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献_中国当代文献~资料_17号馆文选__灾难惊醒世界 |
|
当中国国家地震局人员出现在地震废墟上时,遭受了雨点般的石块袭击,愤怒的唾沫和辱骂扑面而来,人们认为国家地震局一直在重点监视京津唐的地震活动,如此强度的地震事前竟毫无预报,惨烈的灾难他们要负直接的责任。
1975年2月4日,由于国家地震局和各地地震工作者发布的预报,使得辽宁省南部的100多万人全部撤离工作和住宅地点,两个半小时之后,海城发生7.3级强烈地震,城镇房屋遭毁580万平方米,农村房屋遭毁86.7万间,仅有1328人死亡,占地震地区总人口的1.6。在世界历史上成功地预报7级以上大震尚属首次,中国地震工作者受到全世界的注目。 海城地震发生前,中国国家地震局根据小震活动、地壳形变、地磁、海平面等四项异常,同时根据西太平洋地震带和深源地震对中国华北地区的影响,以及华北北部近年长期干旱,气候异常等重大情况,确定中国渤海北部为地震危险区。1974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向京、津、冀、晋、内蒙、辽、鲁七省转发国家地震局的文件,并传出通知:“切实抓好地震专业队伍和群测群防运动,加强防震抗震工作。”由国家地震局派往各地和各级部门的地震工作人员布成一张预测监视的大网,终于成功地发出了地震预报,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 同时,地震工作者已经将唐山套在他们的监视网中。唐山地震的中期预报是成功的,到临震预报决断时却失败了。 地球表面是由许多裂片构成的,华北地块就是其中之一。它西起贺兰山——六盘山构造带,东至海中,南起秦岭——大别山构造带,北至阴山——燕山构造带。这些构造带附近经常有规模巨大的褶皱断裂系统,复杂的变质岩系和从地幔层侵入的超基性火咸岩系。所以它既是构造活动带,又是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异常带,同时也是地震活动带。在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相对运动的包围中,华北地块必然常常处于不平静的状态。 海城地震后,地震工作者之中出现两种观点的分歧,一种观念认为华北地块自海城地震后趋于平静,而中国西南云南、四川从1969年到1974年,已连续发生三次7级以上强震。防震重点应在西南。另一种观念认为,在海城地震前观察的现象预示着十分强烈的地震,但海城地震后其中一些异常现象并未消失,强震可能性依然存在,应该继续严密监视。 唐山地震前半年时间左右国家地震局向国务院上报《关于京、津、唐、渤、张地区一九七六年地震趋势的报告》,报告中称:“当前我国正处在地震活动的高潮阶段,估计近一、二年内大陆地区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的强震。目前有较多异常显示,可能发生较强地震,需要重点加强监视地区为: (1)滇西北及川藏交界一带; (2)四川、青海、甘肃交界的四川松藩——茂汶一带和青海花石峡——都兰、乌兰一带。 有发生5至6级地震背景的地区为: (1)京津唐渤张地区; (2)皖北,苏北、鲁东、豫东一带。 ……京津唐渤张地区今年内仍然存在发生5至6级地震的可能,但目前尚未出现明显的短期和临震异常 ……从目前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的空间分布来看,唐山与朝阳之间和京津之间两个地区尤应加强工作……” 然而,随后发生的多次地震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4月6日,内蒙古的和林格尔发生6.3级地震。4月22日,河北大城发生4.4级地震。震后,某些华北海城异常现象消失。5月29日,云南龙陵发生7.4级地震。几天后,四川大邑又出现异常情况。尽管如此,几位持华北地区今年将强震的观点的地震工作者坚持己见,并相继发现了八大异常:华祥文提出京津唐渤张地区地震活动性异常、耿庆国提出旱震关系和短期气象异常、李宣瑚提出京津唐渤张地区水化学氡含量异常、陈光忠和齐惠琳提出京郊大灰厂形变异常以及有人提出该地区磁场总强度异常、地下水位异常和地电异常。他们分别向北京市地震队领导、北京市科技局领导、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和国家地震局领导作了汇报。 距唐山地震16天,中国地震“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国家地震局汪成民赶到会场,向代表们呼吁注意唐山、滦县一带,并散发三百多份调查表,希望一有临震突变异常立刻报告。汪成民回京后在国家地震局局长办公室门口以大字报的形式呼吁紧急注意京津地区地震动向。北京市地震队在与国家地震局会商此事前于7月24日召开的准备会上,华详文、张闵厚、耿庆国、李宣瑚四人认定即将在7月底或8月初京津唐张地区将发生大地震。当晚还收到通县西集地震台廖官成报来的意见:7月27日前,北京附近200公里范围以内,将发生5级以上地震。 而这时的中国,政治领域的斗争趋于白热化,在这半年里胡耀邦失去中国科学院领导人的位置,地震局领导小组组长胡克实被迫靠边,而当时的国家地震局局长刘英勇应付政治运动就已身心疲惫。 最后一次技术人员就监视、预报京津唐张地震要求领导召开的会议是在1976年7月27日上午10时——距唐山地震17小时。会上介绍震情的汪成民宣读了汇报稿,要求大家紧急动员起来。而采取什么措施,似乎还是希望领导定夺。地震局领导最后拍板,要求他们拿出详细资料,用一周时间圈出危险区,并决定第二天派车去核实水氡异常现象。然后会议结束。 从此时算起15个小时之后,唐山特大地震发生了。由于惊恐慌乱和落后的通讯反馈,强震发生整整一个小时之后,国家地震局仍不知道震中在哪里。而唐山的一切,早已无法挽回——地震预报彻底失败! 中国地震出版社出版的《一九六六——一九七六中国九大地震》一书中认为唐山地震未能做出临震预报的原因如下: 1976年初召开的年度地震会商会上,曾估计唐山——辽西地区有发生5至6级地震可能,并建议加强该区的工作。5—6月间河北省地震局曾派出唐山地震工作小组赴唐山调查,而且有几位同志就在唐山大地震中遇难。但为什么未能像海城地震那样作临震预报呢?这是因为,总的说,我们对地震规律认识能力还很差。在工作上,我们认为可能还有以下几点重要原因: 第一,对基本形势估计的错误。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后,在海城周围几百公里的范围内,近年内还会有7级以上强震发生吗?虽少数人据地震活动和气象异常,认为有大震背景,但多数人抱有怀疑。所以,虽然看到唐山——辽西一带存在异常,也只作为有5至6级地震的背景区加以注意。 第二,4月6日在唐山市以西530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和林格尔,发生6.3级地震,震后京津地区原有一部分异常现象消失,同时,天津西南大城4月22日发生4.4级地震,相当多的人认为这些异常和这两次地震发生有关。 第三,地震前几十天至几天,震中区及其周围没有获得大量的突发性异常的报告,也无前震,因此,未预计到地震会来得那么快,那么大。 第四,京津唐地区的地震预报的发布,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十分严重的社会影响问题。 在唐山地震中有二十余位地震工作者和唐山人一同罹难。然而,面对惨景,地震工作者心中更多的是内疚和一种难以言说的痛苦。地震啊,地震,当这个恶魔再次将要出现时,人类能否发出拯救的信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浏览:180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