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4号馆文选__国防部保密局内幕 沈醉 / 黄茂才、杨钦典的资料 |
小说《红岩》和《烈火中永生》、《江姐》等影视剧的深远影响,使人们对其中的一个反面人物外号狗熊的杀人凶手杨进兴都非常熟悉,而对于在著名的重庆“11.27”大屠杀的紧要关头,解救出了以罗广斌为首的19名革命志士的杨钦典却鲜为人知,甚至还常把他同杨进兴混为一人。
杨钦典是河南郾城县大刘乡周庄村人。1940年因躲避壮丁参加了胡宗南招募的教导团当学兵,后被选送至已迁都重庆的中央警卫团任班长,为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站岗4年。1944年在一次阅兵中因其魁梧英俊的外貌被时任中美合作所主任的戴笠看中,选送到白公馆任少尉警卫排长,负责白公馆三个岗楼和狱室的哨岗,并掌管牢门钥匙。在6年的魔窟生涯中,杨钦典从国共联合抗日允许公开发行的《新华日报》中,初步了解了共产党以解救劳苦大众为己任的宗旨。亲闻亲见了陈然(《挺进报》特支书记)在敌人威逼下将一切责任揽于己身,不出卖同志,被砸上20公斤重的脚镣;罗广斌断然拒绝敌人的诱降和母兄的劝说誓死不肯自首,革命志士大无畏的精神令其感佩。加上陈然、罗广斌和李荫枫(民革成员,重庆大学教授)等长期的争取教育,在暗中曾利用外出机会为革命志士向家人传递口信等。大屠杀的当天晚上,他趁着看守所长、副所长均已逃跑,看守长杨进兴带人去渣滓洞屠杀革命志士之机,下令撤去岗哨,打开牢门,机智地放走了已集中于一个牢室,留待杨进兴回来枪杀的19名革命志士。解放后,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领导曾代表邓小平接见并褒奖了他。鼓励他解除顾虑,协助人民政府指认杨虎城父子、宋绮云夫妇及儿子宋振中(小萝卜头)、陈然、黄显声、周均时等烈士的遗骸埋葬地点。后根据他本人意愿、军政委员会给他开具证明,返回了10年未归的故土。 在是非颠倒的“文革”中,他被铐到重庆,逼他承认罗广斌等人是“叛徒”。遭拒绝后,关押十多年,至1982年罗广斌等人的冤案平反后获释。1998年和1999年,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曾两次邀请他去重庆,参加录像访谈和纪念活动。其间,仍健在的脱险志士之一、曾任重庆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部副主任的郭德贤为他出具的证明,介绍了他解救关押者的经过。 我作为郾城政协《文史资料》的撰写员,听说杨钦典已80多岁,仍健在,且神志清晰,抱着抢救史料的急切心情,多次登门拜访。根据杨钦典的追述,写出了《我在白公馆当警卫的前前后后》,于2001年4月寄省政协《河南文史资料》的副主编高蓉生(农工党河南省委委员)。他对此文非常重视。为确保史料的翔实,他把文稿快递发至重庆,请厉华审核,后又把厉的修改稿和厉亲著的《红岩魂纪实系列来自歌乐山的报告》(重庆出版社)——内详载19名脱险志士解救后的任职和反右、“文革”中的不幸遭遇——寄给我参考,又经多次与杨钦典核实修改和高副主编的精心润色,选配珍贵的历史照片,终于2001年第四辑《河南文史资料》载出。 按说,到此,编辑的责任已算完成。可是富有高度责任感的高蓉生同志,却未就此罢休。他按照郭德贤代表在“文革”中被迫害的罗广斌等烈士的意愿和嘱托,为了帮助杨钦典改善颐养条件,以省政协委员的名义,于2002年初河南省政协8届5次会议上,提交了“请为1949年重庆白公馆‘11.27’屠杀中解救出罗广斌、郭德贤等19位志士的杨钦典落实政策案”。中共漯河市委做出了给予杨钦典一定生活补贴的决定,使半世纪无人敢于和愿意过问的杨钦典一事,终得妥善解决。 |
浏览:11245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