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泓秋水凝寒碧,血花犹泛胭脂色。妾心井水自不波,六飞一去无消息。”
——祭珍妃 光绪帝与珍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是令人扼腕的。 光绪对珍妃坚贞不渝从一而终的爱情在封建一夫多妻制的社会里是很罕见的。即使在光绪被软禁,珍妃被囚禁在冷宫的日子里,他们仍想尽办法偷偷相见,互相勉励。而珍妃被逼跳井溺死后,光绪终日对着她留下的纱帐诉说愁情,如此的真情流露确实感人至深。然而我要说说造成这种悲剧的种种原因。 首先是光绪。他4岁时便离开父母,来到宫中。慈禧之所以选择载湉继承大统,是因为他年纪小,性格温顺柔弱,便于做傀儡,好控制;再者其辈分与同治相同,避免了慈禧升为太皇太后之后就不能干涉朝政的局面;载湉算是慈禧的外甥,而其父醇亲王奕譞又容易驾御。慈禧对他的要求极其苛刻,载湉稍有使她不满的地方,她便会大声呵斥他,让他长跪。载湉身边没有亲人,又生活在这样的阴影下,自然会形成一种对慈禧的恐惧和软弱的性格。 当时曾有人称光绪是“大清国的希望”。确实,光绪学习十分用功,他在年少时就曾写过一首感叹农民辛苦的诗,从小过着富足生活的载湉能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在爱上了活泼聪慧的珍妃之后,他年轻人应有的魄力与热情也渐渐显露了出来。 文廷式、志锐等人有见识有才学,是珍妃的旧识,在思想上对珍妃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当光绪急需人才的时候,珍妃首先推荐的就是文廷式和志锐等人。在珍妃的帮助下,光绪找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心腹,大力任用。此时的宫中政权已经分裂成帝党和后党两派,并且矛盾冲突日渐尖锐起来。光绪帝在集中火力抨击后党派的时候,却低估了“亲爸爸”慈禧的力量。不是有句话说:“只有时刻记得危险的人才能活的更长”吗?光绪就是忘了这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他处罚李鸿章后的第二天,慈禧就狠狠的给了光绪帝致命的一击,她借着“卖官事件”动用家法杀鸡给猴看,新仇旧恨一块结算,将珍妃几乎打死。 珍妃受到慈禧的惩罚其实是迟早的事情。珍妃飒爽聪慧,却毕竟涉世不深,无法了解宫闱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她刚开始是慈禧身边的红人,很得慈禧的喜爱。那时一些大太监受慈禧宠信,因此飞扬跋扈,向进宫的大臣、嫔妃乃至皇帝收取宫门钱。慈禧是真正掌握着权利的人,所以勒索之风便在慈禧的纵容下越发放肆起来。一日珍妃身上没带钱,而太监向她索要红包,珍妃十分生气,闯进宫中立刻向慈禧揭发了后宫一系列的黑幕。慈禧表面打发了珍妃,然而珍妃实际已使自己站在了不利的位置上。再有后来的卖官事件,慈禧为了维持自己奢侈豪华的生活,私下卖官获取暴利。而珍妃公然卖官反抗慈禧,在慈禧询问的时候还说“是跟老佛爷您学的”,怎能不触怒慈禧?又加上她是宫中惟一被光绪所宠爱的女子,慈禧的亲侄女隆裕皇后受了那么长时间的冷落,如同守了活寡,自然早憋了一肚子的火。珍妃被“家法处治”纯粹是由于珍妃迎着刀口顶撞慈禧又得罪了皇后而造成的。对于这点,只能说珍妃有些不知进退自讨苦吃了。 光绪犯的也是同一个毛病,看见枪口还往上撞。我曾想,他为什么不“大丈夫能屈能伸”,在慈禧面前假装服从,等她死后再掌握大权呢?但这样又谈何容易,他能等,可当时水深火热的社会时局也容不得他等。早先我是极其痛恨光绪的懦弱的,后来了解了当时的时局、历史背景后,我却同情他。他要是不服从慈禧,恐怕等不到他登基就被慈禧给废了。他是注定的悲剧,由不得他选择。 慈禧由当初地位卑微的兰贵人最后成为权倾朝野的慈禧皇太后,若是没有智谋和强硬的手腕,也得不到如今的地位。她相当了解如何拉拢心腹,以稳固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她够冷血,会掂量算计,方能成为一手遮天的政治家。慈禧在选择继承大统的时候就已经将利益权衡掂量了一番,所以说在这场政治权利的角逐中,从开始光绪就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俱占下风。而光绪帝本来就没有实权,又缺乏冷硬、狠毒、心计和一种当断则断的魄力,也不懂得收买心腹眼线,因此一直受制于慈禧,连扭转形势的机会都没有,就更不要说尚不到二十岁的珍妃了。身为一个政治家,光绪是不成熟也不称职的。他和珍妃的悲剧只能说是权利争夺下的又一牺牲品。 |
原文04.8.4 18:42 发表于晋江原創網 浏览:61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