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风萧易水

地域文化的界定——以燕赵文化为例(下)

张京华

  
  五、燕文化的形成
  
  燕赵文化形成于波澜壮阔的战国时期,在战到国中期开始形成,到战国后期成熟和定型。
  
  燕文化的形成以燕昭王的报复伐齐和燕太子能丹的谋刺秦王为主要标志。燕国在西周以后一向默默无闻,它引起天下人的注意始于战国中期的燕文公(前358一前330年在位,又称燕文侯,《竹时书纪年》称燕成侯,《世本》称燕闵公)。燕文公二十八年,苏秦游说燕国结成六国合纵,赵国是合纵的主国,燕国是最初的发起国。合纵结成后,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合纵解除后,秦国主动与燕国交好,秦惠王将女儿嫁给燕文公太子为妻。
  
  燕文公死后,太子即位,燕国开始称王,史称燕易王。燕易王之子为燕王哙,燕王哙在位时发生了齐国军队攻入燕都的大事。
  
  燕王哙死后,燕昭王即位。燕昭王首先是营建了燕下都武阳城。西周初新封燕国的都城是借助了今北京房山琉璃河董家林的商城旧址而设立的,燕国在此建都约三百年左右。春秋时燕桓侯(一说为战国时的桓侯)迁都临易,在今河北容城县境内,建都也约三百年左右。到战国时又北迁到蓟城,其地在今北京旧外城的西北部,至今仍存的蓟门遗址大约就是古代蓟丘的所在,蓟城由蓟丘而得名。据《水经注》等书记载,古蓟城有内外城两重,外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有十座城门。城内有公宫、历室宫。有燕市,会聚南北各地的物产。荆轲嗜酒,曾与屠狗为业的高渐离在此酣饮。今永定河古称漯水,流经城南。今莲花池古称西湖,在城以西,湖面东西二里,南北三里,川亭相望,是一处宜于游览的大湖。燕国在蓟城建都约一百五十余年,到北魏时旧城仍在,后被毁弃。燕文公时迁都易城,其地在今河北雄县境。燕昭王时,就又修建了下都武阳城。武阳城因在中易水〈又称武水)之北而得名,其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五里。城址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七里,至今部分城墙及台基犹存。史书上说燕昭王为召延到的各国名士广筑高宫大屋,邹衍所居称为碣石宫,到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时尚见到凋墙败馆上镂刻着许多名号。近年来对燕下都遗址进行发掘,发现有郾侯戈、矛及兵器作坊遗址,还有大量燕国刀币。铁制兵器众多,并有淬火钢剑。秦灭燕时,此城被毁。燕昭王修建下都的目的,据郦道元访问当地的老人,都说燕昭王和太子丹既召延了各国人才,又不想让他们窥伺到燕国的虚实,所以另建下都供他们居住,这个说法未必属实。燕昭王修建下都城的目的可能是想更加接近中原,其用意是要报家国之仇。下都城的作用是荟萃各国的人才和组织、装备、训练燕国的军队。
  
  燕昭王是对燕地文化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的一位君主。修建下都城之外,他所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招贤。为向齐国报仇,他卑身厚币向各国招揽人才。他去见郭隗,请郭隗为他推举贤才,表示燕国虽小,仍愿倾国以待。郭隗说:“君王一定要招揽贤士,请从郭隗开始。”燕昭王就为他改建屋舍,尊他为师。事情传开,乐毅自魏国而来,邹衍自齐国而来,剧辛自赵国而来,天下之士争相前往燕国。
  
  历史上还流传着燕昭王筑黄金台和用重金买千里马死骨的故事。《战国策》中讲到,郭隗告诉燕昭玉,古代君王中曾有人用千斤黄金找寻千里马,找了三年也没能得到。有一名在宫中侍奉的涓人听了后说:“臣愿意去找。”燕昭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后找到一匹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涓人就用五百斤黄金买回了它的尸骨,向燕昭王复命。燕昭王大怒说:“寡人要找的是活马,要死马有什么用?还白费了五百斤黄金!”涓人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斤黄金来买,何况活马?天下人听了一定会认为君王有诚心买马,千里马马上就要到了。”果然不到一年,燕国就买到了三匹千里马。南朝人任肪在《述异志》中记载:“燕昭王为郭陇筑台,今在幽州燕王故城中,土人呼为贤士台,亦谓之招贤台。”南朝诗人鲍照的《放歌行》诗中说:“岂伊白碧赐,将起黄金台。”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第十五首《燕昭延郭隗》诗中说:“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诗中说:“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今河北易县东南有黄金台遗址。“金台夕照”为燕京八景之一。
  
