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女真巨星满学泰斗金啟孮教授纪念馆

守护历史的贵族学者,乾隆皇帝九世孙女金适教授访谈录

香港《华侨新天地》

  编者按:本期座上嘉宾为清高宗乾隆帝九世孙女金适教授。本期将带您走近这位博学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贵族学者”,听她娓娓讲述清朝历史以及源远流长的满族文化。
  
  本期名人:金适教授:
  金适,女,满族, 1951年7月出生,北京市人,爱新觉罗氏,系清高宗乾隆帝九世孙女。著名女真学、满洲学、蒙古学专家金启孮教授之长女; 其六世祖母为清代著名女词人顾太清;祖父金光平(恒煦)为女真文和契丹文的著名学者。其妹乌拉煕春为国际知名的女真契丹文、满洲学专家。
  金适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会员,民族古文字学会会员。是北京市满族联谊会理事。金适教授主要以家族史与满族史为研究方向;发表过《满族及其所建清朝对中国的贡献》、《研究古文字的三代学者—金光平、金启孮、乌拉熙春》、《金启孮先生与满学研究》、《金启孮先生与女真语言文字研究》等有影响的文章;著有《顾太清集校笺》等著作。
  金适自幼受家学熏陶,喜好文史、研习书画,其女真文书法行笔温润,颇有先人之遗风,书法作品参加过北京市高校教师书法展、满族书法家书法展等,作品收入《民族团结书画长卷》,个人事迹收入《现代满族书画家传略》。书法作品为承德避暑山庄、黑龙江友谊博物馆、清华大学、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中国古文字馆、国学网等多家文化教育传媒单位和海内外个人收藏。
  
  采访实录:
  
  记者:金适教授,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名人堂》的专访!您出生自前清皇族,作为乾隆的后裔,您能追溯一下您的家谱渊源吗?您家族近几代人(也包括您的亲妹妹)都在从事学术研究,这里面有什么必然的原因吗?
  金:我的始祖是清高宗乾隆帝五子永琪, 历史上的永琪醇厚恭谨、博学多才,深得乾隆皇帝钟爱。曾属意其继承大统。乾隆说“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觉贵重,且汉文满洲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未明言,乃复因病旋逝。” 乾隆三十年(1765)十一月,封和硕荣亲王。却不幸以26岁英年早逝,谥号“纯”,即“和硕荣纯亲王”。
  荣亲王永琪一系以文风昌盛见长,满蒙汉学,语言历史,诗词书画各代都有名家,家学相承直至今日。家传著作及书画皆为世人推崇。列为国宝者不在少数。
  第二代荣郡王绵亿,以书画擅长,满蒙语、算法、骑射仍为所长。第三代奕绘是著名的清代宗室文学家,除满蒙语及书画外,更以诗词擅长,著有《明善堂文集》,夫人顾太清著有《天游阁集》,其中词集《东海渔歌》极为词坛所推崇,学界誉之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手钞本《天游阁集》十三卷(按:现藏日本武田财团杏雨书屋。)大部分系太清手书真迹。太清夫人善绘丹青,画作存世不多,极为珍贵。所绘《文杏图》现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在首都博物馆。奕绘太清时期我家族的学术发展到了顶点,至家学传承直到我们这一代乃至下一代都在从事本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的研究。
  民族和家族经历了曾经的辉煌和沧桑,将本民族的历史语言和先人留下的文化瑰宝真实完整地传承下去,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的父亲满学家金启孮先生在研究中就秉笔直书了许多不同凡响的精湛观点。譬如在《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中对满族从清末到解放前夕一段历史的重新评价;所著《满族的历史与生活》中将满洲故地尚存的满族村落公诸于世,而且抢救了不可避免地即将走向消亡的丰富的满族文化遗产。当民族情感与研究内容融为一体时,兴趣也出自于责任。这就是荣亲王子孙能够世世代代传承满族语言文化、在中国的满学研究中做出贡献的动力。
  
