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4号馆文选__陈然烈士传略 |
十四《挺进报》 四月间,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国各个战场上被动挨打,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为了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王朝末日,它一方面进行新闻封锁,在反动报纸上大肆炮制种种“胜利”消息,另一方面则对蒋管区人民进行疯狂镇压。 同志们此时正苦于听不到战场的消息,听不见党的声音。一天,陈然突然满面春风地到《彷徨》杂志社来。他拍拍手里提着的那个胀鼓鼓的皮包,得意地问大家: “你们猜猜这里头有啥?” 陈然是负责到邮局信箱取信的,大家以为他是为收到大批读者来信而高兴,就反问他: “今天收到这么多的信?” 他笑着说:“是呀,信不少。还有党的信哩!” “党的信?”大家不约而同惊讶地问。 他笑着打开皮包,取出一卷刚收到的刊物,鲜艳灿烂的封面上印着两个大字: 《群众》 “啊!《群众》周刊!”真叫人兴奋,原来是香港党组织主动寄来的党刊。一卷共十份,大家立即抢着读起来。 过了几天,更加令人兴奋的是又收到了香港发来的油印《新华社电讯稿》。从此每隔几天就会收到一次,有的是卷着寄来,有的是放在信封里寄来,有的却夹在香港一般报纸内寄来……以多种形式避过了敌人愚蠢的邮检,传来了党的声音。延安附近青化砭、瓦窑堡的胜利消息;晋南和石家庄外围一个城镇一个城镇的相继收复,这些消息,使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受到鼓舞,坚定了胜利的信心。 “应当把这些消息传播出去!”杂志社的几个核心分子不约而同地想到这一点。经过多次研究,大家决心把传播党的声音这一艰巨任务主动担当起来。 陈然提出:“我们既要大胆,也要细心,要有严密的组织工作。首先要绝对保密。除了我们这几个人以外,对任何人不能暴露来源,对外散发只能由一个人负责。”当即进行了分工,一位同志负责编辑和刻写蜡纸,一位在书店的同志负责印刷和发行,陈然仍然负责“通联”,传送材料,就这样,一个无刊名的油印在“五一节”诞生了,它就是《挺进报》的前身。 无名的油印报出了几期,立即引起了地下党重庆市委的注意。市委通过间接的关系来了解这个报是些什么人搞的。 在白色恐怖的尖锐斗争中,敌人是极其阴险狡猾的。究竟来试探的是真的地下党,还是假的呢?这不能不慎重考虑。那位在书店工作的同志也是暂时失掉关系的党员,凭着他的斗争经验,提出了这个疑虑。为了慎重起见,大家推在书店工作的同志出面和对方作一次“谈判”,来判断对方是不是真的地下党。谈的结果,终于和地下党接上了关系。当陈然听到确实找到党组织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拉着两位同志的手,低声唱起国际歌。 地下市委决定把报纸命名为《挺进报》,作为市委的机关报,由市委委员彭咏梧同志负责领导。以后还成立了《挺进报》特支,直属市委。报纸的具体工作,仍由原来的几位同志分担。在书店的那位同志负总责(后来他是特支书记),同时负责纸张、油墨等物资的采购和供应。一位同志负责和市委的联系,传送电讯稿和市委决定发表的文件。过去电讯靠偶然收到的香港发来的电讯稿,不可靠也不经常,现在改由市委布置另一系统的一位同志直接收录,定期送来给报纸刊用。市委规定《挺进报》主要刊登新华社电讯,一般不发表什么文章。当时在市委领导下另一系统的同志正筹办一个十六开本的油印刊物,叫《反攻》,则主要是发表文章的。陈然分工担任印刷工作。为了更好地保密,陈然主动提出把《挺进报》的工作地点设在他家里。当时他是国民党中国粮食公司一个小机修厂的管理员,地点在重庆野猫溪,比较僻静。厂里除了七八个工人外,就只有他一个人负责管理,他家就住在厂里,环境很单纯,作为秘密工作地点的确十分适宜,市委同意了他的意见。 七月间的一天,几个工作人员聚集在陈然家里,负责联系的同志送来了《挺进报》的报头字样、发刊词和第一批电讯记录稿,在负责同志的主持下,紧张而热烈地商定了报纸的各项工作,第一期《挺进报》开始编印。 |
浏览:250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