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是一片天,情似一片海,一个有着40年军龄的老兵,多年来,以 她崇高而又质补的情怀,在她工作的窗口,写下一个个爱兵爱民的感人事迹,为军营赢得了荣誉。她,就是兰州军区总医院门诊部副主任护师庆秀荣。 1961年,16岁的庆秀荣入伍来到总院,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工作在妇产科临床一线。1983年,组织上将她调到门诊住院处工作。门诊住院处是医院的窗口,全院病人的住院手续都在这里办理,同时,还担负着协调床位的工作。在这小小的窗口,她一坐就是8漫长的20年。 由于总院医疗技术好,信誉度高,前来就诊的各地患者很多。床位紧,候床病人多成为工作中的一大难题。许多病人为能尽早入院治疗,就四处找关系,托熟人。一次,一张空床,就有6个熟人来找。而庆秀荣却把这惟一的一张床位给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农民。;她说,如果将床位给了熟人,不仅会影响医院的声望,也坑害了这些老老实实,无亲无故的患者。 病人在候床过程中,常会遇到病情变化,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发生意外。庆秀荣在为病人办理手续时,总是细心观察病人的情况。一天,一女青年表情痛苦地出现在窗口,当庆秀荣接过住院证得知是宫外孕时,马上想到宫外孕随时可能出现的输卵管破裂会造成腹腔内出血、危及生命,而女青年独自一人,又没带钱。庆秀荣立即向上级请示按急诊处理,在紧急实行手术后,女青年的生命得以挽救,当她的家人闻讯赶到医院时,激动地连声说,谢谢解放军。 身为军人,庆秀荣在为兵服务时,倾注着深深的理解和支持。1998年,正是抗洪抢险的紧张阶段,靖远某部队的一名营长即将随部队赴抗洪前线,恰在此时妻子却病了需住院治疗,当时总院没有一张女床,庆秀荣想方设法协调,终于将患者安排入院。这位营长安心地开赴前线。 对有困难的患者。庆秀荣总是给予热情的抚慰和帮助。一天,庆秀荣在医院牛肉面馆发现一个要饭的,把别人吃剩的汤倒进自己的缸子时,仔细一看,原来是从武山来的一位农民,他患上腹部包块,准备住普外科做手术,一共带了1000元钱,还是借的,要的。庆秀荣立即向医院和普外科的领导汇报了他的情况,尽快为他解决了床位,又从家里拿来吃的和衣服给他。普外科医护人员也对他特殊照顾,并成功为他进行了手术。出院时,这位农民再次来到窗口向庆秀荣告别,说:“是你们救了我的命。” 辛勤耕耘,换来累累硕果,自1983年起,庆秀荣为20万人次患着办理了住院手续,没有1例因未及时住院诊治而耽误病情,而她本人,也光荣地当选为全国八届人大代表,荣立三等功4次,被甘肃省、兰州市授予“巾帼建功十杰”、“三、八”红旗称号。 |
原文 发表于——摘自《兰州日报》 浏览:397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