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国第一将———粟裕大将
1955年国庆节前,中南海怀仁堂。 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的授衔、授勋仪式在庄严的气氛中进行。军委主席毛泽东把大将军衔第一个授予了他;他同时还被授予三枚勋章: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他就是粟裕,在10名大将中排名第一,是开国将星中最璀璨夺目的一颗,被世人称作“共和国第一将。” 粟裕戎马一生,身经数百战,23岁已指挥红军一个师逐鹿沙场;抗战岁月,他率部深入敌后,威震大江南北;解放战争年代,叱咤风云,所向披靡。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组织与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南京,战上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与他并肩作战的陈毅元帅,曾高度评价他:“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他长期在实际战争中锻炼,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 1949年9月,粟裕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上刘伯承向代表们介绍说:“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这就是粟裕,他的命运是与共和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名字是胜利的象征。 投笔从戎 1907年8月10日,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一座普通院落里,传来了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屋主粟周亨给刚来到人间的男婴起名“粟裕”。 粟裕的祖父是一个有上百亩耕地的地主,到他父亲这一辈,三兄弟分家,每户分得田地二三十亩。粟裕兄弟姐妹五人,他位居第三。父亲是个落第秀才,不擅经营,家境开始衰落。粟裕小时候聪明伶俐,常和家里的雇工一起玩耍。有个比他大十来岁、名叫阿陀的青年农民,常给他讲除暴安良的剑侠故事。渐渐地,年幼的粟裕萌发了当一名侠客的愿望。有一阵子,他常常跟着阿陀舞刀弄棒,练习拳脚。 童年的欢乐很快就结束了。父亲期待着粟裕能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在他6岁时就送他进私塾念书。几年后,又送他到县城的“洋学堂”读书。粟裕高小未毕业,父亲就把经济帐目等家庭杂事都交给了他,还给他强行订了一门亲事。女方比他大两三岁,还裹着小脚 。 这期间的粟裕,已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他不满意家中的安排,17岁那年毅然离家 ,只身跑到百里之外的常德求学,进入常德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在常德求学,是粟裕一生的转折。当时正是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时期,受革命运动的影响,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不久,形势发生变化。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许克祥在长沙也叛变了革命。马日事变后,常德城内陷入了白色恐怖。作为常德革命力量大本营的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他们下令通缉“二师”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并用军警包围了学校。 危急关头,粟裕显得特别沉着、冷静。当时,学生们血气方刚,扬言要同反动派誓死一搏。21岁的粟裕却沉着、老练地帮助中共常德特支书记李英,劝说大家撤退。在反动军警破门而入的瞬间,他领着大家从校园的下水道撤了出去。晚上,这批年轻人在洞庭湖畔找到一条小船,在夜色掩护下横渡洞庭湖,连夜爬上开往武汉的火车。粟裕一行身无分文,上了火车后,只得躲在旅客的座位下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火车驶入武昌。 若干年后,粟裕回忆起这段经历,还风趣地说:“我第一次坐火车,坐的是‘特别座位’。” 这位年轻的革命者,经过这次磨难,思想更加成熟了。1927年5月底,粟裕一到武昌,就投奔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师教导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从青年学生到革命军人,粟裕是在短短两个月内速成的。二十四师教导队是中共直接掌握的武装,它的成员几乎清一色是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训练是严格而艰苦的,每天早晨跑步,上下午各一节军事操练,黄昏一节体操,上下午还各有一节政治课和军事课,晚上还有一个小时的点名训话。给教导队上课的,都是共产党著名的领导人,如周恩来、恽代英、瞿秋白和叶挺等。在这个新的环境里,粟裕军政素质有了很大提高。1927年6月,他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还被提升为学员班长。同年7月,教导队奉命开赴江西南昌,参加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粟裕在这次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住了考验。 南昌起义时,粟裕所在的中队临时改编为警卫队,担任总指挥部的警卫任务。当起义的枪声划破南昌城宁静的夜空时,粟裕所在的警卫队和朱德、贺龙及叶挺部队一起,占领了南昌城。8月上旬,起义部队从南昌出发,南下经过抚州、宜黄、广昌、瑞金、长汀、上杭,历经一个多月,来到潮汕一带。 这时,国民党钱大钧部一个师尾随其后,至武平县城,与起义军发生激战。朱德指挥部队边打边撤,命令粟裕所在部队掩护主力转移。 粟裕和战友们在武平城西门外的山坡上阻击敌人。激战中,一颗子弹击中粟裕头部,他一头栽倒在地,昏了过去。当他苏醒过来时,部队已撤离了阵地,四下里空无一人。他想挣扎爬起来,可是腿一软,又跌倒在地。一定要追上部队。一股信念支撑着他,他又爬起来,跌跌撞撞滚下山坡,爬到路边,又无力地跌落在水田里。这时,碰巧几个路过的战友发现了他,才使他得救。战友们替他扎好伤口,搀扶着他追上了队伍。 在残酷的斗争面前,有的人经不起考验当了逃兵,有的投敌叛变。粟裕始终以坚定的革命信念追随革命。从1927年9月到1928年4月,粟裕跟随着朱德、陈毅,参加了由南昌起义失败后保存下来的部队,转战粤、闽、赣、湘,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胜利会师。从此,粟裕的军事生涯翻开了新的篇章。 战争大学 粟裕会打仗,可说是尽人皆知,但他没有进过专门的军事学院,井冈山时期向朱德、毛泽东学打仗的经历,是他全部战争思想和指挥艺术形成的来源和基础。 到达井冈山初期,粟裕被任命为红四军二十八团五连党代表。不久,红四军召开第一次党代会,粟裕在会上聆听了毛泽东的讲话。毛泽东在会上阐述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原则,规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强调要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重要建军思想,对粟裕影响很大。 在旧军队,官长打骂、体罚士兵是常事,旧军队的官兵关系很紧张。毛泽东规定红军部队要建立新型的官兵关系,官长不得随意惩罚士兵,废除肉刑,使官兵关系建立在全新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一开始,粟裕对官兵平等的认识,也没有这么深刻。他虽然反对打骂战士,但又认为战士做错了事,还是要施以一定的体罚。 连里有个战士有赌博恶习,屡教不改。一次,这名战士又参与赌博。粟裕发现后十分生气,把他带到连部:“立正!