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李筌纪念馆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15935号馆文选__孙子注

孙子注(四)

李筌

  孙子注(四)
  
  〈形篇〉
  
  〔李筌曰:形謂主客、攻守、八陳、五營、陰陽、向背之形。〕
  
  孫子曰:
  
  昔善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李筌曰:夫善用兵者:守則深壁,多具軍食,善其教練;攻其城,則尚橦棚、雲梯、土山、地道;陳則在山川、丘陵,背孤向虛,從疑擊間,善戰者掎角勢連,首尾相應者,為不可勝也。夫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此數者以為可勝也。〕
  
  故善者,能為不可勝,
  
  不能使敵可勝。故曰:勝可知,
  
  而不可為也。
  
  不可勝,守;
  
  可勝,攻也。
  
  〔李筌曰:夫善用兵者,守則高壘堅壁也;攻則橦棚、雲梯、土山、地道;陳左川澤,右丘陵,背孤向虛,從疑擊間,識辨五令以節眾,(掎角)勢連,首尾相應者,為不可勝也。無此數者,以為可勝也。杜牧曰:敵人有可勝之形,則當出而攻之。〕
  
  守則有餘,攻則不足。昔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全勝也。
  
  〔李筌曰:《天一遁甲經》云:『九天之上,可以陳兵;九地之下,可以伏藏。』常以直符加時干,後一所臨宮為九天,後二所臨宮為九地。地者靜而利藏,天者運而利動。故魏武不明二遁,以九地為山川,九天為天時也。夫以天一太一之遁幽微,知而用之,故全也。經云知(之)三避五魁,然獨處能知三五,橫行天下。以此法出,不拘諸咎則其義也。〕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者也;
  
  〔李筌曰:知不出眾知,非善也。韓信破趙,未餐而出井陘,曰:『破趙會食。』時諸將嘸然,佯應曰:『諾。』乃背水陳。趙乘壁望見,皆大笑,言漢將不便兵也。乃破趙,食;斬成安君。此則眾所不知也。〕
  
  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者也。
  
  〔李筌曰:爭鋒力戰,天下易見,故非善也。〕
  
  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視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李筌曰:易見聞也。以為攻戰勝,而天下不曰善也。夫智能之將,人所莫測,為之深謀,故孫武曰:『難知如陰也。』〕
  
  所謂善者,勝易勝者也。
  
  故善者之戰,無奇勝,無智名,無勇功。
  
  〔李筌曰:勝敵而天下不知,何智名之有?〕
  
  故其勝不殆,
  
  〔李筌曰:百戰百勝,有何疑貳也。此筌以忒字為貳也。〕
  
  不殆者,其所措勝,勝敗者也。
  
  〔李筌曰:置勝於已敗之師,何忒焉?師老卒惰,法令不一,謂已敗也。〕
  
  故善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李筌曰:兵得地者昌,失地者亡。地者,要害之地。秦軍敗趙,先據北山者勝;守師伐燕,過大峴而勝。皆得其地也。〕
  
  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李筌曰:計與不計也。是以薛公知黥布之必敗,田豐知魏武之必勝,是其義也。〕
  
  故善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正。
  
  〔李筌曰:以順討逆,不伐無罪之國,軍至無虜掠,不伐樹木、污井灶,所過山川、城社、陵祠,必滌而除之,不習亡國之事,謂之道法也。軍嚴肅,有死無犯,賞罰信義立,將若此者,能勝敵之敗政也。〕
  
  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
  
  地生度,
  
  〔李筌曰:既度有情,則量敵而禦之。〕
  
  度生量,量生數,
  
  〔李筌曰:量敵遠近強弱,須備士卒軍資之數而勝也。〕
  
  數生稱,
  
  〔李筌曰:分數既定賢智之多少,得賢者重,失賢者輕,如韓信之楚漢也。須知輕重、別賢愚而稱之錙銖則強。〕
  
  稱生勝。
  
  〔李筌曰:稱知輕重,勝敗之數可知也。〕
  
  故勝兵如以鎰稱銖,敗兵如以銖稱鎰。
  
  〔李筌曰:二十兩為鎰。銖之於鎰,輕重異位;勝敗之數,亦復如之。〕
  
  稱勝者戰民也,如決積水於千仞之隙,形也。
  
  〔李筌曰:八尺曰仞,言其勢也。杜預伐吳,言兵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自解。則其義也。〕
  
  
 浏览:226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10/21 12:46:1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筌孙子注(十)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九)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八)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七)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六)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五)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四)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三)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二)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一)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李筌阴符经 (访问645次)
李筌黄帝阴符经注(二) (访问554次)
李筌孙子注(八) (访问382次)
李筌黄帝阴符经注(一) (访问344次)
李筌孙子注(六) (访问246次)
李筌孙子注(九) (访问228次)
李筌孙子注(四) (访问227次)
李筌孙子注(七) (访问215次)
李筌孙子注(三) (访问207次)
李筌孙子注(十) (访问187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