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佳节,也是老人节。这一天我来到陈竹曦老人的家中,这位在福州曲艺界卓有成就的曲艺作家和研究家,谈起不久前刚刚病逝的爱妻——著名伬唱艺术家陈润春女士,禁不住潸然泪下,他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两人四十年相携相守的风雨兼程人生路。
●曲逢知音结连理 谈起两人的结缘,还得从福州曲艺伬唱谈起。幼年的小润春父母双亡,由外婆与两位舅舅抚养,生活的艰辛让小润春在幼年时就萌生了学艺养家的念头。11岁时润春向二舅和师长们学习福州伬唱,第一次登台,一曲《闹菊园》便技惊四座,博得满堂喝彩,从此她便与这种古老的说唱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福州解放后,伬唱由于其历史久远,形式古旧,难以适应新的观众,全行业改演闽剧。面临曲种的生死存亡,当时只有20岁的润春,毅然联合同道,自力更生地对伬唱进行脱胎换骨的革新。她吸收评话手法,并汲取闽剧的表演营养,将原来的散曲、套曲串连成中长篇书目,加强故事性,并引入评话的说表技巧,这种独特的风格使旧伬唱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当时有人作东,暗中安排她与前辈名家筱龙凤对台演出,结果三次对台,多数观众都被吸引到她的台下,于是受到听众称誉的“润润伬唱”诞生了!在1956年一次曲艺汇演上,陈润春演出了精心编排的《兰子写信》,一些曲艺界权威人士却认为她的演唱不合传统格式。很巧的是作为省电台文艺组评话说唱编辑的陈竹曦正好以评委的身份参加了汇演,这是他初次接触润春的表演,深为这曲《兰子写信》所折服,在讨论中竹曦细致分析了这部曲目的人物性格、感情把握、唱腔处理,认为润春的创意有独到之处,客观公正的见解博得了多数评委的赞同。后来,这个节目又经竹曦的采录,在省电台播出,得到戏曲界音乐界的一片赞扬,陈竹曦也因此被同行戏称为润春的知音。 共同的理想与追求,很快将两个人的命运连接在了一起。1961年在福州隆普营润春世居的小屋里,“两陈”喜结连理,就此开始他们俩四十余年妇唱夫随、琴瑟和鸣的人生道路。 ●峥嵘岁月情更坚 正在两人携手在曲艺领域齐头并进的时候,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来临了,竹曦被打成了“牛鬼蛇神”,先被隔离审查,后蹲了3年的牛棚。润春虽极其侥幸地“漏网”,免遭批斗,但由于“顽固”地不肯同竹曦划清界线,而被列为“反革命家属”,一样受尽磨难。1970年,福州市文艺团体全部解散,失业的陈润春回到了家里,当时4位年迈的老人——润春的外婆、舅舅、竹曦的父母,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女儿,都等着润春用单薄的身躯挑起生活的重担。没有了经济来源,赡养老人、哺育孩子对润春来说显得多么艰难,她先是卖家具,一周卖一件,很快就家徒四壁,再也无物可卖了。为了保住整个家庭,她又四处打工,拉过板车、干过粗工,还为人洗衣服、被帐维持生计。后来润春经人介绍,进入硫酸厂当粗工。昔日拉二胡、弹琵琶的纤纤细手,如今却要挥起笨重的铁锹,铲硫酸渣入炉炼铁。 尽管身心都受到摧残,她依然坚信自己的丈夫是无辜的,绝不向厄运低头。当时好心的朋友都在劝她,与竹曦离了吧,润春都态度鲜明地加以拒绝。军代表施加政治压力要求润春跟竹曦离婚,竹曦也劝她分手,以免受到连累,她斩钉截铁地跟竹曦说:“我跟定你了,大不了下农村,农民饿不死,我们也饿不死”。有一次军代表和专家组要抓竹曦去批斗,陈润春大义凛然地拦住,大声说:“陈竹曦反什么阶级专政?你们要送他坐牢,我也跟上一起坐,但是不许武斗”。在那人妖颠倒的年代,润春用爱的火焰呵护自己的丈夫,使他在“文革”中才免受了进一步的迫害。 ●竹润春曦谱新篇 粉碎“四人帮”后,福州的曲艺界又苏醒了。润春与竹曦先后回到福州市曲艺团和福州市文化局,继续进行曲艺事业的探索与革新,他们的事业取得了更加丰硕的成果,一项项荣誉也加在这对曲艺伉俪的身上。为了形容他们俩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春光中,重新焕发的艺术生命,他们将名字折开重新组合成“竹润春曦”四个字,请著名书法家丁仃写成一帧条幅,后来又增加了一副对联:“竹逢春,知足心常乐;曦尚润,无求品自高”。 1984年,陈润春受省、市文化部门领导委托,与竹曦联手开办了伬唱实验队,把艺术创新与培养新人结合起来,竹曦则承担了理论授课的任务,他们大胆改革,第一次把完整的伬唱曲艺理论切入传统的师徒传艺的教学方式中,培养了一批青年伬艺演员,又试验成功了三档自弹唱形式,并重点整理了《和尚讨亲》、《开封府》、《珍珠塔》等一批传统节目。这一次的合作是两人艺术生涯里最默契的一次合作,也为尔后伬唱教学开辟了一条新路。1985年7、8月间,陈润春带着两位徒弟参加了中国福州评话伬艺团,到美国华盛顿、纽约、旧金山及香港作民间性访问演出,沿途受到了热烈欢迎,海内外28家媒体作了评介和报道,陈润春成为了将伬)唱艺术带到美国的第一人。 ●传妻遗志馈人间 2001年元宵节,细心的竹曦发现爱妻的食欲越来越差,他硬拉着她到大女儿工作的医院检查,发现已经是胃腺癌晚期了。竹曦老人忍着心中的强大痛苦,四处求医问药,他在海外的同学送来了抗癌保健药物,女儿利用网络,向国内外医学界求救,通过留日医学博士生向日本胃癌专家求救,他们还寻遍了曾出现奇迹的中草药验方,女儿女婿都表示只要有救命的药,愿意卖房子买药给妈治病。省曲艺家协会的领导也专程赶到病床前,为她颁发了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的“新中国曲艺50周年特别贡献曲艺家”称号的证书。所有的这一切都给了润春温暖、安慰与鼓舞,但是爱心和孝心还是没能挽留住她的生命,2001年7月7日陈润春离开了她所钟爱的伬唱事业,离开了她相濡以沫40多年的爱侣,离开了那些喜爱与热爱她的人们,还有临终前念念不忘的弟子,带着无限眷念离去了。 润春故去后,不断有群众打电话到家中慰问竹曦老人,怀念、哀悼润春。在巨大的悲痛中,竹曦老人沉重地思索着,如何面对失去爱妻的日子,想起她生前踩几十里自行车上山下乡,送曲上门,风吹雨打不停歇直至这次发病,想到她开刀前夜还为预先订好的高台做最后一次演出,竹曦老人感慨万千。润春故去后,竹曦随演出队下乡,看到观众们冒着雨、点着蜡烛津津有味地观看表演,听着乡亲们朴实、亲切的话语,老人的眼泪又一次夺眶而出,同时使他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把爱妻未完的事业继续下去,把她用一生的心血创造的艺术财富还给爱她的人民。 |
| 原文 发表于《福建侨报》 浏览:1852 |
|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