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东莞德荫堂莫氏宗祠

莫氏家族变迁实录(2)

莫国胜

  <六>元明战乱
    公元十三世纪初,中国北部的蒙古族孛儿只斤氏忽然强大起来,建立了大蒙古帝国。蒙古大军横扫天下,世无其匹。短短几十年间疆土拓展千里,东到库页岛,西到莫斯科,南到中国南海诸岛,北达西伯利亚。兵威之盛,举世震惊。金国危亡之时,金帝守绪慨叹说:“祖宗传国百年,到我的手上断绝了。自古以来,荒淫暴乱之君导致亡国。我没有大错,却同这些亡国之君相等,这是我唯一的遗恨啊!”其实,在蒙古帝国面前,南宋皇朝也难逃厄运,又何论金朝呢?
    公元1271年,忽必烈汗改“大蒙古”国号为“大元”,迁都中元,公元1297年,南宋皇朝覆灭。
    元帝之初,大力推行汉法,其内容有四:
    一是建立年号,国号和礼仪制度,迁都中原;
    二是建立国家机构和职官制度,确立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三是实行劝农政策,恢复农业生产;
    四是承认和提倡以儒学为主体之汉族传统文化,设立国子学,推行汉文化教育。
    但是,汉法之推行必然会阻碍蒙古贵族传统之理财方法,因此朝中逐渐分为汉法派和理财派。由于这两派斗争存在,因此元朝建国四十多年还不能实行科举选士制度。
    元代又把国民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蒙古人为最高等,而南人为最低等。公元1314年始行科举,但名额极为有限,每三年只取50名汉人和南人。科举选仕只是从仕人员的很小部分。
    元代选才做官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根脚,即社会出身;二是吏进,即官府设吏,官员由吏员晋升;三是儒士,即儒生以贡授或科举选官。这三种途径中,以根脚选官最多,其次是吏进。由于选才的方法有欠公允,故元代统治极为昏暗。许多儒士终生苦学也不得为官,而许多不学无术之徒却又滥施官权,侵暴平民,造成很大社会矛盾。许多儒士郁郁不得志,只好化为笔墨,渲之于戏曲,或干脆隐居山林。所以元代出了许多奇人逸士和戏剧天才。
    大概是历代单传之缘故罢,宋末,十四世祖创业公给其子取名斗子,实在是希望莫氏家族能够从此而人丁大旺。斗子公为本族之十五世祖,配杨氏,居火岗老围。果不负所望,斗子公生月梅、月松、月柳、月柏四子。十六世祖又各生一子,即玉雪、玉皇、玉云、玉震。当十七世祖出生之时,元朝就要结束了。本族的几辈先祖就此在火岗度过了元朝的艰苦统治。
    明朝初年,各地土豪势力仍然很强,百姓生活依然艰难。此时,本家族已从一世宦大族分支为清流处士,再经多代单传,已蜕变为寒门小姓了。幸好,火岗围仅有莫氏族人聚居,生活还算安定。十七世祖玉雪公乃月梅之子,出子万、子敬二子。玉皇公乃月松之子,出子昌、子贤二子。玉云、玉震分别是月柳公和月柏公之子,皆无后嗣。观十八世祖之名,可见先辈仍然希望本族能够人丁兴旺,子敬孙贤也。
  十八世祖子万公配黄氏,出昆仕公;昆仕公配邓氏,出北溪;北溪配古氏,出怀居;怀居配杨氏,居崖山背及下园。十八世祖子敬配翟氏,失嗣。十八世祖子昌配杨氏,出昆礼;昆礼配叶氏,出明略、文略二子;明略失嗣,文略配翟氏,出隐居;隐居配刘氏,出襟玄、必康二子;襟玄则为本族之二十二世祖,他博学能文,却不应仕,独老林泉,成为当地有名之处士。十八世祖子贤公配谢氏,出昆智;昆智公配古氏,出北湖;北湖公配罗氏,出怀湖;怀湖任道经司,赠正一真人号,配聂氏,李氏,出真一、必成二子。襟玄公出尔光、尔超二子,襟玄与尔超居火岗,而尔光则为本族之二十三世祖,本族之黎村一世祖也。公居黎村旧屋围,时约明朝神宗万历年间。
  古人对隐于文章道学,嘉遁不出者,书曰“处士”,重纯儒也。对隐于泉石风流,志不移者,书曰“逸士”,重幽贞也。对隐于世治时变,解官不仕者,书曰“达士”,重明哲也。对隐于玄门净土,名利不贪者,书曰“居士”,重清修也。由此见,此时本族在火岗村的先人尤过着富足的生活。
