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星星的家--你好,北极星的精灵__禅心剑气相思骨,并做樊南一寸灰
星星的家--你好,北极星的精灵

谭嗣同儒、佛、耶宗教情操之探讨(二)

邬昆如

  
  三、「仁」为中心的宗教情操
  
  (一)「仁」的理解,谭氏虽明知其宗义的「人人 人 人人=」是道德人际关系的概念。但都一开始就赋予本体的实质义,他说:「偏法界,虚空界,有主大之精微,无所不胶黏、不贯洽、不莞络,而完满之一物焉。目不深而色,耳不深而声,口鼻不深而臭味。无以名之,名之曰『以太』。其显於用也,孔谓之『仁』,谓之『元』,谓之『性』。」(注4)
  
  「仁」是「以太」的显用,而「以太」(源自希腊文的Aether,是连结空间事务之媒介)则是当时科学成果中,对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作为本体的以太就其本体义来看,是无所不在,遍布於整个宇宙。「以太」作为构成宇宙的「体」,而仁则为其「用」;这也就是宇宙和人生问题相互连结;「以太」充塞宇宙,而「仁」贯穿人生。「仁」「元」「性」三者的互换,也就成为宇宙和人生的起源问题,以及本质问题的通盘解答。
  
  (二)以太的用在孔教的显用是「仁」,而仁又和元与性等同,更彰显了仁的太初义与本质义。而在耶和佛二教,谭氏说:「佛谓之『性海』,谓之『慈悲』;耶谓之『灵魂』,谓之『爱人如己』、『视教如友』。」(注5)
  
  儒教的「仁」、佛教的「慈悲」、耶教的「爱」三者,皆是以太本体之用。可是,「仁」不但是用,而且亦有「元」的太初义,以及「性」的本质义;「仁」的本身也成了本质。同样,佛教的「慈悲」,也不但是以太的用,而且与「性海」可以互换,而有着本体义。再则,耶教的爱,无论是爱人如己,或是视教如友,除了「博爱」的意涵外,更是实体义的「灵魂」。
  
  「仁」、「爱」、「慈悲」一方面是以太的用,而这用显露在儒、佛、耶三教;但同时,另一方面亦是自主自存的独立实体。以太与仁、爱、慈悲因有主从关系,但仁之於性,慈悲之於性海,爱之於灵魂,亦都因为以太之显用;亦都在体用关系中,属於同等级的「体」。
  
  (三)这「以太」的科学名词,在谭氏的用法中,一方面是宇宙万象有立以及变化的原因,另方面又是人生诸事象无常的体论。谭氏所指「法界内是生,虚空内是立,众生内是出。」也就指陈以太是宇宙和人生之源。其所言「身之骨二百有奇,其筋肉血脉腑脏又若有奇,所以成是而黏砌是,不使散去者,曰惟以太。」物体世界内以太统合而成为一体;人身亦如此。进一层,「由一身而有夫妇、有父子、有兄弟、有君臣朋友;由一身而有家有国有天下,而相系不散者,曰惟以太。」人际关系之联系工作,亦由以太作媒介。
  
  「以太」在这里,虽然已超乎了物质层次的「质料」,而是成为宇宙和人生存在以及运作的「本体」;这本体充塞宇宙,充满人生;但在人生的行动中,却是仁、爱、慈悲的移动因。
  
  由於以太本体的行动贯穿了宇宙和人生,因而「仁」也就成为「通」的实践。「仁为通」的见解,见於《仁学》一开始的开宗明义。在谭氏「仁学界说」中共有二十七条,而第一条即说:「仁以通为第一义----通二义,以『道通为一与为最浑括。----通有四义,中外通----上下通----人我通----内外通。』」(注6)
  
