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我的姑姑庆秀荣

悼念妹妹庆秀荣(一)

庆满堂

  2005年9月5日,一位在医疗战线上为患者服务了四十六年的白衣战士,带着对党的一片赤诚离开了人世,她就是享誉军内外,被尊为“圣洁天使”的兰州陆军总医院门诊部副主任护师庆秀荣同志。
  庆秀荣是我的胞妹,她的逝世,无疑是我们家庭的一大悲哀,对我们全家人精神上是一次沉痛的打击。她那洁白如玉的灵魂,高尚和谐的情操,出类拔萃的品格,无私奉献的精神,凝结了我们家庭全部成员的血肉亲情,使我们无法忘怀。在她身上,我们有享受不完的爱和中华民族伟大女性的美德。她一生走过的每一步路,作过的每一件事,说出的每一句话,无不渗透着对党、对社会、对人民的爱,像石头上雕的花,一桩桩、一件件永远刻印在了我们脑子里,回荡在我们心中。
  
  热爱党、吃水不忘打井人
  庆秀荣生在穷家、长在穷家、童年是在苦水中泡大的。
  1937年侵华战争暴发,国难临头,民不聊生。父亲带领全家逃难,从河南孟津县颠沛流离到甘肃安西县三道沟。1942年2月,庆秀荣在这异地他乡出生,生下来就遇上了国破家愁,生灵涂炭的战乱年代。两岁时,出水痘,浑身长满了痘疮,家穷无钱治病,硬是靠自身的抵抗力,从死亡中挣扎着活了过来。抗战胜利后,父亲又带领全家返回河南老家,盼望着好时光的到来。谁知国民党反动派又打起了内战,老百姓再次被投进了水深火热之中。家住黄河边,六口人只有一亩河滩地,土质盐碱化,丰收了一年也只有几十斤高粱的收成。年年闹水灾,国民党抓丁拉夫,摧捐逼税,天灾人祸,搞的村子里老百姓家家无饭吃,人人无衣穿。一家六口人,一个春天的口粮仅有15斤小米,整天靠吃树叶、吃野菜过活。年仅5、6岁的庆秀荣,每日也不得不跟随哥哥们一块去挖野菜、拾柴火,经受生活的磨难。
  春雷一声震天响,来了救星共产党。解放了!共产党把穷苦老百姓一个个从苦海中拯救了出来。土地改革时,农会做主,为家里分了地,分了房,分了牛和农具。家庭不但在政治上翻了身,而且在经济上也翻了身。但是,由于黄水泛滥,灾情不断,地里的庄稼,常被水淹的颗粒无收,老百姓的生活仍然十分穷困,很多孩子上不起学。一直熬到了1953年,庆秀荣满9岁了,才开始上学。当时,家里仍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过着食不饱肚,衣不御寒的生活。庆秀荣在学校,学习十分刻苦,但理解力差,全靠死记硬背。学校设在一个庙里,没有桌椅板凳,土台上搭块木板就是课桌,自己带个小凳子,爬在上边写作业,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教育质量是可想而知的。人穷、社会穷、学校也穷。庆秀荣上二年级时,考了全班第二名,获得的奖励仅是一支铅笔。1954年过春节,父亲将掌管家庭经济的三哥(16岁)叫到病床前,对他说:“秀荣这孩子不错,你们都是男孩,就这一个妹妹,一年四季清汤寡水,没有吃过几顿饱饭。她在家里像个大人,帮着你母亲拾柴火,挖野菜,拉风箱做饭。带小弟弟,过年了,你看给孩子买点啥,也是当哥的一份心。遵照父亲的嘱咐,三哥花了三角钱,为妹妹买了一条“洋手帕”,妹妹无比欣慰高兴,舞着手帕,唱歌唱戏,抒发内心的喜悦。三角钱不算啥,可是当时在集市上能买到15斤红薯,可解决一家人一周的吃饭困难。庆秀荣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困苦生活环境中渡过的,已经15岁了,才念到五年级,这就是她参加工作前实有的文化程度。
  1959年庆秀荣在兰州陆军总医院参加了工作,分配作了一名妇产科护理员,当时月工资只有18元。庆秀荣认为,这18元工资,渗透着党的恩德,没有党,那有今天这一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经济困难,庆秀荣,听从领导嘱咐,大会小会上发言,配合组织,忆苦思甜,进行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对比教育,坚定群众对党的信念,不忘根本。1961年5月她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在写给哥哥们的信中说:如其说我入了党,不如说我又认了一个娘。我要在党的哺育下成长,我要为实现我入党时而作的誓言奋斗终生,永不忘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庆秀荣,就没有我们全家的今天,我要做党的好儿女,生、死永不离党。
  六十年代初,兰州黄河灾情频繁,洪水扑向总院。总院抽调大批干部战士参加抗洪抢险与洪水搏斗。庆秀荣吃苦耐劳,争先恐后,干在前头。休息时间为大家讲民间故事,解除疲劳。讲她小时候家乡遭受黄河水患的残状和老百姓的苦难经历,提高大家战胜水灾的信心,不断受到群众的好评和领导的表扬。
  
