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贾德耀纪念馆

合肥人物-贾德耀

孙家骥

  贾德耀
   孙家骥整理
  
  贾德耀,字昆庭,亦作焜亭, 安徽合肥人, 出生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其父贾芝玉,副榜举人,在乡教私塾为业。德耀兄弟五人,排行第三。清末,贾芝玉任职于新盛军,全家由原籍迁居天津。贾德耀初人保定速成学堂,后官费留学日本, 毕业于士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回国后,曾任北洋军第二镇正参谋官,第六镇第二十一协马队第二际标统。1911年10月随第一军军统兼禁卫军总统官冯国璋率军由京汉铁路南下,进攻武汉之革命军。
  
   1912 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调任贾德耀为河南护军中的团长。1913年袁世凯扩军,将张敬尧之第三混成旅扩编为陆军第七师,委张任师长,贾德耀升任该师第十三旅旅长。翌年调任第十五混成旅旅长。1916 年陆建章任陕西督军,为排除异己,将陕南镇守使陈树藩充陕北镇守使,派贾德耀率第十五混成旅为陕南镇守使。陈树藩被调往陕北地瘠民贫之区,极为愤恨, 同年5月护国军起,陈树藩在蒲城宣布独立,任陕西护国军总司令。6月,袁世凯帝制失败病死, 陆建章失去靠山, 陈树藩起兵反陆而继任陕西督军。贾德耀之第十五混成旅被撤械,返回北京。不久,被任命为将军府参军、陆军部军学司司长。
  
  1919年8月,贾继杨祖德之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 时值该校第七期尚未结业, 第八期已经入伍。贾德耀到校后颇有一番改革。首先,在教学上对教官、队职官加以里甄别, 不称职者予以革职或另有任用;其次,将各队军官小灶伙食废除,一律改为吃大灶,以利官生感情融洽;再次,原校长系少将衔,贾去后改为中将衔, 孙树林、教育长晋级为少将;贾主持保定军校 , 一改过去的官僚教育, 受到军校毕业生的赞赏。
  
  这时,段祺瑞虽任参战军督办,但在幕后操纵北京政局,贾德耀投靠皖系,并活跃于安福系俱乐部。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失败,直系军队占据保定军校为营地,并劫走火炮十六门,枪械二千多支,骡马三百余匹,其余被服、教学器材等均被掳夺一空,在纷乱中营房起火大部建设被焚,在校官生被迫离校。贾德耀回北京仍任陆军部军学司司长,致使学生流放, 军校长期无人整顿。直至1921年6月,始得修整复课,由直系委派引鸿绪出任校长。
  
  贾德耀在北洋系军队中起步较早,但官职反落其同辈之后,自解除统兵职权,就长期从事军事教育工作。贾虽属段系,与旧北洋系军政要人颇有旧交,在后起的保定军校军宫中也有威望。 1924年11月,段祺瑞复出,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转年特任吴光新 ( 号自堂 ,系段民之妻弟 ) 为陆军总长 ,贾德耀因与吴向乡又是日本士官学校同期同学,故吴推荐贾任陆军次长,授将军府宽威将军,并兼任执政府卫队司令。同年11月吴光新辞职,贾德耀升任陆军总长,兼训练总监。
  
  1925 年12月,许世英组阁,贾德耀仍蝉联陆军总民。是年国民军统帅冯玉祥,鉴于奉张背约 ,段氏跋扈,吴佩孚图谋再起以报颠覆之恨 ,遂宣布辞职引退。由于贾德耀与冯有旧谊, 国务院决定派贾赴包头,并携带段祺瑞亲笔函札向冯说项," 望其打消辞意,出山理事,共勉时艰。 "1926年1月28日,贾德耀返京向国务会议上报告谓 " 冯玉祥表示坚决不再出山",徒劳往返。
  1926年2月,因旧历年关将近 ,各方纷纷向政府索饷、索薪。国民军第一、二、三军共索饷五百万元; 各机关官吏、公务员及国立学校教职员工一千多人,包围国务院 ,索要欠薪。总理许世英穷于应付,遂于2月15日提出辞职书后,出走天津。段祺瑞派员慰留, 并给假六天,在此期间由陆军总长贾德耀暂行兼代国务总理,财政次长严代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设法筹款应付年关。之后,许世英又曾四次坚请段氏准免其本兼各职,段则再给假十天,其职仍由贾兼任.同时严也坚辞代财长职务。贾德耀拟召集国务会议,由于各部总长离心,无法集齐。
  