做‘两腿半分弯’!” “两腿半分弯”就是脚跟并拢,两腿半弯曲下蹲,双手举过头顶,这是当时部队流行的一种体罚方法,身体再强壮的人,站久了也受不了。 这名战士受罚后,并没有吸取教训,仍然照赌不误。后来,粟裕改变方法,当再次抓住这个战士赌博时,没有体罚他,而是耐心地同他谈了一个多小时。结果,这个战士被说服,以后不但改掉了恶习,还劝别的战士不要赌博。这件事使粟裕体会到毛泽东建军思想的威力。 这一时期,每次作战行动都是毛泽东、朱德亲自带领下进行的。跟着朱、毛战斗的经历,使他渐渐学会了运用灵活的战术指挥作战。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朱德总结了游击战争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毛泽东、朱德带领部队打仗,总是对不同的敌人采用不同的战术。一次,攻打赣南一支地方武装,双方刚一交火,敌人就溃退。这时,朱德一面带领大家追击,一面不停地督促战士:“快追,快追!肯定大有缴获!”粟裕他们一口气追了35公里,果然战绩很大,俘虏了敌营长以下官兵300余人,缴枪250枝。粟裕认识到,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追击,而是抓住战机、歼灭敌人的一种战术。 1928年春夏,蒋介石调集湘赣两地10个团的兵力向根据地“围剿”。毛泽东、朱德决定避强打弱,对湖南方面进犯之敌采取守势,集中兵力歼灭江西方面进犯之敌。在龙源口一带,歼敌一个团,击溃两个团,缴枪千余枝。 在龙源口战斗中,粟裕所在连队在老七溪岭一线担任阻击任务。面对数位于己的敌人的进攻,粟裕据连打得十分顽强。午后三四点钟,乘敌疲惫,粟裕大喝一声,跳出掩体,带一个班猛冲过去,敌人被吓慌了,纷纷举手投降。粟裕他们才几个人,就俘虏了100多名敌人。最后,连枪都拿不了,只好命令俘虏枪栓拆卸下来,让俘虏自己背枪。 这以后,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粟裕转战于江西、广东、福建等地,出崇义、战大庾、折南雄、过三南(龙南、全南、定南)、夺瑞金、血战大柏地、抑宁都、克汀州、拔龙岩、克上杭,行程数千里,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1929年8月,粟裕被任命为红四军第一纵队第二支队政委,成为深受毛泽东、朱德喜爱的指挥员。 第一次反“围剿”是毛泽东直接指挥下,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典范。粟裕在这次作战中,率领本师指战员,与兄弟部队共同活捉了敌师长张辉瓒。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人马,以鲁涤平为总指挥,围剿中央苏区。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的战术,向根据地中部退却。敌人自以为得计,以每日35公里速度向苏区扑来。毛泽东、朱德选择张辉瓒的十八师和谭道源的五十师作为歼灭对象,可是几次设伏,都落了空。 这时,粟裕已是红二十二军六十四师师长。他得到张辉瓒部即将进入龙冈一带的情报后,为了证实情报是否确凿,决定亲自潜入敌占领区域侦察。 主意一定,粟裕带上两名战士,穿上敌军制服,迎着张辉瓒部的来路走去,走了半天,便碰上了敌军。 “口令?”树丛里忽然闪出一个敌人的哨兵。 “清剿。”粟裕沉着地回答道。 敌哨兵放下枪,满腹狐疑地问道:“你们从哪里来?是哪一部分的?” “我们是五十师的,你们是十八师张师长的部队吧?”粟裕回答道:“我们是去后头送信的。你们怎么走得这么慢?还以为你们早过了龙冈呢。” 粟裕自如的神态,使敌兵打消了疑虑。 进村之后,只见村里住满了敌军。粟裕见一名敌军军官正坐在一块石头上抽烟,就主动靠上去和他套近乎。 “我们好像见过!”粟裕道:“我是谭师长派来和你们十八师联络的。” 敌军官没有怀疑,发牢骚道:“大家都跟着鲁总指挥卖命,今天见了,明天还不知睁不睁得开眼。” 聊天中,粟裕探听到张辉瓒已决定要加速前进,只是走不走龙冈,还没有最后确定。 侦察归来,粟裕把情况报告了毛泽东和朱德,并建议派一支小部队作诱饵,把张辉瓒引向龙冈。红军在龙冈设伏,歼灭他们。 毛泽东和朱德经过认真研究,采纳了这一建议,派一个营云作饵兵,与张辉瓒部接触后,假装向龙冈撤退,把敌军引进了龙冈。 龙冈四面环山,山深林密,是伏击的好战场。当张辉瓒部进入龙冈,钻进红军的伏击圈后,刹那间枪声大作,激战数小时,敌十八师1万4千余人全部被歼。毛泽东派两名通讯员去问主攻师师长粟裕,张辉瓒捉到了没有? 粟裕充满自信地说:“张辉瓒就藏在那边山里,我们师正全力搜索。你们先回去一个向毛泽东报告,说张辉瓒马上可以抓住,留下一个人等抓到后立即回去报告。” 不多久,龙冈满山遍野响起了红军战士兴高采烈的喊声:“张辉瓒捉住了!张辉瓒捉住了!” 第一次反“围剿”后,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粟裕又经历了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战斗。1931年底,粟裕任红四军参谋长,并参加了红军学校第一期的短期学习。 1933年, 粟裕任红十一军参谋长。在周恩来、朱德的指挥下,粟裕率领红十一军牵制敌人,为黄陂、草台岗两大战役歼灭大批敌人、为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34年7月,由于王明路线的干扰,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由寻淮洲任军团长、粟裕任参谋长的红七军团组建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担负向蒋介石腹地闽浙赣皖进军,执行战略牵制任务,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在离开瑞金时,粟裕的心情格外沉重。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苏区根据地,断送在“左”倾路线手里。此去前途漫漫,要离开主力红军单独奋战。但使他欣慰的是,几年来,他跟随毛泽东和朱德学会了打仗,学会了开辟和创建根据地。他怀着革命必胜的信念,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漫漫征途。 艰难创业 山区的早春,寒风阵阵。粟裕站在寒风中遥望连绵起伏的重峦叠嶂,倾听耳边传来的阵阵松涛,离开苏区的那一幕幕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1934年7月6日晚,由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乘着夜色,离开了瑞金。粟裕协助军团长寻淮洲率部攻克大田,渡过闽江,攻打福州,在敌军前堵后追的严重情况下,孤军征战,沿途宣传中共北上抗日的主张。9月下旬,在由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界转战中,粟裕右臂中弹负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四省,历时4个月,行程1600多公里。 1934年10月下旬,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闽赣苏区。根据中央的命令,北上抗日先遣队同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合编,组建红十军团,粟裕任红十军团参谋长。 1935年1月,在向赣东北苏区转战中,粟裕率领红十军团先头部队,冲破敌军封锁线,到达闽浙根据地。但方志敏、寻淮洲等了大队人马在江西怀玉山遇到敌人重兵围击,方志敏被捕,军团长寻淮洲遇难。 粟裕率部进入闽浙赣根据地后,根据中央指示组建为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治委员,在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苏维埃根据地。 浙江是国民党的老巢,反动势力强大,而且大部分地区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已遭破坏。在敌人心腹地区建立根据地,将面临重重艰难险阻。 太阳西斜,天空布满了晚霞。师指挥所里还在商议着行动方案。 “我们现在才400多人,周围有敌人好几个师的兵力,这能行吗?”参谋王江有点担心。 “人少怕什么!当年朱德同志带领我们上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会师,也不过几百人,两家合起来,才2000多人,后来开创了多大的事业!”