  在通的意涵上看,道家「道通为一」(注7)的见解最为会通。虽然,在人生观上,道家的「退隐」精神,被谭氏看作消极、不长进、不适宜於改革的事业,应当遭到排除(注8),在形上本体的议题上,「道」的原始义,以及其运作,都仍是典范;因为「道」和「仁」都是开放性的概念,能容纳万事万物,其中外道、上下道、人我道、内外道的范围,涵盖了所有事物,超乎了所有的差别相,祇以事物的共相作为探讨的对象。而共相达到「共相的共相」时,则是本体界的「物自体」(注9),是万事万物的根源。
  
  (四)由此可见,谭氏哲学架构,以「仁」为本;从「仁」的根源上追寻,有宇宙本体的「以太」;以「仁」的活动来看,则以「通」为第一义。在宇宙结构「纵」面向作如是观,理论的铺陈亦以此「纵向」的理论为基准。而在实践的层次上看,则是如何从这「通」的特色彰显出来;如何实现中外道、上下道、人我道、内外道?这也就是下一单元的主题。
  
  四、为「仁」之道
  
  (一)以《仁学》一书,不但在理论上铺陈了「仁」的涵义,亦不但指出了「仁」的活动,而且更提出了「为仁」之道。作为「仁者」的主体,其内心生活如何落实「仁」?这里,谭氏还是以宗教情操中的修练,作为方崇,一方面有「内心」的修持,另方面有落实社会的主张。这也就是其对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首先,谭氏提出「革新」的理念,有除旧布新的人生意义以民社会改革的意涵。「革去故,鼎取新」的意义是在「日新」,而「日新之谓盛德」。并进而指出「夫善至於日新而止矣,夫恶亦至於不日新而止矣。」(注10)把伦理道德的「善」「恶」的概念,放在「革新」与否的尺度上来衡量:日新为善,不日新则为恶。
  
  进一层是把「日新」的实践,放在三教教义中来检认。谭氏指出:「孔曰:『改造』,佛曰:『忏悔』,耶曰:『认罪』,新之谓也。孔曰『不己』,佛曰『精进』,耶曰『上帝国近矣』,新而又新之谓也。」(注11)
  
  这里所提出的「日新」进路,显然祇是起点,是「为仁者」的主体的心理准备,这准备就是「承认」自己的极限,承认自己有罪,坦承自己「今是而昨非」的状况。『认罪』『忏悔』『改造』原就是一个人「心灵改革」的基本进程。首先是「认罪」,是基督宗教对人生苦难来源的深度理解。旧约创世纪所描绘的「原罪」,原也就是说明何以人间世有苦难,以及人生受苦受难的终极理由。(注12)
  
  既然「认罪」,承认自己有罪,进而就要「忏悔」。谭氏把「忏悔」概念归属给佛教,其实,基督宗教对这方面亦非常重视;新约圣经中,无论是耶稣基督,或是其先驱约翰,都在开始传教时,劝人悔改(忏悔和改过);而「上帝国近矣」则是忏悔的理由。信徒要接受上帝国的来临,就必须「认罪」,进而「忏悔」。宗教情操的起点便是定住在人性的堕落,需要「救赎」,而获得救赎的前提则是自承「有罪」,以及诚心「忏悔」及「改过」。
  
  立志「改过」的德目,谭氏描绘给孔教,这原是易经思想中对吉凶概念,化凶为吉的「变易」契机。「悔」卦的原始意义,引伸出来的「改过」,也就是人生哲学由是暗迈向光明的转捩点。(注13)
  
  「认罪」「忏悔」「改过」的先后顺序,尽画了「心灵改革」的起步工作。仁、爱、慈悲的宗教情操,起步的条件也就在於「罪」,以及由罪所摧生的「罚」,而「罚」的落实则是苦难。惟其有苦难,惟其有人受苦受难,才需要有仁心、有爱心、有慈悲心的救苦救难的救世者来拯救。
  
