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一缕不胜情》——记我国著名篆刻家周哲文与工艺美术

◎ 林荫煊

  
      天高气爽、金桂飘香的季节里,我来到上海新村造访周哲文先生。相见之后,他高兴地对我说:“你来得真凑巧,我正在写对我省工艺美术的感怀诗呢,请多提意见。”诗曰:
      海滨邹鲁映尧曦,工艺精工世眩奇,
      荐举英才竞绝技,百花献瑞震京师。
      如矢流光逐逝波,三十春秋转眼过,
      建国今逢四十庆,璀灿群星起浩歌。
      两鬓如霜目失明,蹒跚断骨步难行,
      虽无豪迈当年气,仍盼名花遍地开。
      诗中充满激情和感慨,深深打动我的心,他启开话匣,对过去投身工艺事业的情景,如春树冬云、小河流水般作了许多难以磨灭的回顾。
      谁都知道周哲文是我国著名的篆刻家,而他早年也曾在工艺美术百花园里辛勤耕耘过,培植多少姹紫嫣红之花,结出多少丰硕之果,却鲜为人知了。然而从这块园地里长大的人,哪能不识这位满腔热情、学识渊博的“周先生”呢,如今,他年逾古稀,双目有疾,步履艰难,很少外出,而工艺美术行业里不论年轻年长的工艺师们,还满怀深情地经常登门拜访请教,他总是那样和蔼可亲,共叙短长,大家对他这样好感,不是没有原因的。
      说来话长,素有三山巧艺,四海称绝之称的南方名城有丰富多彩的脱胎漆器、寿山石雕、龙眼木雕、软木画、制花、刺绣、瓷塑等手工艺品,早已驰名国内外。抗日战争前,曾有一度繁荣景象,全市脱胎漆器大小店铺40多家,从业人员达数百人;石雕、木雕等生产者也分散市郊各村落,产品远销东南亚诸国家地区和国内京、沪、津等地。战后却一落千丈,在国民党反动政府腐败统治下,通货膨胀,店家纷纷倒闭、民不聊生,艺人个个改行转业,手工艺行业频收人亡艺绝的地步。
      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了,党和政府对工艺美术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十分关怀和重视,尽快扶植了在旧社会遭受破坏的整个行业。当时周老在党提出的“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指引下,首先着手筹办民间工艺品展览会,扩大社会影响,为打开国内外市场销路,作好宣传准备。他就不辞辛苦地走遍福州城区和市郊作坊,调查摸底手工艺人去向和鼓励流散在外的艺人归队,组织他们恢复生产。
      1951年8月,市美协筹委会在省文联指导下,举办了福州民间美术工艺展览会,那时周老参加筹展工作,积极发动艺人将工艺美术行业 20多个品种,600多件产品送展。在炎暑季节,废寝忘食到花仓前一带挨门串户组织制花艺人送展。展览会开幕那一天,艺人们抬出一件《百花齐放》大花篮,内装200多朵艳丽多姿的牡丹、月季、大丽花、菊花等绸花沿街敲锣打鼓放鞭炮送进展览会,热闹非凡。展览会中较为突出的有漆器老艺人李芝卿创作的漆浮雕《毛主席胸像》、漆画艺人冯则昌的描金彩漆《井冈山会师》大围屏,陈锟的软木画《天安门》挂框,黄元恩的《金鸡报晓》玉雕挂框。林玉树的瓷塑《木兰从军》等展品。省、市委领导人张鼎丞、叶飞、韦国清等同志前来参观,他们对福州解放后就能举办这样的展览,表示满意。希望多做发掘传统手工艺品,早日恢复生产工作。
