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演艺明星纪念园__纪念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桂芳——桂气长馨
演艺明星纪念园

尹桂芳和尹派艺术世界

李惠康

  
  无论何时何地,艺术都是在平等竞争中发展的。戏剧是以观众为命脉的艺术,平等竞争又总是在经受观众的审美选择中进行,并随着观众审美选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大戏剧家莫里哀在论证戏剧发展的规律时强调指出:“博得广大观众的喜爱是最大的规律。”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艺术家的伟大是拥有观众的伟大。尹桂芳,就是一位“拥有观众的伟大”的人民艺术家。
  五十年前,即1946年春节,早从四十年代初就开始致力于越剧革新之的尹桂芳,邀集各路人才,健全编、导、演、音、美综合艺术创造机制,从小戏院“龙门”移师大剧场“九星”,树起“芳华”的旗帜,推出建团首演剧目《沙漠王子》并一炮打响,继而又有《秋海棠》、《浪荡子》等一系列新编剧目连续不断地引起轰动,使尹桂劳和“芳华”风靡大上海,而且风靡之势越到后来越令众多婶妹剧团望尘莫及。“芳华”,就是在如此轰轰烈烈中横空出世的,就是在这样红红火火里迅猛发展的。这对当时正在上海兴起的那场越剧改革大潮的汇成和推进,其作用之巨大、地位之重要、影响之深广,是众所周知的,不可估量的。1947年,上海越剧界举行联合义演《山河恋》时,尹桂芳名列“十姐妹”榜首,根本不是什么比别人虚长几岁的缘故,面是她和“芳华”在当时的广大越剧观众中无与伦比的知名度、号召力和权威性决定了的,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古今中外艺术史还告诉我们:政治对艺术的导向性作用,是在合乎艺术发展本身的独特规律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如果不合乎艺术发展本身的独特规律成者违背艺术发展本身的独特规律,那么政治对艺术只能起到消极的或破坏的作用。不过,更多的情况是:政治对艺术这样或那样的干涉和压制,艺术还是按照自己本身的独特规律谋求生存和发展,曲折些罢了。这也就是说,我们看待越剧发展的历史进程,不能再象过去那样地用突出政治的观念去认定,应当从越剧艺术本身所持有的发展轨迹来考察。否则,一部越剧艺术发展史非走样不可了。
   女子越剧在上海发祥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谁也不能回避或轻视这样一个铁的事实,那就是女子越剧在取代男子越剧后的初级发展阶段,由于女扮男的小生艺术要比女扮女的花旦艺术成熟的难度大,因此花旦艺术首先走向成熟,并由此使越剧观众的审美选择的侧重点也首先投向了花旦艺术,从而造成众多女子越剧团形成了以花旦为台柱的舞台艺术基本格局。所谓“三花一娟”,就是以花旦为台柱的,并作为女子越剧初级发展阶段的最高标志而出现在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1938年,广大越剧观众热衷于选举“三花不及一娟”的姚水娟为“越剧皇后”,就是这么回容。
   但是,一个剧种在戏曲百花园里是依靠自己与众不同而又为观众喜闻乐见的审美特征取得独立地位及其存在价值的,而女子越剧同其它剧种的比较中,最突出的与众不同而又为观众喜闻乐见的审美特征,在于女扮男的艺术,而小生艺术是女扮男的艺术的主体,因此审美特征主要是从小生艺术中体现出来的。同样的理由,我们也不能回避或轻视那样一个铁的事实:女扮男的小生艺术,随着四十年代越剧改革的深入发展而走向成熟,并日趋完善,使越剧观众审美选择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和突破,一种以小生为台柱的舞台艺术基本格局逐渐取代以花旦为台柱的舞台艺术基本格局,而且这种“取代”越到后来越鲜明和越来越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
   这种以小生为台柱的舞台艺术基本格局,尹桂芳在创建“芳华”前业已奠定,而于创建“芳华”后获得如虎添翼的发展,并以尹桂芳和“芳华”风靡之势的不可战胜而拓宽和普及,即从个别到一般了。1948年,广大越剧观众不再热衷于选举“越剧皇后”,而热衷于选举“越剧皇帝”了,并将这顶桂冠加冕到尹桂芳头上,这也是十分自然的事。
  从姚水娟的“越剧皇后”到尹桂芳的“越剧皇帝”,正是女子越剧舞台艺术基本格局由花旦为台柱演变为小生为台柱的历史进程的生动写照,并作为一种观众现象,也正是戏剧以观众为命脉及其升沉起落取决于观众审美选择的本质反映,也是这个剧种由初级发展阶段向高级发展阶段历史性转变的时代象征。说得具体点,那就是以小生为台柱的舞台艺术基本格局的奠定、发展和普及,意味着女子越剧“三花一娟”时期的结束、“十姐妹”历史的展开。这叫什么?这叫女子越剧按照艺术本身独特规律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女子越剧按照艺术本身独特规律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尹桂芳和“芳华”以“拥有观众的伟大”的发展您态走向辉煌,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她通过“芳华”的舞台实践所形成的自出机抒成一家风骨的尹派小生艺术的非同凡响。在我国戏曲舞台上,一向存在着这样三大层次的演员艺术:一是摹仿艺术,就象月亮凭借太阳照亮自己,缺乏自身发出的光华;二是创造艺术,指一般能从人物性格出发创造角色的性格演员,但尚未炉火纯青;三是升华艺术,即以刻划人物性格为基础,通过抒情造意的途径,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尹桂芳的演员艺术,就是这种升华艺术。她在越剧舞台上现身说法塑造《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西厢记》中的张生、《盘妻索妻》中的梁玉书、《沙漠王子》中的罗兰王子、《何文秀》中的何文秀、《玉蜻蜓》中的申贵升和徐元宰,以及《屈原》中的屈原等人物形象,她的唱腔的声、情、意、韵、味同她的表演的手、眼、身、法、步既是浑然一体而不可分割的,给人以整体美和和谐美的享受;又是从不凝固而常演常新的,于细微处变化无穷。
  以致同一出戏的每一次演出都使人皆有鲜活的感觉、美妙的发现和甜蜜的回味。正因为是这样,所以她的舞台演出会使成千上万的观众倾倒、陶醉和迷恋,而且倾倒、陶醉和迷恋的耐久性也是惊人的,异乎寻常的。多少人,在四十年代还是少男少女,而现在都成老头老太了,但他们一旦提起尹桂芳的舞台演出的事情,都会突然来了“神”似的,唤回自己当年观摩的情景和感受,一往情深地津津乐道,还是那么,心荡神摇,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回忆中流连忘返。他们都会这么说:尹佳芳的舞台演出,一戏百看不倦、一曲百听不厌,而且百看百听还从不过瘸。这就是尹佳芳自出机抒成一家风骨的尹派小生艺术的美和魅力,她的升华艺术的美和魅力,也是她“拥有观众的伟大”的美和魅力。
  
