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4号馆文选__歌乐山烈士陵园新闻、介绍、游记、观感、述评及诗歌等 |
穿过时间的声音
雷抒雁 把这些50多年前,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倒下的烈士们的诗篇与书信,重新 编辑出版,献给读者,既是为了纪念昨天的人们,也是为了今天奋斗和成长 着的人们。 50年的时间,并没有构成一垛阻隔历史声音的厚墙。今天,当我们以手 抚摸这些记录过烈士生命的文献,仍然能感到灼人的热力;而当我们的耳朵 贴近这些诗篇和信笺,汹涌澎湃的声音就会呼啸而至。 是什么东西使这些历史的遗物,具备了穿透时间的力量?这些成为一切 写作者梦寐以求的力量。 当然是生命。是人的生命力在这些文字中所展示的顽强不息的力度。为 着理想、信念而逝去的烈士,活得艰难,却又活得尊严。其实,生命的可贵 并不在于它对时间占有的长短,也不在于它对荣华富贵享受的多少。在铁镣、 拷打、严寒、饥饿,以至死亡的挑战面前,生命力所升腾起的光彩,能使短 暂的、衰弱的个体生命放射出熠熠的光华,可与日月同辉。 歌乐山的烈士们。在白公馆、渣滓洞这样一些令人闻之毛骨悚然的地方, 歌颂光照、追求自由,为人类美丽幸福的未来描绘光辉的图景。一种崇高的 信念,鼓舞和激励着他们。在他们身上所显示出的坚忍和执著、无畏和高昂, 正是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品质。重读这些流露真情实感的诗文,可以使我们 从对历史的重温中,得到一种精神上的陶冶和提升。 在歌乐山烈士纪念馆里,每天都可以看到不息的人群怀着崇敬的情感, 走进历史,缅怀先烈,深刻理解那些为共和国的建立流血牺牲的人们。像叶 挺、陈然、江姐这样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和他们的诗篇、事迹,早已从 历史走进文艺舞台、学生课本。从那一场远去的斗争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意 识到共产党人在人民、民族和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所能奉献出的一切。正是 因为这一批批义无返顾的战士的奉献,我们才会有今天的胜利和幸福。从这 一点上,也可以看到烈士们英勇牺牲的品格,同样代表着中华民族追求发展 强大和进步的意志力。这一种民族意志的力量,贯穿了几千年的历史,冲破 了时间的层层阻隔,让我们一再感受到清晰和新鲜。 歌乐山的烈士们是一个奇特的英雄群体、一个才华荟萃的文化群体。当 他们失去用武器作战的自由之后,书写便成了他们威力更大的战斗武器。他 们几乎人人写诗,抒发情怀,呼喊自由,揭露敌人:他们从牢狱传递出来的 书信也都是传播革命,鼓舞斗志,情感至真至切。这些诗歌和信笺里,真、 善辉映出灵魂至境,显示出一种纯净如玉、炽烈似火的美丽光彩。正是这些 可贵的东西,使得这些诗歌与信笺,具备了使人难以忘舍的阅读魅力。这是 矫揉造作、惺惺作态的文字所永远无法比拟的。不是为了写诗,却有了好诗; 不是为了作文,却有了美文;不是为了成为诗人,却成了令人敬慕的诗人。 人在使用和选择文字,文字同样也在选择精神和灵魂。烈士的诗文,正是美 的精神与美的文字的自然契合。 阅读这些诗文,我们仿佛在阳光下阅读黑暗,火光的跳跃,让我们益发 明亮地洞悉了一个罪恶社会的黑暗。我们庆幸的是,终于有了那个罪恶世界 的覆灭。只是为了这一点,我们也该为烈士们脱帽致敬,献上一束鲜花。 愿烈士们的品格,能够强壮我们活着的人的骨骼;愿烈士们诗篇里的追 求,会在我们的手中变成现实的诗境。 《铁窗下的心歌———白公馆渣滓洞烈士诗歌与书信选》解放军文艺出 版社2001年1月出版定价18元 |
浏览:78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