  燕昭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经过二十八年的恢复,燕国财力殷富,士卒乐战。于是燕昭王任用乐毅为上将军,又借助其他贤士的帮助劝说赵、魏、韩、秦、楚五国发兵,各出锐师,合力伐齐。六国联军在济西打败齐军,赵魏等五国随后班师回国,燕国军队则在乐毅的率领下独自攻入齐国,一举攻克齐都临淄,尽取宝器,放火焚毁齐宫殿宗庙,报了齐军破燕的大仇。齐国大败,除聊、莒、即墨三城外,其余七十二城都被燕军占领。齐湣王逃到邹、鲁,邹、鲁之君不纳,又逃入莒城,被楚大夫淖齿杀死。燕国报仇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年之蓄积,战功自春秋五霸以来所未有,天下为之震动。燕军在齐国驻守了五年。燕昭王死后,燕惠王即位,与乐毅有仇,以骑劫取代了乐毅。齐国大将田单趁机在即墨反攻,大败骑劫,失地全部收复。此后又经过二十四年就到了燕国未代国君燕王喜。燕王喜二十三年,在秦国作人质的太子丹逃回燕国。
  
  太子丹是对于燕地文化的形成与成熟起了关键作用的又一位王室成员。燕王喜二十五年秦国「灭亡韩国,二十七年灭亡赵国,兵临易水。二十八年,太子丹派荆柯刺杀秦玉,没有成功。三十年秦灭魏,三十三年灭燕。六国之中燕国是最后灭亡的一国,而荆辆刺秦王便也成为六国的最后一次壮烈之举。传说中,太子丹被秦国扣留,欲回燕国,仰天长叹,乌白头,马生角!荆柯欲刺秦玉,精气所至,自虹贯日,天呈异象!太子丹从秦国逃回以后,深怨于秦,畜养武士,无所不至,为了报复秦国,即使举燕国所有也在所不情。他先找到鞠武,对他倾诉了一片心意,说:“我不肖,生于僻陋之国,长于不毛之地,从未遇见君子,听其教诲。然而我心中有话,愿先生听我陈诉。我听说,男人最感耻辱的,是受了别人的侮辱还活在世上;女子最感羞愧的,是受到别人劫持而失去了贞节。所以有的人,剑锋顶在咽喉也在所不顾,身临鼎镬也毫不避缩,难道他们真的不想生存而乐于死去吗?他们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志操。现在,秦王反复无常,行事如同豺狼,对我不加礼遇,诸侯中没有比他更恶毒的了。每当我想起他,就痛入骨髓。然而,算算燕国的兵马,毕竟抵敌不住秦国。所以我想招收天下的勇士,寻找海内的英雄,不惜用燕国的全部财富奉养他们,让他们带着厚重的礼物和言辞谦卑的书信前往秦国,刺杀秦玉。秦王贪图我们的礼物,又相信了我们的言辞,就会给勇士以可乘之机。这样一来,一名勇士的一柄利剑,就可以当得上百万之师的效果,须庾之间就可以化解我永远的耻辱。如果不这样做,那么我又有何面目生于世上,我即使死了也要怀恨于九泉。据先生所知,易水以北,有谁能不令我失望?我的耻辱也是先生的耻辱。”鞠武听后,向太子丹推荐出田光,说:“我没有能力为太子计谋,我知道田光,此人智深而勇沉,太子可以和他计议。”
  