粟裕摊开地图,神色激越地说:“只要我们方针正确、指挥得当,什么奇迹都能创造。” 粟裕指着地图上“仙霞山脉”对刘英说:“我们就在这一带建立根据地。” 仙霞山区山高林密,地形复杂,适合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3月,粟裕率挺进师在闽浙边界辗转作战,急南忽北,时东时西上,搅得敌人惊惶失措。敌人慌忙调集大批保安队南下,又令两个正规师北进,企图两面夹击,消灭挺进师。 4月下旬,粟裕率部活动至庆元县的斋郎地区。敌浙江保安一团团长李秀带领1200余人,福建保安二团团长马洪深带领1000余人,并在近千名地主武装配合下,从三面夹击挺进师。 粟裕分析,敌我兵力虽然悬殊,但红军战斗力强,只要充分利用地形,精心组织战斗,是可以各个击破敌人的。 战斗打响时,手持大刀、腰挎黄色符带的地主武装先打头阵,他们狂呼着“刀枪不入”,漫山遍野地冲过来。战士们一阵排枪向其上方打去,接着对敌喊话,发动政治攻势,不到半天工夫,这群乌合之众就全部瓦解。 这时,浙保一团李秀部骄纵轻进,一下子窜到红军阵地前沿。粟裕命令部队等敌人靠近时再打。等敌人近至50米时,红军集中火力突然进攻,枪弹声、手榴弹爆炸声响作一片,敌人扔下一批尸体,慌乱退了回去。 敌团长李秀不甘心,狂喊着鼓动部下冲锋。粟裕甩手一枪,打中他的手臂,李扔托着断手嗷嗷叫唤。我军乘机发动追击,歼敌500余人,残部仓皇遁去。 敌闽保二团见势不妙,不敢应战,连忙沿原路逃跑。 这一仗,使粟裕率部北上,胜利进入仙霞岭山区。 “现在我们要让每个干部和战士学会两套本领,打游击和做群众工作。”粟裕在会上动员道:“我们要分兵发动群众,集中兵力打击敌人。” 建立根据地工作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挺进师各部分成小队,先肃清当反动武装,广泛发动群众,继而建立农会、赤卫队,只一个多月,浙西南根据地已初具规模。 敌人十分恐慌。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匆忙调集了八九个团的兵力,分四路向挺进师进攻。面对敌人反扑,粟裕胸有成竹,他将部队分成两路,先跳出苏区,转入敌后,牵着敌人鼻子走。辗转十余日后,抓住战机,歼灭了敌军两个连,第一次“进剿”就这样被粉碎。 粟裕领导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扩展到五个县,纵横上百里,搅得蒋介石寝食不安。蒋介石决定动用主力部队进行“围剿”。他任命卫立煌、罗卓英为“闽赣浙皖四省边区剿匪总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调集32个整团,连同地方武装7万余兵力,对苏区进行疯狂的烧杀,浙西南游击区进入最艰苦的时期。 针对敌人的大规模“围剿”,粟裕采用“敌进我退”的战术,留下少数部队就地坚持斗争,主力部队跳出包围圈,把锋芒指向浙赣铁路两侧。当然,在敌占区活动,对指挥员的指挥才能是严峻的考验。一次,粟裕带一支小部队,用“截尾子”的办法,消灭了敌军一个排。“截尾子”就是在敌人行军的岔路口,等待其大部队通过后,移动路标,让掉队的敌人误入红军的埋伏地段。不料,这次前面的敌人没有走远,听到枪声,立即掉头扑回来。粟裕等人退至山沟,前面有一据点挡路。粟裕急中生智,命令大家伪装成保安团。他带着将袖管卷起,把帽子攥在手里当扇子扇风,哼着不三不四的小调,径直向敌据点走去。 “哪一部分的?”敌哨兵咋咋呼呼问道。 “保安团的。” “做什么去?” “这还用问吗?” 敌人见没有什么破绽,就放他们过去。等敌人发觉上当,从后面追来时,粟裕他们已脱离了危险区。 到1936年底,粟裕的挺进师越战越勇,由几百人发展到一千五六百人,地方游击队武装也达到数千人,活动范围扩大到30多个县。 1937年9月,国共合作抗战的局面已经形成,中共闽浙赣省委同国民党浙江当局谈判,达成了合作抗日的协议。粟裕领导的挺进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结束了艰难曲折的浙南三年游击战争。 敌 后 抗 战 1938年4月,粟裕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率领改编为新四军的原挺进师部队,经长途跋涉,到达皖南,与新四军其他部队会师。 皖南的4月,春光明媚,漫山遍野一片碧绿,映山红花将这片绿色的世界点缀得分外妖娆。这天,粟裕赴军部开会,军长叶挺给他一项重要任务: “粟裕同志,军部决定组建一支先遣队,先期进入苏南敌后,执行战略任务,由你担任先遣队司令员。” “坚决完成任务。”粟裕兴奋地说。 几天后,一支精干的先遣队在粟裕及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率领下,挺进苏南敌后,执行侦察任务。他们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且主动寻找战机,在韦岗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当时,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京(南京)、沪、杭各地相继失守,日本侵略军气焰嚣张。新四军初到江南时,群众对这支装备落后、军衣不整的军队能否在敌后站住脚持怀疑态度。“我们挺进江南,不打一仗是不行的。”粟裕在正确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后,果断地下了决心。 粟裕带领80多人,悄悄进抵镇江以南10多公里处的韦岗,于拂晓前进入阵地。第二天早晨,从镇江方向开来8辆日军汽车。当第一辆汽车进入伏击区,离新四军阵地50米左右时,粟裕一声鸰上,机枪、步枪一齐吐出火舌。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共计击毙日军少佐土井、大尉梅泽武四郎以下共30余人,击毁汽车5辆,缴获长短枪20余支,及大量军用物资。 韦岗战斗,是新四军挺进江南敌后打击日本侵略军的第一仗,这一仗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又一次打破了日晕不可战胜的神话。国民党政府曾电令新四军军部嘉奖这次战斗: 叶军长: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仍希督饬继续努力,达成任务。 为纪念这次胜利,粟裕作《韦岗初胜》诗庆贺:“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 韦岗伏击战后,粟裕一边频繁地组织部队对日作战,一边摸索对日军作战的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他心里有底了。他对钟期光说:“以我军的力量,在敌后作战,还是要以游击战为主。” 钟上期光同意道 :“打游击我们都是行家嘛!” 这以后的几个月里,粟裕运用游击战的原则,打了一连串漂亮仗。小丹阳战斗,日军出动步兵4000余人,骑兵500余人,轰炸机20架,兵分八路,水陆并进,企图一举聚歼新四军二支队三团于小丹阳地区。粟裕指挥部队采用灵活的游击战术,分散袭击敌人后方,转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分兵一部进袭当涂,一部进击南京附近的陶吴;另选一支精兵,奔袭南京近郊,夺取雨花台制高点,直接攻击中华门内敌军事目标。日寇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连新四军影子都找不到,后方却四处挨打,处处告急,只得慌忙撤兵。粟裕乘胜袭击南京麒麟门、秣陵关、大校场机场,威震大江南北。 奇袭官陡门一仗,打得更为漂亮。官陡门,在日军盘踞的战略基地芜湖北郊飞机场附近,这里河沟纵横交错,百余里内只有两条路进出,地势险要。 1939年1月18日凌晨,粟裕带领大部队冒着大雪出发,急行军至预定区域。21日4点多钟,突击队发起进攻,迅速突破敌铁丝网,越过障碍物,直捣敌据点司令部,消灭了全部守敌。这次战斗,从开始进攻到结束,只花了8分钟,活捉敌伪军87名,击毙和击伤敌更多;缴获一大批枪支弹药,突击队仅有两名战士轻伤。 新四军在江南打出了威风,一时间人人都在传诵着:“粟司令”打仗神出鬼没的故事。1937年11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新四军军部决定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由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统一指挥新四军在苏南各部队及其他地方武装。 