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李筌纪念馆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15935号馆文选__孙子注

孙子注(六)

李筌

  孙子注(六)
  
  〈實虛篇〉
  
  〔李筌曰:善用兵者,以虛為實;善破敵者,以實為虛。故次其篇。〕
  
  孫子曰:
  
  凡先處戰地而待戰者佚,
  
  〔李筌曰:力有餘也。〕
  
  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
  
  〔李筌曰:力不足也。《太一遁甲》云:『彼來攻我,則我為主,彼為客。主易客難也。』是太一遁甲言其定計之義。故知勞佚事不同,先後勢異。〕
  
  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李筌曰:故能致人之勞,不致人之佚也。〕
  
  能使敵自至者,利之也;
  
  〔李筌曰:以利誘之,敵則自遠而至也。趙將李牧誘匈奴,則其義也。〕
  
  能使敵不得至者,害之也。
  
  〔李筌曰:害其所急,彼必釋我而自固也。魏人寇趙邯鄲,先師於齊。齊將田忌欲救趙,孫臏曰:『夫解紛者不控捲,救鬥者不博撠;批亢擣虛,形格勢禁,則自解爾。今二國相持,輕銳竭於外,疲老殆於內,我襲其虛,彼必解圍而奔命,所謂一舉存趙而弊魏也。』後魏果釋趙而奔大梁,遭齊人於馬陵,魏師敗績。〕
  
  故敵佚能勞之,
  
  〔李筌曰:攻其不意,使敵疲於奔命。〕
  
  飽能飢之者,
  
  〔李筌曰:焚其積聚,芟其禾苗,絕其糧道。〕
  
  (安能動之)
  
  〔李筌曰:出其所必趜,擊其所不意,攻其所必(不)愛,使不得不救也。〕
  
  出於其所必趨也;
  
  行千里而不畏,行無人之地也。
  
  〔李筌曰:出敵無備,從孤擊虛,何人之有!〕
  
  攻而必取,攻其所不守也;
  
  〔李筌曰:無虞易取。〕
  
  守而必固,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所守;善守者,敵不知所攻。
  
  〔李筌曰:善攻者,器械多也;東魏高歡攻鄴是也。善守,謹備也;周韋孝寬守晉州是也。〕
  
  微乎微乎,故能隱於常形;神乎神乎,故能為敵司命。
  
  〔李筌曰:言二遁用兵之奇正,攻守微妙,不可形於言說也。微妙神乎,敵之死生,懸形於我,故曰司命。〕
  
  進不可迎者,衝其虛也;退不可止者,遠而不可及也。
  
  〔李筌曰:進者襲空虛懈怠;退者必輜重在先,行遠而大軍始退,是以不可追。後趙王石勒兵在葛陂,苦雨,欲班師于鄴,懼晉人躡其後。用張賓計,令輜重先行,遠而不可及也。此筌以速字為遠者也。〕
  
  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
  
  〔李筌曰:絕其糧道,守其歸路,攻其君主也。〕
  
  我不欲戰,畫地而守之,
  
  〔李筌曰:拒境自守也。若入敵境,則用天一遁甲真入閉六戊之法,以刀畫地為營也。〕
  
  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
  
  〔李筌曰:乖,異也。設奇異而疑之,是以敵不可得與我戰。漢上谷太守李廣縱馬御鞍(安),疑也。〕
  
  故善將者,形人而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而為一,敵分而為十,是以十擊一也。我寡而敵眾:能以寡擊眾,則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則敵之所備者多;所備者多,則所戰者寡矣。
  
  備前者後寡,備後者前寡;備左者右寡,備右者左寡;無不備者無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
  
  〔李筌曰:陳兵之地,不可令敵人知之;彼疑,則謂眾離而備我也。〕
  
  知戰之日,知戰之地,千里而戰;
  
  〔李筌曰:知戰之地,則舟車步騎之所便也。魏武以北土未案,捨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彊,是以有黃蓋之敗。吳王濞驅吳楚之眾,奔馳於梁鄭之間,此不知戰地日者。故《太一遁甲》曰:『計法三門五將,主客成敗則可知也。於是千里會戰而勝。』〕
  
  不知戰之日,不知戰之地,則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況遠者數十里,近者數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哉!
  
  〔李筌曰:越,過也。不知戰地及戰日,兵雖過人,安能知其勝敗乎?〕
  
  故曰:勝,可擅也;敵雖眾,可無鬥也。故積之而知動靜之理,
  
  〔李筌曰:用兵者取勝之兵法可制。《太一遁甲》五將之計,以定關格掩迫之數,得失可知也。〕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李筌曰:候望雲氣、風鳥、人情,則動靜可知也。王莽時,王尋征昆陽,有雲氣如壞山,當營而墜,去地數丈,而光武知其必敗。梁王僧辯營上有如堤之氣,侯景知其必勝。風鳥,貪豺(豺)之類也。此筌以作字為候字者也。〕
  
  計之而知得失之策,
  
  〔李筌曰:夫破陳奇,或偃旗鼓,形之以弱敵;或虛列灶火旛幟;形之以彊。投之以死,致之以生,是以死生因地而成。韓信下井陘,劉裕過大峴,則其義也。〕
  
  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
  
  〔李筌曰:角,量也。量其力精勇,則虛實可知也。〕
  
  形兵之極,至於無形;則深間弗能窺也,智者弗能謀也。
  
  〔李筌曰:形敵之妙,入於無形,間不可窺,智不可謀,是謂形也。〕
  
  因形而措勝於眾,眾不能知,
  
  〔李筌曰:錯,置也。設形險之勢,因士卒之勇,而取勝焉。軍事尚密,非眾人之所知也。〕
  
  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
  
  〔李筌曰:戰勝,人知之;制勝之法幽密,人莫知。〕
  
  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
  
  〔李筌曰:不復前謀以取勝,隨宜制變。〕
  
  夫兵形象水:水行,避高而走下;兵勝,避實而擊虛。故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敵而制勝。
  
  〔李筌曰:不因敵之勢,吾何以制哉?夫輕兵不能持久,守之必敗;重兵挑之必勝。〕
  
  兵無成勢,無恒形,能與敵化,之謂神。
  
  〔李筌曰:能知此道,謂之神兵也。〕
  
  五行無恒勝,四時無常立;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李筌曰:五行者,休囚王相遞相勝也。四時者,寒暑往來無常定也。日月者,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百刻者,春秋二分則日夜均,夏至之日畫六十刻、夜四十刻,冬至之日晝四十刻、夜六十刻,長短不均也。月初為朔,八日為上弦,十五日為望,二十四日為下弦,三十日為晦,則死生義也。孫子以為五行、四時、日月盈縮無常,況於兵之形變,安常定也?〕
  
  
 浏览:25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10/21 12:46:1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筌孙子注(十)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九)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八)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七)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六)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五)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四)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三)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二)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李筌孙子注(一) (收藏于2014/10/21 12:46:14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李筌阴符经 (访问649次)
李筌黄帝阴符经注(二) (访问569次)
李筌孙子注(八) (访问389次)
李筌黄帝阴符经注(一) (访问367次)
李筌孙子注(六) (访问253次)
李筌孙子注(四) (访问249次)
李筌孙子注(九) (访问235次)
李筌孙子注(七) (访问230次)
李筌孙子注(三) (访问221次)
李筌孙子注(十) (访问200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