  田光前去拜见太子丹,太子丹闻报,迎于道旁,退身而行,在前引路。登堂之后,为田光跪地拂席。田光坐下,见左右空无一人,只有他和太子丹在场。太子丹不敢正面就席,偏居一角,亲自求教,把向鞠武说过的话重新陈述了一番。田光向太子丹推荐出荆轲,说:“臣年纪大了,不敢担当大事,荆轲可以。”太子丹送田光出门,告诫他说:“所说都是国家大事,请勿泄露。”田光听了俯首而笑。
  
  田光去见荆轲,荆轲允诺。田光又说:“太子丹告械我不要泄露,这是在怀疑我。我听说,侠士是不被人怀疑的,做事使人怀疑就不是侠士。”说罢伏剑自刎而死。
  
  荆轲前去拜见太子丹,告诉他田光已死。太子丹惊愕失色,连连拜地谢罪,膝行而前,泪流满面。于是尊荆轲为上卿,居上等的馆舍,太子丹每天亲自上门,供奉牛羊猪肉,并不时送来珍奇宝物,车马和美女更是随意供奉。一天,太子丹陪荆轲在池边观赏,荆轲拾起一片瓦投向池中的乌龟。太子丹马上让人捧来金瓦,荆轲投尽了,太子丹再命人捧来,直到荆轲不愿投为止。另一天,太子丹陪荆轲一起骑乘千里马,荆轲说:“听说千里马的肝味道很美。“太子丹马上命人杀死千里马,取下马肝献给荆轲。又有一天,太子丹为荆轲设宴华阳台。酒酣,太子丹命美人前来弹琴,荆轲赞赏说:“一双巧手!”太子丹就把美人送给荆轲。荆轲说:“我只爱她一双手。”太子丹就让人截断美人的双手,用玉盘盛着献上。
  
  二人共同商议刺杀秦王的事,荆轲认为必须得到秦国降将樊於期的头和燕国最富庶的督亢地区的地图,才能取得秦王信任,亲自召见他。太子丹不忍,荆轲独自往见樊於期,说明意图。樊于期说:“这正是我日夜所期望的。”执刀自刎,头坠背后,双目不瞑。太子丹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到赵国人徐夫人所制匕首,放在督亢地图中。令勇士秦舞阳为荆轲的副使。秦舞阳十三岁时就已杀过人,性情凶狠,人不敢件视。荆轲等待其友同行。太子丹急于起程,对荆轲说:“荆卿如果无意起程,请先派秦舞阳前去。”荆轲大怒,叱太子说:“何用太子派人!提一匕首以入不测之强秦,岂是竖子所能?太子既然认为起程已晚,现在就请辞行!”于是登车起程。在南易水和北易水之间,有燕国的南长城。太子丹送荆辆出国门,知道消息的宾客全都身穿白衣头戴白冠送行。行至易水之上,荆轲作歌,歌辞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意和之。荆轲为变徵之声,宾客人人垂泪沸泣。荆轲又为羽声慷慨,闻者人人嗔目裂眦,发上指冠。勇士夏扶站在荆轲车前,刎颈相送,以壮行色。他是在荆轲出手之前刎颈自杀的第三位侠士。
  
  荆轲于是升车而去,终不回顾。
  
  到达秦国,入宫见秦王。秦舞阳震恐色变,荆轲带笑而进。取出督亢地图献上,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于是左手把秦王之袖,右手持匕首刺之。秦王惊起,绝袖而去,拔剑,剑长拔不出。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奔。众臣惊愕,猝起不意,尽失其度。过了好一会儿,秦王背负长剑,拔出剑击荆轲,断其左足。荆轲倒地,投匕首击秦王,中铜柱,火出。秦王再击荆轲,断其两手。荆轲身中八创,自知事功不就,倚柱大笑,箕踞而骂,说:“事功所以不就,是因为我想要活擒你献给太子。”荆轲已死,秦王悒悒不乐许久。
  
   
  
  六、“秦威太赫,燕怨太激”
  