      不久,中央文化部和华东文化局要筹办华东和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展览会,先后派了美术家陈秋草、陈烟桥,郁凤、金逢孙等前来我省搜集工艺品,由周老陪同他们先到福州脱胎漆器创始人沈绍安故居,访问沈绍安第六孙女沈忠英,见到其父沈正镐的《鳌鱼蟠桃》、《松鹤瓶》、《普陀岩观音》等lo多件漆器遗作,可惜都是祖辈艺人专心制作的作品,参加过巴拉马万国赛会的获奖品,珍同瑰宝。而造型生动,工艺巧绝使美术家钦佩不已,他们都鼓励沈忠英重新修整,送展后献给国家,同时要求周老协助促成,他乐意照办。周老又陪美术家们来到寿山石雕发源地——后屿乡,评赏了石雕艺人林友琛、周宝庭、郭功林等花鸟、人物、古兽作品、那石质滋润、色彩缤纷、造型古朴典雅的每件佳作,美术家们爱不释手,一一收购。周老高兴地对艺人们说:“希望你们多创作,前途是无量的”。周老又带美术家们走遍东郊龙眼木雕生产地多个村落,他们看到象园村艺人精雕百兽,莲宅、大阪村细刻人物,雁塔村善雕花纹锦板等,普遍雕工精美、传统技艺代代相传。周老对郁风说:“这里的木雕艺人都各守师承、专精一技,风格独特,流派鲜明,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郁风点头称是,接着说:“你能深人实际,联系群众工作做事情,很不简单啊!”后来他们又到厦门、泉州、漳州、德化等各地,走访了许多艺人,收购了李尧宝的剪纸,江加走的木偶头和德化白瓷人物等数十件精美工艺晶,十分满意。美术家们再三叮嘱周老继续发掘、搜集优秀工艺品,做好送展工作。
      1953年9月至12月,华东民间美术工艺品观赏会和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先后在沪、京两地开幕了。各展出我省工艺美术晶300多件精美作品。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来到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参观了展览,对李芝卿创作的嵌丝螺旬上彩《八鸽图》漆画,高秀泉的金锦脱胎漆器瓶,郭德森、齐羽的漆画《大闹天宫》围屏等作品作了很高评价。当时李芝卿被文化部邀请赴京参观展览,回来后对周老说:“我省选出的展品很有特色,给观众留下很好印象,美术家们都说,这和你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通过这次全国展览会后,中央文化部还要求筹办出国展览,要求我省以福州脱胎漆器为主的作品送展。周老就马上组织了十几位漆器艺人进行创作设计,没有一个集中生产地怎么办呢?他为这项任务,自动将西湖官家村的自己小住屋顶出来做临时工场,并亲自作内勤和艺术辅导工作,不足八个月时间,在艺人李芝卿,高秀泉、林延群、张国潮、郑开郎等通力合作下,创作出《民族大团结》浮雕金锦瓶、《双变》贯耳八角瓶、《敦煌藻井图案》嵌丝彩漆方盘等数十件精美作品,每作胎体轻薄,造型新颖、色彩绚丽,纹样古雅逸致,富有装饰感。1954年,我国先后在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缅甸、苏联举办了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会。我们所送的脱胎漆作品在各国展出,博得惊叹叫绝,参展作品全部为各国国家博物馆所收藏。
      1956年,中央为促进工艺美术生产发展,加强对全国手工业工作加强管理,要成立专业机构,全面掀起手工业合作化运动高潮。这时周老被调到省手工业局工作,眼见在旧社会颠沛流离被迫去拉黄包车的瓷塑艺人林玉树,终日上街卖水棍的制花艺人陈清泉等都加入了合作社,心中由衷的高兴。有一天,周老到后屿寿山石雕合作社,石雕艺人郭功森忙向他告急求援说:“周先生,我们合作社虽然成立了,但有许多高档产品很难卖出,我当了主任,难以应付了,请你帮助解决吧!”周老连忙寄信给沪、京等地服务部,不久,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派人来收购了,同时还到漆器、木画、瓷塑等厂、订了一大批货。