此后,陈毅和粟裕指挥部队驰骋大江南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战绩。黄桥决战,就是这一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范例。 1940年7月,根据中央关于新四军东进、北上的战略部署,陈毅和粟裕为了打开苏北抗战的局面,率领部队进军黄桥,开辟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然而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指挥韩德勤按照蒋介石的命令,于9月初调集重后南犯,企图趁新四军立足未稳,将新四军赶出苏北。 韩德勤兵分两路向新四军进攻,陈毅、粟裕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围歼的战术,首战击溃顽固派2个团。韩德勤又改变手法,采用堡垒政策,步步为营,进驻姜堰。陈毅、粟裕集中兵力攻克姜堰 ,迫使韩德勤假意议和。 但是,韩德勤并不甘心。10月初,他又调集3万兵力,向黄桥扑来。黄桥地处靖江、如皋、海安、泰兴、泰县中心,北面是通扬河,南面是长江,西面是一条运河,周围有不少日军据点。如果新四军控制黄桥,向南可控制南通、海门、如皋、启东等地,进而与江南新四军呼应,控制长江通道,对日军造成严重威胁。如果一旦失守,新四军就没有回旋余地。陈毅和粟裕所部仅5000余人。为了歼灭顽军,陈、粟决定中间派,集中全力打击韩德勤主力。军事上采用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方针。以黄桥为轴心,粟裕在黄桥组成前线指挥部,负责战场指挥;陈毅坐镇黄桥西北10余里之外的严徐庄,掌握全局。 粟裕以战役进行了周密部署。他命令陶勇指挥的三纵队坚守黄桥;由叶飞、王必成分别率领一、二纵队,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的顾高庄、横巷桥一带,待机出击。战斗打响时,一纵队以一部兵力诱敌深入,至黄桥五六里时,一纵主力突然出击,迅速歼灭了顽军独立六旅。一纵、二纵又乘胜追击,合围顽军八十九军,将其大部歼灭。顽军为了扭转不利局面,猛攻黄桥。黄桥东北方向围墙倒塌,部队伤亡较大。三纵司令员陶勇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反击,将突进黄桥的顽军歼灭。又配合二纵歼灭顽军三十三师。粟裕时机成熟,指挥部队全线出击,歼灭顽军八十九军军部和三四九旅大部,取得黄桥决战的胜利。 黄桥决战胜利,完成了新四军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打开了华中抗日新局面。在战役中,粟裕指挥果断,用兵灵活,仅用三天时间,歼顽军1.1万余人,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思想和高超的指挥才能。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原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为第一师,由粟裕任师长。粟裕领导的第一师坚持苏中抗击敌寇,打了许多漂亮战,较著名的有1941年秋冬苏中要点争夺战,1942年春季粉碎日军对苏中根据地“扫荡”作战,1944年3月的东桥歼灭战,1945年的天目山战役等。据统计,从1939年至1943年5年内,粟裕领导的部队午后战斗50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10万余人。曾任新四军政治委员的刘少奇,高度评价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一师:“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第一师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无 敌 名 将 抗日战争胜利不久,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愿望,调兵遣将,准备发动全面内战,并派重兵向苏北根据地进攻。一场厮杀将在这块土地上展开。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指示成立华中军区,由张鼎丞任司令,粟裕任副司令;又成立华中野战军,以粟裕为司令员。这以后,粟裕指挥华中军民进行了高邮战役、陇海东段战役,把华中和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准备迎击蒋军的进攻。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7月,国民党军队对如皋、海安大举进犯,粟裕率华中野战军3万余人,迎击12万敌军的进攻。在一个半月内,连续作战七次,七次均获胜利,歼敌5万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在运动中歼敌的光辉范例,被称作“七战七捷。” 首战宣泰,粟裕率部出敌不意,歼敌整编八十三师十九旅两个团和六十三旅的一个营,共3000余人。二战如南,粟裕根据敌我态势,率部队作远距离机动,歼敌整编四十九师一个半旅1万余人。三战海安,粟裕采用运动防御战术,以小部队与敌周旋,疲敌骄敌,歼敌3000人。四战海安,奇袭李堡,歼敌一个半旅9000余人;五战丁、林,击敌后方,从丁堰、 林梓打开缺口,全歼敌五个交警大队和二十六旅的一个营3000余人;六战如黄,采用攻“黄桥救邵伯(江都县邵伯镇)”战法,调动敌人,歼敌两个半旅约1.7万余人,其中俘虏1万余人;七战邵伯,毙伤蒋军2000余人。 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成为当时一件震撼中外的大事。党中央和毛泽东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延安总部发言称这次胜利加上中原突围、定陶战役,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 苏中战役,充分显示了粟裕多谋善断、灵活用兵的高超指挥艺术。七次战斗各有特色,巧妙地运用了攻城战、奔袭战、运动防御战、预期遭遇战等多种作战样式,保证了战斗的突然性、主动性和连续性。一个半月内歼敌5万余人,歼敌数占敌军总兵力的近二分之一,为参战解放军总兵力的两倍,其用兵之妙、战法之活,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苏中战役后,中央决定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会合,在陈毅同志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指挥由粟裕负责。两军会合后,毛泽东来电指示:“两军会合第一仗必须打胜。” 看完电报,粟裕对陈毅说:“看来这一仗十分要紧。” “用不着紧张”,陈毅笑道:“毛主席是想用重锤来敲打你这面响鼓。放心,我已有了多种作战方案,供你这前军大将挑选。” 粟裕当时确实感到心情紧张。他在战后的回忆录中称,宿北战役是他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中最紧张的一次战役。因为当时解放军处于四个方向的进攻之中,只有打赢这一仗,才能争取主动,摆脱被动;这一仗是山东、华中两野战军会合后第一次共同作战,只有胜了,才能增强两支部队的团结、信任。第三,陈毅是山野和华野合并后的司令员,但中央几次来电要粟裕提出具体的部署和作战计划,因此他深感责任重大。当陈毅从口袋里掏出一叠他拟就的三套作战方案时,粟裕对这位善解人意的上级和战友十分感激,也感到宽慰不少。 粟裕接过方案,仔细地看着,看一页,想一阵。然后对陈毅道:“‘集中兵力歼灭沭阳之敌’这一方案较为可行。” 陈毅点头道:“既然你说好,那就是它了。” 方案上报中央后,很快得到批准,粟裕精心组织指挥了这次战役。战役从1946年12月15日开始,19日结束,全歼敌整编六十九师共2.1万余人,敌师长戴子奇被击毙,副师长饶少伟被擒,打破了敌四路进攻的态势,切断了敌南北联系,给蒋介石正在召开的伪国大吹嘘的“胜利”以沉重打击。 宿北战役后,粟裕又组织指挥了鲁南、莱芜、孟良崮三次大战。粟裕在这些战役中,显示了非凡的军事天才。 宿北战役刚刚结束,北路由峄县向临沂进攻的国民党军队停滞峄东,踌躇不前。粟裕看准这一战机,即同陈毅决定:苏北主力北上鲁南,全歼峄东之敌。华野一部由苏北昼夜兼程北上。徐州国民党“绥署”主作薛岳,误以为华野在苏北“不堪再战”,此举是向山东“溃退”。