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4号馆文选__陈然烈士传略 |
二十应变准备 “要么不搞革命,搞革命就要准备坐牢,准备杀头。”这是陈然平时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抗战剧团”组织的破坏,恩施集中营中的斗争情况,在他身边出现了可耻的变节分子……这些严峻的现实,从正面和反面都对陈然起了深刻的教育作用。要坚贞不屈为革命而斗争到底的意志,已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他为接受最后考验作了充分准备。这一点,可以从他平时生活的表现看到:他每天不忘锻炼身体,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万一被捕,要能挺得住,坚持斗争到底。他克制着自己,不谈恋爱,不结婚,也是为的避免牵挂和拖累。 一九四八年三月,斗争的形势越来越紧张,陈然一方面全力以赴地日夜工作,一方面沉着冷静地考虑了许多应变的措施。 由于《挺进报》长期是在他家里编辑、印刷的,家里的人不可能不有所觉察;虽然不知道他深更半夜关在屋里具体干的什么,但都知道是干着一项十分危险的革命工作。形势紧张后,陈然认为与其瞒着家里的人,还不如适当公开,教育和争取家里人的帮助,做些掩护工作。经过上级同意,他向母亲和二姐说明了情况,只是没有告诉他们具体的工作内容。要求他们第一是绝对保密,再就是帮助做些掩护工作。陈然对二姐讲了许多当前形势和革命道理,二姐虽然很替他担心,但是还是同情和支持他的。当时,除陈然外,还有一位编辑同志住在他家里,陈然考虑到万一一人外出,或两人都外出,而家里发生意外情况,如被搜查或发现其他可疑情况,外出的人就不应再进屋。因此他把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二姐,要她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就立即放出讯号,办法是将擦洗地板的拖把,搭在朝街的竹篱上晾晒。这样,外出的人见有讯号就不进屋了。 陈然和编辑同志共同规定了严格的外出规则,如果外出必须说明几点钟准时回来,如果没有按时回到家里,在家的另一人就要假定外出的人出了事,立即暂时转移,查明情况后再回来。外出回家的人,要严格检查自己身后有无“尾巴”(即尾随盯梢的特务),因此在回家的路上,要故意转弯抹角,穿过一些狭长的人少的小街,如果身后有狗就能看出来。 从野猫溪到重庆,要坐轮渡过江。陈然常常不坐轮渡,而绕道坐木划子过江,或者从弹子石、海棠溪等其他渡口过江。当他携带有文件或报纸时,都采取伪装办法,并坐在船舷,将提文件的手搭在船栏上。他说:“万一发现有狗或其他意外,手一松,就把东西扔进江中去。” 他和编辑同志反复交谈了对于被捕、牺牲的态度,和应付的办法。谈到牺牲,陈然表示了最坚决的态度,但是也认为:“牺牲只是我们对党的最后忠诚的表现。我们的目的并不是牺牲,是要革命!万一特务来捕人,能逃脱就该尽量想办法跑掉,人少就拼他几个,实在跑不脱,入狱后还要进行斗争,有机会越狱,也一定要想办法越狱。”他研究了他住处的周围环境和地形,有一间南屋的后窗对着邻舍院子,邻舍的地势高,从楼上跳下去不至于摔伤,因此他把工作室移到这间向南的房间,并约定万一敌人扑来,就从后窗跳到邻舍院内跑掉。 他们还反复研究了万一被捕的口供,要做到两人的说法一致:两人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住在陈然家里,住在这里干什么,等等。陈然根据他平时有意了解到的狱中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几条对付敌人审讯的原则,他认为:第一,能不暴露自己的组织身分,一定坚决不暴露;第二,如果已经掩盖不了自己的身分,就要以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身分,和敌人展开正面的斗争;第三,绝对不说出任何人,不管是党内、党外、有关系、无关系的人的姓名和地址。谈到这里,他斩钉截铁地说 “在这一点上,任何自圆其说的让步都是叛变!” 在三月以后的一个多月的紧张斗争中,陈然除了为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而努力工作外,几乎没有一天,不在继续考虑万一被捕后的斗争方法。他对被捕后可能发生的情况,敌人可能采取的诡计,都作了多方面的估计。 有一天夜里,他是在鼓励自己,也是在鼓励别人,用低沉而严肃的声调说道: “敌人的手段再毒辣,我看不外乎两手,一手是硬的,一手是软的。硬的有啥?拷打,灌辣椒水,烙铁,上老虎凳,电刑,疯狗咬……还有啥?大不了是痛和死。这又有什么了不起?多少同志都经受住了,我们就经不住?心一横,牙一咬,不就过去了。死,又有什么不得了。人总是要死的,但活着总得有意义。我看,卑鄙地活着比心安理得地死去要痛苦得多。真不知道那些叛徒是怎么想的,有如行尸走肉,活着有啥意思?!” 陈然又设想敌人会耍哪些软手段,他说: “升官、发财、美人计……这一套根本打动不了我们。可能他们还会利用我们对亲人的爱,也许会把我妈弄去哭哭啼啼,让你软下来。说不定他不打你,也不杀你,而在你面前整你的亲人,让你忍受不了。那些野兽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但是,这只能激起我们更大的仇恨,难道会使我们投降么?” 又有一次,陈然轻松地谈到可能的牺牲,他说:“我们能活到今天,亲眼看到全国大反攻,眼看革命的胜利马上要来到,比起过去牺牲的先烈,这已经是太幸福了。”后来又笑着说:“要说死:也还有两点不甘心哩:一个是延安没去成,我只是在唱《延安颂》的时候,自己幻想了一个延安的样子。要是死不了,将来一定得去看看。再一个是莫斯科没到过。真想亲眼看看社会主义是啥样的……” 一天晚上,大约在三月底或四月初,这天没有印报,陈然郑重其事地建议和编写的同志交换“遗嘱”。他说,他万一牺牲了没有任何遗憾,遗憾的只是自己对党没做什么事就牺牲了。他对家里也没啥牵挂,唯一不放心的是妹妹年纪小,没有让她读好书,希望党组织能帮助她成长。 谈到这里,他对自己过去对妹妹的关心和教育不够,感到不安。他说:“我总把她当小孩看,其实也不小了。介绍她看了些进步书籍,可是从来没有和她更深入地谈谈,老认为她年纪小,毛毛躁躁,怕她的嘴不严,不敢更明确地教育她,让她懂得革命、懂得党。” 陈然谈起—件事:有一天,他妹妹从一位进步的老师那里得到一份《挺进报》,老师叫她看后就烧掉。她想到这么难得到的东西,一定要带给哥哥看,让哥哥高兴一下。回到家,就把陈然叫到一边,兴冲冲地把这个难得的秘密东西递给他。陈然一看着了急,怕她引出意外来,把脸一沉,盘问她这是从哪里得来的?老师为什么给她?给她的时候说了些什么?等等。最后严厉地告诉她:“以后再也不许往家里带!”妹妹满心高兴,却被他泼了一盆冷水,感到哥哥的态度真奇怪,莫名其妙。 陈然对自己当时这么简单而生硬地对待妹妹感到抱歉。决心要找妹妹认真谈一谈,改变这种简单的态度。 电子版制作:陈然纪念馆 转载请注明出处:陈然纪念馆 chenran.netor.com |
浏览:231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