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瑾儿和珍儿因有文廷式辅导亦是一路过关。
考官问:“‘三纲’出自何处?” 珍儿答:“‘三纲’出自《白虎通•三纲六纪》引《礼纬•含文嘉》。” 考官问:“‘五常’出自何处?” 珍儿答:“‘五常’出自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考官问:“‘三从’出自何处?” 珍儿答:“‘三从’出自《仪礼.丧服.自夏传》。” 考官问:“‘四德’出自何方?” 珍儿答:“‘四德’出自《周礼.天官.九嫔》。” 考官见无法难倒珍儿,便有意要考倒她。 考官突然问:“何谓《女史箴图》?” 珍儿说:“‘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晋初惠帝时,贾后专权,极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文人张华便以历代贤记事迹撰文《女史箴》以为鉴戒,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画家顾恺之便将此名篇分段,一段一段画成画,并将箴文题于画侧。” 考官拿出几张画来,命珍儿举例说明《女史箴图》的主要内容。 珍儿不慌不忙地讲述道:“‘樊姬感庄,不食鲜禽’,画的是楚庄王夫人樊姬为劝阻庄王沉溺于狩猎而不食鲜禽的故事。‘卫女矫恒,耳忘和音;志励义高,而二主易心。’画有齐醒公夫人卫姬不听郑卫之音、以感化好淫乐的齐醒公的故事。‘夫岂无畏,知死不杀。班婕有辞,割欢同辇;夫岂不怀,防微虑远。’班婕妤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成帝对之宠爱异常。一次成帝游兴大发,要班婕妤同辇一游,班婕妤推辞说:‘古代贤君出游都有名臣在侧,只有夏商周三代亡国之君才由宏妾陪同,今天你要学亡国之君吗?’” 接着考官要珍儿选一样才艺进行考核。珍儿选了古筝。 一曲攸悠扬悦耳的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从珍儿灵巧的手指下飞出。 听了珍儿的答辩和弹奏的曲子,慈禧不由有些喜欢起这个聪明漂亮的小女孩。但她担心的自己的侄女儿能不能顺利选为皇后。光绪对珍儿投去了满意的眼光。 这时,西太后指着五位女子对光绪说:“皇儿!选中中意的皇后,就把这如意授予给她。”随即将如意交给光绪。 光绪持如意走向他看中的江西巡抚德馨之女,方欲授予。 在他身后的西太后压低声音阴沉地说:“皇上,你可要看清楚罗。不可光看外表,要看她们有无贤德啦。”并努嘴示意示授予她的侄女——桂祥之女静芬。 光绪皇帝知道西太后的意思,虽说太后是自己的姑妈,自己从小就跟她在一起生活,她要他叫阿爸,目的就是要他听话。太后自己的儿子十九岁的同治帝死后,没有留下半个男丁,为了继续垂帘听政,她选择自己妹妹的儿子、刚满四岁的光绪做了皇帝。当时,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已有身孕,慈禧担心阿鲁特氏日后如生下个儿子,将会威胁她的地位,便下令断绝阿鲁特氏的饮食。只得依靠母家送来的一些食物维持生命的阿鲁特氏,暗暗写了一张纸条传到母家,问她父亲该怎么办。她父亲写到“皇后圣明”四个字,意思是别人都没有办法救你,只有你自己决定了。阿鲁特氏绝望了,于光绪二年(1875)二月二十日深夜三更时分吞金自杀。对于慈禧的决定,许多大臣极力反对,御史吴可读还实行“尸谏”。他事先吞服了生鸦片,然后去见慈禧。他头也不磕,大声说:“你知道载湉并不是嫡派的继位人,所以选择他,只不过因为他是你妹妹的儿子,使你可以继续垂帘听政,掌握大权。臣下都反对你这样做。先皇(同治)的同胞兄弟溥伦亲王应该是皇位的继承人!今天我斗胆讲了这些话,你一定会用苦刑折磨我。可是我已经吞下了生鸦片,马上就要死了。我临死之前,一定要让你明白,你选择载湉继承先皇,实在为天下人所共恨!”说完,他就跑到同治墓前倒地死去。 光绪作为皇帝,每日三餐,看起来光炒菜就有几十种,摆满一张大桌子。其实,离座位稍远的菜,都是几天以前做出来的,有一半已经腐烂发臭。离座位近的菜,也多是早就做好的,又干又凉,并不好吃。所以光绪常常吃不饱。有时他想叫御膳房另做点可口的饭菜,可厨师必须请示慈禧。慈禧动不动就指责说:“皇上不能讲究吃喝,生活俭朴才是美德。” 慈禧对光绪从小疾声厉色,每天喝斥训骂不断,稍不如意,不是鞭抽杖打,就是长时间罚跪。天长日久,光绪被慈禧吓破了胆,一见到她,就如同见到狮子、老虎。一直到他成年,每次听见锣声、吆喝声或打雷声,就吓得脸变色。 平日里太后总是说一不二,使他养成只知驯从的性格。光绪师傅翁同龢也吩咐他要为大局为重,言下之意是要顺从太后的旨意。 光绪皇帝跪着接过慈禧太后拿过来的如意以后,便缓缓地向五名秀女走去。所有的视线自然都集中在皇帝面前,尤其是那柄玉如意上面。光绪皇帝心目中的皇后,在第一次选秀女时就已经定了下来,在那以后的屡次复选中,光绪皇帝的心也就更坚定了。他觉得如果慈禧太后不让自己来选便罢,而一旦让自己来选,便一定要选自己心目中的那位美女。 光绪皇帝缓缓地,但却从容地一步一步地朝着叶赫那拉氏走去。虽在预料之中,但众人还是微微长叹了一口气,看来如意要落到叶赫那拉氏手里。 “自己这些天的心思没有白费,看来皇帝还是了解自己的心意的。”慈禧太后也松了一口气,心里想道。 “自己出的这个主意还是不错的嘛,如今梦想就要变成现实了。”侍立在旁边的李莲英看了这副情景也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暗暗地想道。 光绪皇帝快要走到叶赫那拉氏前面时,突然之间,将手一伸,虽无声息,却犹如睛天霹雳一样,震得每一个把心都悬到了嗓子眼上,那柄如意是分明递给第三个人,德馨的长女。 |
原文 发表于SOHU網 浏览:39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