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7年1月15日,海宁硖石镇西南河保宁坊的一幢古旧传统的四合套院,我国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徐志摩出生在这里第四进东楼的卧室里。这儿是他家的老宅,青石板铺就的院落,青苔斑驳的院墙,牌里坊间的重重院门,无一不显露出一个旧式大家庭已残破的门庭。自志摩出生到1910年春他考入杭州府中之前,他在此度过了十四个春秋。志摩4岁在家塾启蒙于塾师孙荫轩,五岁改从查桐轸,十一岁写出文言论文《论哥舒翰潼关之败》,天资聪颖,古文根基扎实。“学北碑张猛虎,有才华,自存风格,在近代文学家中是少见的。”少年徐志摩,已有了“神童”之称,志摩的老宅,正是雏鹰振翅欲飞的地方。
在那个诗人辈出的年代里,用诗名被文名淹没的朱自清的话来说:“徐志摩是一个诗歌的探险家。”他是较早地将外国诗的结构和音韵法用于中国白话诗的人。在他的诗中,交韵、随韵、抱韵等英国诗歌的方法随处可见。且他的诗风格多变,为世人所熟悉的是那些写得轻快别致构思奇巧的作品,像《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偶然》等。透过这些优美的诗文,或许也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徐志摩的优雅与匠心。 硖石干河街中段,有一幢徐志摩的新宅,其间的内部装修及居室布置等正系志摩亲手而为,且在此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甜蜜的新婚生活。那是1926年11月,志摩与小曼新婚燕尔,走东山、爬智标塔,游西山、登紫薇亭,窗下读书谈心、吟诗作画,怡然而自得。志摩曾致信刘海粟,相邀“径行来硖,新庐尽可下榻。饭来稍粗,然后圃有蔬,汲井得水,听寸看山,便过一日。尘世喧烦,无由相通”。看自己手种的花,吃自己手植的果,他们在此过的是一种“草青人远,一流清涧”的悠然生活。 星移斗转几沧桑,时隔大半个世纪,海宁的徐志摩故居却犹有诗人的一缕诗魂萦绕。 98年,开始全面修复志摩的故居,补植花木,力求再现诗人追求真爱的一生。修复后的志摩故居分为主楼与后楼两进,主楼三间二层,前带东西两楼,与门斗围合成前天井。后楼亦三间,与主楼以东西厢楼连接,形成四面围合的走马楼形式。 这里的一切均是根据志摩家人的回忆和有关资料布置的。清水叠砌的青砖墙,间杂着红砖砌成的线条,水泥石的门套,衬托着诗人表弟金庸的手书匾额“诗人徐志摩故居”。主楼底层正厅是中式布置的客厅,铺设德国制造的彩绘地砖。厅内有徐氏“安雅堂”匾,乃启功重书。东西两侧有徐志摩家世,生平及思想和文学活动陈列,展示诗人短暂而绚丽多彩的一生。楼上中间是休息厅,置坑塌和红木单靠椅。东侧是志摩和小曼的新房,房内置粉红色西式和铜制眠床,有西式壁炉,有小曼的梳妆台。记与前厢楼相通,乃“眉轩”书房,有藤椅、书桌,在此,志摩写了蜜月日记《眉轩琐语》的第二篇,完成了小说《家德》,编辑了《诗刊》第二期……值得一提的是,主楼西间志摩父母卧室中精致的雕花家俱,全是志摩发妻张幼仪的嫁妆,而西间前厢则就是后作为徐父继女的张幼仪的居室。 后楼则是志摩邀友的所在,他曾求刘海粟为之向康有为索匾“清远楼”。屋顶有吉台,志摩常登临,眺东西两座山,观景吟诗。他的《望月》等诸诗就是孕育诞生在这里的。 楼后尚有一口水井,亦为旧物。“眉,这一潭清冽的泉水,你不来洗濯谁来;你不来解渴谁来;你不来照形谁来!”水质清冽,似还蓄着志摩那“浓得化不开”的激情。 志摩故居,是他的家,也是他爱的归宿。这儿不仅蕴含着志摩对美好生活的希求与向往,也给了他幸福的时光和甜蜜的回忆。 随着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在上海的播出,徐志摩的爱情婚姻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对于一个曾花很大心力于现代诗的人,对于一个曾在西方多所著名学府游学,与哈代、泰戈尔等当年世界文坛巨擘都曾有过良好关系的人,在其去世70多年后,人们还记着他,谈论着他,无论是他的诗,还是他的罗曼史,都代表了他生命的价值。 凡是真正注意过和关心过徐志摩的人,总有自己心中的一个“志摩”,也许读罢此文,你会在某夜的梦境中,走进徐志摩的故居,和心中的老友久久地叙谈。 |
浏览:167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