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献_中国当代文献~文艺_17号馆文选__没有平复的震颤——纪实文学 |
|
正在人们议论刘树海的时候,我的脑袋“嗡”的一声,突然想起一个人,我双手相对一击,自言自语地说道:“嘿,她带活着吗?”
“谁呀?”大家一时不知道我说的是谁,就一起跟着我往帐篷边上的那棵大树下走过去。 此时,我只觉得心跳速度加快,血压在不断地升高,好象心里有些害怕,但又必须去看,生怕看到的情景终于在我眼前出现了,在距离大树还有四、五米的时候,我看到了她,就是我昨天曾经帮助过的,那位断了左臂的刘大嫂。 她---还是坐在那棵大树下,和昨天我离开时的姿势几乎一模一样,好象好根本就没有动一下,那一撮零乱的头发又散落在她的脸上,两只眼睛微闭着好象在沉思什么,也好象在静静地等候着什么。看见这个情景,我的热血一下子冲到了头顶,脚下的步子也乱了,此时我并不知道她是死是活,只是欲感到情况不妙。我一个剪步窜过去,用双手扶住她的双肩喊着:“刘大嫂---!刘大嫂---!”没有回声,此时我心里非常失望。 这两声呼喊把人们都惊呆了,很多人可能刚刚发现这里还坐着一个断了臂的女人,谁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时间无声无息地走了…… 我轻轻地拨开她脸上的那一小撮乱发,看着她那苍白的脸和微微张开的嘴唇,不知她临走时说了些什么,或是根本就什么也没说,就是样谁也不知道地走了。 我猛地站起身来,喊了一声:“王国良,你过来。”实际国良就在我身边。 他答应道:“在这呢。” 我一把揪住他问道:“昨天晚上我们弄来的大米粥呢?” “都给伤员喝了,要不然他们怎能坚持到现在,除了我在指挥所喝了一碗,他们几个都没喝着,到现在大家还饿着呢。” “我问你,给没给刘大嫂喝一点粥,啊?” “她坐在那,谁也没注意,她自己也没知声,可能是没喝着吧。对啦,刘树海知道她坐在这呀,树海那?” “我那时睡着了,也不知道喝粥的事呀,能怪我吗?”刘树海辨解说。 “谁说怪你了,怪你又有什么用,只是见她这样就死了,我觉得好对不住她,她是咱营同志的家属,她是投靠我们这个小小的救护组来的,可我们没能帮她什么忙,就连临死时也没人安慰她点什么,你们说她心里该有多难受哇!”(是啊,也可能粥拎回来之前她就已经离去了,从坐姿来看,也可能昨天我们离开不长时间她就死了,但大嫂并未打扰我们,她是自知喊我们也没有用,就这样……) “嘿呀,我说老魏呀,就你这个人心细,你还跑军部去了,我们这几个人忙的都糊涂了,那想哪能么多呀!也是有点对不起刘大嫂,但愿她能体谅我们太忙了,真把她给忘了。”国良边说边蹲在大嫂身边点着头,也好像在给大嫂鞠躬,大家都难过的不知声了。 我也蹲下身去,和国良一起把刘大嫂先从树边抬过来,放在平地上,别人死了之后,身体都有些发硬,可是刘大嫂还象活着一样,身体并不发硬,大概是血已经淌没了。我们又找了一床军被把刘大嫂的遗体抬上去,我再次帮她把脸上的那撮乱发拨开,把她的头摆正,看着她好是人睡着了似的,非常安祥,就这样,我们用军被把好包裹好,抬到了遗体的队列里去了,她是我记忆中第17个人(这个救护组记录的在机场死亡的人员数)。 我心里真难受死了:一个人受了那么重的伤,爱人(不知孩子情况)没有了,死的时候身边连一个亲人都没有,她临终时心情该是怎样!真不能想象。 这边我们刚处理完刘大嫂,那边有线连的俩个女兵谷宇平和王奇云抱着副教导员陈国利的小儿子来了。这孩子刚二、三岁大,就是哭着、喊着要爸爸、妈妈和小姐姐,嗓子已经哭哑了,眼睛已经红肿了,可是他还哭个不停,额头上还有一个被砸的发紫的大包。 俩个女兵抱着他,哄也哄不好,急的自己也掉泪。不是和你吹,平时如果我看到谁家的小孩哭,不用三分钟,保证让他转哭为乐,可现在我没那个心情啦,自己都乐不起来,怎么能把孩子哄乐呢,但说现在也没什么可乐的事呀,叫他哭吧。 