粟裕将计就计,命令该部以连、营为单位,继续白天行军。各部按时到达峄东,于1947年1月2日夜发起攻击。敌整编第二十六师和从印緬归来的远征军第一快速纵队,处于毫无准备状态。经一昼夜激战,二十六师大部被歼,第一快速纵队陷入重围,拚命向峄县溃逃,粟裕组织部队将其全歼。粟裕乘胜攻击峄县、枣庄之敌,歼灭敌整编五十一师师部及两个旅,生擒五十一师师长周毓英和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 鲁南战役后,蒋介石恼羞成怒,再次集中23个整编师、53个整编旅的兵力,以临沂、蒙阴为目标,南北对进,企图逼迫我军在临沂与其决战。强敌压境,粟裕以少部兵力于南线临沂一带采取宽大正面防御,节节阻击敌军,主力迅速北上,寻歼李仙洲集团。粟裕对留在南线的纵队领导说:“你们要协助地方大量征集门板、木料,在临沂及其以南地区构筑三线阵地,摆出决战架势,造成我主力在临沂一带假象,迷惑敌人。”粟裕还亲自布置津浦路兖州附近地方武装进逼兖州,并在运河上架桥,造成华野西渡运河态势。 蒋介石、陈诚中计,以为华野正集中在临沂一带,企图西逃,遂令其南北线部队迅速进逼临沂。此时,粟裕协助陈毅指挥华野9个纵队,隐蔽进至莱芜地区,对李仙洲集团实施分割包围。李察觉华野主力北上,决定率2个军的6个师由莱芜向北突围,结果钻入粟裕在此设下的包围圈。经过四天激战,李仙洲集团5万6千人被歼,李仙洲被俘。这是山东战场上次著名的大规模运动战。 莱芜战役后,蒋介石调集24个整编师的60个旅约45万兵力,派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坐镇徐州统一指挥,对山东实施重点进攻。敌人采取了“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法,企图在鲁中山区与解放军决一死战。粟裕协助陈毅为调动敌人、创造与捕捉战机,曾五次下决心求歼敌人一部,但因种种原因,五次改变决心。毛泽东电告陈、粟:不要着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会,胶济路以南广大地区仍可诱敌深入,陷敌于困境。 粟裕遂协助陈毅指挥华野,有计划地向蒙阴以东转移,待机破敌。蒋介石、顾祝同误以为华野溃退,决心歼灭陈、粟部于鲁中山区,遂命令整编七十四师为主力,在两翼强大兵团掩护下,对华野实行中央突破。该师师长张灵甫狂妄自大,他依仗整编七十四师全副美式装备,孤军深入,企图抢占坦埠。这是一个难得的战机,粟裕当机立断,决心以“虎口掏心”战术,从敌战斗队形的中央楔入,切断七十四师与其友邻的联系,将其全歼。陈毅表示赞同,说:“好!我们就是要有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 这次作战,敌情严重,时间紧迫,但粟裕运筹帷幄,指挥若定。1947年5月13日晚,孟良崮战役打响后,粟裕紧紧抓住战役中心,首先指挥第九纵队迅速抢占坦埠,阻止敌人突破。陈毅说:“守住坦埠,七十四师前进无路,这盘棋就活了。”粟裕又指挥第六纵队火速从鲁南北上抢占垛庄,切断敌人退路。陈毅说:“这是能否全歼七十四师的关键一步啊!”与此同时,粟裕又指挥两侧穿插分割的第一、四、八、九纵队,及第二、三、七、十纵队,把靠近七十四师的两翼敌军完全割裂开来,形成对七十四师内三层、外三层的分割包围,使七十四师完全陷入死地。经三天三夜激战,将国民党的这支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3.2万余人,全部歼灭于孟良崮狭窄山地,击毙张灵甫。此战,使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受到毁灭性打击。 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谢大军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组成外线兵团,执行挺进中原的外线进攻作战任务。9月上旬,粟裕部署和指挥了沙土集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七师俘中将师长段霖茂。9月下旬,粟裕与陈毅率外线兵团跨越陇海路,开辟豫皖苏地区。经一月作战,攻克县城24座,歼敌万余人,与刘邓、陈谢两支大军,在中原构成品字形的有利态势。 从1946年6月至1947年9月,粟裕午后指挥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等6次重大战役,歼灭蒋军旅以下建制的中小型战斗,更是不计其数。共歼灭蒋军27万余人。华东野战军是解放战争第一年,消灭蒋军最多的野战军,华野也越战越强,从5万余人发展至30多万人。一连串的重大胜利,显示了粟裕卓越的军事才能。陈毅对粟裕的军事指挥艺术热情赞扬道:“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 最 后 决 战 1948年4月30日,河北省阜县城南庄毛泽东的住处,迎来了一位贵客。毛泽东一改往常迎送客人均不出门的习惯,大步跨过门槛,拉着客人的用,热情地问候道:“有14年没有见面了。”这位客人就是粟裕。自1934年7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粟裕率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后,毛泽东和粟裕一直没有再见过面。这一次是在解放战争进战略反攻的紧要关头,根据中央的要求,粟裕是来向中央汇报他的建议的。 原来,1948年1月,中央电示粟裕,要他率领华东野战军第一、四、六共3个纵队组成一兵团南渡长江,在湘赣浙闽诸省执行机动作战任务,以吸引中原之敌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迫使敌改变集中强大兵力于中原的战略部署,要粟裕“熟筹见复”。 粟裕接到此电后,一面积极做渡江的准备工作,一面集中精力研究战局。经过长时间的慎重思考后,他认为率领3个纵队南渡长江,难以达到预定目的: 第一、3个纵队渡江南下,肯定会给敌人以震惊、威胁和牵制,但敌人在中原的“四大支柱”——敌整编第五军、第七军、十八军及整编第四十八师,估计难以调动,如若只调动若干二三等部队,一兵团南下的意义就不大;第二,南下兵团武器精良,善打野战,跃进江南,重装备只能全部丢弃,也发挥不了他们的长处,同时也减弱了中原打大歼灭战的力量。第三,渡江后转战数省,行程几千里,边打边走,物资供应、伤病员安置非常困难,到达目的地后,估计减员过半,剩下的部队,也难以形成对敌人的最大威胁。不如让这3个纵队,在中原就地打几个歼灭战,不仅能有效地改变中原战局,也会加快打败蒋介石的步伐。 出于上述考虑,粟裕“斗胆直呈”,向中央报告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中央收到粟裕的电报后十分重视,立即要他去中央当面汇报。在阜平县城南庄,毛主席把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同志请来,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专门听取粟裕的意见。会上,毛主席打趣道:“粟裕不听我们的,我们就听粟大将军的。”毛泽东等领导人听完汇报后,立即进行了研究,同意了粟裕的意见。 作为一位军事家,粟裕善于从战略全局思考战争。他关于一兵团暂缓渡江,留在中原就地歼敌的战略设想,被以后的实践证明,对解放战争的进程起了重大的积极影响。 1948年6月,粟裕指挥了豫东战役。在中原野战军的有力配合下,粟裕指挥华野8个纵队及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以阵地进攻、运动进攻、运动防御、阵地防御等作战形式相结合,先克河南省会开封,后围歼援敌于睢杞地区,歼敌9万余人,俘中将兵团司令区寿年、整编第七十五师少将师长沈澄年。豫东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军进一步发展中原、华东战局,全歼国民党军主力于长江以北,创造了条件。毛泽东听到这一消息,高兴地说:“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豫东战役后,粟裕又率部攻打山东省会济南,短短18天就全歼王耀武手下10万余人。此战拉开了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序幕。粟裕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就在济南战役刚刚结束时,1948年9月24日,致电中央,建议发起淮海战役。 