "我只是……想起来罢了。那时候没有纷争,不晓得有多快活。"
    那时候没有纷争,不晓得有多快活。
    蓝发的少年带着淡淡的惆怅与向往幽幽地说出这样的话。到底唤起了多少年少的轻狂与美好的回忆,凝聚着多少对于现实的无奈,最清楚的人就应该是太公望了吧?没有纷争的日子是那样地令人怀念,可是,一旦发生了战争呢?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毁于一旦。战争不是改朝换代的工具,也并不是仙人用以操纵人界历史的手段,战争就是战争,由人类的欲望引发的一种可以毁灭一切的无法挽回的东西,人,都想成为战争中的赢家,但是总有人会去想一个问题吧?
    在战争中我们得到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那是因为每一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然而每一个人都有着完全不同的体会。太公望,这个向来以无赖和懒散著称的白痴道士,却在仙界大战结束后独自一人躲在悬崖边默默地落泪。是的,这场战争中他是胜利者,他又扫清了他实现"没有仙道的人界"的愿望的途中的一个障碍。可是他失去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包括最重要的朋友,最重要的敌人,还有,一颗完整的心。
    在中国的传说中,太公望在渭水边垂钓时,用的是像针一样的直钩。这样的钩当然是无法钓上鱼的,可是他钓到了文王。在这里,小望钓鱼时用的仍然是一根针一样的直钩,他也的确钓到了文王,但是这小小的鱼钩中到底包含了多少的情感,怕是他自己也难以说出--甚至,是难以看清的吧。
  "小望是为了想东西,才来钓鱼的吧?我知道的。"
    带着似乎永远都不会改变的微笑,普贤将一根锃亮的针拎到了太公望的面前。从此以后历史就被改写了:太公望的直钩钓鱼,不再是"愿者上钩"的代名词,而变成了另一种诉说,另一种澄澈的心境,渭水边并排而坐的人由一个变成了两个,而最终,又由两个变成了一个。
    "我希望我可以留在你身边,我预感到你将会被卷入一场战争中去,我希望那时我是在你身边的,至少我还有这么一点力量……小望,我可以看见你的心上插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尖刀…?quot;
    "小望,要达到目的,就必须牺牲一些人……"
    "目的越大,所牺牲的人就越多……"
    "但我们并不是自暴自弃,这是我们自己决定的事,所以我们既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也不需要别人的怜悯……"
    "只要别人为我们感到悲伤就够了……"
    这段对话也是被列为"封神三大经典场面"之一的,其感染力可说与红水阵那一场不分上下。无论如何,普贤还是做到了他对小望的承诺--"我想以我仅有的这一点力量来帮助你……"可是他却违背了他的另一个承诺--"我想留在你的身边……"
    灰色的天空,苍茫的大地,一望无际的辽阔荒野,以及置身于其中更显渺小的太公望。抬头,看着那其实并不是尽头的天际,就仿佛,一个失去了目标的旅人。
    是的,是一个人。我们可以从他身上清楚地看到人的弱点--脆弱的心。
    我知道,原作中的太公望并不能算作一个人,因为他没有心,至少的,他并不是一个时时都会流露出真心的人。小望的魅力是一种人格的魅力,也正是由于在这样"民主"的气氛中才更能够体现他的人格魅力。自负的杨戬在经过了对他的重重试炼之后终于承认了这个师叔,而这在原作的背景下根本不可能成立--原作中的太公望不需要任何的人格魅力,只要他是"师叔",那就对杨戬这样的人有着绝对的权限。杨戬承认了他,并且在越来越久的交往中越来越深刻地了解到了他,并且不由自主地被他的魅力吸引……这在于仙人是不可想象的,人格,什么是人格?那是只有真正的人才拥有的东西。
    仙界大战结束了,每个人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去弥补心灵上的伤痕,可是传说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因为新的旅程又开始了。
    三大仙人之一,太上老君。
    即使跳出《封神》的原作来看,老子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个相当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作为道家的创始人之一,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而其思想的根源就是"清静无为"。然而漫画是不需要契合历史的,而且其夸张的手段也为塑造老子这一人物形象创造了特殊的条件。这里的老子集天下懒惰之大成。为了能够好好睡觉甚至制造出万能睡觉机器,其中冷气暖气一应俱全,甚至因为老子连呼吸都觉得麻烦而配备了自动呼吸系统,或是因为懒得说话而借各种生物的嘴与太公望交谈。因为"老子无为",或许"无为"的极致就是睡觉,这样的理解当然或多或少都有些可笑。然而实际上看得最清楚的却恰恰是看起来最糊涂的老子。老子是超越了某些东西的存在,他超越的是什么呢?至少,我没有答案。
    老子的宝贝太极图,虽然无论怎么看都很像一块集成电路板,但在见识了多种高科技的宝贝之后我也见怪不怪。那是"无"的宝贝,如果作为攻击性的宝贝来使用那将会是最弱的,可是它可以限制住所有宝贝的行动。这是中国道家"以静制动"、"处身静止"的思想的完全体现。我甚至觉得这里的太极图的设定远远好于原作--原作只知道过分地强调宝贝本身的神奇与奥妙,借此宣扬道法的无边,但却忽视了老子所代表的另一种纯正的中国文化。"太极图"在中国道家中的地位是"三界"的一个缩影,一切的一切地被囊括于其中,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它以静制动,一旦展开,任何的宝贝都会失去功效;它又处身静止,不是攻击性的,甚至也不是防御性的,它不但可以限制住所有宝贝的功能,还可以恢复一切由宝贝造成的伤害。这就是"道",道讲究的是自然,是不加雕琢的浑然天成。这就是一个日本人眼中的中国道教,虽然他将老子改得面目全非变成了一位英俊少年,但是他对于老子思想文化精髓的篡改程度,实际上大大地低于中国的《封神演义》。
