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__徐景贤纪念馆
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红十字遗体(角膜)捐献者纪念园

散文集《生命似火》——访“红岩”

徐景贤

  编者按(葛蕴芳):
  景贤离开我们已近八年半了,翻阅他留下的文集书稿,阅读一篇篇发表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报告文学,我仍会感到心潮澎湃:《党的儿子穆汉祥》《年青的一代》《生命似火》等等,无一不是从正面去鼓励和体现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那时的人们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和繁荣,有多么的勤奋努力、多么忘我的工作和学习!而景贤他为了写出第一线工农兵真正的思想和工作状态,也是整天不着家,利用业余时间整理简单行装奔赴工厂、田野、海岛哨所等深入生活、了解详情,并以饱满的热情,用手中的笔和赤诚的心,讴歌了这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民。而写作对他而言只是工作之外的“业余劳动”,那时的他才三十不到啊,却是如此精力充沛、才华横溢!
  今天开始登载的是景贤在上世纪60年代初所发表的散文集《生命似火》中的系列报告文学集,以飨许多对景贤文章感兴趣的读者们。当时这些文章都曾先后发表在各大报刊杂志,于1965年汇编成集。文章虽然写于六十年代初期,但我感觉其意义和影响力对当今的社会环境、人们的思想引导还是能起到激励大家积极向上的作用的,这样的作品,如今实在是不太多见了。
  
  
  访“红岩”
  
  访问“红岩”的愿望,潜藏在心底已经很久很久了。
  到重庆的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央求老姚同志做我的引路人。抗日战争期间,老姚同志在重庆新华日报工作,也常去“红岩”――当时的中共代表团和八路军办事处联系事情。他在这个“山城”生活和战斗了好多年。有这样的老同志做向导,对我来说,实在是一件难得的幸事。
  长途汽车沿着嘉陵江飞驰。随着湍急的江水,翻滚的浪花,我的心潮汹涌起伏,不能平静。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无论在北京天安门前,或是在南京雨花台下,无论在上海党史纪念馆内,或是在昆明“一二.一”四烈士墓旁,总之,每当瞻仰一处革命圣地或者凭吊一处斗争遗址的时候,我总是心情激荡,浮想联翩。那个如火如荼年代里的壮烈斗争图景,忽然一下子全都涌到眼前。革命先辈们的前仆后继、创业艰难,往往使我产生一种庄严、肃穆的感情,自己的精神境界仿佛也提高了许多。我想,这恐怕是很多人所共有的体验吧。
  现在,当我们在平坦的山道上缓步攀登,向位于半山坡的“红岩革命纪念馆”走去的时候,我又沉浸在这种庄严、肃穆的感情中了。过去,这儿可并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呵!从重庆城内到郊外的“红岩”这座山头,约有二十里之遥,一路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国民党特务,有男的,有女的,有假装开店的(米店、茶馆、饭铺等),也有用住家作掩护的。总之,就好象布下了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到处伸出触角,想要捕捉“红岩”的一动一静。就在此刻我们走着的山道旁边,并排伫立着好几幢楼房,当时,第一幢驻着宪兵,第二幢驻着警察,第三幢暗藏着盯梢的特务,第四幢安装着专门的摄影机,凡是上“红岩”的人,都被暗中摄下了照片……。再往上走,到了一颗枝叶茂密、根部盘曲的黄角树的前面,山路分成两股,向右走,可以抵达中共办事处;向左走,却会落入挂着什么“国民参政会”招牌的特务机构。当年,有几位一心倾向革命的青年人,自动来寻找中共办事处,因为不熟悉路径,不幸误入歧途,从此就“失踪”了――被关进了“白公馆”和“渣滓洞”。由于这个缘故,当地群众把那棵长在分岔路口的黄角树,称做“阴阳树”。
  我站在黄角树下,听着树叶沙沙作响,仰望着半山中共办事处的楼房,不由得思绪万千!的确,这儿曾经是一条多么崎岖险峻的道路呀!但是,不管环境多么险恶,道路多么艰难,“红岩”――中共代表团办事处却始终屹立在荆棘丛中,高举抗日的大旗,高举团结、进步的大旗,和反动派展开了坚决的、复杂的斗争,成为国民党统治区人民黑夜中的灯塔,吸引了千百万群众的心!
  这是一所朴素、宽畅的三层楼房。每一层楼各有十余间房间。除了底层和三楼是办事处人员的办公室、会议室和寝室而外,二楼的绝大部分都是当时办事处一些负责同志的工作室。在二楼的南首,有一个窗明几净的房间,屋内放着一张床、一把藤椅和一个书桌,陈设朴素简单,然而这却是一个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所在:一九四五年八月,毛主席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期间,曾经住在这间屋子里;而且,就在这里,毛主席发表了举国传诵的《沁园春》咏雪词,他豪迈地宣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楼的其他房间,曾经是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王若飞、秦邦宪、邓颖超等同志的住所和工作室。在中国革命的艰难岁月里,他们不畏艰险地留在这儿,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终于取得胜利。
  董必武同志有一首诗,热情地歌颂了“红岩”:
  红岩荒谷耳 抗日显光辉
  此地多昏雾 斯人若紫微
  照临星朗朗 反动想非非
  国运岂饶幸 工农自握机
  当年的“红岩”人,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去工作和战斗的,因此,他们虽然生活在“虎口”里,但是丝毫没有被困难吓倒,相反地,他们表现了一种昂扬的乐观主义的战斗精神。当敌人用停电来刁难的时候,他们坚持用手摇马达发电,保证电台的正常工作;当经济上、供应上比较困难的时候,他们自己在山上打井、挑水、开荒、种菜。“红岩”的生活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他们设立了专门的图书馆和学习室,经常请周恩来同志等作报告,至今墙上还留着“太忙就学、不懂就钻”的学习口号和大幅的“红园”学习墙报;他们组织了歌咏队、排球队,开辟了“乐园”文娱室,举行文娱晚会,演出《兄妹开荒》、《牛永贵挂彩》……。这种朝气蓬勃的充实的生活,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只有对未来怀着坚定信念的共产党人才能具备的!
  “红岩”的工作同志们,对敌人也丝毫没有失去警惕,他们知道自己处在特务的重重包围与监视之中,岩顶的国民党军队的机枪阵地,又无时无刻不把枪口对准了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每个人都抱着为党的事业舍身的决心,同时又想尽一切办法和敌人作斗争。他们在办事处左侧的传达室里,装了一个活络的小门,设了一个秘密通道,使外来联系的同志,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不经过办事处的大门就直上二楼三楼,以此来瞒过在附近窥视的特务的眼睛。他们在底层的办公桌下又安装了脚踏警铃,在二楼和三楼各设置了坚固的木门,备下了石灰和销毁文件的壁炉,假如敌人发起突然袭击,他们就决心要与之展开搏斗,决不让党的机密落到反动派的手里,损害革命的利益。事实果然不出他们的估计,国民党反动派越临近灭亡,就越加紧对“红岩”的迫害,特务们先是在上山路中秘密杀害了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最后终于在一九四七年三月,用武力封掉了“红岩”。
  一切反动派的猖獗,正是他们虚弱的表现。历史的发展证明,他们虽然一时封得了这个地方,但是他们封不了中国革命前进的脚步!最后胜利并不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共产党人和革命的人民。现在,在这儿,又矗立起了“红岩革命纪念馆”,岂不是最好的证明?
  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频频回首,仰望着那赭红色的山岩,仰望着那简朴而不平凡的屋宇,我仿佛觉得:这正是我们伟大的党和伟大人民的象征。它巍巍地站立在那里,屡经狂风暴雨而不摧!
  啊,“红岩”,你将屹然挺立,直到永远!
  