  记者:满族最初居住在东北黑龙江、松花江与绥芬河流域一代,入主中原后成为最高贵的民族;清亡之后,则不仅开始边缘化为“少数民族”,还成为在众多少数民族中汉化程度最显著的一族。基于这样的情况,我想了解一下目前在中国国内是否还存在着纯粹或比较纯粹的满族人,他们的人口数量有多少?
  金:近百年来,满族人的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辛亥以后满族受到歧视和迫害,许多满族被迫改写民族和老姓;新中国成立后有了民族政策的保证,又有许多人改回为满族。据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国约有1038万满族人,在全国各少数民族中人口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其中各地满族县的农村满族人口占了很大比例;城市满族人口有很大一部分为父母一方有满族血统,或者祖上据查还有满族血统,也有一部分是祖先为汉军八旗或蒙古八旗;真正是纯粹满族血统或满蒙血统的满族人,应该不到十分之一,目前北京的满族人口是33.6万,爱新觉罗家族近万人。
  
  记者:满族过去有鼓励族内缔婚的习俗,后来有所放松,这与满族在观念上的开放程度有一定关系吗?现在的满族家庭还会鼓励子女同族联姻吗?
  金:清朝时满族提倡族内缔婚,也提倡满蒙通婚,清初满蒙联姻是一项既定国策。我的母亲巴雅拉氏、祖母巴约特氏都是蒙古人。往上溯源更是这样,我家母系多为博尔济吉特氏。辛亥以后由于时局变更,许多满族人温饱且成问题,族内缔婚的习俗则慢慢淡化。当年,溥仪之弟溥杰的夫人嵯峨浩坚持让他们的女儿找一位满族额驸的主张,这令我们族人很感动。如今也还有一些满族家庭会鼓励子女同族联姻,举办满族婚礼,给小孩起满族名。但毕竟现在年轻人学习、工作的环境圈子大了,接触面广了,满族人与其他民族人结婚的机会增多了,这也是满族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
  
  记者:听说国内还有一些“满族村”,主要是分布在哪些地区?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这些村子的生活习惯究竟有哪些保留了满族风俗?比如他们在服饰、饮食、节庆等方面有哪些特点?他们也会接受一些汉人的生活方式吗?在全球化与民族融汇的语境中,他们在面对新的事物的时候会有一种改变自己的准备吗?
  金:满族聚居村屯已经很少,在黑龙江、吉林等省的相对偏远地区还有极少数这样的村屯,比如“三家子”。
  一九六一年八月,我的父亲满学家金启孮先生曾去了满族聚居村屯——黑龙江富裕县三家子屯做调研,在深入的调查研究、考证整理之后,父亲将三家子保留的满族语言、历史民俗写成《满族的历史与生活——三家子满族屯调查报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一书,向世人揭示了这个还在使用满语、保持满族生活习俗的满族聚居村屯。
  该书出版后在世界学界影响非常大,意大利满学家斯达理立刻将该书译成德文本在汉堡出版,他在德译本序言中写道,“当金启孮的‘关于齐齐哈尔以北三家子屯的调查报告’出版以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突然出现了满族村落,而且被断定为死亡了的语言从此又复活了”,“金启孮不仅把满洲故地尚存的满族村落公诸于世,而且挽救了不可避免地即将走向消亡的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个功劳属于金启孮。他的著作是一部具有重大价值的时代文献。”②
  从此在世界满学界,有了一块满语圣地。三家子,这个松嫩平原上的小村屯,也因为满族屯而闻名世界。
  在三家子定居下来的族民后人多是“披甲”(战士)人之后。因村屯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生活比较闭塞,所以很少与其他民族通婚。屯里也始终保留着满族固有的风俗、习惯、语言,还保留着具有满族特色的木构屋架草屋顶的满洲式老屋,旧式转圈炕、鱼罩、摇车,以及木制香炉椀等文化遗存。他们养鹰围猎、捕鱼耕作,居大烟囱房,爱吃粘豆包,老人还穿旗棉袍,过着典型的满族习俗生活。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屯八十户满族全部会说满语,中年以上的满族人在家中多用满语讲话,年长者满语甚至要比汉语讲得好。金启孮先生经过悉心调查,整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对三家子的满族风俗习惯,从衣饰、房屋、家族组织、婚丧、修谱、祭祀和跳神、萨满等做了详尽的论述,更可贵的是将这些习俗与清前期满洲氏族部落的旧俗以及老北京满族的习俗相比对,指出其历史演变的过程。
  如今三家子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满族聚居屯落,传统的文化遗存正在受到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满语也必然逐渐走向消亡,当年金启孮先生记载的屯中满语说得好的,在书中有姓名记载的十几位村民,均已不在世了。
  2010年八月,我和我的儿子凯和来到富裕县,应邀参加“中国.三家子满族语言文化论坛”。会议的第二天早上,与全体代表一起从富裕县宾馆坐大巴,前往向往已久的三家子屯。一路都是平坦的柏油马路,全程用了不到一个小时。这与1961年金启孮先生初次去三家子时,从齐齐哈尔坐火车到中和车站,再坐马车中途还要两次涉水徒步才能到达三家子,交通条件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目前屯里人口1040人,满族人口占68%。屯中的新式砖房鳞次栉比。上世纪六十年代村民以渔业和副业为主、农业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现在已经被家家养奶牛的奶牛经济所替代,村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屯里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具有满族特色的文化遗存。几位年长者作为能说满语、教满语的满语传承人受到政府的褒奖。村中的满族小学一直坚持教授满语课程。
  现在,三家子满族民间文化已申报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三家子的民族遗存不仅仅是三家子的,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
  
