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献_中国当代文献~文艺_17号馆文选__没有平复的震颤——纪实文学 |
|
在另一栋指挥楼的楼顶上,人们也正在抢救压在下面的战友们。这个楼里有我营营部通讯修理所的值班室和电话班总机值班室。因为很多值班室在一、二层楼,救人的难度就要加大了。营部修理所正好在一楼,晚上值班的是常所长(名字和哪的人我记不住了),说也怪,楼顶上裂开了一条大缝子,外面的人正好能从缝隙中看到常所长,他的整个右臂被重物压在下面拿不出来,鲜血不住的流着,他一开始还能用比较大的声音和外面的人说话,可是后来声音就越不越小了。缝隙长而狭窄,外面的人又下不去,钢筋和水泥结构的楼板又一时打不开真是急死人了,大家只能伸进去一把铁锹,让常所长抓住,可是当外边的人往上拉时,常所长右臂拽不出来,只有松开抓铁锹的手,他的血流的太多了根本抓不住铁锹。
在嘈杂的喧宵声中人们还能听到他在下面有气无力的说:“我爱人和孩子(一男一女)都在招待所呢(都是临时来队的,赶上了这场大难),请你们帮帮忙把他们救出来吧,我可能没多大希望了”。看来他自己已经知道所处的位置太难救了,他的体力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大家在外边答应着他的请求,实际我们早就知道,招待所的楼(是一座老楼)倒塌更厉害,没救出几个人来,其中包括常所长的爱人和孩子现在都是生死未卜,但谁也不能把这个让他失望的消息告诉他,后来我们得知,在我们救指挥所的人时,营里几个领导已经派人去招待所救人去了,可是消息很坏,我营几个临时来队的家属几乎全都遇难了(我后面将有许多叙述),常所长的爱人孩子实际上已经震亡了。 有人找来了两个千斤顶,想把楼架支起来,把常所长救出来。可能是太天真了,千斤顶一用力就往地下陷,下面垫什么东西也白搭,楼架一点没动,这时大家明白了,楼板相连有好几十吨重,两个小小的千斤顶根本就无能为力,一下子失望了很多。 这时常所长已经开始慢慢进入昏迷状态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后,外面的人不管怎样喊,他也没吱一声,一点点脸附向地面,就这样慢慢地“睡着了”。 咳!一个深受人们尊重的常所长在大家的呼喊声中离开了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他们一家四口基本上同时离开的…… 楼内又发出呼救声了,这是从二楼总机值班室传出来的,左侧呼救的是北京女兵李琼,她的右侧原来是一道墙,现在全都倒塌了,在那里呼救的是载波班值班员王文艺(沈阳人,73年兵,现在沈阳汽车车轿厂),他被卡在载波室内的物体中,使劲挣扎着,大家一齐上手先把比较好救的王文艺扒出来了。他身上很多伤,被大家抬到了楼前的空地上,还行,他还能强挺着身体坐起来,指着总机室喊:“快去救人,那里还有活的呢”。 大家又返回来准备扒总机班里的人,先是将受点轻伤的北京女兵李琼扒出来了(因为她已经爬到了窗口旁)。待到人们将窗口扒大时,看到里面的情景后,都愕然了。 原来,紧挨着窗口的总机台上趴着的是女守机员高东丽(北京人,73年兵),她身后的侧面大约一米多远处放着一张床(上夜班的守机员换平休息用的),刚才李琼就时在那里呼救的。由于总机台比较大而且结实,支撑着倒塌下来的物体,因此里面空隙比较大,两三个人蹲在下面也没事儿。但当时正在值班的高东丽却被砸的趴在了机台桌面上,可以从中看出,她当时肯定没有躲避的想法,要不然她完全可以蹲下去就没事了。只见高东丽左手上缠绕着很的插线(连接双方电话的一种线),右手上攥着一支接线头还向前方伸着,她坐的椅子并没有倒,整个身子还坐在椅子上脸部正好被压的朝外趴着,嘴角处流出了很多鲜血,但没有弄到脸上,微闭着双眼好象人已经睡着了似的,没有丝毫痛苦的表情。 机台上已经有六、七个插孔上有插头,这显然是她牺牲前为了把地震的消息传出去而进行的操作,她已经作了最大的努力。据地震后期有关部门和上级的验证,高东丽在地震的一刹那,先后接通了北空作战处、军部作战处、通讯处、调度室等六七个部门的电话。北空作战处听到电话铃声后一接电话却没有听到回声,当时就断定是唐山出大事了(因为当时北京也有很强烈的震感,基本无法肯定那是震中)。这时的唐山已经是房倒楼塌了。 人们推测到,如果高东丽同志在地震的一瞬间不去接电话,只要就势钻到身前的总机台下,恐怕连一块皮也伤不到她,在这样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不会有人说什么,可她却没有那样做,她将自己22岁的年轻生命献给了自己的战斗岗位,谱写了一曲舍己救人的战歌。 说来也巧,昨天晚上高东丽刚刚填写完《入党自愿书》,现在这份《入党自愿书》上面已经染上了她的鲜血,如果没有这场大地震,今天下午将是她的光荣时刻,可是她没有能够站在党旗下宣誓,却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地震后,空军党委追认高东丽为中共党员,授予她为“雷锋式的女战士”的光荣称号,她在地震中使用过的总机台被陈列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的“雷锋馆”内。 两年后,高东丽的弟弟高钟宁应征入伍,被分到了我任台长的电台里工作,当了一名无线电报务员。他处处以自己的姐姐为榜样,思想上进、刻苦训练,军事技术提高较快,各方面进步也很大,后来也入了党,提了干。这期间我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对他的帮助也不少。 我经常告诫他:“你是一名烈士的弟弟,你应该向姐姐那样,以自己所做的工作为荣,以为了别人舍得自己的一切为荣,继承姐姐的遗志,用自己的行动去承担时代青年应负的使命。”高东丽的父亲是北京301医院的一名军医,他从军多年,也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和医生,他也经常来信教育自己的儿子,要求他不骄不躁、谦逊谨慎,苦练军事技术,作一名好士兵。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高钟宁进步很快,我想:他的姐姐高东丽如果九泉下有灵也会欣慰的,但愿她真的有灵。 |
浏览:196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