      随着手工艺集体经济的发展,除福州一地已成立了地方国营第一、二脱胎漆器厂,石雕、木雕、制花、瓷塑等十多个集体工厂外,全省各地有的还未建厂,周老就陪同省手管局郑太初处长到平潭、古田、莆田等二十多个县继续发动做好建厂工作。这时周老又忙着整理全省各地区的工艺美术艺人技艺水平模底材料,及时送给各主管部门作评定艺人的参照依据。1956年11月,全省工艺美术代表会在福州召开时,各省、市艺人代表100多人出席会议。福州已评出60多位艺人,大家见到周老时,都非常亲切好感,都钦佩他对艺人情况了如指掌,办事认真负责。
      周老永远忘不了国庆十周年寸在北京团城举办福建省工艺美术展览会的盛况,那时他参加展出工作,来京之前,行期匆促,自己亲自选送100多箱(1000多件)展品,到达首都后就紧张地忙着布展。开幕后,刘少奇、董必武、朱德等党中央领导人和首都艺术家及各界人士前宋参观的有10万多人次。刘主席在漆器馆里细看一件漆色莹亮、内含玫瑰花似的纹样、层次分明,十分别致,就问:“这是那位艺人创作的。”周老在旁指着也在陪同参观的漆器老艺人李芝卿说:“就是这位艺人创造的。”这时候他又激动地接着说:“漆器艺人李芝卿身怀绝技,在旧社会,他把嵌银丝上彩漆的配方说是用‘老虎尿’调配的,现在他技术公开了,传授给工艺美术学校的学生和他身边的学徒。”刘主席听了呵呵大笑,紧握李芝卿的双手说:“好呀!老艺人是国家财富,太宝贵了,你们要发挥专长,多带些徒弟,把技艺传授下来。”弹指一瞬间,三十春秋转眼过,往事历历在目,周老对当时情景,赋予称赞曰:“花逢盛世欣争艳,艺迂明世益增辉。”
      长期以来,周老为工艺美术事业办了多少实事之处,他喜欢与工艺美术艺人谈论艺术创作方向问题,是艺人们的良师益友。石雕艺人黄恒颂,喜欢创作《群猪》,周老对他说:“你要想把母猪与乳猪刻得生动,形态多变。就要认真观察细致刻划动物内在情感的流露。”黄恒颂听后就常到猪窝边详看群猪生活状态。以后创作出《母与子》作品,母猪静静站着低头摇尾让小猪争先恐后吃着奶,作品完全表现出母爱和稚气,静和动的和谐,令人耐看称好。另一位石雕艺人陈敬祥,善刻群鸡与奔马,风格以浑厚深秀为特质,周老鼓励他创作一件《求偶鸡》作品,用一块五彩缤纷寿山石,在玲珑剔透的笼内刻有二、三只母鸡,笼外有公鸡鸣啼,壮若好求。周老说:“一件好作品,要神情毕肖,存实而不丑,妙趣横生却不落俗套,寓诙谐朴质,要洋溢着农民式的纯真和人情味”。作品出世后,博得海内外行家所赞誉。周老又特为此作品撰文介绍、发表于《福建日报》,至今还广为传诵。这件作品,有幸地被选进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陈列。60年代初,牙雕艺人阮宝光在创作《走雨》、《回娘家》二件作品时经常向周老请教,周老语重心长的说:“你的作品已达到形态优美,还要进一步神似,形似是由你主观再创造,不是什么照片的翻版,神似呢?可以说是自己精神的化身,为此能达到形神兼备,先要动自己情、后才感人,否则不能算为一件完善的作品。”1962年福州工艺美术展览会在京展出,阮宝光的这二件作品,风靡京华,北京著名牙雕艺人杨士惠给予高度评价,说是“奇巧夺天工之作。”
      去年春节后,我到周老家中,正遇几位石、木雕工艺师与周老攀谈,一位最年轻的打趣地问:“周老,大家都知道你是自学成才的著名篆刻者,又是工艺美术事业热心家,是否与天赋聪明有关系?”周老笑着说:“我没有什么天才,一生只有“勤奋”两字激励我。艺术是学无止境的,永远不能一步登天,自己要充满信心,要勤奋不辍地学习。青年又问:“怎么勤奋呢?”周老回答:“勤奋要有强大的勇气和恒心,也就有一种拼搏精神,要准备吃苦、永无休止,在困难面前,锲而不舍地钻研,把自己融化在艺术之中,形成物我两忘的时候,才能得到进步,有这样坚强的意志,才是我追求的目标。”他联想起在“文革”期间遭难的事,那时他被关进“牛栅”,整天受着揪斗、劳改的痛苦,一到晚上,关起门来,挺起疲累的身躯,奏刀奋刻毛主席诗词的情景。他兴奋地说:“那时我心情是寄托在篆刻上,一动刀忘乎所以,把白天所遭痛苦都丢得干净,那样环境下的勤奋,终把37首毛主席诗词篆刻完成了,当时即使“造反派”知道我在篆刻,大帽子也戴不着我头上宋。”说罢大家大笑不止。