  
  记者:满族入主中原,建立皇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出现了诸多雄才大略的帝皇,文治武功都很杰出。您认为这与满族人的性格有关吗?还是与他们受到的教育有关?或还有其他原因?
  金:从女真到满洲,满族从一弱小民族发展壮大为改变历史进程的强大民族,民族精神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对民族独立与繁荣的追求,是满族团结精神的思想基础;行之有效的八旗制度为实践团结精神提供了保障。为实现鸿图,满族统治者在历史上团结汉、蒙、藏等民族建立了清王朝,开创了清代前期的鼎盛时代。同时满族也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民族,金代许多导致衰亡的弊政,清代统治者均吸取其经验而改善之。满族也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正是依靠这种学习精神,满洲吸纳了大量汉、蒙等兄弟民族的文化,补充了民族新鲜血液,使得满洲从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渔猎民族发展为具有高度文化素质的先进民族。
  满族人民有许多传统美德。旗营房的满族直到清末民初还保持着独特的性格和思想。这种性格和思想,突出表现为:一、纯朴的风格;二、倔强的性格;三、勇武的精神;以及由以上综合构成的一种崇高的理想——以为国家战死为荣。所以说,大清王朝是由英明的帝皇和英勇的战士共同创建的。
  
  
  记者: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满语和满文因此也是满族身份存在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历史来看,满语从女真语演化而来,并大量地吸收了蒙古语的要素,在清代被称为“国语”。满文在乾隆朝开始衰退,主要在政府的文件中使用,甚至连许多满族人也不讲满语。我听说您父亲金启孮先生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满文与女真文的研究专家,您认为研究这些文字在现在来讲又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金:满语是清朝的“国语”,满语娴熟有助于治清史。不论是国家所藏《满文老档》,还是家乘中的满文资料,读懂它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它也是必须的。我们通过满文的学习来研究民族的历史——满洲史。
  女真语作为满语的母语,我父亲与祖父也是结合金史的研究同时研究女真文。父亲研究女真文,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文字本身,还通过语言的研究印证和解释女真民俗,就是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祖父和父亲的代表作《女真语言文字研究》,不仅是一部语言学专著,从历史学和民族学的角度也对女真人在中国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女真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提出了崭新的观点。
  女真字的应用范围狭隘,遗存资料不多。但是它是研究中国历史和少数民族语文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研究女真字的文献可以订正和补充历史事实。金启孮先生以古文字的解读考证历史、又以史籍印证古文字的记述,解决了辽金史研究中的汉文资料的不足。又如考释黑龙江口明代奴尔干永宁寺女真碑文,证明黑龙江外土地原属中国,并非俄国人开发的“无人居住和不受任何管辖的地方。”可见女真语言文字的研究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作用。无论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继承还是保护国家完整版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我妹妹乌拉熙春的研究从满文、女真文又扩展到契丹文,补史之缺、辩史之讹,为辽金史研究的进展作出了贡献,所以说做为一个民族历史学家,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民族语言学家。
  