粟裕在电报中说: 为更好的改善中原战局,孤立津浦线,并迫使敌人退守江边及津浦沿线,以减少其机动兵力,便于我恢复江边工作,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以及便于尔后华野全军进入陇海路以南作战,能得到交通运输供应的方便,和争取华中人力、物力对战争的支持,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 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这场大决战的由来。 第二天,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复示粟裕:“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刘伯承、陈毅、李先念诸同志,也纷纷来电支持粟裕建议。几经研究,关于淮海战役的设想不断补充完善,最后形成了10月11日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基本确定了淮海战役的布局。并电示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由陈毅、邓小平负责,粟裕为总前委5名成员之一。 淮海战役中,粟裕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一面指挥华野几十万大军作战,一面思考着战争全局,及时地把他的设想与建议向中央汇报。其中有两次建议,对战役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一次是11月8日,由于何基沣、张克侠的起义成功,解放军顺利地南渡运河,直插徐州以东陇海线,粟裕根据这一情况变化,致电中央,建议在歼灭黄伯韬兵团后,立即向徐州、蚌埠线出击,将国民党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 另一次是在淮海战役中期,粟裕预见到徐州之敌有逃跑的可能,建议中央将华野主力配置于宿县西侧,将徐州之敌全部包围在徐州西南。这两次建议中央都采纳了。 在淮海战役进行时,粟裕从没睡过一夜好觉,最紧张的时候,他连续七昼夜没有上床睡觉,以至在战争的最后阶段,粟裕是躺在病床上指挥部队作战的。 整个淮海战役,解放军共投入兵力60万,其中华野兵力达到42万。这支钢铁巨流,在粟裕等领导指挥下,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华野把杜聿明集团团团围住,奠定了胜局。1949年1月6日,总攻开始,三个突击集团同时对困兽之敌展开猛攻,经四天激战,全歼杜聿明,生俘杜聿明,击毙敌兵团司令邱清泉。历时65天的淮海决战降下帷幕,共歼敌55万,其中华野部队歼敌44万,占歼敌总数的80。 转眼到了1949年的春天,正是春风送暖、百花吐艳的季节。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齐集在长江以北, 百万雄师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渡江,直捣国民党的老巢南京。 根据中央军委的决策和渡江战役总前委的部署,粟裕率领第三野战军4个兵团15个军共55万余人,先后到达渡江作战预定位置,积极展开战前准备。 渡东作战是解放军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粟裕组织第三野战军前委,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现在部队指战员多属北方籍,不习水性,又缺少渡江作战经验,在缺乏现代代渡河器材情况下,要突破敌军长江防线,任务艰巨。粟裕组织部队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狠抓海上作战,滩头突破训练;动员船工,训练水手,还积极派出侦察员渡江侦察。在总前委统一部署下,拟就了三野渡江作战方案。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是渡江作战的具体时间几经变更。中央军委原定3月渡江,后又定为4月上、中旬。4月10日,军委电告粟裕等:“谈判已有进展,可能签订一个全面和平协定。签字时间大约在卯删左右,如果此项协议签订成功,则原先准备的战斗渡江即改变为和平渡江,因此渡江时间势必推迟半个月或一个月。关于江水情况如何,推迟渡江时间有何不利,望即告,以便决策。” 粟裕立即召集三野前委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不宜渡江。粟裕给军委回电中说:“如延长一月,则江水上涨,又临雨季,我方将有三分之二的船只难以在江水上涨后的江中行驶……”;“我不知道李宗仁签订和平协定后能否统率蒋军,其内部会起何种变化,如协议不成再行渡江,则镇江下游较为困难”;“如仍需强渡,则依原定时间为好。”总前委则提出“先打过江,然后争取和平接收。” 军委和毛泽东对于粟裕的建议,十分重视。次日即电告粟裕,决定把渡江时间只推迟一星期:“你们的立脚点应放在谈判破裂、用战斗方式渡江上,并保证22日一举渡江成功。” 20日 ,南京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晚20时,根据军委命令,三野率先发起渡江战役。第三野战军组成中、东两个集团,由粟裕亲自指挥。中集团第一梯队4个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冒着敌舰和江防炮火拦截,奋勇向前,只一个小时便逼进南岸,突破长江防线,建立了滩头阵地。 次日,东集团也开始渡江,百万大军直扑岸,一举跨过长江天堑。国民党苦心经营半年之久的长江防线,顷刻土崩瓦解,渡江作战全面成功。 粟裕指挥东集团主力迅速突破长山、天生港敌防御阵地,击退敌3个军的多次反扑,于22日已突入敌防御纵深达50公里,并争取了江阴要塞守军7000余人起义。23日解放丹阳、无锡、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全国的反动统治覆灭。 渡江作战成功后,粟裕挥师急进,追歼逃敌。东集团沿太湖西侧,向浙江长兴、吴兴挺进;中集团从南陵、宣城、广德一线疾进。两路大军日夜兼程,5月初解放杭州,兵临上海。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粟裕组织了淞沪战役。他确定了战上海的指导思想:既要打一场攻坚战,又不能把城市打烂 ,要保持上海的基本完整。 上海战役于5月12日打响,解放军迅速占领上海外围,将敌军主力吸引到外围来打。首战高桥、刘行、吴淞,继而全线发起攻击。经半个月激战,全歼国民党守军15万人。这一战役,在上海外围打得较为激烈,市区打得并不激烈,用时也短,既大量歼灭了敌人,又保护市区不受大的破坏,正是战前预期的最佳结局。 随后,粟裕协助陈毅指挥第三野战军,肃清浙江、福建残敌,并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市长、军管会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 大 将 本 色 全国解放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了保家卫国,打败美国侵略军,建立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铁军,成了毛泽东建国初时刻关注的问题。在考虑总参谋部人选时,他首先想到了谋略出众、英勇善战的粟裕。 1951年10月,毛泽东签署了任命粟裕为副总参谋长的命令。 粟裕走马上任,协助聂荣臻代总参谋长,掌管作战、训练、海空军和陆军特种兵建设。 1954年12月,毛泽东把粟裕找来,对他说:“中央决定,任命你为总参谋长。” 粟裕没有思想准备,忙说:“主席,我不能胜任。” 毛泽东信任地说:“你可以胜任。” 从1954年到1958年,粟裕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他在总参谋部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他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时,正值朝鲜战场战火弥漫,全党全军把眼光都集中在朝鲜战场。粟裕冷静地向中央建议:目前应防备敌人突然袭击,除志愿军在朝鲜作战外,我军急需制定在各种情况下的作战预备,准备敌人从陆上、海上或空中来。在他领导下,加快了国 防建设。 1952年7月,毛泽东听取了粟裕关于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参战情况汇报。