  据清代《易水志》记载,在近二千年之后河北易县境内仍遗存有荆轲馆、荆轲城、荆轲山遗址。荆轲馆在北易水南岸,郦道元说:“昔燕丹尊轲上卿,馆之于此。”荆轲城在易县城西九里,易州城西五里,周回二里。荆轲山有明代万历十四年御史熊文熙的题辞“燕义士荆轲之故里”。易县境内还有樊於期馆、樊於期城、樊於期山、高渐离城、黄金台等遗址。樊於期馆和樊於期山都在易州城西南七里处,北易水东岸,因为樊於期是自刎身死的,所以俗称此处为血山。高渐离城在易州城西南十六里处,易水北岸,清代名为高离镇,郦道元说:“盖太子丹馆高渐离处也。”黄金台在易州城东南三十里,高十余丈,东西宽八十余步,又称金台,土人称为贤士台,又称招贤台。黄金台南十余步有池,称为黄金陂。黄金陂西北有钓台,高一丈余,方四十步。在黄金台北面还有小金台和兰马台,都有数丈高,秀峙相对,翼于左右。此外还有东金台、西金台,真可说是高台林立、台馆相望了。
  
  荆轲是一位著名的侠士,《史记·刺客列传》中共记载了五位侠士,荆轲是其一。司马迁说:自豫让之后四十余年而有聂政,自聂政之后二百二十余年而有荆轲。数百年间仅区区五人,可见在司马迁眼中称得上侠士的都是不世出的大英雄。
  
  什么是侠?侠就是不君不臣,不偏不倚,自成一家。侠士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既不遵从国君之命,也不遵从世俗的观念,而只遵从自己独有的价值标准。侠士注重读书。士是读书人的称谓,称得上是侠士的人都读书有成,文武兼通,并不单只习武。侠士重信义,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侠士注重德操,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议论别人的短处,“交绝不出恶声,去国不洁其名”。他们注重名誉,不是沽取虚名,而是为了证实自己的绝对完美、绝对自信。他们帮助别人时报一答十,不是出于对别人的关心,而是为了证实自己有存在的价值和然诺的力量。他们不在意成败,不吝惜生死,不是因为轻视生命,而实在是因为太爱情生命。生命有两种,苟安偷生自欺欺人是没有意义的生命,矢志不移独立自存是有意义的生命。侠士爱惜的是有意义的生命,所以他们都意志坚强,“立意皎然,不欺其志。”为了保全这个志向,他们就会在需要的时候不惜生死,所以像程婴、侯赢、田光、樊於期、夏扶甚至在完成使命之后也要自杀而死。生不苟合,死不苟且,死法和生法同样重要。做侠士最重要的不是敢于去和强敌拼死,而是敢于在值得的时候自己杀死自己。
  
  由于侠士有自己特殊的价值标准,国君不认同他们,因为他们干乱国家法令,私设刑罚。普通人也不认同他们,因为他们活着不求财利,死时不情生命,全然不可效仿。只有他们自己少数几个人之间相互认同,但也都是默认于心,从不明说。这样的一种人生确乎称得上是白虹贯日、感天地而泣鬼神!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好读书,为人博闻强记。他很富有理智,从不与人斗胜。在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目视之,荆轲默然离去。在邯郸与鲁句践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默然逃去。这是因为他不拘小节,欲立大功。能建非常之大功的人,也必有非常之言行。荆轲称自己是“常侍君子之侧,闻烈士之节,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者,但问用之所在耳”。田光称赞他是“体烈骨壮,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像这样的一位大侠,他的言行举止当然会有超越常人之处。在卫国,荆轲曾经出手解救十余位贤士大夫脱离危急。在燕市,他与屠狗为生的高渐离为友,终日饮酒于市,酒酣,高渐离击筑,荆辆和歌,相视大笑,已而又相泣,旁若无人。大笑是因为自信,哭泣是由于感怀生命,旁若无人是因为他们早已抱定一死以报答世人。只有处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寻常人,知道他是“士有超世之行者,不必合于乡曲”。他的情趣志向远远不是普通人用一般的价值标准可以框范的。
  