  记者:您的女真书法写得很好,这与您父亲的家教有关吗?你小时候是否也学过这些文字?满文或女真书法相比汉字书法有哪些特点?
  金:我们能取得现在的一些成绩,是和从小在家的耳濡目染分不开的。父亲经常在茶余饭后的闲谈中以讲故事的方式启发、培养我们对满学的兴趣。即使是在文革期间那种情况下,学生们都在停课闹革命了,都玩去了,父亲却还找来师范学院的美术老师教我画国画。祖父来我家居住时,还亲自教我们满文和女真文。而且亲自为我们写了一本名为《满文初阶》的满语教科书。祖父在这本书中,用深入浅出的话语教授如何学习满语。我最为感念的,就是祖父赐给我的满文名字。祖父说,满洲人没有姓和名连写的习惯。满族为小孩取名的时候,完全是根据小孩的特征来定。我的性格温和、听话,所以祖父给我取名“华丽雅荪”(h?waliyasun,意为“和”);祖父常夸我妹妹聪明伶俐,所以给她取名“乌拉熙春”(ulhicun,意为“聪”)。当时我们这一辈的满族孩子,已经没有人会起满语的名字了。别说满族,就连周围的蒙古族小孩,父母也尽量给起汉化的名字。从这一点上,就能深深感受到祖父仍竭尽全力在拯救满族的民族文化。乌拉熙春能成为满族第一位语言学女博士和史学博士,成为国际知名的女真契丹和满洲学专家,是和家学传承分不开的。
  女真文字创制于十二世纪。是金太祖阿骨打天辅三年(1119年)以契丹语、汉字为基础,加、减或变化其笔划制成的,所以写女真文书法也是秉承了汉字书法的基础,而我则是小时侯受家父指点,临摹颜真卿字帖打下了一点基础。
  
  
  记者:目前国人对清朝的历史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不仅有国家立项的清史编撰工程,而且各种出版物与电视剧也争相进军这一领域。尤其是那些大众传播如电视等的放映(比如当年非常热播的《还珠格格》),直接影响到国人对清朝历史的认知。然而其中会存在着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有许多的改编、戏说等也与史实并不完全相符,您作为一位学术研究者对此是怎样看待的?
  金:我觉得这是个十分严肃的问题,现在历史题材影视剧存在违反历史真实性的问题很多,一是多数作家的历史素养不如人意,这方面有很多实例。譬如电视剧《康熙王朝》里的孝庄皇后, “孝庄”本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谥号”,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或其它地位显赫的人将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博尔济吉特氏死后,康熙皇帝给予祖母最尊崇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可是在《康熙王朝》里的孝庄皇后,却一口一个“我孝庄”如何,如何,太没历史知识了。二是为了票房价值就利用历史人物的真名杜撰虚假的故事,象《还珠格格》中将虚构的还珠格格与真实的历史人物五阿哥永琪混肴在一起、真真假假,这样造成的危害性更大。误导了现在依靠看电视学历史的老老少少不止一代人。我认为无论出版物与电视剧,内容涉及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首先就要尊重历史,尊重历史人物,不能抛开满族当时的习尚风俗不管,任意凭想像发挥。电视剧不能为了收视率就去杜撰;学术论文不能为了出点“研究成果”就去作出只有遐想没有史证的“结论”。捍卫历史真实性,杜绝胡编戏说,是其时矣。
  