  
  是的,五十年来,尹桂芳和“芳华”的经历也是艰苦的、坎坷的,但也因艰苦和坎坷而显得格外光荣卓绝。特别是1959年,尹桂芳率领“芳华”离沪赴阎并安家落户,至今长达三十九年而仍然坚持不懈,不改初衷,这又是何其难能可贵的壮举啊!尽管在那个越剧走向全国的年代里,上海支援内地和边疆的女子越剧团不止“芳华”一个,然而“芳华”离开上海的代价,是她们在上海创业殊荣无与伦比、尹迷观众如潮如海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而且选择到原非越剧生根开花的福建去生根开花,也开出了一个香满八闽而流芳千里海外的春天,从中所包含着的尹桂芳和“芳华”响应时代召唤的赤诚、慰籍前线军民的爱心和让越剧这枝“江南奇葩”去为更多更广的人民服务的志向,不仅生辉在雷厉风行地去,而且焕彩于细水长流地留,试问当今越剧界舍其尹桂芳和“芳华”又有谁能有如此作为?在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几乎与尹桂芳创建“芳华”同一时期创建的“雪声”、“东山”、“玉兰”、“云华”和“少壮”等女子越剧团体,后来都在历史上先后消失了,唯有“芳华”至今仍然存在着,并迎来了五十周年的华诞。什么是独一无二?这就是独一无二!
  最使人们无比愤慨的是那场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在无情摧残“芳华”的同时,对尹桂芳这样一位艺精德馨的人民艺术家进行残酷的迫害,害得她劫后逢春而半身不遂,再也不能为广大观众登台演出了,广大观众也由此再也无缘欣赏她升华艺术的现身说法了。虽然人们还能从她的传人的舞台艺术中领略一些、补偿一些;然而她本人所特有的不能言传而只能意会的声华、情采、意象、灵气和神韵等却是无法为传人们所取代的,这不能不成为一种莫大遗憾。又因为尹桂芳的升华艺术未曾留下一部完整的影视录像,唯有几张早期灌制的唱片可供后人学习,所以这不仅导致她的尹派小生艺术的传承偏于唱腔一端,而且唱腔一端也因被灌制唱片而凝固在她一次性变化的模式中,也有失她的升华艺术的从不凝固而常演常新的生气和活力,这又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十年浩劫犯下千古罪孽罄竹难书,而留下如此严重的后遗症又是何等惨痛矣!
   当然,就是在这种惨痛的遭逢面前,尹桂芳和“芳华”以及尹派传人们也并不气馁,而是发愤图强,各尽所能地努力奋斗。尤其是第一代尹派传人中的尹小芳,以她深受尹桂芳舞台演出实践熏陶的资历和领略其师升华艺术真谤的才情,毅然承担起“代师传艺”的神圣使命,并发扬“为人作嫁”的奉献精神,以致无论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茅威涛,还是上海越剧院的赵志刚和沈再平,还有福建省芳华越剧团的王君安,包括原虹口越剧团的肖雅、卢湾越剧团的张俐等尹派传人的饺佼者,以及目前还在茁壮成长的普遍江、浙、沪、阎等地的新苗,他们的“出山”、“走红”和“成名”,都倾注了她的“代师传艺”的心血,都付出了她的“为人作嫁”的代价。“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她和其师尹桂芳一样,为尹派艺术后继有人、发扬光大而欢欣鼓舞。非但如此,尹小芳对广大业余尹派爱好者的口授身教,也同样地倾注心血、付出代价……有了尹桂芳这样的尹派创始人,又有了尹小芳那样的尹派传承者,这才使现今当代的越剧界出现了“十生九尹”的舞台现象,也出现社会上“十生九尹”的观众现象;而由这两种现象构筑起来的尹派艺术世界,又以其艺术实力之强大和群众基础之雄厚,以及“风景这边独好”的壮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成为一支发展尹派也发展越剧的立于不败之地的不可战胜的有生力量,对于越剧在今后的存在和发展又是一笔何等贵重的精神财富、何等难得的艺术资本啊!
  
