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平津后,又发动了对整个华北及全国各地的进攻。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而且武装斗争成为主要形式。1937年9月25日,毛泽东主席致电北方局,指出:“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因此,抗战爆发后,天津地下党的中心任务,是积极支援抗日游击战争,输送人力、物力,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
平津沦陷后,大部分地下党员、民先队员和进步学生,根据北方局指示,于1937年7、8月间陆续撤离天津,分赴各地组织与领导抗日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当时分几路撤走:一路经大后方转延安、太原,参加八路军和党领导下的“牺牲救国同盟会”“决死队”;一路到河北省保定,组织抗日游击队,转战于冀西;一路南下,沿津浦路线到东光一带,开辟新游击区。留在天津的同志做冀东的工作和天津、北平、唐山的工作。 为了领导天津及周围地区的抗日斗争,我党利用天津租界的特点,于1937年7月中旬在天津重建了中共河北省委。省委在点线方面的工作方针是:“隐蔽组织,蓄积力量,等待时机,里应外合”。同时利用一切形式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日常经济斗争,壮大自已的力量,扩大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在点线以外则组织与发展津南、冀东、平西的抗日游击战争。 天津党组织在开展郊区游击战争的同时,随即整顿了市内党组织并转入绝对秘密的、长期艰苦的工作阶段。党的外围组织“民先”也建立了秘密机关,恢复和发展了基层组织,编印了队刊《灯塔》,与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组织密切联系,配合行动,并继续为抗日战争输送干部。这种有组织、有领导的抗日救亡活动,一直坚持到1940年“民先”队部的领导成员全部撤出。 为了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适应抗战需要,在省委领导下,1937年8月,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改名为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由李楚离、王仲华负责(后来是姚依林、朱其文负责)。根据上级党组织决定, “自卫会”吸收了在天津的国民党上层人物任委员会成员。 “自卫会”还出版了《时报》、《新闻报》、《大华报周刊》等报刊,进行抗日宣传,报道前方战事和游击战争的发展,借以鼓舞华北人民的斗志。 “自卫会”成立后,发出了《告华北平津同胞书》。指出:“日本这次侵略的主要目的,在于灭亡我整个中国,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华北五省”,“为了确保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必须组织起来,武装起来,发动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7月,在河北省委领导下,冀东党组织联合各阶层爱国人士,与八路军邓(华),宋(时轮)纵队里应外合,掀起了冀东20万人抗日大暴动。从此,抗日烽火燃遍冀东全境。在这次暴动前,自卫会曾做了国民党上层的工作,争取他们参加,并向社会上层分子和资本家募集资金,购买通讯器材和医疗器械、药品等送往冀东。天津河北工学院教师杨十三、洪麟阁在抗战爆发后,组织了一支抗日武装——工字团,参加了这次暴动,后来又在冀东坚持游击战争。1938年10月,洪麟阁在蓟县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1939年,杨十三牺牲在太行山的一次战斗中。朱德总司令亲自主持了杨十三的追悼会,毛泽东送了题为《悼念冀东抗日英雄杨十三》的挽联,联曰: 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 朱总司令在挽词中称赞杨十三是“渤海毓雄,民族之杰”。 冀东暴动以后,华北人民抗日自卫会的活动逐渐停止。这时,中共河北省委撤离了天津,转移到冀东,改为冀热察辽区党委。后来,随着部队转到平西,改为冀察热区党委。党又在天津成立平津唐点线工作委员会,领导北平、天津、唐山及华北铁路沿线党的工作。其任务是:深入隐蔽,积蓄力量,通过外围组织扩大党的影响,继续输送青年知识分子和药品等物资到根据地,支援抗日游击战争。 天津人民把解放区看作祖国的希望,地下党派地工人员打入邮电系统,以工作之便,经常出入市区传送情报, 护送干部和青年前往敌后。 地下党还同根据地派遣来津的地工人员密切配合,开辟“大红桥码头”党的活动点,使之成为秘密运输物资的水上启运点;估衣街的“中西大药房”,把许多贵重药品和医疗器械源源不断地转运到根据地;河北大胡同的“益顺兴文具工厂”为根据地提供油墨、纸张、文具、印刷等物资;振兴蓆庄,天利贸易行是根据地采购人员的秘密联络点;有20多名盐业工人奔向解放区帮助那里开展盐业生产;三条石的许多工人经常给家乡运去一些生产设备支援抗日。 天津各界人民还从经济上支援抗日战争。天津基督教女青年会曾是天津人民支援抗日根据地的秘密募捐中心,各界人民纷纷为抗日战争慷慨解囊。 天津人民和根据地人民心连心。 |
原文 发表于天津图书馆-抗战纪事http://dlibrary.tjl.tj.cn/tjkzjs/qmkz/jtjgztdkrhd.htm 浏览:97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