    传说就这样继续着,从老子手中拿到了太极图的太公望返回了周军的队伍中。下渑池、渡黄河、临朝歌,终于,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一定要让武王亲自带兵攻下朝歌!这是定则。仙人可以适当地影响着人类的历史,但仙人对于历史绝对没有决定权,能够决定自己历史的,仍然只有人类。这个道理所有的仙人和道士都明白,可是也许会有另一种信念去驱使着他们做出违背这定则的事情,比如说要把握住什么,要超越什么,要无悔于什么。
    黄天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幼年时仰望高大的父亲,那是他唯一的也是最终的目标,稚嫩的声音说着:"我要超越老爸!"到如今成熟的饱经风霜的声音依然说着同样的话语。所以为了这个目标他暗暗地出发了--去朝歌,去证明自己已经超越了老爸!
    腰中的剑,是"莫邪"。虽然那是仙界的宝贝,但是对于天化而言那绝不是普通的神力或者说是高科技的产物。那是自己幼年时的另一个目标,自己的师父清虚道德真君留给他的东西。道德真君,虽然无论怎么看他始终是个有点秀逗的运动狂人,但是毕竟是被称为稳坐"爱徒派"第三把交椅的人,他对天化的爱又是以着另一种和太乙及玉鼎完全不同的方式。所以天化从杨戬手中拿到莫邪剑的时候终于落泪了,然而擦干泪水之后,他要以一个男子汉的方式去祭奠自己的父亲与师父。
    拿着师父留给自己的宝剑,站在父亲当年站过的禁城前,面对着纣王,天化依旧是在努力地寻找着自己的生存目标与价值。要打败纣王。可是,打败了纣王又能够怎样呢?倒在太公望怀中的天化终于说出了一直一来他心中的想法:
    "我一直以来都想要超越老爸,可是,当我真正做到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目标了……"
  人,一旦达到了自己曾经孜孜不倦地去追求的目标的时候,往往就会感到空虚,前所未有的渗入骨髓的空虚。仙人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吗?其实是一样的呢。有时候一个目标会成为支持一个人活下去的支柱,而天化就是一个典型。他赌上自己的生命去追求他这一生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目标,换来的却是他这一生最大的空虚和悲哀。我始终觉得这段故事,这段同样名列"封神三大经典场面"的故事,已经不能用"感人"来形容。或许在严格的意义上来讲这已经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寓言。然而它又甚至不是人性的寓言,它只是很彻底地揭示了人在追求梦想时无法避免的悲哀。虽然这段故事与的深情与悲壮丝毫不逊于其它两段,但是它们其实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如果说"封神三大经典场面"中的其它两个是因为"死亡"所以才具备了悲剧的永恒,那这一段故事就完全是因为它的寓言性所以不朽。前两段是个体的消亡,而这一段是灵魂的死去。我们之所以会被它感染,完全是因为我们自己也深切地体会着这种寓言。
  这或许可以称为人性的弱点,又或许可以称为人类的劣根性,但不管怎样,能写出这样的故事的人,往往对于人性有着深刻的理解。
    《封神》并不是一个悲剧,至少表面看来,这部几乎可以称为"日本搞笑漫画之最"的少年漫画,于情于理都应该与悲剧无缘。可是,如此长长地一篇分析下来,却可以找出很多很多等闲容易被忽视的悲哀。就在这样的悲哀中,传说一步步地从开端走向发展,从发展走向高潮,最后,又从高潮走向终结。
  一切的始作俑者终于浮上了台面,失去了故乡而有拥有着强大力量的女娲想要靠自己把地球变成她的故乡的翻版。历史就在她的指引下发展了几千年--不,也许已经有了无数个几千年。她仿佛建造沙上的城堡一样建造着她心目中的世界,有一点偏差就完全地毁灭然后重新开始。文明一次又一次地产生,又一次又一次地消亡,太公望他们所置身的世界,已经是第几回重建的世界了?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诚然女娲在这里是反面角色,然而她的目的其实是那样地单纯,只是为了找回失落的故乡,回忆起故乡失落的文明。
    或许,她只是想回家呢。
    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才产生了这样一位"历史的道标"。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伏羲也应该想回家才对。伏羲?对,正是伏羲。不是太公望也不是王天君的伏羲。《封神》这部漫画最大的悲哀也于此体现--故事发展到最后,竟然,已经没有了主角!我知道随便拉一个看过《封神》的人--不管是原作还是漫画--他们一定都会说,《封神》的主角是太公望。可是太公望在哪里呢?他只是伏羲的一半,或许还没有一半,伏羲的灵魂究竟经过了多少次的分割,谁也不知道。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了自我,而太公望恰恰是失去了自我的人。虽然我们可以看见,伏羲的性格中还是太公望占的比重更大,他依然懒散依然奸猾,依然见了桃子就笑得合不拢嘴。可是他不是太公望,他一半是太公望另一半是王天君,一半未必是正义的正义和另一半未必是邪恶的邪恶。杨戬为此相当地不知所措,面前的人既是杀死自己师父的仇人同时又是自己一向敬爱的师叔,究竟该相信那一个才是伏羲的全部?