  跟党走,前进路上不停步
  庆秀荣参加工作后,逐渐懂得了“人类解放我解放”的道理。自幼从苦水中泡大的她,走上工作岗位后,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疲倦和劳累,终日为病人打针吃药,送水送饭,翻身擦背,倒屎倒尿,洗刷用具,打扫卫生,勤勤恳恳,不怕累,不嫌脏,扶病人上厕所,为病人洗衣服,洗手帕,洗袜子,陪病人散步,同病人谈心,了解病人的困难,给病人作思想工作,把年老的病人当成自己的父母,把年轻的病人当成自己的姐妹,不时地问寒问暖,为他们分担忧愁。作为一个护理工作者,她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对每个病人的饮食、睡眠、病情变化,情绪波动都能作到细心观察,及时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熟练掌握,对症处理。患者不时地发出感叹,说:“庆护士不是亲人胜过亲人”。入党后,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这个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苦孩子,彻底把自己交给了党,时刻准备着为党献出一切,永远跟着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党叫咋干就咋干,把党的要求奉为自己的志愿。1963年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由此点亮了庆秀荣心中的蜡烛,“学”有了榜样,“赶”有了目标,时时、处处、事事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做好本职护理工作为患者服务看成是自己落实为人民服务的主要内容,她说:“为人民服务并不抽象,需要实际。为患者服务则是我更具体、更直接、更有效的工作。只有把为患者服务的事做好了,才能把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落到实处,才能把人民群众的心同党的情联结在一起,才能加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和热爱”。庆秀荣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军队的医疗事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广大患者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此时,医院里贴满了向庆秀荣学习和表彰庆秀荣同志的大字报、感谢信,连年被评为医院的先进工作者。1964年11月,她考入兰州军区卫生学校深造,正式加入了解放军,穿上了军装。在学校,她克服了自己文化基础差,学习吃力的困难,刻苦用功,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得到了同步提高,毕业时取得了优异成绩,被评为“五好学员”,树为标兵。卫校毕业后,她继续被分配回兰州军区陆军总医院妇产科做护理工作,依旧是不知疲倦,夜以继日的工作在病人身边。她不满足原有的服务质量,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她说:“护理病人,不仅要作好病理护理,还必须要做好心理护理。”她经常和病人交心,努力做病人的知心朋友。有一个名叫嘎扎代的藏族姑娘,千里迢迢从日喀则赶来兰州总医院看病求医,住进了妇产科病房。因她患了两种妇科重症,实际上是到医院求生来了。刚来的时候,油头垢面,衣着褴褛,异味甚浓,脏污不堪。医院考虑到她是少数民族,情况特殊,为她单独安排了一间病房。由于她会讲汉语,庆秀荣便很快和她交上了朋友。庆秀荣带她洗澡、梳头、洗衣服,教他讲卫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并按照医嘱,帮她作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庆秀荣还为她买了汉装,让她换穿汉服,耐心讲明穿藏服对她治病不利的情况,劝她听从医疗安排,鼓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嘎扎代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完完全全把庆秀荣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庆秀荣说什么她都听。经过手术和将近一年的治疗调养,嘎扎代被“珍珠玛米”从死亡线上救了过来,逐渐恢复了健康。一日,嗄扎代端了一碗黑油油像药丸一样的东西,送给庆秀荣吃,说是感谢庆秀荣的恩情,不吃不依。庆秀荣开始不知这是什么东西,后来才弄明白,是嘎扎代为感谢救命之恩自制的一碗肉皮丸子。原来,嗄扎代手术后,为了感谢医护人员,在养病期间,吃饭时将肥肉上的肉皮啃下来,放在窗台上晾干收集起来,攒了大半碗,然后捣成粹沫,用酥油炒面和了,团成丸子,可以说,这是她用将近一年的心血制成的。庆秀荣知道了“肉皮丸子”的来历和制作工艺以及嘎扎代的一片赤心,便亲口尝了一个,并向她说明,救死扶伤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天职,为患者服务是我们的本份,这是党教我们这样做的,褍感谢,首先应该感谢医院领导和共产党、毛主席。而毛主席又教导我们说:“我们是人民的队伍,是完全、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再说,没有广大患者的配合和支持,医院也不可能取得好的医疗成就。你的心意我领了,这碗“肉皮丸子”应该送给那些支持我们工作的患者。嘎扎代听从庆秀荣的建议,将这碗“肉皮丸子”端到了大病房几个患者老太太面前。庆秀荣和几个老太太一块品尝嘎扎代亲手制作的“西藏小吃”,异口同声称赞“香的很”,庆秀荣就这样在军民之间、医患之间、民族之间修筑着感情上的长城。
  某年,从陇西乡下来了一位军嫂,临产时需要剖腹,庆秀荣忙前忙后,将她送进产房。不料产后大出血,庆秀荣在抢救这位军嫂的过程中,几天几夜寸步不离。当得知他爱人在老山前线不能回来,是她一个50多岁的公公送她来医院生小孩以后,更加引起了她对这位军嫂的关怀,又是炖鸡汤,又是炖猪蹄,还帮她给部队发电报,告诉她爱人,她生了个胖儿子,母子平安,请安心在前方杀敌。这位军嫂康复出院时,她公公掂了一只羊腿,通过庆秀荣来感谢医院,庆秀荣不收,公媳二人坚决不依,竟不由分说:“扑通”跪在了地上,并说不收下他的羊腿,就长跪不起。庆秀荣说:“你儿子在前方打仗,流血牺牲为了谁?我们将心比心,为英雄的妻子接生下一代没有二话可说,完全是应该的。”但老人仍跪着不起,竞把羊腿举过头顶,恳求收下。庆秀荣无奈,收下了这条羊腿,立刻让身边的同志将羊腿送到了医院的病号灶上,让大师傅为病人们改善生活。回到家里,说起此事,孩子们说:“妈呀,收就收啦,咱也不是白吃人家的,咱给人家买鸡,炖猪蹄不是也没有要人家钱吗?”庆秀荣说:“话不能这样讲,作好事,作善事,不能图回报,这就叫‘宁让天下人负我,我决不负天下人’。你们长大了,也要这样去待人处事。”
  