我突然想起来,昨天我们找了好久也没找到陈副教导员,孩子的出现或许能让我们找出一点线索,因此大家都围过去,询问陈副教导员的下落。 小谷和小王说:“听机场的人说,他们扒陈副教导员时一家四口人,已经死了俩口,最后救出了受重伤的副教导员和负轻伤的儿子,副教导员被机场的人送到了机场生产组附近,救援的人就走了,太乱了,他们还有任务赶回唐山去救人。孩子被送到营里去啦,这样就把爷俩给分开了(我想这也可能是陈副教导员临时自己作出的决定,所以他被送走了,而孩子却送到了营里),营长、教导员眼睛都急红了,这没法交待呀,孩子将来怎么办哪,派人去找了,到现在也没找到,不知哪去了,你们说急人不。 “还急人不,我和树海也在生产组那转了一个多点,陈副教导员踪迹皆无。”我也着急的说。 和我们想的差不多,大概被熟人抬走了,其实后来我懂弄明白了,他根本就不是被熟人抬走的,因为如果是熟人迟早会找到我们营,可是一直没有人找我们营说他的事。 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老天爷还真算有眼,他给陈副教导员留了一条根。要说这孩子有人说他命真硬,去年躲过了河南大水,今天又逃出了唐山地震,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其实那都是骗人的鬼话,这孩子有福吗?说没福吧,他躲过了两次大难;说有福吧,这算什么福?失去了那么多亲人,将来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间难过。 (到现在这孩子已经有三十三、四岁了,不知他的脑海里是否还有爸爸、妈妈和小姐姐的印象了,人那!一生坎坷路,自古多磨难)。 老营长翁贵斌终于找到了我们,这时已经有10点多钟了,老营长说:“唐山机场塔台和指挥车协同起来了,已经沟通了地、空联络。机场人员奋战了10多个小时将跑道边上停放的所有战斗机都转移到了“机窝里”或草坪上,目的是将机场让出来,好接纳更多的救援飞机。(这里将创造出人类空运史上最大规模的空运行动,最多时在一天的有效时间内起落350多架次的飞机,平均两分钟一次,最大密度仅为26秒钟,你可知道,他们那时用的通讯,导航设备是非常一般的(当时是中等水平),但是这里却创造了世界飞行史上的奇迹,指挥员正是我军副军长曾广富同志。 11点多钟,已经有飞机开始着路了,我们这些人天天与飞机打交道,能听出个八九不离十,但这肯定是小批量的,因为当时唐山地区(指的是唐山及周边地区,不光只看唐山市内的上空)气候条件还比较差,能听到有一些飞机在云层里绕,不敢落地(因为当时飞机导航系统差,看不见跑道不敢着陆)。 随着空中飞机隐约的轰明声,人群开始骚动起来了,有很多人抬着伤员或扶着伤员向跑道附近靠拢过去,如果这几十万人都跑到飞机场的跑道上去,那将是另一场灾难。 机场的所有空地勤人员此时又都成了警卫员,他们把几条路把的严严实实的,并劝阻着情绪激动的人们。他们告诉大家“现在只有两架小飞机着陆,目的是看看跑道的承受能力(因为唐山是战斗机场,飞机小,不知是否能承受大型飞机的着陆重力),这其实是一句真话。如果人们听劝阻,都到飞机场跑道上去,就会影响飞行,机场如果发生事故,救灾工作将会遇到更大的困难。 人们一次次的向跑道靠近,又一次次被劝阻回来,当时我们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么多人如果一下子全上了跑道,任何人都将无法收拾这个残局,其后果当然是不堪设想。可喜的是,人们好象都给自己划了一条底线,谁也没有轻易的去越过它,这对后来组织收音机抢运伤员工作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保证作用。 |
浏览:125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