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初著名书画家八大山人———朱耷,其人生似乎是个谜,他生于明朝天启六年,是明宗室后裔,传为明宁潘朱权孙弋阳王奠土监的七世孙。他23岁时出家为僧,40余岁还俗,其佯狂玩世,疯疯颠颠,一生大半世以鬻书卖画为衣食,以冷逸空灵的笔墨和孤傲不群的形象,来宣泄他满腔的悲愤和家国之痛。所署八大山人,后人目之为“哭之笑之”,足见他胸中的悲痛与无奈。八大山人卒年为康熙44年(即公元1705年),享年80岁,一说81岁。
“斋阁值三更,写得春山影,微云点缀之,天月偶然净”。这是八大山人的一帧行草书册页,此册页为纸本,纵27厘米,横23.5厘米,其中书法6页,画14页,笔墨精良无俦,出神入化,为八大晚年的得意之精品。此作品作于康熙33年,“正是那个最好时候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欣赏八大山人的书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其与绘画结合起来进行欣赏,这样更有助于我们的审美感受。八大山人60岁之前的书法用笔多挺劲方折,60岁以后用笔为之一变,无论书和画,多趋向于圆与润,荒率之气直扑眼帘,沁人心脾。我想这种转变可能来自山人经过一番痛苦的抗争之后,终觉颓力难济复明之梦,心境反而平淡起来,咀嚼着自己用心血营造的笔墨世界,像一个远游归来的旅人,清坐晚斋书屋,品咂着一杯浓浓的苦茗,体会人生的况味。山人晚年书法流露的都似有这种心境,作品疏旷空灵,逸气天然,像斯作中的“斋”、“云”、“写得”、“影”等草书,笔简意远,飘洒着山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宗教意识。虽是聊聊数语,逸笔草草,却有不可抗拒的魅力,令人爱不释手。山人一生别号很多,较为著名的有“人屋”、“驴汉”、“破云樵者”、“何园”、“黄竹园”、“寤歌草堂”等。赏读山人的书画作品,我的脑海时常幻化出山人清癯身影端坐在“寤歌草堂”昏暗的灯光下,手持一竹长箫,似泣似诉,清冷如水的箫声,随着沉沉夜色,从“寤歌草堂”里向远处飘去。 |
浏览:2107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