  莫家自南宋莫鲁迁居今南海市西樵镇老村后,其后裔又分支广东恩平、阳春,再分支广东新会、四川成都及北京。此支莫姓族人在有明一代功名鼎盛,文人及为官者多如过江之鲫,莫家在新会更成会城四大家族之一。新会有句民谚说:“何刘许莫,无人敢戮,戮亲柯柴落。”(意指新会城何刘许莫四大家族,无人敢碰撞,一旦碰着就会被作斧头柄的柯木棍打到趴低。)新会所以成为广东历史文化名城,除梁启超等人的贡献外,其深厚之文化底蕴,莫氏族人也占一席之地。同宗东莞中堂镇招利村莫氏族人莫萍,明末迁居越南,其子莫登庸于明末即安南国王位,建北越莫氏皇朝,凡146年。
  
  <七>修真世族
  
  中国文化以伏羲为人文始祖,现代文化名人鲁迅先生曾说:“中华文化的根抵全在道家。”其实,又何止中国,即使远东的朝鲜和日本,其文化根抵也全在道家。朝鲜最早立国的朝代是中国商代遗族箕子,至今南朝鲜的国旗仍是以中华文化的太极阴阳和伏羲八卦为徽。而在日本,公元前2世纪秦朝道家修士徐福带领3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也带去当时先进的中华文化。公元4世纪末,日本人才开始用汉字记事,公元8世纪才开始有史书传世,而此时中国大陆已经是大唐盛世。中华道家文化和日本巫术文化结合,产生其本土宗教“神道教”,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便是供奉其天地山川土地之神和“民族英雄”(包括二战战犯)的地方。
  火岗村邻近道家圣地罗浮山,莫氏家族的先辈在火岗祖居地也产生了几位道家高真大德。
  道教祖师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中国古人对宇宙生成演化的精辟描述。现代科学的宇宙大爆炸学说也认为:宇宙源于虚无中无限高温的一点,此点发生爆炸,演变为正负两种属性的能量,此正负能量化合,产生构成万物的基本微粒,微粒结合正负能量不断聚合重组,最终形成中微子、J介子、正负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和分子等物,最后形成今天的宇宙万物。这是目前科学界公认最合理的宇宙演化学说。但中国道家学说早在2500年前则已提出此论,可见道家文化博大精深。
  什么是道?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之为名,日大;大日逝,逝日远,远日反。”就是说,道先天地而生,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中国道家认为,自宇宙开辟后,轻清之气上升为天,重浊之物下降聚合为地,道则贯穿宇宙万物,万物众生禀阴阳之气而生,人在天地之间生化,上取天精,下采地华,是天地之间万物之灵。
  道家又认为:人由肉体和精神组成,肉体是人的命身,精神是人的性身,二者合而称性命。肉体会死亡,而性身却不会灭亡。性由先天元神和后天识神组成,肉体只是性身历世的容器和工具,性的先天元神才是我们的真正主人,叫“真我”。修道所修炼的就是这个“真我”,故又叫修真。古人观天记时,并通过一些吐纳、服气、观心、坐忘等修炼,发现人体不断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并与大自然一起遵循道的规律。人体五脏之气运行一周(称卯酉周天),合于地球自转一周;人体内炁运行任督二脉一周(称小周天),合于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人体内炁于十二经脉运行一周(称大周天),合于地球绕太阳一周。道家因此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天地可以长生久视,故人若效法天地,也可得长生。道家因此而开发多种修炼长生的法门。古人把这种坚持“道”的理论而进行修炼的人统称“道家”,也叫修真者或修仙士,而修道有成的人称作“真人”,如太乙真人、正一真人等。
  道家学说在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一时,故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派修仙士徐福到东海求取长生不老的仙丹。
