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4号馆文选__歌乐山烈士陵园新闻、介绍、游记、观感、述评及诗歌等 |
白公馆、渣滓洞烈士的价值观,集中体现在以爱国、奋斗、团结、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上。 这种精神,直接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重庆领导大后方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其历史渊源,我们却可以追溯得相当久远。这种精神不仅继承发扬了民族文化中追求理想,忠诚爱国,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讲究气节,注重人格修养等传统美德;而且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自觉地对这种传统美德进行了深刻而广泛的更新和改造,使之升华到更深刻、更科学的崭新高度。我们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精忠报国”、“国之不存,何有家为”的爱国主义传统,有“愚公移山”、“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有“和为贵”、视“人和”比“天时”、“地利”更为重要的团结精神,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奉献精神。这种爱国精神,是与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的前途相联系的。 白公馆、渣滓洞烈士的价值观是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精神的统一。 这种价值观包括四个方面,即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和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这四个方面的精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是这种价值观中的目的性因素。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为振兴和发展重庆而艰苦奋斗、精诚团结和无私奉献,都是为了社会主义祖国的兴旺发达和繁荣昌盛。离开了这一点,我们的奋斗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团结就没有坚实的基础,奉献就没有实在的内容。 “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是这种价值观的载体因素。“爱国”要在奋斗中体现,团结要在奋斗中加强,“奉献”要在奋斗中完成。离开了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实践,爱国、团结和奉献都将变成空洞的口号而毫无意义。 “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是这种价值观中的保障性因素。要实现振兴中华的目标,靠个人单枪匹马地奋斗是无济于事的,需要靠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离开了这一点,爱国、奋斗和奉献都将失去坚实的基础和基本的保证。 “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是这种价值观的核心因素。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勇于牺牲和无私奉献,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贯穿于整个价值观体系中的一条红线。无论是爱国、奋斗或团结,都必须贯穿奉献的精神。离开了奉献精神,就不可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爱国”就无从谈起;离开了奉献精神,也不可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奋斗”精神当然也就不可能持久;离开了奉献精神,也不可能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团结”也将变成一句空话。 |
浏览:127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