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4号馆文选__歌乐山烈士陵园新闻、介绍、游记、观感、述评及诗歌等 |
红岩忠魂示后人
上篇:出污泥而不染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沈荣平 建党80周年前夕,记者来到了重庆,参观采访了红岩村、周公馆等革命遗址。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依山而建的的红岩村,因山坡上的红色岩石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叫饶国模的女士,投资买下了这块土地,受进步思想的影响,饶国模就把这块土地捐赠给了党中央,成为当时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办公地。 如今这里已是一片郁郁葱葱。翠绿的山林中,依稀可见那幢看似两层,实际是三层的深灰色的小楼。这就是当年中共中央派驻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央代表机构——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办公旧址。 在这座80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的小楼里,依然保留着当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设置的交通运输、警卫、会计、电台等十多个科室的原貌,看上去条件十分简陋。红岩革命纪念馆馆长历华告诉记者:“当时国民党有汽车,有住房,而共产党人都是住在一层楼里面,睡地铺,木板床,共同吃一锅白菜,一锅小米,物质上的反差相当大。当时周恩来提出的观点是同流不合污,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精神就是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人在这工作的一种思想品格的真实写照。” 当年,为了给革命筹集经费。中共中央南方局派出了很多地下党人去做生意。在金钱面前,这些同志没有一点私心杂念。他们挣钱为的是了中华民族的新生。采访中,历华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名叫萧林的地下党员经商的故事。他说“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萧林一次性的将田产向党组织上缴1000万美元。家里只留下三块银圆作个纪念,他们说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这在金钱和理想的天平称上,究竟何以为重,给今天的人很大的对照,同时也构成很大的历史含量。” 1946年,蒋介石撕毁重庆谈判协议以后,中共地下党组织机构遭到破坏,无数志士和共产党员被关押,中共中央南方局迫使撤离重庆,周恩来同志不顾个人安危,留下来继续与敌人进行斗争。在重庆曾家岩50号,记者见到了一个深灰色的小楼,这就是当年的周公馆。周公馆管理员宁红文对记者说:“当年环境险恶,外面就是国民党的烟摊、茶馆、擦皮鞋的特务,左面是国民党的警察派出所,右面是戴笠的公馆,当时二楼就住着国民党特务,我们租着一楼的全部二楼的少部分,三楼的全部,当时就是在这里给进步青年、友好人士和外国友人发往通往延安的通行证。” 随后,宁红文指着一部黑色的老式手摇电话机告诉记者:皖南事变后,在非常险恶的环境下,周恩来就是用这部电话机怒斥当时的国民党军政部部长何应钦的。当记者提起这部电话的听筒时,听筒里传出了一段电影录音。“你是何应钦吗?我是周恩来,目前的形势已经引起全中国人民的关注,你们想阻拦我们向全世界宣布皖南事件的真相是徒劳的,是不得人心的,请你转告蒋介石,你们的行为使亲者痛,仇者快。你们做了敌人想做做不到的事情,你何应钦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正在参观周公馆的重庆市民潘新民听完这段录音后感慨地说:“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不断制造摩擦,残害共产党人,在这种白色恐怖之下,周恩来还能够坚持战斗在重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国民党上层大多左派人士,战斗在国民党的心脏,我看红岩精神的灵魂就是周恩来的人格风范,出淤泥而不染。” 上海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段蕴铮参观红岩村和周公馆后,进行了反思。他说:“虽然我们的生活物质待遇比以前更加充裕了,但是跟他们相比,我们的意识思想境界多多少少已经跟他们拉开了差距。我想这不应该是时代造成的,作为一个党员同志来说,党性的锻炼还是要加强。” |
原文 发表于http://www.xjbs.com.cn/news/mrgz/gj/0623.htm 浏览:73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