  道家学说在汉代仍然十分兴盛,道家“无为之治”的政治哲学思想,更培育了盛极一时的大汉文化。到东汉末年,修仙士张道陵创立修仙的专门组织——正一盟威道,这就是后世道教的来由。张道陵尊老子为教祖,号太上老君,而张又被后世尊为“辅汉天师”、“正一天师”,简称张天师。民间传说张天师奉太上老君之命,在四川治理蜀地八部鬼神、六大魔王,经惨烈激战,魔王鬼神们终于答应人鬼分途,阴阳隔离,不再危害人间。故民间盛传张天师为镇鬼第一人。
  道教虽尊老子为教祖,但道家学说并非老子一人所创。在老子以前,道家修炼成仙者大有人在,其中最著者如广成子、赤松子、轩辕黄帝、彭祖、吕尚等人。
  自道教创立后,道教便成为道家学说传承和发展的主要载体。经千百载发展,道家形成星、卜、医、相、山等道门五术。星术即天文历算阴阳之术;卜术即预测之术;医术即道医;而山术就是修炼长生之仙术。仙术中的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和远古沟通鬼神的巫术结合,产生道门仙术中的两大流派——丹鼎派和符录派。丹鼎派以修炼金丹为成仙的法术,包括外丹术和内丹术;符录派则以道门符咒为主要法术,借符咒利用天地之力以驱鬼神,类似远古时代的巫术。符录派以张天师创立的正一道为代表,此外还有茅山宗、上清派、神霄派等派别。但道教大部分时间都以正一道为道门正宗。
  北宋末年,皇帝宋徽宗任道教神霄派教主,号道君皇帝,可见道教在古代影响之大。道教发展到元代,全真道士邱处机见重于元朝皇帝,道门内丹派受重视,而正一道偏处南方,属汉人中的南人宗教,备受冷落。到了明代,朱元璋起兵于江南,为推翻元朝统治,朱重用南方道教正一派,压制北方道教全真派。但朱建国后不喜“天师”之名,因他才自称天子,而道教的领袖却称天师,故改称正一派的掌门为“正一真人”,官居二品,掌天下道教。到了清代,满人崇佛抑道,正一真人官阶由二品降至五品,故道门又发生分化重组,茅山宗、神霄派、上清派等道派并入正一道。
  道家认为,人的身体对应于天,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大自然的气轻清者上升为天,重浊者下降为地,人体内炁由肾水生发,沿督脉上升至头顶泥丸宫,再由泥丸宫经上腭沿任脉下降至命门穴。修真者不断在体内作气的搬运,叫运河车。一般而言,修真需经五个过程:筑基炼已、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筑基就是调理身体,令五脏之内的营卫之气充盈而生肾水;炼精化气就是以神光内照下丹田,使肾水中的元精化为内炁,内炁充盈就可破关展窍,打通任督二脉,称小周天;炼气化神就是将贮于中丹田的元炁运行于十二经脉,并以之培育元神,此循环又称大周天运行;炼神还虚就是修炼人体上丹田的元神,结合精气神三者而产生元婴;元婴炼就可寿千载,故元婴又称圣胎,是成仙的根本,随修为增加,元婴可出入人体,遇火不热,入水不沾,散则为气,聚则成形,入石无碍,遨游八极,元婴长至合体,则可托举法身,拔宅飞升,此为炼虚合道。
  道家以上修真法程,越到后面越为虚幻,且有不同的神通出现,故为世俗不解。道家认为:“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一气就是神,是混元能量,故无阴阳之辨,亦无五行之分,也就是宇宙最初的能量;阴阳二气就是现代科学所称的正负能量;“阴阳化合成三体”,是气生精的过程,道家称为元精,是人体生命之精华,非男子之精液,三体就是在现代科学所称构成万物之微粒;“三体重生万物张”就是精化形的过程,现代科学认为,宇宙万物都由一种密不可分的微粒组合而成。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与能量可相互转化,其质能转换公式如下:
  
  E=mC2
  (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
  
  因此,宇宙顺向演化可生物生人,而人若逆向修炼,则可成仙成神。顺则生人逆则仙,这就是修真理论的哲学根据。
  修真者洞察身体内炁的运行状况,气散则神消,当然就可预测自己的死期了。
  道家认为,修炼成神仙可得长生。现代科学狭义相对论认为:物质运动的速度越快,时间就越慢,物质运动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就静止为O。修炼成仙后,人就不是由元精所化的形体,而是宇宙诞生之初的能量体,故仙人能量体可与天地同寿。
