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李筌纪念馆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15935号馆文选__孙子注

孙子注(九)

李筌

  孙子注(九)
  
  〈地形篇〉
  
  〔李筌曰:軍出之後,必有地形變動。〕
  
  孫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曰: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
  
  〔李筌曰:先之以待敵。〕
  
  可以往,難以返,曰挂;挂形曰:敵無備,出而勝之;敵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
  
  〔李筌曰:往不宜返曰挂。〕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曰: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
  
  〔李筌曰:支者,兩俱不利,如挂之形,故各分其勢。〕
  
  隘形曰: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
  
  〔李筌曰:盈,平也。敵先守隘,我去之。趙不守井陘之口,韓信下之;陳豨不守漳水,高祖下之是也。〕
  
  險形曰: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勿從也,引而去之。
  
  〔李筌曰:若險阻之地,不可後於人。〕
  
  遠形曰: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
  
  〔李筌曰:力敵而挑,則利未可知也。〕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李筌曰:此地形之勢也。將不知者以敗。〕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所災,將之過也。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
  
  〔李筌曰:不量力也。若得形便之地,用奇伏之計,則可矣。〕
  
  卒強吏弱,曰弛。
  
  吏強卒弱,曰陷。
  
  〔李筌曰:陷,敗也。卒弱不一,則難以為戰,是以強陷也。〕
  
  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
  
  〔李筌曰:將為敵所怒,不料強弱,驅士卒如命者,必崩壞。〕
  
  將弱不嚴,教導不明;吏卒無常,陣兵縱橫,曰亂。
  
  〔李筌曰:將或有一於此,亂之道也。〕
  
  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
  
  〔李筌曰:軍敗曰北,不料敵也。〕
  
  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
  
  〔李筌曰:得戰勝之道,必可戰也;失戰勝之道,必無戰可也。立主人者,發其行也。〕
  
  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於主,國之寶也。
  
  〔李筌曰:進退皆保人,非為身也。〕
  
  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谿;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居死地。
  
  〔李筌曰:若撫之如此,得其死力也。故楚子一言,三軍之士皆如挾纊也。〕
  
  愛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亂而不能治;譬如驕子,不可用也。
  
  〔李筌曰:雖厚愛人,不令如驕子者,有勃逆之心,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
  
  〔李筌曰:勝之半者,未可知也。〕
  
  故知兵者,動而不困,舉而不窮。故兵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李筌曰:人事、天時、地利三者同知,則百戰百勝。〕
  
  
  〈九地篇〉
  
  〔李筌曰:勝效之地有九,故次〈地形〉之下。〕
  
  孫子曰:
  
  地形者,兵之助。故用兵: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覆地,有圍地,有死地。
  
  諸侯戰其地者,為散。
  
  〔李筌曰:卒恃土,懷妻子,急則散,是為散地利也。〕
  
  入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
  
  〔李筌曰:輕於退也。〕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
  
  〔李筌曰:此阨喉守險地,先居者勝,是為爭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
  
  諸侯之地三屬,
  
  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
  
  〔李筌曰:對敵之旁,有一國為之屬,先往而通之,得其眾也。〕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
  
  〔李筌曰:堅志也。白起攻楚,樂毅伐齊,皆為重地。〕
  
  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覆。
  
  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眾者,為圍。
  
  〔李筌曰:舉動難也。〕
  
  疾則存,不疾則亡者,為死。
  
  〔李筌曰:阻山背水食盡,利速不利緩也。〕
  
  是故,散地則無戰,
  
  〔李筌曰:恐走散地。〕
  
  輕地則無止,
  
  〔李筌曰:恐逃。〕
  
  爭地則無攻,
  
  〔李筌曰:敵先居地險,不可攻。〕
  
  交地則無絕,
  
  〔李筌曰:不可絕間也。〕
  
  衢地則合交,
  
  〔李筌曰:結行也。〕
  
  重地則掠,
  
  〔李筌曰:深入敵境,不可非義失人心也。漢高祖入秦,無犯婦女,無取寶貨,得人心如此。筌以掠字為無掠字。〕
  
  覆地則行,
  
  〔李筌曰:不可為溝隍,宜急去之。〕
  
  圍地則謀,
  
  〔李筌曰:智者不困。〕
  
  死地則戰。
  
  〔李筌曰:殊死戰,不求生矣。〕
  
  所謂古善戰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待,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
  
  〔李筌曰:設變以疑之。救左則擊其右,惶亂不暇計。〕
  
  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李筌曰:撓之令見利乃動,不亂則止。〕
  
  敢問:敵眾以整,將來,待之若何?
  
