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城莫氏,先祖世居福建上杭,后迁始兴县黄沙坑村。明末,流寇窃发,土匪蜂起,黄沙坑累遭蹂躏。时莫振孑然一身,年仅数岁,避乱逃生,在保昌县城安身成家,是为雄城莫氏之始迁祖。传至第四世莫锡五,国学生,夜读昼商,白手创业,颇有起色。锡五三子绍凰,国学生,儒林郎,精于渔业,因以发家致富。绍凰之子百康,国学生,侯选军民府,诰授奉政大夫,尤致力经商,年入巨万,急公好义,名闻里巷。 咸丰八年,太平天国内讧,太平军一部南窜,直逼南雄城下,情势危急。莫百康为守城安民计,慨捐巨饷,募雄武军,以助绿旗守城,又亲率子侄街邻靴刀短服,登陴守望。四乡避乱入城难民来投莫家者,均空室安置,并赈以薪米。城终得以保存。至于地方义举,莫百康无不捐款助成。百康之子莫龄樟,增贡生,侯选同知,奉政大夫,继承父志,对扶危济困以及地方慈善事业,力行不倦。光绪四年,南雄大饥,米价翔贵,城中殷富囤积居奇,饥民聚众,白昼抢掠。雄州面临危难之时,独有莫樟龄挺身而出,与商绅州牧计议,挪借巨款亲赴赣南籴谷回雄平粜赈饥,民得以安。 民国时期,莫开琼、莫开瑶兄弟出众拔萃,为人所敬重。莫开琼,广东政法学堂毕业,历任中山大学讲师、广西南宁地方审判厅厅长、广东广西高等审判厅推事、庭长。并为广东法律界所推重,举为广东省律师公会主席。民国25年回雄后,抗战爆发,毅然出任南始两县的省参议员,积极推动抗战。他热心教育,于民国2年,在雄城创办女子小学。 莫开瑶,光绪癸卯举人,历任两淮盐运使协理、审计院协审官。民国14年,军阀在南雄拉锯混战,弄得商疲民困,全县已无田赋可征。因此,省府委任的南雄县长,迟迟不来上任,社会动荡不堪。在此情况下,莫开瑶以地方安定为重,署理南雄县长。虽然只有十八天,而此种临危受命的精神,令人钦佩。晚年莫开瑶以行医为业,治病救人,赞誉颇多。 作者:罗凯燊 |
原文 发表于南雄政府公众信息网 浏览:954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