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深秀,本名毓秀,字仪村,清代张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杨深秀少时颖敏,精于数学,同治初举人,光绪进士。光绪六年(1880年)以后,山西设立通志局,他任分纂。光绪十五年(1889年),任刑部主事,后迁郎中。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月)授山东道监察御史, 三个月创立关学会,四月参加保国会。
杨深秀在京做官多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清官。“性耿直,尝百斥人过”,生活俭朴,虽然久居京师,仍没有改变他十年寒窗时期的艰苦作风,常常是“恶衣菲食,敝车羸马”。 杨深秀是清末维新派的一个代表人物,是有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他积极支持光绪变法,提出:“ 时势危迫,不革旧无以图新,不变法无以图存。”。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俄国提出租借诱顺、大连湾的无理要求。杨深秀首先向光绪帝提出了联络英, 日抵抗俄国的建议。这样,维新运动进入了高潮。杨深秀同余致潮靖连续上了许多奏章,请光绪帝规定国策,实行变法。 为了发现和选拔人才,杨深秀竭力主张废科举、除八股,变更考试文体。请皇帝特下诏书,对青年学子应试的文章作出明确规定。他提出,首先要会通注疏,解释经旨;其次要引用子史;同时,篇中可以论及时事。他主张通过这一方法的改革,选拔关心政治而又有真才实学的青年。 为了汲取外国朋益的经验,他还主张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的书籍,并加强培养翻译人才。还提出,派亲王贝勒、宗室游历各国,派遣优秀青年留学日本,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并要形成一种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杨深秀所提上述主张,处处受到守旧派的阻挠。于是,杨深秀又向光绪帝建议:召集百官,说明变法的重要意义;对于阻挠变法的顽固派,分别予以警告或惩办。百日维新期间,他揭露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葵阻挠维新变当,光绪帝遂将怀塔布等革职查办。由于主张维新人士的积极活动,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了“明定国是”的上谕,终于出现了“百日维新”运动。 实施维新期间,守旧派曾弹劾湖南巡抚陈宝箴。杨深秀主持正义,极力为之抗疏剖白,“上以特旨褒宝箴”,使之“得行其志”。“百日维新”运动触犯了以西太后叶赫那拉氏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为了扼杀新政,慈禧太后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僚。在京的维新人士惊慌失措,纷纷逃避,“独深秀抗疏,请太后归政”,诘问皇上被废的原因,请西太后那拉氏撤帘归政。这一举动,自然击中了西太后的要害。西太后对之极度痛恨,于是急令步军统领,逮捕了杨深秀、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等六名维新党人,下刑部狱中,并于九月二十八日将六人全部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杨深秀一生刻苦好学,但遗著仅有《杨漪村侍御奏稿》和狱中诗三章,即《雪虚声堂诗钞》三卷,流传于世。另有《闻喜县新志》,为他亲手所订。对旧志不增减一字,而是用正误、补阙之法,将旧志作了一番认真整理,然后赓续旧志,在此基础上再作新志。这一方法,在方志的编纂上,可谓是开创了一个新的途径。 |
浏览:823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