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明代人物__哭之笑之--八大山人
明代人物

《八大山人全集》品读记感

杜哲森

  八大山人作为朱明王朝的皇族后裔,他的艺术创作在创作主旨、审美取向、风格样式和笔墨风范上都自出机杼,别开生面。如果说“画为心迹”的话,八大山人的艺术创作无疑是最生动的典范之一。从这个典范中,我们读出的不仅仅是一个落魄文人的悲剧命运,同时也可看出在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中,作为以弘道为使命“无恒产而有恒心”的士阶层,当理想碰碎在现实面前时,一些孤耿之士可能做出的人生抉择和价值取向,便赋予他们的艺术创作以特有的品位和魅力,正是这品位和魅力使民族传统绘画投射出璀璨的光辉。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辉煌的绘画艺术,江西美术出版社前不久推出了古代画家个案研究的皇皇巨典——五卷本的《八大山人全集》。
  
  全集由王朝闻先生领衔,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和编委,编撰工作起步于1994年夏,6年时间内探迹寻源,广征博览,发微抉奥,甄鉴爬梳,先后调研走访了20多省市,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校和文物商店以及众多的专家学者,从大量作品中经过认真鉴定,仔细筛选后,最后收入画集的作品多达1000余件,举凡海内外能见到且真实可信的八大山人遗作可谓收集殆尽。为了体现“学术性与观赏性、资料性并重”的编辑宗旨,对每件作品都做了详细著录,并付有释文。可以想见,为完成这一艰巨而繁杂的浩大工程,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
  
  八大山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久已不复存在,我们今天能见到便是这些记录着他的心志和情思的1000多件墨迹,或者说,八大山人的生命最后转化为这些“横涂竖抹”“墨点无多泪点多”的文化符号,而今天的鉴赏和研究,便是通过解读破译这些符号重新复活300年前那个曾经有着鲜活的生命个体。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的这种关系,便决定了对具体作品做具体分析永远是研究工作的基础和第一要义。但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遇上了越来越大的困难。如果说八大在世时,他的作品在社会上尚能容易见到的话,那么随着他的去世和影响的扩大,其作品便也开始了人为的秘藏和封存。延续至今,受各种因素影响,不要说一般群众难得看到八大的作品,即便是专家学者想提阅八大原作也是很难办到的事了。“无米之炊”的局面严重地困扰着学术界,同时也阻隔了一位杰出画家在社会的广泛传播。如果搞一项社会调查,在广大民众中,八大山人的知名度恐怕还比不上唐伯虎和郑板桥,甚至也比不上国外的毕加索和达芬奇。这种现实实在是文化的悲哀!(当然,现代的传播媒体对一些历史画家的随意编排,胡乱发挥,同样也是另一种文化悲哀)。如今全集出版了,终于使弘扬民族文化的呼吁落到了实处,全集不仅为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精美之作,同时也向整个社会输送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但八大山人身世扑朔迷离,画风冷逸奇诡,想准确领悟他的艺术个性及其成因又不是件容易的事,为此,王朝闻先生、薛永年先生分别为全集撰写了长篇的序论与前言。王先生从美学意义上就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中的主客体的审美关系,生动形象而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感性与理性、个性与共性、继承与发展以及艺术中的美与丑、繁与简、博与约等等问题,指出八大山人的人生与艺术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在鉴赏和研究过程中要避免简单性和片面性,更不能用西方现代派观点当作批评中国画的标尺而轻率地否定传统绘画的优点。王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诫人们:“在文化价格逐渐偏离了文化价值的时代,探讨八大山人书画艺术的审美价值,不只有助于弘扬中国艺术的优良传统,在国际艺苑中保持民族的独特性和独立性,而且能增强爱国主义的自豪感与自尊感。”
  
  薛先生的前言则从艺术史学角度、绘画本体方面检讨了近百年间画家与学者两个群体在借鉴研究八大山人艺术成就方面各自取得的成果、优长和不足,指出对八大的深入研究应建立在“对艺术本体性和对古今联系的重视”二者统一的基点上。以此为切入点,薛先生将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的演变和最后定型划分为三个时期,即萌芽期、突破期和成熟期。文章对三个时期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剖析,揭示出八大山人的艺术追求和风格特色的最后形成以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既与其悲剧身世分不开,同时又与画家最终能超越了遗民情结而认识到了艺术创作的自由精神密切相关,前者是八大得以突破正统派规范的必要条件,后者则是得以确立个人风格的充分根据。这种分析无疑是肯綮而准确的。将序论与前言两文并读,可获得正本清源的教益,同时也是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八大艺术精髓的津梁。
  
  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展示在八大山人研究上已经取得的成果,全集精选了30余篇论文汇总成册,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这位画坛巨擘做出各自分析,通览这些文章,不仅使我们能更全面地认识八大,同时也是将研究工作引向深入的一个基点,而这也正是全集编辑出版的初衷所在。(《中国文化报》,2001年1月4日,第3版)
  
原文2001年1月4日 发表于《中国文化报》,第3版  浏览:229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3/18 12:19:3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佚名朱耷(收藏于2002/3/18 13:05:30
朱耷八大山人诗偈选录(收藏于2002/3/18 13:03:14
余秋雨青云谱随想(收藏于2002/3/18 12:36:09
杜哲森《八大山人全集》品读记感(收藏于2002/3/18 12:19:35
彭 亚以泪研墨写丹青——八大山人《荷花水鸟图》赏析(收藏于2002/3/18 12:17:16
佚名清初著名书画家八大山人(收藏于2002/3/18 12:12:40
朱浩云八大山人作品价值几何(收藏于2002/3/18 12:07:00
车前子有没有八大山人这个人(收藏于2002/3/18 12:02:43
佚名八大山人纪念馆(收藏于2002/3/18 11:53:06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彭 亚以泪研墨写丹青——八大山人《荷花水鸟图》赏析(访问8098次)
朱耷八大山人诗偈选录(访问7750次)
佚名朱耷(访问5416次)
朱浩云八大山人作品价值几何(访问3186次)
杜哲森《八大山人全集》品读记感(访问2296次)
佚名清初著名书画家八大山人(访问2061次)
余秋雨青云谱随想(访问1955次)
车前子有没有八大山人这个人(访问1514次)
佚名八大山人纪念馆(访问1423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张羲南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6/28 10:35:2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6/7 21:39:5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3/22 20:20:4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1/11 17:54:11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明代人物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