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李筌纪念馆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15935号馆文选__孙子注

孙子注(一)

李筌

  孙子注(一)
  
  孫子兵法
  李筌注
  
  〈計篇〉
  
  〔李筌曰:計者,兵之上也。《太一遁甲》先以計,神加德宮,以斷主客成敗。故孫子論兵,亦以〈計〉為篇首。〕
  
  孫子曰: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李筌曰:兵者凶器,死生存亡繫於此矣,是以重之,恐人輕行者也。〕
  
  故經之以五,效之以計,以索其情。
  
  〔李筌曰:謂下五事也。校,量也。量計遠近,而求物情以應敵。〕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者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民弗詭也。
  
  〔李筌曰:危,亡也。以道理眾,人自化之,得其同用,可亡之有!〕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順逆,兵勝也。
  
  〔李筌曰:應天順人,因時制敵。〕
  
  地者:高下、廣狹、遠近、險易、死生也。
  
  〔李筌曰:得形勢之地,有死生之勢。〕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李筌曰:此五者,為將之德,故師有丈人之稱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李筌曰:曲,部曲也。制,節度也。官,爵賞也。道,路也。主,掌也。用者,軍資用也。皆師之常法,而將所治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故效之以計,以索其情。
  
  曰:主孰賢?
  
  〔李筌曰:孰,實也。有道之主,必有智能之將。范增辭楚,陳平歸漢,即其義也。〕
  
  將孰能?天地孰得?
  
  〔李筌曰:天時、地利。〕
  
  法令孰行?
  
  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
  
  〔李筌曰:計利既定,乃乘形勢之勢也。佐其外者,常法之外也。〕
  
  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李筌曰:謀因事勢。〕
  
  兵者,詭道也。
  
  〔李筌曰:軍不厭詐。〕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李筌曰:言己實用師,外示之怯也。漢將陳豨反,連兵匈奴,高祖遺使十輩視之,皆言可擊。復遺敬,報曰:『匈奴不可擊。』上問其故。對曰:『夫兩國相制,宜矜誇其長。
  
  今臣往,徒見贏老。此必能而示之不能,臣以為不可擊也。』高祖怒曰:『齊虜以口舌得官,今妄沮吾眾!』械婁敬于廣武,以三十萬眾,至自登,高祖為匈奴所圍,七日乏食。此師外示之以怯之義也。〕
  
  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李筌曰:令敵失備也。漢將韓信虜魏王豹,初陳舟欲渡臨晉,乃潛師浮木甖,從夏陽襲安邑,而魏失備也。耿弇之征張步,亦先攻臨淄,皆示遠勢也。〕
  
  故利而誘之,亂而取之,
  
  〔李筌曰:敵貪利必亂也。秦王姚興征禿髮[人辱]檀,悉驅部內牛羊,散放於野,縱秦人虜掠。秦人得利,既無行列,[人辱]檀陰分十將,掩而擊之,大敗秦人,斬首七千餘級。亂而取之之義也。〕
  
  實而備之,
  
  〔李筌曰:備敵之實。蜀將關羽,欲圍魏之樊城,懼吳將呂蒙襲其後,乃多留備兵守荊州。蒙陰知其旨,遂詐之以疾,羽乃撤去備兵,遂為蒙所取,而荊州沒吳。則其義也。〕
  
  強而避之,
  
  〔李筌曰:量力也。楚子伐隨,隨之臣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無與王遇;且攻其右,右無良焉,必敗。偏敗,眾乃攜矣。』少師曰:『不當王,非敵也。』不從。隨師敗績,隨侯逸。攻強之敗也。〕
  
  怒而橈之;
  
  〔李筌曰:將之多怒者,權必易亂,性不堅也。漢相陳平謀撓楚,權以太牢具進楚使,驚曰:『是亞父使邪?乃項王使邪?』此怒(而)撓之者也。〕
  
  (卑而驕之)
  
  〔李筌曰:幣重而言甘,其志不小。後趙石勒稱臣於王浚,左右欲擊之,浚曰:『石公來,欲奉我耳。敢言擊者斬!』設饗禮以待之。勤乃驅牛羊數萬頭,聲言上禮,實以填諸街巷,使浚兵不得發。乃入薊城,擒浚於廳,斬之而并燕。卑而驕之,則其義也。〕
  
  (佚而勞之)
  
  〔李筌曰:敵佚而我勞之者,善功也。吳伐楚,公子光問計於伍子胥。子胥曰:『可為三師以肄焉。我一師至,彼必盡眾而出;彼出我歸。亟肄以疲之,多方以誤之,然後三師以繼之,必大克。』從之。楚於是乎始病吳矣。〕
  
  (親而離之)
  
  〔李筌曰:破其行約,間其君臣,而後攻也。昔秦伐趙,秦相應侯間於趙王曰:『我惟懼趙用括耳,廉頗易與也。』趙王然之,乃用括代頗,為秦所坑卒四十萬於長平。則其義也。〕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李筌曰:擊懈怠,襲空虛。〕
  
  此兵家之勝,不可預傳也。
  
  〔李筌曰:無備不意,攻之必勝,此兵之要,祕而不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敗,況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李筌曰:夫戰者,決勝廟堂,然後與人爭利,凡伐叛懷遠,推亡固存,兼弱攻昧,皆物情之所出,中外離心,如商周之師者,是為未戰而廟算勝,太一遁早置算之法,因六十算已上為多算,六十算已下為少算;客多算臨少算,主人敗,客少算臨多算,主人勝。此皆勝敗易見矣。〕
  
  
  
 浏览:16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10/21 12:46:1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筌孙子注(十)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九)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八)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七)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六)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五)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四)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三)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二)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一)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李筌阴符经 (访问645次)
李筌黄帝阴符经注(二) (访问554次)
李筌孙子注(八) (访问382次)
李筌黄帝阴符经注(一) (访问344次)
李筌孙子注(六) (访问246次)
李筌孙子注(九) (访问228次)
李筌孙子注(四) (访问226次)
李筌孙子注(七) (访问215次)
李筌孙子注(三) (访问207次)
李筌孙子注(十) (访问187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