      过去,周老也喜欢到工艺美术行业的朋友家里,谈艺术说家常。石雕艺人陈敬祥,木雕高手潘发情,当他们年青时找不到配偶,周老也愿当“月下老”,他们现在都已是“绿叶成荫子满枝”,儿女的婚嫁或逢年过节,一定要请周老到家作座上客,是他们难得的贴心人。时到今日,有许多艺人先后辞世了。但他们子孙后代与周老关系还是藕断丝连,情意绵绵,不断往来。
      斗转星移,流光易逝,五十年代起,我也在工艺美术园地里耕耘过,多少年来与周老时相过从,对他为人行事都铭记于心。工艺美术行业实浸透周老不少血与汗,每当人们称赞他对这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时,周老总是谦逊地说:“只有党和政府对工艺美术的关怀和重视、大力扶植,才有群星璀灿,花开如锦的今天!”我已垂养天年、寄希望于年青一代的艺人,能不笑逐颜开吗! (1989年12月)
  
原文2004.10.16 发表于《周哲文艺术纪念展》  浏览:172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10/15 2:49:5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 赖智通怀念先师周公哲文(收藏于2006/5/19 14:27:35
◎ 赖智通周哲文先生铜像揭幕追思会(收藏于2006/5/19 14:26:25
◎ 赖智通吊周公哲文先生(收藏于2006/5/19 14:25:44
○ 周哲文《一次难忘的展出》(收藏于2004/10/21 5:43:49
◎ 陈兆育《周哲文前期篆刻浅探》(收藏于2004/10/15 3:09:03
◎ 林乾良 陈金光《雄浑 遒劲 端凝 秀雅》 一一论周哲文印款艺术(收藏于2004/10/15 2:55:33
◎ 林荫煊《一丝一缕不胜情》——记我国著名篆刻家周哲文与工艺美术(收藏于2004/10/15 2:49:58
◎ 张华安《胸中劲见铿锵美》——记述周哲文筹建福州画院经过(收藏于2004/10/15 2:43:20
◎ 蒋平畴《周哲文书道的意义》(收藏于2004/10/15 2:40:22
◎ 周哲文《刀笔寄情歌盛世流年似水忆西泠》(收藏于2004/10/15 2:34:47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福州市文化局局长周哲文遗体告别仪式主持词(访问5241次)
◎ 林荫煊《一丝一缕不胜情》——记我国著名篆刻家周哲文与工艺美术(访问1728次)
◎吴瘦松《毛泽东诗词四十三首印谱》编辑出版琐记(访问1636次)
雪峰崇圣禅寺悼唁(访问1582次)
◎ 陈兆育《周哲文前期篆刻浅探》(访问1467次)
◎ 林乾良 陈金光《雄浑 遒劲 端凝 秀雅》 一一论周哲文印款艺术(访问1420次)
◎ 张华安《胸中劲见铿锵美》——记述周哲文筹建福州画院经过(访问1359次)
◎ 文洁若《一代篆刻家周哲文》(访问1220次)
◎ 蒋平畴《周哲文书道的意义》(访问1143次)
◎ 周哲文《刀笔寄情歌盛世流年似水忆西泠》(访问110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林亚和点评38742号文选(评论于2007/11/3 21: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