  一九六二年“一二.九”
  
原文 发表于散文集《生命似火》1965年作家出版社,发行量35000册  浏览:115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6/3/6 18:17:03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徐蕴16周年祭奠,与天堂老爸话家常(收藏于2023/10/31 22:00:24
范文发往事回忆 | 徐景贤这个人,大家还记得吗?(收藏于2023/4/26 17:04:08
徐蕴2022年末,疫情感染中的感想(收藏于2022/12/27 17:35:28
徐蕴难忘又心塞的清明(收藏于2022/4/4 22:51:59
徐蕴十四周年的深切怀念(收藏于2021/10/31 11:04:22
徐蕴老爸,12周年祭(收藏于2019/10/31 21:53:59
徐蕴妈妈荣获了建国70周年纪念章(收藏于2019/10/1 23:06:51
葛蕴芳十一周年之际的感想和思考(收藏于2018/11/1 22:00:57
徐景熙南通大学教授徐景熙谈剧作家沙叶新印象(收藏于2018/8/25 22:31:52
葛蕴芳2018新年絮语(收藏于2018/2/15 21:17:38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徐景熙徐景熙教授在徐景贤先生遗体告别仪式追思会上的主持词(访问36327次)
徐景贤文革名人徐景贤最后回忆(访问32068次)
徐景贤《文革名人徐景贤最后回忆》26(访问31786次)
徐景贤《文革名人徐景贤最后回忆》2(访问25764次)
葛蕴芳《徐景贤最后回忆》后记(访问17730次)
徐蕴在父亲徐景贤遗体告别仪式上的发言——女儿永远怀念您(访问15094次)
王绍玺与景贤相处的日日夜夜——徐景贤逝世二周年祭(三)(访问11570次)
徐景贤《文革名人徐景贤最后回忆》7(访问11153次)
徐景贤《文革名人徐景贤最后回忆》49(访问10464次)
沙叶新我和徐景贤(访问10402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夏亰伟文选评论(评论于2023/4/25 17:02:4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3/4/25 11:05:41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3/1/4 15:05:03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2/12/28 18:46:02
小蕴文选栏目中有些感想(评论于2022/12/27 17:56:2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