 浏览:59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9/7 22:49:1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徐金水追忆兰州军区优秀共产党员、好护士庆秀荣(收藏于2014/9/8 13:50:37
宜秀萍 沈丽莉 曹先“庆护士,一路走好!” ──兰州军区总医院“五好护士”庆秀荣追记(收藏于2014/9/8 13:48:06
医 疗 战 线 的 热 心 肠 ——记军区总医院门诊部主管护师庆秀荣(收藏于2014/9/7 23:05:01
心 桥(收藏于2014/9/7 23:04:26
“窗口”老 兵 的 情 怀(收藏于2014/9/7 23:03:43
窗口(收藏于2014/9/7 23:02:36
慈 母 般 的 爱——记兰州军区总医院副主任护师庆秀荣(收藏于2014/9/7 23:01:39
庆 秀 荣 秉 公 待 患 者 享 誉 军 内 外(收藏于2014/9/7 23:00:31
圣 洁 的 天 使 ——记军区兰州总医院门诊部主管护师庆秀荣(收藏于2014/9/7 22:59:38
这 里 没 有 禁 区 ——记省“三八”红旗手兰州军区总医院门诊部主管护师庆秀荣(收藏于2014/9/7 22:56:4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王克宇 白生权 本报特约通讯员 曹先锋 本报记者 姜宁设在患者心中的灵堂——追记兰州军区总医院护士庆秀荣(访问1092次)
陆明明,女,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政治部宣传科干事内心的平安,那才是永远 ——庆秀荣小传(访问1069次)
作者:记者王云霞 常亮一个白衣天使的胸怀(访问872次)
宜秀萍 沈丽莉 曹先“庆护士,一路走好!” ──兰州军区总医院“五好护士”庆秀荣追记(访问630次)
庆满堂悼念妹妹庆秀荣(一)(访问595次)
庆满堂悼念妹妹庆秀荣(二)(访问525次)
庆满堂悼念妹妹庆秀荣(三)(访问501次)
庆秀荣的事迹(访问495次)
徐金水追忆兰州军区优秀共产党员、好护士庆秀荣(访问494次)
庆 秀 荣 秉 公 待 患 者 享 誉 军 内 外(访问42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ldh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8/17 22:05:28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