  侠士必须是刻苦砥砺,孤介独行。只有田光能请出荆轲,而田光自刎身死。只有樊於期的人头能使秦动容,而樊於期果然甘心授首。夏扶只因不能同行,就在车前刎颈以壮行色。黄金投龟,烩千里马肝,断美人之手,荆轲面不改色。然而荆轲来到燕国肯定不是因为希图燕太子丹的黄金、馆舍、车骑、美女,别人可能是,他决不可能。他知道提一匕首以入强秦的后果,早已预存必死之心。何况田光、樊於期、夏扶已先他而死,荆轲更是义无反顾。但他入秦又不是为了太子丹一人一国的私利,他是为他自己平生的志向。荆轲说:“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狂狷”了。
  
  易水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作歌,众人无不动容,而荆轲升车而去,终不回顾,看似无情。荆轲已死,鲁句践悲痛自悔,说:“从前我还怒叱他,他会以为我是什么人!”这几位侠士志向之高之烈以及他们之间心意的默然契合,都已达到无以伦比的境界。
  
  太子丹和荆何之间也有一种契合。在谋刺秦王的过程中,这二人的地位、作用不可替代,又缺一不可,正如宋代人袁褧在《枫窗小牍》中评价的:“有燕丹而后有荆轲也。”荆轲自己也说:“昔吕望当屠钓之时,天下之贱丈夫也,其遇文王,则为周师。骥骥之在盐车,驾之下也,及遇伯乐,则有千里之功。”古人常说的知己的含义,不在于了解他的为人,而在于知道他的份量;不在于关怀他,而在于尊重他。燕太子丹肯用金瓦给荆轲投龟,是认为荆轲值得这么做,其意在于告诉人们他看待荆轲比黄金还要重,于是他就成为荆轲的知己。荆轲以太子丹为知己,太子丹以荆轲为天下士,认为得荆轲则永无秦忧,二人之间的遇合也算是千古不逢的了。
  
  太子丹的精诚与荆轲的奇志契合在一起,就完成了燕地文化由苦寒和局促而产生出的激变,就形成和成熟了燕地文化“慷慨悲歌”的独特风格。慷慨悲歌或燕赵悲歌自战国秦汉以来已经成为固定的成语,人人皆知,但是对它作深一步解释的人并不多。唯有袁褧《枫窗小牍》中说道:“秦威太赫,燕怨太激,威怨相轧,所为白虹贯日,和歌变徵”。这个解释准确而深刻地道出了燕地文化慷慨悲歌的真意。
  
  秦威太赫是不正常的,燕怨太激也是不正常的,是过激、过头的。燕地以慷慨悲歌为特征的文化的形成,不是社会正常发展和社会繁荣的结果。社会正常发展与社会繁荣所形成的是志高而扬的大国之风,燕文化则是一剑以当百万之师的偏锋奇锋。燕地苦寒卑弱,因此它的文化也就自伤自怨,刚烈悲壮。“慷慨悲歌”中的慷慨,又写作忼慨,忼又写作亢,本指咽喉。在声乐上,慷慨是情绪激昂、声音高亢的歌唱方式,音域由以宫、商为基调上升到以徽、羽为基调。悲歌也是专有所指的一种歌唱风格,在《燕丹子》中有“为壮声”、“为哀声”的描写,其悲壮之情可以由荆轲《易水歌》中“易水寒”、“不复还”数语具体印证。在心理上,慷慨悲歌是一个情结,是由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一个情结。这个情结经过一种壮烈的撞击,发生逆转,出现升华,于是就化育成为慷慨悲歌的性格。
  