  修真者炼化元神以容入虚空,与道合一,过程中当然可尽知“识神”历劫转世之种种现象记忆(假若有轮回转世的话),这些现象就是修真者修炼过程中所谓的心魔。以元神能量体光速的运动速度,当然也可尽知世事之演生变化了。这就是神仙能知过去未来的神通。
  神仙既是巨大的能量体,其运用能量产生阴晴雷电,当然也不在话下。能量体没有重量,聚散由心,故也可千变万化,瞬息万里。
  古代,中国修真者多如牛毛,而成仙者则寥寥可数。只是本族的多位先辈,在修真界亦有很大成就。
  神 霄 派 在 元 代 的 主 要 传 人 是 莫 月 鼎 。 关 于 他 的 名 字 、 籍 贯 及 生 卒 年 , 诸 书 记 载 不 一 。 《 历 世 真 仙 体 道 通 鉴 续 编 》 卷 五 曰 : " 月 鼎 真 人 姓 莫 氏 , 讳 洞 一 , 字 起 炎 , 浙 西 較 川 人 " 。 以 延 佑 庚 寅 ( 查 延 佑 无 庚 寅 。 庚 寅 为 至 元 二 十 七 年 , 1 2 9 0 年 ) 卒 , 卒 前 书 偈 曰 : " 七 十 四 年 明 月 , 也 曾 阴 晴 圆 缺 。今 日 大 地 光 明 , 三 界 虚 空 透 彻 。 " 书 毕 , 端 坐 而 逝 , 颜 面 如 丹 。 宋 濂 《 莫 月 鼎 传 碑 》 谓 : 讳 起 炎 , 入 道 后 , 更 名 沾 乙 。 自 号 月 鼎 ; 湖 州 月 河 溪 人 , 于 庚 寅 之 次 年 ( 1 2 9 1 年 ) 正 月 逝 世 ,寿 六 十 九 。 王 逢 《 莫 月 鼎 法 师 道 行 录 》 称 : 讳 起 炎 , 字 月 鼎 , 吴 兴 人 , 生 于 宝 庆 丙 戌 ( 1 2 2 6 年 ) , 卒 于 至 元 甲 午 ( 1 2 9 4 年 ) 。 《 苏 州 府 志 》 则 言 其 为 苕 溪 人 , 《 浙 江 通 志 》 说 为 钱 塘 人 , 明 王 圻 《 续 文 献 通 考 》 卷 二 四 三 则 曰 为 归 安 人 , 陆 容 《 菽 园 杂 记 》 卷 十 又 称 其 为 湖 州 人 , 殁 于 苏 州 。 以 上 记 载 纷 纭 歧 异 , 莫 衷 一 是 。
  
  莫月鼎若是归安人,则可能是莫君陈的后人或族人。我以莫月鼎在世年代刚好与本族16世祖时代相近,而莫氏后世又多传月鼎道法,故怀疑莫月鼎实为火岗村16世祖月梅、月松、月柳、月柏中之一人。此乃疑义,并非定论,望勿贻笑方家。科举失意而转修丹道之人,起始通常会隐姓埋名(为表孝道,姓虽不隐,而名字常改)。想莫月鼎落魄隐修之时,又岂会通告真实籍贯?而梅松柳柏都属木,五行木生火,故改名起炎,即火初生之意,起炎一名恐怕也与火岗村之名有关。南宋时都城是浙江省的临安(即杭州),文献记载莫的籍贯是浙江省多处地方,莫成名后的行止也多在浙江,照理应不会弄不清楚莫的籍贯。显然,莫月鼎在刻意隐瞒他的真实出身。
  莫 月 鼎 出 身 宦 族 , 祖 、 父 在 宋 时 皆 为 显 官 。 幼 习 科 举 , 三 试不 利 , 乃 弃 家 为 道 士 。 初 入 四 川 青 城 山 丈 人 观 , 从 徐 无 极 受 五 雷 法 。 又 闻 南 丰 邹 铁 壁 得 王 文 卿 斩 勘 雷 书 , 秘 不 外 传 , 乃 委 身 童 隶 事 之 , 终 获 受 其 《 九 天 雷 晶 隐 书 》 。 于 是 " 召 雷 雨 , 破 鬼 魅 , 动 与 六 合 。 虽 喜 笑 怒 骂 , 皆 若 有 神 物 从 之 者 。" 因 此 名 重 当 时 。 对 此 , 《 历 世 真 仙 体 道 通 鉴 续 编 》 卷 五 亦 曰 : " 生 而 聪 慧 , 英 敏 过 人 , 酷 慕 道 法 神 仙 家 之 说 , 乃 与 同 郡 西 聎 沈 震 雷 真 人 , 同 师 事 铁 壁 邹 真 人 , 得 侍 宸 王 真 君 《 九 天 雷 晶 隐 书 》 , 由 是 名 著 当 时 。 至 若 会 稽 混 融 韩 公 , 钱 塘 杨 和 玉 蟾 川 诸 公 , 望 重 当 代 , 为 道 法 所 宗 , 皆 炷 香 座 下 , 由 是 道 法 愈 重 。 真 人 落 魄 无 家 , 随 所 寓 而 止 焉 , 求 其 道 者 甚 众 。 往 往 遗 世 绝 俗 离 伦 , 饮 酒 辄 醉 , 自 乐 天 真 。 其 接 门 人 多 致 叱 咤 , 试 其 诚 怠 之 心 而 进 止 之 , 有 不 堪 者 中 道 而 废 。 "