粟裕建议,在加强空军建设同时,要大力加速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如果仅仅依靠向外国购买飞机,长此下去“我国将没有飞机”,并建议多办航校,训练飞行员,并在军费开支上,重点支持海空军建设。毛泽东同意粟裕的意见。结果,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从诞生之初就经受了战火考验,与世界空军强国美国在战场上一比高低,使敌方大吃一惊,再也不敢如战争初期那样,对志愿军的军事目标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 1958年,粟裕调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这以后,他还担任过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政委、院党委第一书记、国防部副部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正气凛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67年春,周恩来总理召见粟裕,对他说:“现在情况很困难,国防工业系统已经处于半瘫痪状态。你过去有战功,一下子还打不倒,你云支撑这个局面吧!”几天后,中央任命粟裕为国防工业军管小组组长。 国防工业系统是林彪、江青垂涎三尺的重要领域,受命于危难之中的粟裕,在工作中常常受到林彪、江青一伙的叼难,处境困难。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粟裕始终抱定一个准则,那就是国防工业要坚决按周总理的指示办。遇到自己没把握的问题,及时向周总理请示。当时,一些人被林彪、“四人帮”的淫威吓倒了,恐慌退缩,周总理在一次会上批评这些人,说:“你们现在也不向我反映情况了。只有粟裕同志胆子大,还是经常给我打电话,有时一天两个电话。”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防工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粟裕不顾个人安危,坚决抵制林彪、江青搞乱国防工业的阴谋,把损失减低到最小程度。他说:“我是老党员、老军人,要对战备负责。”即便在最混乱的时候,他也不放松生产,一年一度的大规模订货会议照常进行。 1970年初,国防工业军管小组撤销,周总理找粟裕谈话:“部队你已回不去了,留在我身边工作吧!” 粟裕知道是林彪 、江青要把他赶出部队。可作为一个老兵,对国家安危他一天也放心不下。于是他请求道: “请总理替我向毛主席报告,一旦打起仗来,我还要上前线。” 周总理保证道:“那当然。要打仗,少不了你粟司令。”此后,粟粟在周总理直接领导下,参加国务院工作,分管铁路、交通、,邮电等部门。 十年动乱中,粟裕如寒风中的苍松,与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展现了他叱咤风云的大将风采。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粟裕担任解放军代表团团长。他主动邀请邓小平、叶剑英等老帅接见全体代表,对“四人帮”阴谋插手军队保持高度警觉。江青为了拉拢部队代表,有一次指使她和秘书向解放军代表团工作人员示意,江青要见见军队代表。工作人员向粟裕报告后,粟裕置之不理。江青见没人请她,索性自己闯了过来。一天,江青在一帮人的前呼后拥下,来到解放军代表团驻地。 “粟老总啊,我向你们学习来了!”江青装腔作势地说。 粟裕装作耳背:“什么,学习?我们正在学习周总理的报告。” 有人慑于江青的“威势”,当着江青的面,提醒粟裕召集代表团成员开会,请江青作指示。粟裕王顾左右而言他。那人以为粟裕没听清,又重复了好几遍。粟裕不高兴地说:“你这个同志,说话怎么没有分寸?喳喳呼呼地没个完。”江青见状,气得满脸通红,没好气地说:“粟裕,你别跟我装神弄鬼!”说完悻悻而去。 十年动乱结束后,粟裕以古稀之年投入国防现代化建设上来。他提出在军事研究领域要冲破禁区,解放思想,完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在新条件睛的作战方法。1979年1月,粟裕抱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毕业班作了《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的报告,提出要研究现代条件下以劣胜优的战法,对我军传统战法要有新的突破。 粟裕的报告,对军事战绩拨乱反正起了重要作用,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澳大利亚军事战略家、澳国防部情报组织副主任保罗.迪布,称粟裕为“中国主要的战略发言人。” 粟裕晚年把主要精力放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战争实践上,抱病撰写了回忆录。他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几十年浴血奋战的经验总结出来,留给后人学习和借鉴,再次体现了一位老兵对军队现代化和祖国安危的高度责任感。 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粟裕大将因病在北京逝世,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历程。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向夫人楚青交代后事:“在我死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一起。” 一代将星陨落,人民将永远怀念粟裕大将的丰功伟业和赫赫战功。 智 慧 粟 裕 粟裕将军常自谓:“沧海一粟。”某日,粟裕将军访叶剑英元帅。临别,叶帅扶杖送。粟裕急阻之曰:“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曰:“百战之老将,不简单哪,岂能不送!”叶帅送出大门,粟裕对曰:“沧海一粟,不足挂齿。”叶帅望将军背景叹曰:“战功高不居功,贡献不自大。更不简单哪!” 粟裕将军身经百战,曾组织指挥了“七战七捷”、“鲁南”、“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1955年评军衔,粟裕将军战功赫而未能评上元帅,实为憾事。据云,毛泽东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评衔时”之说,即谓粟裕也。 萧锋将军言:1930年12月29日,红军包围张辉瓒部于江西龙冈,初见粟裕,印象极深。其时,粟裕将军任红军六十五师师长,正立于龙冈小街,飒爽英姿,温文尔雅 。忽见两骑兵飞至,下马向粟裕报告:“朱总司令、毛总政委问捉住了张辉瓒没有?”粟裕说:“张辉瓒跑不了。”即命一骑兵先回,报告即可捉住张立即返回报告。约一刻工夫,前方即传来消息:“张辉瓒捉住了!张辉瓒捉住了!” 1938年6月17日,粟裕将军率江南新四军先遣支队进入江南敌后,韦岗伏击,初战告捷。是役,我军击毙日军土井少佐以下官兵30多人,击毁汽车五辆,缴获了“日本皇军”的军旗、指挥刀、大量日钞和崭新的三八式步枪。粟裕即兴做五言诗一首:“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陈毅闻之亦赋诗赞曰:“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将军之名由之大振。 1939年冬,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后,驻江苏溧阳水西村。某日,日寇集结重兵席卷而来,距指挥部仅数十里。粟裕将军亲临前线指挥抗击,大胜归。陈毅元帅闻讯,手书以联贴水西祠堂,以赞粟裕。联曰:“食少事繁诸葛公,轻裘缓带羊叔子。” 1947年7月13日至8 月27日,粟裕将军发起苏中战役,首战宣(保)泰(兴)、再战如(皋)、三战南安、四战李堡、五战丁(堰)林(梓)、六战邵伯、七战如(皋)黄(桥)路,连战连捷,歼敌六个旅又五个交警大队共五万人。史称:“七战七捷”。战后,当地军民欢欣鼓舞,以歌颂之曰:“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粟裕将军闻之大惊,急阻其传播。 粟裕将军作战,善于示形,以迷惑和调动敌人。莱芜战役“示形于鲁南决战于鲁中”,即为示形范例。初,南线之敌密集稳进,难寻战机。