  值此,段执政府无计可施,遂召见国民军首脑鹿钟麟、刘骥,面告 " 国务总理职己决定贾德耀署理,望其劝驾。鹿、刘往见贾德耀,贾表示" 允任贺得霖为财政总长后,本人可视事。 " 于是,段祺瑞召见贾德耀磋商组阁事宜,贾乘机请免其代国务总理和陆军总长职。民年3月4日北京的时政府改组,段祺瑞令免许世英国务总理职,特任贾德耀为国务总理,是为北京政府第二十九任总理。贺德霖出任财政总长,贾德耀兼任陆军总长,贾令贺向北京银行界提出筹款办法,经多方协商, 计得二十万元现金,首先平息国立各大中小学校园长期欠薪而引起的罢教风波。
  
  贾德耀组阁正值段祺瑞执政府摇摇欲坠之时,段企图利用贾在北洋军系中的旧关系,打通各方关节。贾虽是皖系嫡系, 但在各方争夺权势上,也无能为力。如吴佩孚主张维护法统,但不主张曹锟复出‘护宪派’主张曹锟时代的宪法有效,恢复第二次直奉战争前的颜惠庆内阁,然后选举大总统;“据宪派”主张恢复旧约法、旧国会,迎黎元洪复位补足任期;国民军主张继续维持执政府,遵照孙中山之遗训召开国民会议,全国集思广益,从根本上解决国事; 垫居天津的黎元洪、张绍曾联合各派议员,游说吴佩孚、冯玉祥同意其再出执政;东南直系首领孙传芳道电主张;“军事略定,制订新宪法,从头做起”; 奉系张作霖在平定郭松龄叛变后,假借东三省民意,于1926年1月,擅行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军务总统官。如此政见不一, 且各派势力在直隶、河南、山东等地,迭起战火。在此情况下,贾德耀内阁各总长的分配, 也就必须包括各派的有影响的人物:颜惠庆任外交总长,贺德霖任财政总长.贾兼任陆军总长,杜锡硅任海军总长〈直系 ),杨文皑任农商总长〈孙传芳系 ),龚心湛任内务总长〈皖系 ), 卢信任司法总长( 老同盟会人士),马君武任教育总长〈曾任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各总长除龚、贺、卢到职外,均不就职,并提出辞呈。所以说,贾德耀内阁不仅残缺不全,而且是段氏政权末日的内阁。
  
  张作霖一直想入关扩张势力,1926年2月,即会合其旁系直鲁联军的张宗昌、褚玉璞分兵合击,向北京、天津推进,赶走国民军,以报复冯王祥鼓动郭松龄反奉宿怨,进而控制北京政权。3月9日,国民军加强戒备封锁了大沽口 ,12月日本的两艘驱逐舰强行驶向大沽口,由毕庶澄率领直鲁联军青岛舰队四艘军舰,尾随日舰之后也闯进大沽口。国民军发出警告,日舰置之不理 ,并首先开枪射击,当即发生冲突,是为 " 大沽口事件 " 。指挥鹿钟麟急电国务院申诉经过 , 贾德耀责令外交部会见日本公使芳泽,提出口头抗议。日本百般抵赖,随后反而向我政府提出最后的通牒惩办肇事者;向日本政府谢罪; 对日舰负伤者,须予以五万元赔偿; 保证嗣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与此同时,直鲁联军分三路向国民军进攻,战争不断扩大。八国驻京公使根据《辛丑条约》向国务院提出最后通牒: 拆除一切水雷,地雷 ,保证外国船只通行无阻。若于3月18日正午不得满足保障时,各国海军当局即采取认为必要之手段。同时,英、美、法各国增派军舰由秦皇岛驶往大沽口。
  