   据 宋 濂 《 莫 月 鼎 传 碑 》 言 , 宋 理 宗 宝 佑 戊 午 ( 1 2 5 8 年 ) , 浙 河 东 大 旱 , 马 廷 鸾 方 守 绍 兴 , 迎 至 月 鼎 , 月 鼎 建 坛 祷 之 , 雨 立 至 。 理 至 闻 之 , 赐 诗 一 章 , 谓 其 为 神 仙 。 《 苏 州 府 志 》 亦 说 : " 精 于 持 练 , 动 与 神 合 , 时 愤 世 嫉 邪 , 托 狂 于 酒 , 信 笔 涂 墨 , 出 诡 秘 语 , 人 莫 能 晓 。 宝 佑 秋 , 越 守 马 光 祖 致 之 祷 雨 , 雨 应 声 至 。 理 宗 赐 诗 赞 。 "
   入 元 , 世 祖 至 元 己 丑 ( 1 2 8 9 年 ) , 遣 御 史 中 丞 崔 緒 求 异 人 于 江 南 , 物 色 获 之 , 世 祖 召 见 于 滦 京 内 殿 。 问 曰 : " 可 闻 雷 呼 ? " 月 鼎 对 曰 : " 可 。 " 即 取 胡 桃 掷 地 , 雷 应 声 而 发 , 震 撼 殿 庭 , 世 祖 为 之 改 容 。 复 命 请 雨 , 雨 立 致 。 或 谓 令 祈 雪 , 立 验 。 世 祖 大 悦 , 厚 赐 之 , 不 受 。 寻 有 旨 俾 掌 道 教 事 , 则 以 老 耄 辞 。 遂 给 驿 南 旋 。 于 是 踵 门 求 授 道 者 益 众 , 有 疾 患 求 治 者 , 或 书 符 书 与 之 , 或 嘘 气 授 之 , " 无 不 立 验 " , 人 常 称 之 为 " 莫 真 官 " 。 世 祖 至 元 末 逝 世 于 苏 州 。 所 得 王 文 卿 秘 籍 , 一 如 邹 铁 壁 , 不 轻 授 人 。 得 其 传 者 , 唯 王 继 华 与 潘 无 涯 。 " 继 华 授 张 善 渊 , 善 渊 授 步 宗 浩 , 宗 浩 授 周 玄 真 , 皆 解 狎 雷 致 雨 云 , 而 玄 真 尤 号 伟 特 。" 《 仙 鉴 续 编 》 亦 记 载 曰 : " 至 元 丁 亥 ( 1 2 8 7 年 ) 被 召 赴 阙 下 , 符 法 阐 扬 , 雷 雨 在 指 顾 之 间 , 一 时 名 动 京 师 , 奔 走 后 先 者 如 云 如 堵 , 有 不 远 千 里 及 门 而 求 道 者 , 有 奉 束 脩 五 十 缗 , 师 受 之 。 一 日 袖 之 而 去 , 遇 洒 肆 陋 者 乃 入 , 见 贫 寒 者 济 之 , 有 老 病 孤 弱 者 必 以 物 与 之 , 及 晡 而 还 缗 皆 罄 矣 。 门 人 中 有 道 材 法 器 者 , 辄 循 循 以 进 之 。 其 于 雷 霆 之 奥 , 发 扬 底 蕴 , 开 示 来 学 者 多 矣 。 使 者 一 符 形 , 每 授 门 人 , 各 有 不 同 , 是 乃 真 人 自 立 法 以 证 派 源 , 考 其 玄 微 , 同 归 一 致 。 自 侍 宸 王 真 君 演 道 以 来 , 惟 真 人 与 西 埜 沈 真 人 二 派 , 支 流 衍 迤 , 盛 于 西 江 , 昌 于 东 吴 , 扶 教 泽 民 , 莫 有 甚 焉 。 "
  
  莫月鼎之后,"五雷道法"曾在道门广为传授,但后来却成为正一派的雷法至宝,是掌门正一真人的专用法术。行"五雷道法"者,须以道术为本,法术为用。道行深厚则雷雨一招即至,晴雨由心,故行法者必为内丹修为深厚之士。莫月鼎有一首《满江红》词大致透露"五雷道法"的行功要诀,词日:
  法在先天,玄妙处、无言可说。其要在、守乎中正,灵台莹彻。太极神居黄谷内,先天气在玄关穴。寂然不动感而通,凭刚烈。运风雷,祈雨雪。役鬼神,驱妖孽。只此是、非咒非符非罡诀。寂定神归元谷府,功成行满仙班列。玩太虚、稳稳驾祥云,朝金阙。
  (笔者注:五雷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能量。在人身之中,东方肝木,西方肺金,南方心火,北方肾水,中间脾土。)
  明清时代,府州县三级地方政府分别设立道纪司、道会司、道正司等职级,本族二十一世祖莫怀湖有幸在明代担任正一派的掌教,受赠"正一真人"号,并担任省级道教领袖--道纪司。
  正一真人的封号是张天师一脉的世袭爵号,2000多年来都只由张氏世袭,期间偶有封赐别姓之杰出弟子,袭封者也须改姓张氏。因此,今天也无法知道莫怀湖是第几代天师。