粟裕将军果断弃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命少量部队减兵增灶,伪装华野全军于南线与敌周旋。其时,将军率主力急速北上,虎跃鲁中,一举全歼深入我鲁中解放区腹地之敌李仙洲集团。战后,粟裕将军总结曰:“此役功在示形。为引敌于南线,歼敌于北线,我一示连续作战疲惫之形;二示必保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将决战于鲁南之形;三示我主力‘失利’于临沂外围之形;四示我军准备西渡黄河,撤出山东解放区之形。屡次示形之妙,使敌深信不疑,故而为我获得战机。”众皆服之,敌亦服之。 粟裕将军指挥作战,素以冷静沉着著称,严格细致闻名。南京军区原副参谋长金冶告余:孟良崮战役,传来击毙张灵甫消息后,各部队或休整,或报捷,或总结,均以为敌已全歼也。而粟裕将军则埋头案牍,将我上报歼敌之数与敌七十四师实编之数反复核对,发现相差7000人左右。将军即口授命令曰:“各部队继续搜查孟良崮,不可放松警惕,特别是一些比较隐蔽的山沟里,没有命令,不许停止。”果然不出将军所料,我军于一隐蔽山沟里发现了这批敌人,并及时全歼之。陈毅元帅闻之赞曰:“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愈出愈奇,愈打愈妙。” 1945年10月24日,为统一指挥山东、华中部队,党中央任命粟裕为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粟裕将军见电后,寝食不安,扣之。即复两电回中央,建议张为正,己为副。五日后,中央来电许之,将军方心安。1948年5月,党中央决定调陈毅出华东,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粟裕升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将军闻之,急见毛泽东,恳请陈毅继续留任。毛泽东细询原由,许之。后中央下发补充通知:陈毅继续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指挥华东野战军。粟裕将军两让司令,于军中传为佳话。 1946年10月15日,中央军委致电陈毅等: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在陈毅领导下,粟裕负责战役指挥。见电后,陈毅对粟裕曰:“军事上我出题目,主要由你来做文章。”粟裕答曰:“我还像过去那样,当好你的助手 。”之后,粟裕将军作为陈毅之助手,将帅协谋,珠联璧合,亲密无间,故华东有“陈不离粟,粟不离陈”之说。 新四军老战士徐玉田言:华东战场上,陈毅虽为司令,战役指挥多为粟裕将军包揽也。有时前线部队指挥员来电话叫困难,陈毅大声训斥:“你们要坚决按粟司令的指示执行!”陈毅并不知粟裕将军指示内容也。 粟裕将军有四宝:枪、地图、指南针、望远镜。均为军事指挥员须臾不可离身之物。粟裕将军极重视地图。战争后代,一到新地,首要之事,即挂地图,看地图。常倒骑椅子,凝视半日不动。全国解放后,将军办公室、书房、卧室,仍挂满地图。将军曰:"不谙地图,勿以为宿将。" 粟裕将军善骑,且能倒骑马背,如张果老之倒骑毛驴。行军途中,将军常召开"马背会议",背朝前,面朝后,与马上诸将徐行议事。钟期光将军言之。 粟裕将军善打运动战、歼灭战、大兵团作战。有人问将军作战体会,将军一言以蔽之:"从当面实际情况出发,灵活用兵,什么时候消灭敌人就在什么进修打;哪晨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打;什么敌人好消灭就打什么敌人。" 粟裕将军善射,尤喜打运动目标。某日,将军至某部途中,见一大獾扒土寻食。将军提枪不发。警卫员急曰:"快开枪!"将军挥手,命之:"你去惊它一下。"警卫员遵命前趋几步。大獾闻声,疾跑。将军举枪毙之。又某日,将军泛舟高邮湖,湖中有野鸭群。将军先投石惊之,野鸭急飞遁:继连发三枪,三野鸭凌空而坠。 粟裕将军喜开车,凡长途行军,将军必与司机轮流驾驶,乐此不疲。1948年4月,将军奉中央、毛主席之命,由山东赶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汇报。途中有一半路程为将军持方向盘驾驶。 粟裕将军喜音乐,会月琴、口琴、洞箫、钢琴。尤喜演奏《新四军军歌》。歌曲、汉剧、京剧亦为将军拿手好戏,战斗间隙常雅兴突发,一展歌喉。 抗日战争某日凌晨, 粟裕将军率部转战途中,欲借宿一小学。教师见军人至,急关门躲避。将军命部队就地休息,取口琴吹奏《苏武牧羊》。教师闻之,急开校门迎部队进。 著名音乐家沈亚威告余:1941年夏,粟裕将军召其谈话,打开收音机,曰:"你听听!"又曰:"敌人用它的音乐鼓舞法西斯士气,我们也要用自己的歌曲鼓舞我们的军队。"沈亚威故此创作了《淮海战役组歌》等优秀歌曲,遂成我军著名作曲家。 粟裕将军带兵严而不厉。某日,粟裕将军至训练场,见几位战士边练射击边聊天。将军从口袋里取出一枚铜钱,置于枪之准星,命一士兵曰:"击发!"随着板机声,铜钱"当啷"落地。将军取枪,卧姿趴下,复置铜钱于枪之准星,击发数次,铜钱纹丝不动。将军站起,即走。众士兵羞愧不已。 原三野司令部机要科长左金祥言:抗日战争时期,机要科借了一本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家争相传阅。粟裕将军闻之,甚喜。并于扉页上题签曰:"炼成钢铁如保尔,莫做浮草似罗亭。" 粟裕将军喜吃狗肉。部队行军,每到一地,将军即出五元钱"请客",派人与群众商量打狗。部属凡吃狗肉,必送将军一份,无论何时将军均喜纳之。故将军发怒时,参谋人员急传令:"打狗!打狗!" 粟裕将军每临大战有静气,可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黄桥战役前夕,将军居溧阳水西村,处理完公务后,仍荷锄下地,或挑水,或锄地,或拔草 ,或与当地老农闲话桑麻。殊不知一场大战将至也。 萧锋将军言:孟良崮战役中,我十纵二十九师八十六团一营,为防敌榴弹炮袭击,积极改进工事,即于防弹隐蔽洞两侧分别挖两小洞,形成洞中之洞,其状如猫耳,故称"猫耳洞"。是役,十纵阻击敌援四个旅,岿然不动,毙伤敌2000多,我伤亡仅300人。粟裕将军闻之,甚喜,传令向全华东部队推广"猫耳洞"之经验。其时,萧锋将军任华野十纵二十九师师长。 粟裕将军身居高位,常轻车简从,微服出访。某日,将军至某部,哨兵不识将军,挡之门外。将军和颜悦色曰:"小同志,我有事找你们领导,让我进去吧。"哨兵横枪挡之,曰:"不行!这有规定,等会儿给你通报一声。"哨兵进请示。将军则蹲于门口,等待之。直至哨兵回复,方进。 某日,将军着便服至301医院探视其夫人楚青。因不到探视时间,医务人员阻之,将军即怀抱一网兜苹果,坐病房大楼外台阶上,安详等待。探视时间到,方进。此两事余闻康林等将军言之。 1975年初,全国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粟裕将军任解放军代表团团长。某日,江青亲临军队代表团参加讨论。某将军问粟裕:"粟裕同志,是否请江青同志给大家讲话?"粟裕将军急转身与人搭话,佯装未闻之。某将军不解,又问之,粟裕继续与人搭话,仍不理。江青见状,不发一言,忿忿而去。 1984年2月,孙克骥将军告余:全国四届人大后,粟裕将军受邓小平之命,下华东部队调查研究。其时,"四人帮"正大力推广上海"民兵指挥部"经验。某日,于安徽合肥召开座谈会,有人问将军:"如何看待城市民兵指挥部?"会间气氛顿时紧张。将军徐徐答曰:"50年代我任总长时,听毛主席说过,鉴于苏联贝利亚事件的教训,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军队系统。现在,既有人民武装部队,又搞民兵指挥部,值得研究!" 1979年1月, 粟裕将军于军事学院作《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报告,反响强烈。全军上下由此掀起讨论和研究未来战争初期作战问题之热潮。 1958年粟裕将军随刘伯承元帅一道,被批为"教条主义",免去总参谋长职务,调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94年12月25日,中央为粟裕将军彻底平反,平反文件曰:"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受到错误的批评,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的一大错误。---粟裕同志当时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又一次表现了坚强的党性和高风亮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