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恰逢父亲诞辰一百零一岁纪念日,我们用二战时父亲的一段故事彰显英雄本色,使缅怀之情寄托我们的哀思而深切地悼念父亲。 1943年初,印度阿萨姆邦电闪雷鸣,一架运输机在厚厚的云层中时隐时现,机身猛烈地抖动着。半小时后,雨过天晴,云层逐渐散开,三驾日军战机突然出现在附近,几乎同一时间瞄准运输机发动猛烈攻击,运输机当即被击落。 飞机装载的是英国提供的援华物资,并且这已经是第三次发生这样的惨剧。 蒋介石的愤怒一下子爆发了:日本人天天宣传他们击毁了一架又一架美英提供的援华物资。美国人听到了怎么想?他们把东西送到了你的家门口,你们这帮废物却统统丢给了日本人。 怎么样才能将物资运抵中国呢? 蒋介石叫当时英国远东军司令史迪威执行援华物资,而史迪威知道这个任务不轻,当时通往中国海陆运输线全被日军截断,怎么才能完成任务?他将这个难题又抛给了蒋介石。 这时,蒋介石抛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驼峰空运。 当时,世界上有三条最难飞的航线,其中“驼峰航线”又是这三条航线中国最恐怖的一条,恶劣的气候环境,以及众多的日军防空哨,使得绝大多数经过那里的飞机都是有去无回。甚至在飞行中,还流传了这样一句话:如果谁不想活了,可以开飞机去驼峰航线上转一圈。 而对这样的要求,史迪威当即拒绝,蒋介石早就料到了,史迪威会拒绝这一要求,这也是蒋介石正是期待的结果。 于是,蒋介石立刻顺水推舟,并表示为了减少史迪威的负担,飞行人员由中国人提供。实际上在蒋介石心中:要完成这起艰巨的任务,用美国人比用英国人强,当然中国人能胜任更为漂亮。 中国派来的正是在中国战场上大名鼎鼎的空中英雄陈纳德和他所率领的飞虎队以及九名中国顶尖级飞行员。 (注:其中,九名中国飞行员中就有我的父亲——葛奎,不过此时的父亲已化名为“周炳”,在本介绍中葛奎就是周炳。关于父亲的代号,化名将来另作介绍。) 1943年7月初,第一批援华物资由陈纳德派选的两架飞机执行。然而飞机起飞不久,天空中突然集起了乌云,瞬间电闪雷鸣,美国飞行员紧急调整飞行高度冲出云层,但是迎接他们的并不是阳光,而是日本鬼子的战斗机。 此后,一连几次,没有一次成功。消息由阿萨姆邦传到重庆,急得蒋介石额头上直冒汗。 关键时刻,父亲带着几名中国人站了出来,并要求执行驼峰运输任务。史迪威觉得不妥,但作为特别了解父亲的陈纳德却陷入了深思:中央空军学校的高才生、飞行尖子、破译高手‥‥‥,让他去或许成全大事,但他毕竟是中国未来顶梁的一棵柱子,是蒋介石的爱将,稍有闪失不好交代。正当陈纳德犹豫之际,史迪威插话了:这是去送死,知道么?父亲毅然回答“为了国家、死不足惜”。陈纳德缓缓站起来走到父亲身边,亲切地对父亲说:你有什么要求? “需要两架战斗机随同护航”,父亲沉着回答。 虽然父亲接受了运输任务,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气候、再加上飞机性能差、最重要的是沿途缺乏导航和备降机场,虽然飞行员都备有降落伞,但跳伞落入崇山峻岭之中,要想活着走出来十分不易。 当父亲亲自驾驶运输机穿过云层后,父亲果然看到了日军战斗机,担心的事发生了:日机从云层上方俯冲下来,对准父亲的飞机开火,父亲果断推动操纵杆,惊险地避开了这次攻击,随后我方战斗机迂回敌机后方,猛烈开火。但鬼子的战斗机迅速下降高度,逃脱了我军的攻击。 此时,父亲虽然将速度提高到极限,但运输机不能与战斗机相比,不一会,日军的飞机就冲了上来,父亲赶紧呼叫随行战斗机掩护,但却得到了令她浑身一颤的消息:经过一轮空战后,弹药早已消耗殆尽,两架敌机正火速朝着运输机追过来,眼看鬼子的飞机越来越近。生死关头,父亲正要调整飞行方向,突然听到“轰”的一声巨响。 驾着战斗机的中国飞行员为了保护自己的兄弟,朝着敌机一个俯冲,与鬼子同归于尽。父亲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一幕,泪水刷地流了出来。而另一架敌头撤退。 甩掉了日军威胁,父亲和兄弟们最终完成了这个被认为不可完成的任务,首次成功飞越驼峰航线,将保贵的战略物资送到中国云南。 得知这一消息后,整个飞虎队信心大增,他们为中国人的勇敢叫好,父亲也成了当之无愧的英雄。 在父亲的建议下,随后的每次运输飞行都有战斗机护航,成功地 |
浏览:106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