  燕昭玉的报复伐齐和燕太子丹、荆轲的谋刺秦王,标志了燕地文化的形成和成熟。因为从此以后他们的事迹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慷慨悲歌的风格,便成了燕文化最主要的特征。这一特征不仅在当时存在,在后世也存在,从此以后燕文化就永久性地定格于此了。历代文人学者在说到燕地时,都反复不断地重申这一点。晋代诗人陶渊明《咏荆轲》诗说:“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唐代诗人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诗说:“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唐代散文家韩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宋代诗人胡曾《易水》诗说:“一旦秦皇马角生,燕丹归此送荆卿。行人欲识无穷恨,听取东流易水声。”明代诗人李攀龙《易水歌》诗:“匕首腰间鸣,萧萧北风起。平生壮志心,可以昭寒水。”清初学者黄宗羲《马雪航诗序》说:“彼知性者,则吴楚之色泽,中原之风骨,燕赵之悲歌慷慨。”此外如唐代陈子昂、李白、贾岛、柳宗元、罗隐,宋代邵雍、司马光、苏轼,元代李时行、刘因、杨维祯,明代王大用、王衡、李东阳、屠隆、张新、李先芳、王世贞,清代陈维菘等人,也都各有吟咏。可知自从战国末年以后,“慷慨悲歌”确实已成为燕地所专有、直到清代延续近二千年而不改的独特文化风格,成为燕文化的独特标志,古往今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景仰,被天下有志之士视为人生的典范。
  
   
  
  七、赵文化的形成
  
  赵文化武勇任侠的特征也形成于战国时期,以赵武灵玉的胡服尚武为最主要标志。赵国的文化源出三晋,而晋国正是中国古代法家智慧与武勇任侠风尚的发源地。早在迁都邯郸前后,赵氏之中就已接连出现了几位侠士。赵朔时,赵氏遇到大难,同宗四位大夫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都被灭族,于是赵氏门客中出了公孙杵臼和程婴二人,保护赵氏遗孤。公孙杵臼问程婴:“抉立孤儿和殉难而死哪个更难?”程婴说:“死容易,扶立孤儿更难。”公孙杵臼说:“那么你来努力做这件难事,我做容易的,先让我来死。”就殉难而死,以掩护程婴。程婴带着孤儿赵武藏匿山中,十五年后,赵武重新被立为大夫,程婴继续在左右保护他。又过了数年,赵武长大成人,举行了加冠礼,程婴便毫不迟疑地自杀而死,为的是到地下向公孙杵臼复命。
  
  邯郸原为赵夙的后代赵午的封邑,时称其为“邯郸午”。赵鞅(赵简子〉在吞并邯郸时,赵午家中出了一名家臣名叫涉宾,是位忠诚的侠士。赵鞅在晋阳囚禁了赵午,命令他的从者脱剑而入,唯独涉宾不肯从命,很有豪侠风骨。赵午死后,涉宾拥戴其子赵稷在邯郸和赵鞅对抗,一直持续了七年。
  
  与此同时在赵鞅的家臣中,也出了一位董安于。赵鞅吞并邯郸引起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干预,于是董安于为赵鞅承担罪责,说:“我死而晋国宁,赵氏定,还活着干什么!人谁不死,我死得已经晚了!”就自刎而死。
  
  到赵鞅之子赵无恤(赵襄子)时,又出了一位大侠豫让。豫让为知伯荀瑶的家臣,赵无恤与韩、魏合灭了知氏而三分其地,豫让吞炭漆身,前后两次刺杀赵无恤,欲为知氏报仇。有一次,赵无恤从晋阳城外汾水桥经过,豫让预先潜伏在桥下。赵无恤的车刚一上桥,马就惊了,赵无恤说:“一定是豫让在这里。”一看果然。赵无恤感动得喟然叹息而泣,于是脱下自己的外衣交给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击向外衣,衣尽出血。豫让说:“我可以下报知伯了!”于是伏剑自杀而死。豫让吞炭漆身,改变了自己的形状,连妻子也认不出他。只有他的朋友能认出他,知道只有他才能忍得下这样大的痛苦。朋友问他:“以你的才能,去臣事赵襄子,一定会得到信任,使你亲近他,从而有机会报仇,何必受这样的苦难呢?”豫让回答说:“如果我已经臣事了赵襄子,还要去刺杀他,就是对君主怀有二心。吞炭漆身固然很痛苦,我之所以这样做,是要让天下后世对君主有二心的人感到惭愧。”豫让死前,赵襄子责备他说:“你不是也臣事过范氏、中行氏吗?知氏灭亡了他们,你不去报仇,却反而委身于知氏。现在知氏死了,你却单单为他报仇,是什么道理?”豫让回答说:“我臣事范氏、中行氏,范氏、中行氏像普通人一样对待我,所以我也像普通人一样对待他们。知氏以国士对待我,所以我也以国士的所作所为对待他。”
  
