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风萧易水

慷慨悲歌何处寻

张 胜

  慷慨悲歌何处寻
  ──读张京华近著《燕赵文化》
  张 胜
  
  《燕赵文化》为辽宁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域文化丛书》(共24种)之一,1995年出版,1998年再版。该书洋洋26万字,上篇对历史上称为“燕赵”的黄河以北平原地区文化,从生态、农业、经济、政治、战争和民族融合背景上横向探讨,下篇从赵地文化的形成和特点、燕地文化的卑弱和激变、中古士大夫与经史学术、文学艺术及其风格、隋末唐初的山东豪杰、明末清初的北方学者等方面纵向描述,另有中篇专门讨论商周时期的燕国古史。作者认为,“燕赵文化”这个命题之所以成立,是因为燕赵区域自古以来都存在的“慷慨悲歌、好气任侠”的精神传统,这是为燕赵所独有、而为其他区域所不具备的。
  
  《史记·刺客列传》和古小说《燕丹子》中说荆轲刺秦王时,与燕太子丹在易水告别,高渐离击筑,荆轲作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称荆轲为变徵之声,复为羽声,悲歌慷慨,士皆 … 目发上冲冠。这是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特征的第一次概括。汉末曹魏时,曹操等人以邺都为活动中心,诗风、雄峻古朴,慷慨多气,钟嵘《诗品》评论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唐代诗人元稹说:“建安以后天下文人遭逢兵战,曹氏父子于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这是燕赵文化第二次被称作慷慨悲歌。唐后期藩镇割据,“河朔三镇”雄踞北方,韩愈作《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这是燕赵文化第三次被人称为慷慨悲歌。
  
  可见燕赵地区文学艺术最主要的风格就是慷慨悲歌,慷慨悲歌就是燕赵悲歌,它是为燕赵所独有的固定不变的意象。直到清代,这种文风仍然受到人们的敬重,遗风逸响,千载不绝。东晋南朝诗人左思、陶渊明、庾信,唐代诗人骆宾王都有咏荆轲的诗,金代词人蔡松年、蔡珪、赵秉文、元好问等更是异峰独起,作品悲壮苍凉,慷慨低回。而清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之一陈维崧,尤其对燕昭王、乐毅、燕丹、荆轲、高渐离等往事屡屡吟咏,有“铅筑无成,不信道,英雄竟死”,“欲倩燕姬,低弹赵瑟,一醉平生足”,“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等名句。庾信诗称“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王骥德则称元曲“南词主激越,北曲主慷慨;北主劲切雄丽,南主清峭柔远”。可见慷慨悲歌在艺术上也有体现。
  
  富足的地方产生富足的文化,如所谓大国之风;卑弱的地方产生卑弱的文化,如燕赵悲歌。燕赵悲歌是怎样产生的?作者认为,在燕太子丹和荆轲之间有一种契合,二人的地位、作用不同,而又缺一不可。宋代袁褧《风窗小牍》说:“有燕丹而后有荆轲也。”燕丹的精诚与荆轲的侠士志向契合在一起,就完成了燕地文化由苦寒、局促、卑弱而产生出的激变,就形成和升华了慷慨悲歌的文化风格。袁褧说:“秦威太赫,燕怨太激,威怨相轧,所为白虹贯日,和歌变徵。”可谓能理解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的真意。
  
  
  
  
  
 浏览:97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1/8/31 14:31:46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前人之作(收藏于2002/8/25 13:21:55
林溪怀荆轲(收藏于2002/7/8 11:54:17
唐文壮士一笑轻生死——重读《史记·刺客列传》(收藏于2002/7/8 11:14:44
阮瑀(魏晋)咏史之荆轲篇(收藏于2002/7/3 9:04:13
杨维桢(元)易水歌(收藏于2002/5/30 10:15:44
李文01咏荆卿(收藏于2002/5/9 20:02:03
老太《刺客外传》简介(收藏于2002/4/24 18:18:42
寒情(不全)(收藏于2002/4/20 15:43:17
郝寿臣荆轲传(唱片)(收藏于2002/4/19 23:38:22
张京华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收藏于2002/4/19 18:58:2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探析〈刺客列傳〉(访问7210次)
老太《刺客外传》简介(访问5400次)
任意平原津(访问3195次)
李文01咏荆卿(访问2377次)
张京华词义贞刚,重乎气质(访问2341次)
周惠娟易水之滨十里长亭(访问2244次)
张京华壮士不还,悲歌慷慨(访问2086次)
阮瑀(魏晋)咏史之荆轲篇(访问2048次)
唐文壮士一笑轻生死——重读《史记·刺客列传》(访问2036次)
郝寿臣曾演出荆轲传(访问1702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周惠娟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10/18 9:25:23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2/20 9:32:14
访客........(评论于2008/8/7 20:01:33
访客点评9803号文选(评论于2007/8/16 9:06:3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