  从莫怀湖两位儿子的名字,一名"真一",一名"必成",可知他早年醉心于内丹修炼。真一是道家术语,也就是真一之气,即宇宙诞生之初的混元一气。
  莫怀湖之后,本族二十七世祖莫金儒、二十八世祖莫振宗都担任道教的候选道纪司。
  道家五术中的星术,在明清时代的政府机构设立司天监和阴阳学训术等职。阴阳学训术是县级署员,掌天文、历算、数学等事,需定期到司天监轮任供职,平时则在道教上清宫等地办公。本族自二十二世祖莫真一以下,共有6人担任阴阳学训术一职,可谓家学渊源。
  而道家五术中的医术,则有三十世祖鸾翲公、冠群公等继承。
  或许莫家在这一时期出现太多修真者的缘故,族人笃信道学,故人丁发展不大,连祠堂对联也充满道家风味。其对联如下:
  (1)竹影松涛传道趣,花香鸟语透神机。
  (2)祖德仰当年,秀拔香绵延世泽
  神恩垂此日,灵钟道显荫家风
  其他同时代的莫姓修真者还有:莫洞觀,广西容州人,居羅浮山石洞,不知何年入山,也不知其歲數,山中父老有八九十歲者,皆自信少年時就已見過他。南宋理宗年間,人們仍見他豐姿不異於昔,精力旺盛,登山如飛,遇飲而飲,遇食而食,有時又辟穀數日不食。不避寒暑,蕭然一菴,傍無侍者相隨。經常夜坐在飛雲頂石巖間,有虎侍其左右,並不叱遣。多有貴宦人士入山求見,皆不遇。
  后人在原罗浮道士莫洞观修道处建"广莫庵",莫仙去后,史东岩捐金营建,成于南宋绍定五年(1232)。唐人呂洞賓的一首詩維妙維肖地寫出羅浮道士的逍遙形象:
    羅浮道士誰同流,草衣木食輕王侯。
    世間甲子管不得,壺裡乾坤衹自由。
    數著戰棋江月曉,一聲長嘯海天秋。
    飲餘回道治歸路,遙指白雲天際頭。(《羅浮道士》)
  
    道学今天虽已式微,但其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火岗村距罗浮山仅二十里之遥,莫氏家族的修真者在修炼养生的同时,坚持性命双修,故族人中一直有内家拳术流传。到了清末,有族人将拳术外传,于是产生了南拳五大名家之一--莫家拳。
  
  <八>南拳名家
  
  佛家修性,道家先修命,后修性,进而性命双修,借假修真。故佛道两家的修真者最终目标都一样,即修炼真我--性,以期成佛成仙。修真者在长年修炼打坐时,为了锻炼身体,将内炁与搏击之术结合,就产生了内家拳。故世传内家拳术除讲究搏击技巧外,还需注意真气的内修运行,否则不足以伤敌。
  传说中国北魏时期,南天竺高僧达摩以一根芦苇渡过长江,然后面壁九年,影入石岩,最后在河南崇山少林寺开创禅宗一派。又传说南北朝时的宋代,佛门高僧杯渡禅师常坐木杯云游四海,至今在香港屯门的青山(又名杯渡山)尚有杯渡禅寺,杯渡仙迹多处。这些都是修真者修炼后的神通。
  少林寺为了广传佛法,在全国开设了10家分寺,福建省莆田少林寺就是其中一家,即俗世所称的南少林。明末清初,郑成功败退台湾,他派手下谋士陈近南到大陆成立地下组织天地会,并以南少林为基地开展反清复明事业。清雍正年间,清兵火烧南少林,住持至善禅师等人逃出,并在岭南一带授徒,形成清代南拳盛世。
  南拳是中国武术一大流派,以广东的五大名家为代表,即洪、刘、蔡、李、莫。莫就是莫清骄,其它各人分别是洪熙官、刘三昭、蔡九仪、李锦纶。
  莫家拳是廣東五大名家之一,传说創自莫達士。据闻莫達士曾學藝於福建少林寺至善禪師,技成後返回火崗村,因火崗村全為莫姓族人,於是開宗創派稱為"莫家拳"。莫達士以武名世,后为保境义士,乡举,梅州乡进士。"莫家拳" 早期不外傳,只傳給族人,向来养在深闺人未识。到莫亮、莫清骄等人将拳术外传,才创下"南拳五大名家"的称号。現在,東南亞、香港、歐美等地也有莫家拳之精英人士。
   〔一傳〕傳於有潼湖打仔之稱的莫定儒、莫亮儒及莫大昌(即莫清骄)。
   〔二傳〕石水口村莫黎勝、莫林、莫延年,元岡村陳堂公,徐屋村徐皮鐵。
   〔三傳〕莫亮、火岡村莫群亨。
   〔四傳〕莫鍚計(1957年莫在廣州擂台比賽榮獲冠軍)、莫丁貴(1935至1943年期間任教於星洲)、林蔭棠(學自莫亮,其子林仲文曾任教於廣州二沙頭武術館,林仲偉則是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林蔭棠當時常與龍形派之林耀桂,白眉派之張禮泉互相鑽研武術)、莫創(居香港流浮山)、莫海(1949年曾任教元朗山下村)、東山村姚立、姚逢潤、莫龍富、姚裕。