  正如尹桂芳自己所说的:“残了尹桂芳,自有后来人。”而艺术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又总是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地变革着自己的内容及其形式,尹派艺术在现今当代的传承过程也总是包含着变异、创新的过程,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坚信:发扬尹桂芳创建“芳华”和创始尹派及其为之奋斗不息的优良传统,对艺术适时应变而扬葩振藻、革故鼎新而精益求精,我们也一定会象尹桂芳那样地登上升华艺术的高峰,创造属于新一代的“拥有观众的伟大”的奇迹,迎来比昨天更加辉煌的明天!
  向人民艺术家尹桂芳致敬!
  向光荣的芳华越剧团致敬!
  向蔚为大观的尹派艺术世界致敬!
  1996年12月
  上海
 浏览:262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1/2/7 20:08:1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桂花飘香芳祭(收藏于2003/3/1 23:22:27
小秋逝者如斯(收藏于2002/3/1 23:18:06
jane又是一年春来早(收藏于2002/3/1 22:01:30
清泠失题(收藏于2002/3/1 13:57:53
了了人间何事堪惆怅(收藏于2002/3/1 13:16:00
清泠3月1日(收藏于2002/3/1 13:15:03
了了风姿旧影凋零尽,空羡当年顾曲人(收藏于2001/8/2 9:26:34
jane夢里浮生足斷腸(收藏于2001/8/2 9:25:25
汐洛千斤之重── 一部完整记录尹桂芳舞台艺术的实录(收藏于2001/8/2 9:23:35
阿文(收藏于2001/3/7 8:37:44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阿楚尹桂芳遗体告别仪式数千人送行(访问21543次)
Shirley尹先生的追悼會(访问6316次)
阿文我所听过尹桂芳的唱段(访问5339次)
叶子整理茅威涛和她的太先生(访问3917次)
了了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访问3793次)
义龙人民艺术家尹桂芳今天上午落葬(访问2950次)
阿楚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栽空悠悠——生平小叙(访问2882次)
尹桂芳我演屈原(访问2812次)
李惠康尹桂芳和尹派艺术世界(访问2626次)
阿红人生如桂芳香永存越剧界深切缅怀越剧名流尹桂方(访问2573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萧山君迷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5/9 11:03:30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4/5 20:17:22
尹迷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4/11 15:58:03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