  豫让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都为之涕泣。自此以后,侠义之风在赵地就成了一种传统风尚。《庄子·说剑》中讲述说,赵惠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者三千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有余人而好之不厌。并描述当时剑客的形象是:“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嗔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后来李白在其著名的《侠客行》诗中写道:“赵客漫胡缨,吴钩霜雪明,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就是根据这段描述而来的。
  
  赵惠文王的父亲就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玉是赵国最有作为的一位君主,关于他“胡服骑射”的典故十分有名。当时赵国北有燕,东有东胡,西有林胡、楼烦,而且又与秦、韩二国相邻,中间还有一个中山国在其腹心。没有强兵无以立国,身穿长衣不便骑马,赵武灵王果断地决定变更服制,穿胡人式的短衣,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即位后的第十九年,赵武灵王胡服上朝,正式下达了胡服令。叔父公子成不赞同,他亲自前往家中说服。将军赵文、赵造、周绍、赵俊不赞同,他说:“反古未可非,循礼未足多。利身谓之服,便事谓之礼。”并坚决说:“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不出数年,赵国开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雁门,筑长城,自阴山至高阙为塞,为赵国成为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即位后的二十七年,赵武灵玉索性将王位也禅让给了王子何即赵惠文王,自号为“主父”,专门统率将士在西北边境上开疆拓土,与胡人征战。林胡王向赵主父献马,楼烦王出兵相助,在惠文王三年,赵主父灭亡了中山国。赵主父甚至还计划从云中、九原袭击强大的秦国。一次,赵主父想观看秦国虚实和秦昭王的为人,自己装成使者入秦。秦昭王不知道真假,随后觉得来使状貌甚伟,不像是臣子,派人追赶,赵主父已经出关了。后来一问知道是赵主父,秦昭王大惊。
  
  赵武灵王出于征战胡人的军事目的,扩建了邯郸城。目前所发现的赵国邯郸城的城址在今邯郸市区西部,由王城和大北城两部分构成。其中王城又由西城、东城、北城三部分构成,平面呈品字形。西城和东城后人称之为“赵王城”,是赵武灵王修建的军事性城市。在这座城市中,没有祖庙、社庙和系统的宫殿建筑。西城中的南部有一座土台,俗称“龙台”,是赵武灵王议事、阅兵的地方。龙台北面还有一座土台,是赵武灵王居住的地方。东城和北城都用于驻军和操练,其作用和燕国的下都武阳城正相类似。大北城南北长四千八百八十米,东西宽三千二百四十米,西北面与灵山、铸箭炉、皇姑庙、梳妆楼、插箭岭、王郎城相邻相连。大北城才是赵国真正的都城,宫城、祖庙、社庙都在其中。当时有一条牛首水流经城中心,宫城在牛首水南,市场在牛首水北,在牛首水的中央架有一座市桥相通。城内的中部和东部,有炼铁作坊、铸铜作坊、烧陶作坊、制骨作坊、玉器作坊等多处。大北城也是平民和贵族居住的地方。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家中有一座高楼,他的一位美妾住在楼上,见跛脚人蹒跚汲水而大笑,赵胜杀了她,说:“不能爱色而贱士。”魏国的公子无忌在窃符救赵后,也曾留住在城中。在大北城宫城的东北,有一座赵武灵王修建的丛台,是当时最为名胜的建筑。汉代刘劭的《赵都赋》中说:“结云阁于南宇,立丛台于少阳”,即此台。据载,当年赵武灵王登临丛台阅兵,赵国武力鼎士盛服而集于丛台之下者,一旦而成市,可见赵国兵马之盛。
  