   3月17日,段政府、国务院责令外交部答复各国,在复牒中表示: 中国政府正在竭力设法消到此项障碍 ,恢复自京通海之自由交远 ",对八国通牒所开条款 ," 饰由地方军事长官稳妥办理 ,与各国驻津海军司令 "从容榷商 , 结持至海通道之稳妥交通办法,勿以激切之措置,以重亲睦之邦交。 "北京各团体联合会得知这种卑躬屈膝的答复后,立即派出代表一百多人,赴铁狮子胡同国务院请愿,要求驳复八国及日本最后通牒。贾德耀拒不接见,政府卫队用枪柄殴打代表,并将代表蛮横驱除,致使重伤六人,轻伤多人。
  
  3月18日下午,北京各大中学生和各界群众上两千余人,到国务院要求面见总理。卫队将铁门紧闭,拒绝代表入内。卫队旅旅长宋玉珍、团长武九清 ,奉段祺瑞之命,向请愿群众突然开枪射击 ,一阵追杀混乱之后,死亡学生及群众四十七人 , 伤一百三十二人,造成举世震惊的 " 三一八 "惨案。
  
  当日下午五时,段祺瑞、贾德耀等在吉兆胡同段的官邸开会,商议对此惨案处理办法,由国务院向全国发出通电,诬称游行学生队伍中组织有敢死队冲赞前进,击毙宪兵一人,伤警察厅稽查和警察各一人,卫队夺获暴徒手枪一支。 " 为整肃治安,不得已鸣枪自卫,以致互有伤亡。 " 翌日,国务院又发表了拟就通缉群众领袖的电文 , 略谓:" 近年以来,徐谦、李大钊、李煜瀛、易培基、顾兆熊等,假借共产学说,啸聚群众, 屡肇事端。本日由徐谦以共产党执行委员会名义,散发传单,率领暴徒数百人,闯袭国务院,泼灌火泊,抛掷炸弹,手枪木棍,冲击军警。… 此次变乱, 除由京师军警竭力防卫外 , 各省区事同一律,应由各省长官督伤所属严重查究,以杜乱源,而安地方。徐谦等着京外一体严拿,尽法惩办, 用做效尤。 "
  
  " 三一八 " 惨案发生后 , 全国舆论纷纷谴责段祺瑞、贾德耀应负全责,并指出了这次惨案是预谋的。如惨案前,国务院发出通令 " 整顿学风 "," 倘有故酿风潮,蔑视法令,本政府取先父兄之教 ,不博宽大之名。 "" 倘不如制裁,胡可以安良善。 " 又如 ,当卫队开枪后,有的学生倒卧血泊中,大部分群众卧地 , 候枪声稍停起来逃跑,而卫队以枪弹、刺刀追杀,足以说明是有意奉命虐杀。
  
   被害人家属请律师起诉,京师警察厅调查结果:" 此就群众方面,查无犯罪情事,而其行为,亦未达不正侵害程度 ","此就卫队方面 ,查无必要放枪防卫 " 。当场警察出庭作证 :"穿行学生除持传单、标语、旗帜外,没有携带武器。 " 京师地方检察厅派法医验明四十三具尸体时,并无卫兵尸首,证明所谓卫兵一人遭杀,纯系虚构。但京师检察厅慑于政府威胁,不敢指出段祺瑞、贾德耀为此惨案之祸首。
  
  另外,国务院下令通缉的社会知名人士中 ,除李大钊是共产党人,其他四人均是教育界人士; 所谓 " 共产党执行委员会亦纯属无中生有。
  
  贾德耀在各方谴责和确凿事实面前,无法辞其咎,于同年3月20日决议全体内阁辞职,段祺瑞令贾德耀等妥善筹处善后,不允辞职。4月2日贾德耀不得已致电张作霖,略称" 京师治安关系重要,鹿锤麟警卫有方,正资倚赖,派张督兼筹并顾, 勉为其难。"4月3日奉军和直鲁联军围攻京津,不能取胜,乃令飞机向北京城投弹,使得人心惶惶,虽未造成重大伤亡,但这种神经战亦颇收效。王士珍、江朝宗等社会人士组成北京治安临时维持会,呼请双方停战,停止轰炸北京,又遭奉军拒绝。
  
