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研究上海文革史的珍贵资料(二) 我告诉“九大”材料小组,撰写这份史料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把毛主席和中央文革对上海的关心和支持充分写够。毛主席的有关指示,一定要找到原话;对于没有发表过的原始谈话,也要找到可靠的记录。关于张春桥、姚文元的讲话,在他们一九六七年一月四日从中央返回上海以后,我就布置市委、市人委的速记员当场做了记录,所以大部分讲话都可以去查阅记录原件。 第二、对立营垒中双方的活动都要写明。不仅要写造反的一方,而且还要把当时掌权的一方在夺权前后的言论、行动都逐一写明,以便对照和比较。 第三、不仅要写上层的活动,而且还要写基层的活动。因为文化大革命是自下而上发动的群众运动,所以要把铁路、港口、航空、水厂、电厂、煤气公司、电话局、银行、公安等系统的重要活动如实加以记录。 第四、不单要写政治运动,而且要详写城市的经济活动。要提供确切的数据,以说明“抓革命、促生产”和反对经济主义的实际情况,并且证明无产阶级掌握城市要害部门和经济命脉的权力的重要性。 第五、避免为个人树碑立传、歌功颂德,除了毛主席和中央文革领导人的名字以外,其它参与上海一月夺权的主要人物如王洪文、徐景贤等人,一律不得提名。 写作原则确定以后,“九大”材料小组办公室的朱敬禹、李恩承等人就“开动机器”,调集资料,进行访谈,撰写初稿。幸亏当时离一月夺权时间不久,双方的当事人都在,比较容易收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和文件档案,从中整理出了一份十几万字的草稿。 朱敬禹把草稿送市委印刷厂,印成四号宋体字的厚厚的大字本,送我修改。我当时在康平路市委小礼堂三楼办公,我改一次,朱敬禹就拿到印刷厂去重排一版。我觉得字数太长,就删了一半以上,剩下六、七万字左右;标上标题,初步定名为《上海一月革命大事记 一九六五年----一九六七年二月二十四日(草稿)》;原始材料过于繁琐的,就加以简化:从《海瑞罢官》批判的一九六五年写起,按月份写,从夺权的一九六七年一月开始,按日记录,有详有略,一直写到一九六七年二月二十四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成立为止。 这份《上海一月革命大事记》,前后经我修改三次,为了慎重起见,改好后我不敢把它正式印出,也不敢向市革命委员会领导成员及“九大”代表广为散发。我只让市委印刷厂打了三份清样,一份报送在上海的张春桥审阅,一份上送姚文元(姚当时在北京),另一份留存我处。这份材料给上海兴国路张春桥办公室送去不久,很快就传来张春桥的严厉批评:“你们怎么能搞这样的材料?决不能向上海的‘九大’代表散发,所有的清样立即收回、销毁!” 我想这下子坏了,张春桥一向小心谨慎,他肯定认为这份《上海一月革命大事记》要是落到中央和各地的反对派手里,一定会被作为攻他和姚文元的证据,指责他们在上海组织人员为他们撰写歌功颂德的材料,替他们树碑立传。我干了一件“蠢事”,挨了一顿批评,只得通知朱敬禹把全部材料销毁,连同我自己手里留存的一份样稿也一起毁掉了。我主观上以为:《上海一月革命大事记》从此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谁知一九七六年底,张春桥被抓了起来,我也被隔离审查,专案组从上海张春桥的保险箱里,找到了这份仅存的《上海一月革命大事记》。于是,他们还几次盘问我,要我作出撰写这份材料的过程的交代。据专案组人员告诉我:张春桥虽然通知别人销毁了这份材料,自己却很重视这份材料,还对其中几处地方作了事实上的修正。在得到我的编写此件的交代以后,专案组又把这份《上海一月革命大事记》深藏进了绝密档案。 要不是我的朋友的帮助,我这辈子再也见不到这份《上海一月革命大事记》了。如今,《大事记》的手抄本又展现在我的面前,岁月流逝,那些歌颂毛泽东、美化张春桥、姚文元、损贬前上海市委领导人的词句,当然会被今天明眼的读者们所过滤,但是,当时原始的史实,群众运动的活动轨迹,上海各个系统的乱局,两派对立组织的冲突,以及一些不可更易的数据和统计等,都给历史留下了真实的记录。 经过岁月的沉淀,这场惊心动魄的文化大革命,这场波诡云谲的上海一月夺权,将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将会给当代和后世留下不尽的研究课题。 这就是我要公开发表《上海一月革命大事记》的缘由。 (本文完) 登载说明: 感谢读者们对父亲纪念网的关心和关注,在登完父亲的回忆《一份研究上海文革史的珍贵资料》文章之后,关于《上海一月革命大事记》的具体内容,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就不在纪念网上登载了。对于真有兴趣研究文革史的同志,可以通过回忆录书籍做详细研究。发生在49年前的文革历史事件的起因、形成和发展、变化,都有其来由和因果关系的,读者需要以深入其境的态度去思考和理解,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想法、做法。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会有共鸣,没有经历者其理解程度就完全不一样。但那段历史终究摆在那里,任后人研究、评说。 衷心感谢香港出版社帮忙出版《徐景贤最后回忆》,同时在出版过程中,出版社也是考虑各方面因素,将稿件文章内容删除了多个附录,这些我们都能理解。包括去掉了附录一:父亲写的《狱中家书节选》,这部分我们已在纪念网上登载完了,满足读者书中看不到的要求。还有附录二:女儿所写《心目中的父亲》全文,回忆录中仅仅挑选登载一小节,我们考虑将会在纪念网上全文登载。附录三:《不为纪念的纪念——我与徐景贤》——陈冀德著,回忆录中未刊用,我们将登载全文。附录四:《你走了,轻盈宛若白云》——萧木著,该文在父亲2007年去世不久,纪念网上早已分四次全文登载,想必大家已看见。附录五:《造反才知主席亲——徐景贤在市委机关造反大会上的讲话 》,回忆录未刊用,我们将在纪念网上全文登载。附录六:《一份研究上海文革史的珍贵资料》——徐景贤著,该文章纪念网今天登载完毕,大事记省略。 所有已在父亲纪念网上登载过的157篇文章,都可以选择在《纪念文选》栏目下的1 2 3 4 5 6 7 页目录,点击进入查找到。 父亲纪念网管理者 |
原文 发表于此书在香港天地图书、田园书店、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都有出售 浏览:784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