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在汉唐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就是盛于西汉。刘歆的《西京杂记》中载:“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 关于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提一个细节,大家肯定会知道。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上巳节,汉武帝在灞上祭祀祓禊后,转道去姐姐平阳公主家,由此临幸了平阳侯府的歌女卫子夫,从而揭开了卫氏家族既辉煌又不幸的历史。 骠骑将军霍去病确切的生辰年月,及去逝的月日均无法考证,不过我还是接受《资治通鉴》中的九月,也许季节凄凉的意味,正代表了天地人神对将军英年早逝的悲泣。九月,这是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万木凋蔽。触景生情,每到这个时候眼前常常会闪现,落叶飘零中,那绵延十几里棂帆飘飞的黑色送葬队伍。……所以每年的“九九重阳”在我的心中总会有一种凄凉之感。 如今过重阳节的地方大概就不多,既使过的习俗也都忘却大半。每次与朋友们结伴而行登山时,走在铺满落叶的山道上,常想象着古人又是如何过重阳节的?登山既盛于西汉,如果正巧北方无战事,想必将军也肯定是那“士女游戏,就此登高祓禊”中的一员吧。 如果美丽的少女获邀登山游乐,她们会早早地就准备好重阳登高所用的菊花和酒,精心调制出最醇美的菊花酒。然后一天天数着日子,那时光也便在少女的兴奋与企盼之中匆匆而过。 九月的山野秋气萧索,即使不是深知情趣的人,亦必真心感动。林木末梢的秋叶不堪山风狂吹,慌忙纷纷散落。群鹿被风吹逐,都傍着篱垣徬徨,或者躲入深黄色的田野中。带露的花草已失去了往昔的艳丽,让人看了不觉凄凉难堪。只有开着漂亮黄色花朵的茱萸,迎风而立,那火红的果实在秋阳的照耀下,熠熠闪光。 今天的轻年男子不会再着官服,他们只会穿常服。骠骑将军只是穿了一件平日穿贯的常礼服,里面深色砑光深衣鲜丽地露在外面。光线微弱的夕阳毫无顾忌地向他照射,使人觉得眩目,他漫不经心地举手来遮光 ,这寻常的举动,在少女的眼中却变得那般优雅动人。而少女为了此次登高出游,也作了精心的打扮。她选了一件白面红里的常礼服,里面是淡青色的滚边深衣,光洁如玉的长发,不作任何修饰,只是束在脑后打了一个漂亮的花结。举指端祥,样貌艳丽,好似那丛丛茱萸,当夏日群花零落之后,她却在阳光中独自开颜发艳。 登临山顶,将军会与朋友们一起品尝菊花糕与菊花酒。漫山遍野的茱萸到了此时才成熟,气烈色赤。汉代的习俗讲:“将茱萸插在头上,可以避邪气,还可以抵御初寒”。所以士女们会为彼此采摘茱萸,于是少女也采了一束为骠骑将军插在冠上,自己也插了几枝在头上。 青年男女们欢笑游戏,也许爱情便在此时此地发生、成长…… 我是如此深爱中国的历史,尤其是汉武时期,这不仅仅因为她是中国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更加是她散发出的迷人的人文光芒。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班固曾赞叹:“汉之得人,于兹为盛“;那是一个尚武的时代,热血男儿金戈铁马奔赴沙场;那是一个浪漫的时代,汉朝人的骨子里有一种浪漫,所以才有张骞凿空西域,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和“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那是一个既开放,又散发着东方中国古典之美的时代,人们生活在相对自由、开放的环境中,且又尊循着祖先延续下来的质朴礼仪,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汉画像石中开放的性爱画面与古朴的市井生活,还有神态安详,举止优雅的汉代陶俑中体会得到,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代表着真正的古老中国。尽管后世文人一直指责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可是我们怎么能一面沉醉在对强汉盛唐的思古幽情中,一边又大骂汉武帝的好大喜功?做人不能这样不厚道! 与此相比较倒是我们现代国人太悲哀了,不要责怪张艺谋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那八分钟只是俗气的露大腿,形式表现实质,如今我们的国情就是如此。经历了元、清的两次国破,还有五四、文革的两次连精华与糟粕一起革掉的文化运动,汉文化的风韵、风骨早已消失殆尽不复存在,现代的中国是一个礼仪、风雅、英雄、爱情都已渐渐死亡的时代。