  (二)认罪、忏悔、改过,对「为仁」之道来说,仍不过是消极的准备工
  
  作,仍不过是为仁心、爱心、慈悲心除去障碍的工作。看实去实践仁、实践爱、实践慈悲,才是积极面的行动。
  
  积极行动的实践,谭氏是以耶教的文化为典范,波及到孔、佛二教。他说:「西人之喜动,其坚忍不挠,以救世为心之耶教使然也。又岂惟耶教,孔教固然矣;佛教尤甚。曰『盛力』,曰『奋迅』,曰『勇猛』,曰『大无畏』,曰『大雄』----以太之动机,以成乎日新之变化,夫固来有能揭之者也!」(注14)
  
  有了行仁、行爱、行慈悲之起点和动力。这也就是前面已论及的三教教主在文化史的流变中,如何指点迷津,如何提出化解之道的进程。
  
  谭氏指出孔子「行仁」的情况,是由於春秋时代的「伦常礼义,一切束缚箝制之名,既已浸渍於人人之心,而猝不可兴革,既已为据乱之世,孔无如之何也。」(注15)孟子在这方面的描绘,更为清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文者有之,孔子惧,作为春秋。」接着更提供了后果,就是「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注16)孟子用两种不同意义的「惧」字,来描绘「行性」的孔子心态,以及那些「违仁」的乱臣贼子的心情。「仁」概念对「行性」的人以及「违仁」的人,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行性者「同情」受苦受难的人及社会,违仁者则「害怕」自己的恶行见於诸文字。
  
  谭氏把「仁爱」的行为归诸耶稣基督。他说:「彼其时亦君主横恣之时也,然而礼仪等差之相去,无若中国之悬绝,----故耶得仲其天浩之说。」虽然地,谭氏所信奉之基督新教,新约圣所描绘的上帝形像,天人之际已由旧约之创造受造的等差关系,蜕变成了父子关系;「上帝是爱」的理念已取代了赫赫威严的上帝了。耶教基督的福音,其核心问题以及其新诚命,都浓缩在一个「爱」字中。
  
  谭氏把行慈悲的部分描绘给佛陀,其言曰:「其国土本无所称历代神圣之主,及摩西的约翰禹汤文武周公之属,琢其天真,漓其本朴,而佛又为世外出家之人,於世间无所避就,故得毕伸其大同之说於太平之世。」(注18)
  
  这里的社会「大同之说」,与个人的「慈智双修」,且必需怀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注19),互相呼应,皆是实践慈悲心愿的宗教情操。
 浏览:123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9/28 11:12:3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谭嗣同仁學二(下)(收藏于2014/6/9 10:25:21
谭嗣同仁學二(上)(收藏于2014/6/9 10:19:12
谭嗣同仁學一(下)(收藏于2014/6/9 10:17:24
谭嗣同仁學一(上) (收藏于2014/6/9 10:06:57
谭嗣同仁學界說二十七界說 (收藏于2014/6/9 10:06:57
谭嗣同仁学 自敘 (收藏于2014/6/9 10:06:52
唐浩明演 义:候补知府(收藏于2003/3/10 13:24:14
资料感受平淡(收藏于2003/2/8 10:13:56
葛兆光从无住本,立一切法(下)(收藏于2003/2/8 9:52:17
葛兆光从无住本,立一切法(上)(收藏于2003/2/8 9:51:28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 料唐才常(访问3716次)
李敖“愿身成骨骨成灰”(访问3566次)
人物春秋“我自横刀向天笑”——维新志士谭嗣同(访问3438次)
郭延礼谭嗣同《仁学》“百年一觉”解(访问2769次)
唐浩明演 义:候补知府(访问2476次)
王贵生谭嗣同菊花石砚(访问2427次)
范 镛一百年前的兄长(上)(访问2410次)
李元洛剑气箫心亦豪亦秀(访问2157次)
葛兆光从无住本,立一切法(下)(访问2086次)
nan__nan李敖笔下的谭嗣同(访问204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6/11 12:49:08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