   〔五傳〕在香港有莫坤雄、莫炳揚、莫德裕、張永輝、黃華安;大陆有林仲文、林仲伟等人。
   〔六傳〕姚大東(現任香港中國國術總會副主席及多間中小學龍、獅藝國術班總教練),另還有多人在國內教授。
  莫家拳成為廣東五大名家之一,是以腿法見稱。腿法有撐雞腳、穿心腿、虎尾腿、釘腳、卦眉腿、截肘鐮腳、後蹬腳、凌空雙側踢腿等。
  它的基本理論是"一腳勝三拳,手長尺七,腳長三尺,放長攻擊,凌空飛踢,拳重百斤力,腳重千斤力。"拳法特點為手法緊密,攻防結合,拳勢勇猛,剛勁有力, 步法靈活,長短配合。
  有歌訣曰 :"拳行如虎勢,腳踢似龍威。身靈步活力,長短勁俱齊。"
  莫家拳有二十多套拳。拳種有黑虎拳、豹拳、箭拳、串花拳、莫家拗断灵芝手、人字椿法,棍法有釣魚棒、龍虎棍、鳴州棍、二郎棍、打單枝、盤龍棍、莫家大鈀等。
  二十六世祖莫达士生三子,长乔锡,次定儒,三亮儒。定儒精通武术,因火岗村在潼湖岸边,故号称"潼湖打仔",恩赐登仕郎(正九品官)、候选州司马;亮儒赋性刚劲,兼收武备,名闻四乡。定儒又生三子,赋性刚正义重,授修职郎(吏员出身正八品)、外省州左堂等职;定儒孙莫鸾翲,精于歧黄,远赴西藏,精修密宗佛法,著《藏芗述录》传世;亮儒三子尧璋,赐登仕郎,四子瑞璋,术卜易命理,兼收武备。莫达士之兄莫硕士,号华岳,赐登仕郎,子通儒亦赐登仕郎,孙莫振蛟,曾孙莫礼杨赐修职郎,这些人都精通"莫家拳"。外间有传言,莫家拳由海丰人莫蔗蛟始创,可能是莫硕士之孙莫振蛟的音误也。(客家口音,莫蔗蛟与莫振蛟相近)
  清末,莫家拳已在东莞及珠三角等地广为传授。
  小时候听乡亲谈及,莫家拳名家莫大昌(又名莫清骄),一个扫堂腿可以打断10条栓牛桩。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啊?又传说,莫清骄以黑纱蒙眼,俯伏在地,任由攻击者从各种方向攻击。而莫清骄则有如目见,闪躲自如。莫家拳的创派人莫达士,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莫氏家族最多修真者的年代。因此,我怀疑早期的莫家拳传人都是内功修炼者,而莫家拳根本就是内家拳。那些不出世的隐者才是莫家拳的真正高手。
  莫闰秀,清代归善(即今惠阳)火岗村人,隐世武师,在邻近的东莞桥头镇义和墟开缸瓦店营生。武林正派弟子,学武首重武德,绝不峙强凌弱,自律极严。《族谱》记载,曾有莫姓子弟峙武明火执杖,最终被其父生生束死。
  时桥头墟兴盛,镇内有码头、墟市、天主教堂、武馆等等组织,各色人等混杂。莫家拳作为一种正统拳术,当时正在东莞等地流行,拳法善用腿,器械有棍术、莫家大钯等等。有武师梁一虎(一说梁黑虎)者,东莞常平梁屋人,不知习自何门何派,也在桥头镇径贝村开馆授徒。
  不知是莫拳名气影响梁师傅的授业生涯,还是自峙武艺过人?一日,梁一虎到缸瓦店买货,左挑右捡,就是没有满意的。只见梁一虎拿起一只茶壶,两指一捏,壶嘴就碎裂了,摇头叹说:“质量太差了”。转身取起一个瓦煲,用力一抓,煲柄又烂掉了,梁一虎又说“质量不行”。不半晌,缸瓦店的瓦煲瓦缸茶壶等货已大半被抓坏。店主莫闰秀见状,便知梁一虎故意生事,恳求别用武力、照顾放行。可梁一虎就是不承认武力破坏,一个劲的说是货物质量差。店主莫闰秀知其捣乱,千万地赔不是,就是不被放行,除非答应与其比武。闰秀自认不如,可梁一虎还是不答应,输蠃也要比一次。闰秀再说,刀枪无眼,恐有失手误伤,梁一虎说打死不论。于是,两人在墟市贴一告示,定于某月某日在桥头镇东江河畔比武,生死不论。为何要在河畔比武?其实梁一虎武艺不差,又在桥头开馆,弟子众多,闰秀恐其弟子报复,于是选择河畔比武,过河则可返回火岗村。
  比武之日,东江两岸果然人山人海、驻足观看。武场有提供的刀枪器械,梁一虎抢先取了把大铁钯(也叫莫家大钯),莫闰秀取了根单枝大茅竹(也有说是盘龙棍)。双方对峙良久,谁也不肯先动手。忽然,闰秀虚引,一虎以为有破绽,举钯攻来。谁知闰秀举起茅竹照着钯齿一戮,钯齿钻入空心的茅竹而不得脱(有说是钯齿钉在了木棍上)。跟着,闰秀飞起一脚,踢中梁一虎胸部,顿时断其肋骨三根、伤及内脏。
  胜负已分,闰秀取出丹药一丸,对梁一虎说:“服下这丹药,尚可回家见家属一面,交待后事。不服,半途必死。”梁一虎负气不肯服药,从桥头墟往西返回梁屋村,谁知行至半途(桥头大州村横档岭附近),终于伤重而亡。