  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
  
  〔李筌曰:孫子故立此問者,以此為祕要也。所愛,謂敵所便愛也。或財帛子女,吾先困辱之,則敵進退皆聽也。〕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給,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李筌曰:不虞不戒,破敵之速。〕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
  
  〔李筌曰:夫為客,深入則志堅,主人不能禦也。〕
  
  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勿勞,并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
  
  〔李筌曰:氣盛力積,加之以謀慮,則非敵之可測。〕
  
  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
  
  〔李筌曰:能得其力者,投之無往之地。〕
  
  死焉不得,
  
  士人盡力。
  
  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
  
  〔李筌曰:固,堅也。〕
  
  無所往則鬥。
  
  〔李筌曰:決命。〕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
  
  〔李筌曰:投之必死,不令而得其用也。〕
  
  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
  
  〔李筌曰:妖祥之言,疑惑之事而禁之,故無所災。〕
  
  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死,非惡壽也。
  
  令發之日,士坐者涕沾襟,臥者涕交頤。
  
  〔李筌曰:棄財命,有必死之志,故割而流涕也。〕
  
  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
  
  〔李筌曰:夫獸窮則搏,馬窮則啄,令急迫,則專諸、曹劌之勇也。〕
  
  故善用軍者,譬如衛然。衛然者,恒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身則首尾俱至。敢問:賊可使若衛然乎?曰:可。夫越人與吳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也,相救若左右手。是故,覆馬埋輪,未足恃也;
  
  〔李筌曰:投兵無所往之地,人自鬥.如蛇之首尾,故吳越之人,同舟相救,雖縛馬埋輪,未足恃也。〕
  
  齊勇若一,整之道也;
  
  〔李筌曰:齊勇者,將之道。〕
  
  剛柔皆得,地之理也。
  
  〔李筌曰:剛務得者,因地之勢也。〕
  
  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李筌曰:理眾如理寡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無知;
  
  〔李筌曰:為謀未熟,不欲令士卒知之,可以樂成,不可與謀始。是以先愚其耳目,使無見知。〕
  
  易其事,革其謀,使民無識;
  
  〔李筌曰:謀事或變,而不識其原。〕
  
  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慮。
  
  〔李筌曰:行路之便,眾人不得知其情。〕
  
  帥與之登高,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發其機。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
  
  〔李筌曰:還師者,皆焚舟梁,堅其志,既不知謀,又無返顧之心,是以如驅羊也。〕
  
  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
  
  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為客: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徹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背固前敵者,死地也。無所往者,窮地也。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
  
  〔李筌曰:一卒之心。〕
  
  輕地,吾將使之僂。
  
  〔李筌曰:使相及屬。〕
  
  爭地,吾將使不留。
  
  〔李筌曰:利地必爭,益其備也。此筌以趨字為多字。〕
  
  交地,吾將固其結。衢地,吾將謹其恃。重地,吾將趨其後。
  
  〔李筌曰:館穀於敵也。繼一作掠。〕
  
  覆地,吾將進其途。
  
  〔李筌曰:不可留也。〕
  
  圍地,吾將塞其闕。
  
  〔李筌曰:以一士心也。〕
  
  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
  
  〔李筌曰:勵志也。〕
  
  故諸侯之情,殆則禦,
  
  〔李筌曰:敵圍我則禦之。〕
  
  不得已則鬥,
  
  〔李筌曰:有不得已則戰。〕
  
  過則從。
  
  〔李筌曰:過則審躡。又云:陷之於過,則謀從之。〕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李筌曰:三事,軍之要也。〕
  
  四五者,一不知,非王霸之兵也。
  
  彼王霸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
  
  〔李筌曰:夫并兵震威,則諸侯自顧,不敢預交。〕
  
  是故,不養天下之交,不事天下之權;伸己之私,威加於敵:故國可拔也,城可隳也。
  
  〔李筌曰:能絕天下之交;惟得伸己之私志,威而無外交者。〕
  
  無法之賞,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
  
  〔李筌曰:善用兵者,為法作攻,而人不知;懸事無令,而人從之。是以犯眾如一人也。〕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
  
  〔李筌曰:犯,用也。卒知言與害,則生疑難。〕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李筌曰:兵居死地。必決命而鬥以求生。韓信水上軍,則其義也。〕
  
  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敗為勝。故為兵之事,在順詳敵之意,
  
  〔李筌曰:敵欲攻,我以守待之;敵欲戰,我以奇待之。退伏利誘,皆順其所欲。〕
  
  并力一向,千里殺將,
  
  此謂巧事。
  
  是故,政舉之日,無通其使;
  
  〔李筌曰:政令既行,閉關折符,無得有所沮議,恐或眾士心也。〕
  
  勵於廊上,以誅其事。
  
  敵人開闠,必亟入之,
  
  〔李筌曰:敵開闔未定,必急來也。〕
  
  先其所愛,
  
  〔李筌曰:攻其積聚及妻子,利不擇其用也。〕
  
  微與之期,
  
  踐墨隨敵,以決戰事。
  
  〔李筌曰:墨者,出道也。出遲道而從之恐不及。〕
  
  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李筌曰:處女示弱,脫兔往疾也。〕
  
  
 浏览:22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10/21 12:46:1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筌孙子注(十)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九)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八)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七)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六)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五)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四)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三)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二)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一)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李筌阴符经 (访问645次)
李筌黄帝阴符经注(二) (访问554次)
李筌孙子注(八) (访问382次)
李筌黄帝阴符经注(一) (访问344次)
李筌孙子注(六) (访问246次)
李筌孙子注(九) (访问228次)
李筌孙子注(四) (访问226次)
李筌孙子注(七) (访问215次)
李筌孙子注(三) (访问207次)
李筌孙子注(十) (访问187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