    没有答案。因为伏羲就是伏羲,就算他身上有太公望的影子,有王天君的影子也好,他只是伏羲而已。
    传说,如同所有曾经的传说一样慢慢地走向终结,带着所有的光辉和暗淡。历史就是由这样的传说一个一个地串联而成,一个传说的终结只意味着下一个传说的开始。
    《封神》的结局在《JUMP》的历史上应该算是最归于平淡的。然而平淡中却也透着出人意料的滋味。与地球融为一体的妲己,出任仙界新教主的杨戬,还有和平而温馨的神界。而太公望,不,是伏羲的结局,也应该说是历史上所有男主角中最具有中国味道的一种。中国的文化中有一种名为"功成身退"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的发源正是道家。最后一话的封面是端坐在群山之间的伏羲,微闭着双眼的样子仿佛已经完全陶醉于自然。每一个人,累了之后都会想到回归自然,而像伏羲这样的人也最终选择了归隐。一直躲避着小四与武吉的寻找,却又不时地出现在故人的面前,直到最后,遇到了申公豹--这个从一开始就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的存在。
    "以后……你有什么打算?"
    "就这样,游荡下去吧。"
    申公豹笑了:"放心吧,你的眼神并没有死去。"
    "太早分出胜负,就没有意思了。"
    申公豹,这个从头到尾一直冷眼旁观的人,其实清楚地知道着事情所有的来龙去脉。和老子的出世而又避世不同,他仅仅是出世而并没有避世。但是他可以理解伏羲的选择,只是他同时也知道人性最排斥的东西就是寂寞。
    人在世上,不管是有朋友也好,有敌人也好,始终要有一个人来和自己惺惺相惜,所以"太早分出胜负的话,就没有意思了。"
    于是申公豹走了,他去了哪里谁都不知道。或许某一天,当新的传说开始的时候,又会有一个骑着胖胖的大白猫的小丑出现在岩石的后面,用一种旁观的眼神看着这所有的一切,只是那个时候,不知道还有没有能够认出他的人。
    于是伏羲也走了,他去了哪里也没有人知道。或许某一天,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中,又会出现一个躺在桃树上吃得津津有味然后乱吐桃核的人,毫无保留地向世人展示着他的悠闲,只是已经不会再有跟着他叫着"主人"或"师叔"的人。
    这正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浏览:97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4/19 13:29:1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二卷《约身奉仇雠》(二)(收藏于2007/11/21 7:46:20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二卷《约身奉仇雠》(一)(收藏于2007/11/21 7:38:06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一卷《归来隔山岳》(六)(收藏于2007/11/21 7:29:38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一卷《归来隔山岳》(五)(收藏于2007/11/21 7:25:37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一卷《归来隔山岳》(四)(收藏于2007/11/21 7:20:04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一卷《归来隔山岳》(三)(收藏于2007/11/21 7:16:43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一卷《归来隔山岳》(二)(收藏于2007/11/21 7:14:21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一卷《归来隔山岳》(一)(收藏于2007/11/21 7:11:29
焦杰灌口二郎神的演变(收藏于2006/4/3 21:21:26
李靖岩一枕残阳(二十五~二十六)(收藏于2006/3/26 20:03:40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易水客《封神演义》诸主要神仙妖怪列表(修改版)(访问12032次)
熊发恕《西游记》中的二郎神(访问9997次)
易水客各个影视版本的杨戬形象分析(访问7251次)
风中梦想《缘来是你》(四)(访问7164次)
焦杰灌口二郎神的演变(访问6875次)
风中梦想《缘来是你》(六)(访问5319次)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一卷《归来隔山岳》(三)(访问4933次)
易水客各个影视版本的杨戬形象分析(续篇)(访问4816次)
一祯《天意或可夺》第一卷《归来隔山岳》(一)(访问4198次)
干树德漫议杨二郎神话的演变(访问3903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10/31 0:18:11
77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1/12 17:14:37
最爱二郎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9/22 14:50:31
lfselfs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12/23 10:39:44
一祯点评37675号文选(评论于2007/9/9 21:17:1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天下英雄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