  记者:我个人以为学者的一项基本义务是要捍卫历史的正确性和严肃性,可是学术在很多人眼里是缺乏趣味性和通俗性的,所以学术对国人认知的引导,对社会事物的介入都显得颇有难度,您能否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学术推广,特别是光大“满学”的做法?(就我所闻您曾经在北京晚报发表过《谈谈“北宫”名称的来历》,您可以结合此文谈谈。)
  金:读史使人明智,但前题是读真实的历史。但是史家的学术专著只有少数人可以看到,因此对广大范围公众的历史教育就需要由更为广泛的新闻媒体来完成。报刊和网络的宣传作用也是历史专著和教科书所望尘莫及的。所以利用公众注意的热点进行正面的学术推广,让公众在娱乐休闲的同时受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上个世纪末,北京在城南建造了本市最大的森林公园——北宫森林公园,但是连管理者在内,谁都不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北宫。公园内有一处废弃的坟址,说明书上只称“王爷坟”。那么北宫的历史渊源到底是怎样呢?我写了一篇《谈谈“北宫”名称的来历》发在北京晚报上,说明公园原址名为樱桃园,嘉庆年间乾隆的孙子,也就是我家第二代荣恪郡王绵亿的园寝就建在这里,当时荣郡王园寝工程是官工,即是由工部兴建。园寝从嘉庆九年(1804)兴工,到嘉庆二十年(1815)郡王去世时工程还没有完,盖的过程中樱桃园却已形成了一处很大的工地。因当时南边也有一处工地。当地人称南工地为“南工上”,称樱桃园工地为“北工上”。后来由“北工上”略作“北工”,又讹写成“北宫”。于是“北宫”之名遂代替了樱桃园,“北宫森林公园”之名就是由此而来。文章发表后,不但公园的管理者主动来联系,网络上大众的传播也使得这座现代公园的历史底蕴呈现出来了。
  
  
原文2012-11-8 发表于香港《华侨新天地 名人堂》专访  浏览:801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3/1/21 21:48:5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中国网中华世纪坛“和合家风”文化主题展示金光平、金启孮、乌拉熙春三代古文字研究家学成就(收藏于2017/1/11 14:11:08
辽金史开鲁琉璃砖辽墓墓主是“耶律蒲古”?(收藏于2016/10/1 0:36:00
烏拉熙春增訂《金史》的新資料:神木女真大字石刻(收藏于2016/6/14 22:29:04
烏拉熙春増訂『遼史』的新資料:『大中央胡里只契丹國故禮賓使耶律糺隣墓誌銘』(收藏于2016/6/14 21:22:29
政法与历史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邀请吉本知惠子教授、刘少江先生作学术报告(收藏于2016/4/19 18:22:12
烏拉熙春契丹文字史上的璀璨星辰(收藏于2016/4/2 0:32:02
辽金史大兴安岭石崖发现八百年前女真大字墨书诗作(收藏于2015/9/3 2:41:16
《中国民族报》爱新觉罗后裔,书画与姓氏的牵绊(收藏于2015/3/31 21:39:16
顾太清诗词研究会顾太清诗词研究会在京成立(收藏于2015/3/31 21:13:43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Prof. AISIN GIORO Ulhicun(收藏于2015/3/17 9:18:18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治丧委员会金啟孮先生永垂不朽!(访问9454次)
香港《华侨新天地》守护历史的贵族学者,乾隆皇帝九世孙女金适教授访谈录(访问8011次)
金适女真大字碑刻铭文(访问6872次)
金适金光平先生與契丹大小字、女真大小字(访问6420次)
《首都博物馆馆刊》第24辑中央民族大学古文字陈列馆所藏时代最早的契丹大字《痕得隐太傅墓志》(访问6249次)
辽金史《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女真契丹学研究》出版(访问6213次)
辽金史乌拉熙春的学术成就(访问6021次)
愛新覺羅烏拉熙春契丹小字《金代博州防御使墓誌銘》墓主非移剌斡里朶――兼論金朝初期無“女真国”之国号(访问5731次)
金适研究古文字的三代学者――金光平、金启孮、乌拉熙春(访问5120次)
辽金史“天朝万顺”臆解可以休矣─乌拉熙春教授为辽上京出土契丹大字银币“天神千万”正名─(访问472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1/30 20:11:22
Ulhicun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1/30 18:09:1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1/30 15:44:2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1/29 9:38:34
一缕清风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1/28 10:23:5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