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达(1890 —1966) 是我国现代享有盛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毕生致力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 建国前,李达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系统介绍和阐述上,其中《社会学大纲》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社会学大纲》全书共分为五篇,其中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为第一篇,分别阐述了“当作人类认识史的综合看的唯物辩证法”;“当作哲学的科学看的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诸法则”;“当作认识论和伦理学看的唯物辩证法。第二至第五篇,分别阐述了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意识形态。李达的这部著作是“研讨世界社会的一般及特殊发展法则的”,实际上就是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诸法则。李达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而其他辩证法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显现形态。他说:“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在自然、社会及思维的过程中认识其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的矛盾与对立的诸倾向及其由一种形态转变为他种形态的法则”,“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辩证法的根本法则,是它的核心。这个根本法则,包摄着辩证法的其余的法则—由质到量及由量到质的转变法则、否定之否定的法则、因果性的法则、形式与内容的法则等。这个根本法则,是理解其他一切法则的关键。”[1](P131-132)李达在阐述对立统一法则时,特别指出了两种发展观的对立,他说:“形而上学的发展观的根本特征,就是承认万物的不变性、静止性”;“科学的辩证法的根本特征,就是承认世界的运动性与可变性。”又说:“唯物辩证法主张自己运动的源泉,是一切存在物的内在的矛盾性。统一物之被分解为对立物以及充满着矛盾的构成成分之认识—这是辩证法的精髓。”[2](P125) 在论述关于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时,李达指出了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辩证的过程,特别重视实践的作用,反复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他说:“实践不单是社会科学的范畴, 并且是哲学的认识论的范畴。要懂得实践优于理论的见解,就必须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出发点和源泉,是认识的真理性的规准。”又说:“由推理过程中所得的结论的真理性,也只有由实践所证明,并推移于实践。由实践所证明的理论的结论,是人类社会的实践的契机,它一面推动现实之理论的研究过程,使我们的思维能够更深刻地反映出现实的发展法则,并认识这法则在个别的、特殊的现象中实现的条件。”李达将实践的过程概括为:“实践→直接的具体→抽象的思维→媒介的具体实践。”[3](P60-266) 关于历史唯物论。李达首先说明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指出历史唯物论就是彻底地把辩证唯物论应用并扩张于历史的领域的结果。只有这样,辩证唯物论才能更趋于深化和发展,人们才能在世界变动的过程中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对于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国家、社 会意识形态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李达在《社会学大纲》中都作了系统的论述。该书于1935 年由北平法商学院作为教材印行,1937 年5 月正式出版。这部著作集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之大成,不仅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以其理论上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准确性,超出了在此之前中国人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被延安的毛泽东誉为“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二 1950 年和1951 年,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先后重新发表,李达为了帮助人们学习和领会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立即精心撰写了两本《解说》。 《〈实践论〉解说》写于1951 年上半年,分四次连载于《新建设》杂志。《〈实践论〉解说》采取对原著逐段解说的方法,并用历史、哲学史、科技史、自然科学以及实践斗争的经验材料对原著进行了详细解释,准确地说明了《实践论》的原意,并发挥了原著中的若干观点。同时,李达还写了《〈实践论〉—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怎样学习〈实践论〉》等文章论述《实践论》的科学价值和历史贡献,阐述《实践论》的内容要点和学习方法,并对《实践论》作了高度评价,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实践理论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础,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结合。它是中国革命行动的理论,是毛泽东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的科学总结。[4](P1) 李达的《〈矛盾论〉解说》写于1952 年,分七次连载于《新建设》杂志,于1953 年7 月由三联书店出版。李达同样对《矛盾论》作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矛盾论》和《实践论》一样,同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宇宙观,是革命行动和科学研究的指南,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统一。李达还反复强调毛泽东的哲学著作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结合,他说:“毛泽东同志师承列宁的遗教,不但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文献,研究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吸收了现代科学上的新成就,充分地、详尽地、明晰地‘说明和发挥’了对立统一法则的学说,而且具体地、灵活地、巧妙地应用了这一学说。《矛盾论》如同《实践论》一样,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宝贵的理论收获。”[5](P121) 李达的两本《解说》,不是单纯注解性读物,而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进行独立研究的成果。就它的系统性、准确性、科学性三者而言,实为当时宣传和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范本。对当时推动全国学习毛泽东思想热潮起了重要作用,为在新中国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 1961 年8 月,毛泽东在庐山会见李达时,在谈话中,毛泽东又一次肯定了他的《社会学大纲》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认为此书现在还有意义,应当修改再版。李达受到如此嘉许,欣然从命。此时,尽管李达同志年事已高,但他仍然决定动大在《社会学大纲》基础上,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 在李达和他的助手陶德麟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上册《唯物辩证法大纲》,经过数易其稿,于1965 年成书,并于1978 年再次修改后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分五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段的革命的精神武器;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总和;第三篇,世界是物质统一体的无限发展过程;第四篇,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第五篇,当作认识论和逻辑学看的唯物辩证法。这部著作贯穿列宁关于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原理,建立了一个以唯物辩证法为中心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总体系下,这部著作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紧密联系当时国内外思想斗争的实际,对各种资产阶级反动哲学观点和修正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有力地批判;同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际,从方法论上论述了学习和运用这些原理的重要意义。论述深入浅出,概括了大量哲学史材料和自然科学成就,较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6](P2)李达的这部著作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编写的,尽管带有历史条件和编者认识的局限,但仍是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秀著作。 李达的哲学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对于我们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仍具有十分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注释: [1][2][3] 李达:《李达文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 [4][5] 李达:《〈实践论〉〈矛盾论〉解说》[M].三联书店1979年版 [6] 李达主编:《唯物辩证法大纲》[M].人民出版社1978 年版 |
原文 发表于武汉大学网站 浏览:150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