如此环境,如此素质又如何能展现汉唐的风骨与优雅,所以演义出来的汉唐宫廷、风流人物只能象市井人家与菜市场。 这种状况从全国的各个历史旅游景点也可见一斑。就说茂陵博物馆(霍墓)吧,一进大门口,中不中西不西的喷水池矗立在那里,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我觉得倒不如塑一个骠骑将军跃马横刀的塑像,或是河西之战的群雕也好呵。再有那个“汉武故事”的展览,整个就是一个农村剧社的水平,让人汗颜。还有竟然有游客骑到“马踏匈奴”石刻上照像,那个漂亮的导游小姐居然阵阵有辞地介绍说霍去病是与匈奴作战中牺牲的?!…… 呜呼!我无话可说。 不过霍墓还是霍迷们最值得去的地方,那里必竟是骠骑将军最后的归宿。我曾去过两次西安,第一次去拜祭霍墓,是跟着旅游团去的,因为旅游团一天要走几个景点都是预先设计好的,而且西安的旅游线路本来就是重东线(秦始皇陵、华清池等),轻西线(茂陵、乾陵等,而且路途较东线远)。所以那一次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却并不尽兴。我们匆匆进匆匆出,很多东西只是走马观花地看,让我很不舒服,更别说附近的汉武帝墓与卫青墓了。接受了第一次的教训,第二次去西安,我便专程抽出一天的时间,自己租车去霍墓。我流连其中,尽量地从每一件现存的文物中感受着将军留给我们的信息,尽管那是微乎其微的。我甚至不愿象其他游客那样踏上将军的封冢,总是觉得将军的墓是应该受人祭拜的,而不是登上去观赏风景的。尽管留下那么多的影像,临别时我还是依依不舍。因为时间充裕,这一次我又去了卫青墓与汉武帝墓。卫青墓就在霍墓的旁边,却被隔离在茂陵博物馆的外面,而汉武帝墓则要相距大约1000米左右。让我感叹的还是汉武帝墓,这座被称之为“东方金字塔”的巨大封冢,经过二千多年的剥蚀,还是那般高大挺拔。然而周围没有任何保护建筑,墓碑前肮脏不堪。也没有登临的台阶,我们只有顺着土坡攀登,封土上到处是人们随意丢弃的饮料瓶与废物,只有一位老者在上面拣垃圾,我的心里顿时有一种悲哀。什么时候,整个茂陵(包括武帝墓、卫青墓与霍去病墓)也象景帝阳陵那样被整理、保护、发掘,那该多好呵!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同声共泣不可分割的整体。 喜爱历史,敬爱英雄,特别是敬爱为民族而战的民族英雄,所以敬爱骠骑将军霍去病、敬爱抗日英雄。一直不喜欢窝里斗,既使有真本事,那“英雄”也是这样打了引号的。这也是古往今来那么多的英雄人物,却对骠骑将军情有独衷的原因吧。曾有朋友笑问:“岳飞、文天祥也是民族英雄,而且他们精忠报国的事迹更加感人?”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也许不仅仅是由于霍去病金戈铁马、直冲霄汉的卓著战功,也许更是他扑朔迷离的身世与个性,与英年早逝的悲剧色彩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样一个太富于想象的人吧。 永远的骠骑将军! 永远的张扬着青春活力的二十四岁! “帝国双雄”卫青与霍去病战功卓著,可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与肯定,史圣司马迁的那支笔应当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没办法究其二人的一生可谓是“成也外戚,败也外戚“。有时在网上看到抵毁二位将军的文字,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便很想知道将军在普通百姓的心目中究竟是怎样的形象?从司机那里得知,长期以来,茂陵邑的百姓一直将霍去病敬为神,霍墓的封土上曾建有庙宇,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十七与六月初一是祭拜日,届时四面八方的男女来这里的成千上万,烧香叩头,乞儿求女,这种习俗一直沿续至今。可见霍去病深得老百姓的敬爱,在他们的心目中将军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守护神。霍去病应同关公、岳飞一样,是又一个被“神”化了的英雄。 所以我想我们今天相聚在这里纪念将军,表达对他的敬仰与思念,他是会知道的。尽管因着年龄与经历的不同,我们敬仰、喜爱将军的角度或侧重点不同,但有一点一定是相同的,我们敬仰的是战神霍去病!他永远是我们泱泱中华的骄傲! 如今将军你在天堂还好吗?你会寂寞吗?象你这样的人作守护神一定有些郁闷吧?为什么不到人间走一遭呢,崛起的中国正需要你这样的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到了,将军你在天堂是否也会发此感慨呢? 至少,对于我们这些怀念将军的人来说,九月是将军的九月,而九九重阳也是属于将军的重阳。 |
浏览:206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