  赵武灵王死后,赵惠文王任用廉颇、赵奢为将,继续开疆拓土。廉颇为赵国良将,素以勇气闻于诸侯,一生中南与魏战,东与齐战,都接连取胜,“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故事千百年中家喻户晓。赵奢本是赵国的田部吏,掌管收租税,因执法不私,得到平原君赵胜的举荐,进而掌管国赋,很有成效,民富而府库实。赵惠文王二十八年,秦国军队包围了韩国的閼与(今山西和顺),赵惠文王召廉颇来问:“可救不?”廉颇说:“道远路狭,难救。”又召乐乘来问,乐乘的回答和廉颇一样。又召赵奢,赵奢回答说:“道远路狭,好比两只老鼠在洞穴中争斗,谁勇敢谁就得胜。”于是赵惠文王就派赵奢为将,解救閼与之围。赵奢率兵西去邯郸三十里,杀牛飨士,并且教他们骑射,严守烽火,多用间谍。他在军中约定:“如果匈奴入寇,都赶快收拾财物到城中坚守,有敢和匈奴战斗者斩。”如此数年,匈奴不时入寇,但赵国的损失也不大。不过匈奴人都认为李牧是胆怯,连赵国的士卒也认为自己的将领胆怯。赵王因此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大怒,召回李牧,改任他人为将。匈奴又来入寇,赵将出战,往往不利,损失重大,无法耕种和放牧。赵王请李牧复出,李牧说:“君王一定要用臣,臣请一如从前,才敢奉令。”赵王同意了。李牧仍和以前一样,匈奴也仍然不时入寇,得不到财物,认为李牧怯懦。士卒们每天受到李牧的款待,都愿为他死战。这时李牧就精选出一千三百乘战车,五万名勇敢的士卒,十万名优秀的弓弩手,然后大纵牲畜四处放牧,牛羊遍野。匈奴小股入寇,李牧佯装败北,单于听后,率全部人马滚滚而来。李牧多布奇阵,张开左右翼延敌,而后一齐夹击,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亡了襜襤,击败了东胡,征服了林胡,单于远逃到漠北,其后十余年匈奴人不敢靠近赵国。李牧一战成名,封武安君,任大将军,曾带兵攻燕,夺取武遂、方城。又率军击秦,在宜安和番吾打败秦将桓齮和王翦。
  
  赵文化的勇武任侠是具有传统的,它的豪奢冶游也是全国闻名的。战国结束以后,原赵国版图划为郡县,赵地也和燕地一样都具有近边和尚武的特点,二者更加趋同,在地域和文化上都更加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沙丘、中山、邯郸时,也使用了“悲歌忧慨”一语。通过《史记》、《战国策》、《燕丹子》等书的叙述,定型于战国时期、以慷慨悲歌为特征的燕赵文化被历史地记载下来了。
  
  
 浏览:103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4/19 11:11:5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前人之作(收藏于2002/8/25 13:21:55
林溪怀荆轲(收藏于2002/7/8 11:54:17
唐文壮士一笑轻生死——重读《史记·刺客列传》(收藏于2002/7/8 11:14:44
阮瑀(魏晋)咏史之荆轲篇(收藏于2002/7/3 9:04:13
杨维桢(元)易水歌(收藏于2002/5/30 10:15:44
李文01咏荆卿(收藏于2002/5/9 20:02:03
老太《刺客外传》简介(收藏于2002/4/24 18:18:42
寒情(不全)(收藏于2002/4/20 15:43:17
郝寿臣荆轲传(唱片)(收藏于2002/4/19 23:38:22
张京华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收藏于2002/4/19 18:58:2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探析〈刺客列傳〉(访问7186次)
老太《刺客外传》简介(访问5354次)
任意平原津(访问3169次)
李文01咏荆卿(访问2355次)
张京华词义贞刚,重乎气质(访问2319次)
周惠娟易水之滨十里长亭(访问2221次)
张京华壮士不还,悲歌慷慨(访问2067次)
阮瑀(魏晋)咏史之荆轲篇(访问2020次)
唐文壮士一笑轻生死——重读《史记·刺客列传》(访问1996次)
郝寿臣曾演出荆轲传(访问1675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周惠娟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10/18 9:25:23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2/20 9:32:14
访客........(评论于2008/8/7 20:01:33
访客点评9803号文选(评论于2007/8/16 9:06:3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