  段祺瑞与张作霖密约率军进关,先头之张学良部已进抵滦州、唐山 , 直鲁联军威逼天津。以鹿钟麟为首的国民军则先下手为强 ,4月9日,再次发动北京政变,令刘汝明、门致中两旅包固执政府,收缴其卫队旅枪械。段祺瑞事先闻讯,携同安福系要员逃入东交民巷桂乐第暂匿。贾德耀致函驻京首席荷兰公使欧登科请转各国公使 :( 一 ) 段执政暂时不能行使其职权,然未尝有因此而为辞职之表示 "," 严正声明在此纷扰期内 ,所有一切捏造事实及假借民意之文电 , 概属无效;〈二〉预计在最短期间,必能 " 恢复以前之政治原状 " 。
  
  同年4月17日,段祺瑞宣布复职,首先下令免鹿钟麟本兼各职。贾德耀呈请假为鹿说情:" 一年以来 ,京师治安,鹿钟麟始终维持,不无功劳足录 ",拟恳宽其既往,免于深究。" 同时致电冯玉详"4月9日变起非常y 事先既无所闻,临时又无法补救, ……我公平日主张 ,所以拥护执政者为甚 ,德耀之敢于任事者,亦即在此。喋血都门,倒戈内向,此等举动,明知决非尊意,是以不敢随声附合,更背初衷,此中委曲,当荷鉴谅。"再呈段辞去总理职务,略谓"珥变无方,引咎罢斥, 请予罢斥。 "
  
  吴佩孚密令第九师师长兼北京警告副司令唐之道,拘留安福系人士,监视段祺瑞,段氏政权处于四面楚歌境地。4月20日 ,段决定下野离京,临行前下令免去贾德耀本兼备职,特任外交总长胡惟德兼署国务院总理,但各方均不承认。张宗昌人京,驱逐唐之道,部队被褚玉璞收编。直到5月13日,颜惠庆内阁成立,才有名义上的政府,近一个月之久的中枢无人状况,是民国以来所仅见!
  
  贾德耀下台后随同段祺瑞来天津隐居,从此就离政坛, 喧赫一时的安福系及其执政府,也随之解体星散。世人称 " 贾德耀内阁为皖系殉葬的内阁。 "
  
  1935年,北平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由于贾德耀与西北军系夙有渊源,被聘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并曾一度担任外交委员会主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贾化装逃往天津,潜居于租界内。日本侵略者曾几次派人动员贾德耀出任伪职 ,均为贾所拒绝, 保持了晚节。 1939 年移居上海,1940年12月因病故去。终年六十岁。
  
  
  
  
  
  
  
 浏览:420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6/4/20 20:21:5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中国军校:“保定系”与“黄埔系”荣辱盛衰(收藏于2014/7/28 16:42:39
中国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名单(III期)(收藏于2014/7/28 16:40:24
保八期 范先炳 撰稿回忆保定军校的停学和复学(收藏于2014/7/28 16:37:11
士勇转合肥四牌楼风水竟超故宫位居中国第一,百年六总理(收藏于2014/7/28 16:31:43
士勇转民国中将(收藏于2014/7/28 16:30:28
凌琪国务总理贾德耀的典型人生轨迹(收藏于2014/7/28 16:29:19
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收藏于2010/4/13 9:38:02
何柱国同志生平(收藏于2006/11/15 15:23:54
贾成华记先父贾德耀生平轶事(收藏于2006/6/26 15:12:45
贾霭美我的祖父贾德耀(收藏于2006/6/26 15:09:2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孙家骥合肥人物-贾德耀(访问4203次)
网站中华民国历代总统,行政首长(访问3901次)
贾霭美我的祖父贾德耀(访问3490次)
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访问3409次)
何柱国同志生平(访问3391次)
贾成华记先父贾德耀生平轶事(访问2937次)
贾成华,贾成宴,贾成芝忆先父贾德耀(访问2836次)
贾士勇摘北洋政府将军府之将军(访问2122次)
得意门生-何柱国(访问1986次)
刘辉天津小站走出的北洋要员(访问1665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