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1日是我们家灾难的一天。那天由于要准备考试,我没去学校,在外婆家复习功课,下午3点45分左右,突然听到外婆大声地叫我,我快步奔到外婆房间,看见外公半睁着眼头靠在沙发上,手里还拿着本书,表情安详,外婆拼命呼唤,但已呼之不醒。外婆赶忙要我向120急救中心求救,我又流着泪给爸爸打了电话,心里企盼着救护车快点来救救外公吧。救护车终于来了,可您,我亲爱的外公却再也没有醒过来。
1992年6月的一天,当时的我只有六岁大,那天家里突然来了位老人,他微笑着看着我突然把我抱起来,说“这是忱忱吧”。我望着和蔼慈祥的他,既熟悉又陌生。外婆对我说“忱忱快叫外公,外公回家了”。全家盼望已久的外公,终于回家了。从此我多了一位朝夕相处,十分关心我的外公。记得当时不太懂事的我由于不理解,还赖在外婆床上,不肯让外公睡觉呢。 小时候外公外婆外出总喜欢带上我,后来我慢慢长大了,外公年岁也大了,他的腰腿病也越来越严重,使他行动不便,每次和外公出去,他总要我扶着,我成了外公的另一根不太称职的拐杖。 每次陪外公出去聚会或在家里聆听他和朋友们高谈阔论,都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朋友们对他非常尊重和景仰,外公的谈吐,待人接物和丰富的阅历,使我作为他的外孙感到非常自豪。 从小学、中学直到考取大学,外公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记得中考选择学校时,外公非常希望我能考取南洋模范中学,说这是太外公当年教书、外公及妈妈、阿姨读书的学校,如果我能在该校就读,那是四代都与同一所名校有缘,是很少有的。由于一分之差没被录取,我不愿意通过其他途径进南模,您非常理解我的心情,尊重了我的选择,最后我进了徐汇中学读高中。至今想起没能如您的愿,心里还是有点遗憾。对我的学习,外公从不给我任何压力,不要求我在分数上怎样,只要我生活上学习上心情愉快,要快乐学习。高考时外公根据我的平时成绩和性格特点,一起商量考什么大学和选择什么样专业,您又一次尊重我的选择。当我拿到上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第一个告诉的就是您,您说我们家多了一位大学生了,该好好庆贺一下。那天去大学报到,您拄着拐杖和外婆爸妈一起亲自送我到学校,您看了学生公寓和学校的环境,嘱咐我说:这么好的学校这么好的环境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服务。每周五我从学校回家,外公外婆就要带上我到饭店小酌一顿,说是要给我减压,叫我放松,不要紧张。亲爱的外公我会加倍努力学习,以良好的成绩,完成学业来纪念您。 外公的生活费只有1000多元,但一听到哪里遭受自然灾害,便毫不迟疑的捐出500元送到居委会。外公和外婆早在几年前就提出百年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起先大家不理解也不舍得,最后还是老人做通了晚辈的思想工作,妈妈、阿姨尊重他们的意愿,在去年办好了捐献手续,最后一次奉献社会,境界之高,精神可佳,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现在我深感有两个遗憾,一个是近来刚开始对外公的过去那段经历感兴趣,很想问问十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后又发生了什么?很想聆听外公对社会现状的看法,但了解的太晚太少太迟了;二是外公走的太早太快了,他的待人处世,坦荡的品格我没有学习到和继承下来。 外公病逝的当日,我全程都在现场,亲眼目睹了人世间最悲痛,最伤心的一幕。眼泪始终流个不停,事后感觉整个人全空了,少了一大块精神支柱。对我来说外公既是偶像,又是目标。 每当有客人来访,所谈起的都是陈年往事,但辉煌至极,听后耐人寻味。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什么都体验过了,古往今来如此大起大落,能有几人!先前二十六年,事业辉煌,前十五年饱含苦果,后十五年安享天伦之乐,还没有完成想做的事,您就悄然驾鹤西去,让我们毫无准备。 1987年太外公在家去世时,离家十年的外公被批准回家见太外公最后一面,时间仅20分钟,当时全弄堂的人都出来看望送行,叫您保重身体早点回家。这次您又走了,走的那么突然,走的那么遥远,走的那么毫无声息。亲爱的外公让我们再送您一程吧,这一次送您的是亲人、朋友和您的同事、学生。 外公,您这一生是太累太累了,安息吧。您放心我们会照顾好外婆的。 您留下的精神财富,我们会继承,并将终身受益。 您永远是我的目标、我的偶像。 在我的心中,您永垂不朽。 |
浏览:3447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