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路军总部为他召开抗战时期规格最高的追悼大会-- 杨十三,又名杨裕民,迁安杨团堡村人,曾为中国著名化学家、造纸专家。因在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杨十三。少时在南开中学读书时结识周恩来,从此立志救国救民。1920年,时任天津直隶省工业试验所化学工业课技士的杨十三赴美国学习,获博士学位。1923年决然回国,历经十年艰辛发明了“苇草造纸新技术”,并放弃专利权无私地向全国推广,为民族造纸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由于受周恩来和侄儿杨秀峰(我国著名教育家、法学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高等教育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影响,杨十三立志教育报国。1929年,杨十三接受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前身)的邀请到母校任教,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在校期间,杨十三教授积极向学生宣传抗日思想,并鼓励在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大女儿杨效昭参加29军抗日救护队,奔赴抗日前线。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杨十三组织学生游行示威,以教授身份走在队伍最前列,支持声援北平学生。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十三毅然投笔从戎。与好友洪麟阁共谋光复冀东事宜,参加华北人民自卫会并任委员。他典卖了家里的50亩土地,又说服哥哥从家里拿出资金从各方面购买枪支弹药资助抗战部队。他与洪麟阁一起发动工大师生组成“工字团”参加抗战,并带领子女在冀东组织广大群众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 1938年7月,他积极参与组织了由20多万民众参加的震惊中外的“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因汉奸告密,杨十三和洪麟阁等百余人被3000余敌人围困于玉田小狼山。杨十三奋勇杀出重围,率队配合挺进冀东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先后攻克丰润、玉田等数座重镇,亲手活捉日军顾问,经大小战斗50多次,名扬冀东。后在西撤途中队伍受挫,杨十三幸得脱险,辗转天津、冀中。到山西黎城的八路军总部时,受到总部首长和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 1939年7月21日,杨十三终因长期劳顿,重病积疴,在与围攻太行山的日寇作战转移时牺牲于担架上,享年50岁。完成了自己“誓必效死疆场马革裹尸,绝不辗转床褥做亡国奴”的铮铮誓言。 在1939年9月18日举行的晋东南各界人士纪念“九·一八”追悼杨裕民先生大会上,毛主席亲书横额:“浩气长存”,并题送挽联:“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朱德总司令主祭,彭德怀副总司令致悼词,并题挽词:“渤海毓雄,民族之杰;霭霭风仪,异质挺特;冀东义起,倭奴气慑;瞻彼真容,彪炳日月。”各界人士5000人参加了追悼大会。这是八路军总部召开的抗战时期规格最高的追悼大会。 |
原文2005-8-22 16:53:23 发表于( 稿件来源: 河北日报 ) 浏览:258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