  “回马枪”一说可能许多人都听说过,就是马战中的双方,其中一方败走或诈败,待到另一方将要追至时,突然回马一枪。此时因为双方距离太近,而另一方又在快速接近中,一方以“有心”算“无心”,而另一方因为来不及闪避,常常就会反胜为败,端得利害。而莫家拳中也有一招“虎尾脚”,功效与“回马枪”有异曲同功之妙。此招暗藏杀机,不到不得已不用,乃莫家不传之秘。说起此招来历,还有一些辛酸往事。
  练武需要摆姿势,所以广东人把练武称作练架式。而两人过招对练,或者不是很正式的比武、拆招,就是来来往往的走架式,简称“走架”。所以,“走架”其实就是非正式的“比武”。据传,在莫拳的历史中,莫家有一不肖之徒学艺有成。因师门严律,此徒行事多有不便,欲借机暗伤其师。一日,劣徒暗示祖师,欲与其拆手。当时,祖师年事已高,挡不得劣徒狂轰滥炸式的进攻,于是心生一计,诈败跌倒在地。劣徒以为祖师体力不支,急欲上前伤敌。谁知劣徒刚刚靠近,祖师已经暗中起脚,痴如虎尾倒卷,将不肖之徒踢出丈外。。。此招后经祖师们的多次演练修改,于是便成为暗藏杀机的绝招。
  据传清代光绪年间,东莞大州村人莫雄谋在北京参加武举进士科考试。只见他手舞关刀,飒飒作响,时而双手舞刀,时而单手抓刀,凌空飞踢,风驰电掣,只见刀光,不见人影,博得观众掌声如雷。忽然关刀失手,刀从腰背脱落,情势十分危急。说时迟那时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莫雄谋将右脚向后使劲一翘,出现鬼脚一招,把关刀踢上头顶,两手接住关刀继续飞舞不停。舞刀完毕,皇帝好奇地问:"莫进士,刚才刀落身后,又用后脚踢上来,是何招式?"莫雄谋朗声答道:"这叫魁星踢斗,是我家传绝技。"皇帝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莫雄谋也因皇帝称他莫进士,就于当年中了进士。从此,江南武林各派就有了"魁星踢斗"一招。这一招的出处有多种说法,其中就有嘉庆佛山武状元姚大宁和光绪东莞武进士叶竹庄。但以招式而论,此招重在脚踢,应是莫家拳无疑。
  清末民初,东莞桥头镇石水口村有名拳师,叫莫林盛。他身材矮小,却脚力过人,尤其是那招“冲天脚”,无人匹敌,因此人们又叫他“冲天脚”林盛。
  某年,莫林盛在香港一码头当教头,适逢一名番鬼佬在香港摆擂台。他经不住徒弟们的怂恿和激将,带着一班徒弟前去打擂。
  番鬼佬满脸横肉,粗壮得像头狗熊。莫林盛与番鬼佬经过一番恶斗,最后诈伤倒地,以一招“冲天脚”将在擂台扬威已久的番鬼佬踢得脑浆迸射、五孔出血而死。
  莫林盛一脚踢死番鬼佬的事当时惊动港九,中国人扬眉吐气。“冲天脚”打擂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
  胡须容,又名莫镜湖,清末民国东莞桥头镇大洲村人。因长着一把络腮胡子,酷似《水浒》中的鲁志深形象,又名字中带一个“湖”字,因名胡须容。
  胡须容受过不低的正规教育,用农村人的话来说,就是读书读出身了。他早年为国民党做事,走南闯北,到过海南、江西、福建、上海、南京、四川等地寻访名师,后来任东莞茶山中学教师。东莞茶山南社村,因清代出过几个武进士、武举人,所以民风尚武。解放初期,胡须容就在南社村开馆授徒。后来年老,胡须容就回到家乡安度晚年,间中也指点村中子弟习武。
  莫家拳走的是南派拳术路子,拳势勇猛,通常出拳吐气开声,以气助力,以声助威,脚踏则地动山摇,拳出则虎虎生风。可是,胡须容不是。他虽然也习莫拳,但经多年寻师访友后,出拳一点气势也无,与常人无异。骤然相处,你不会发觉他是一个武林高手。他很少与人交手,可是说到武艺,村人还是认为以他为尊。村中人谈兵论武,胡须容就常常以筷子作道具,演示攻防变化之道。大概他与林荫堂交过手,所以就告诫学武的子弟说:“石龙林荫堂很硬手。”(注:林荫堂,东莞谢岗林屋边人,武术界南国五虎将之一,其父在石龙开米铺。)
  胡须容还有一手绝活。农村人常常往家中墙壁钉钉子,用作挂物之用。胡须容不用锤子,手掌一拍,钉子就钉进去了。过去落后,农村并无拖鞋等物,日常穿的都是木履。木履就是一块脚掌大的木扳,上面钉上套脚用的软布、软皮或软胶。胡须容不用锤子,拿起钉子一按,钉子就进去了。村中跟他学武的子弟大讶!问他怎么做到的?他就说从丹田运气到手指,手就不会受伤。接着,又教那子弟如何趟在床上,早晚从口鼻吸气到丹田养气。只是,内气的修炼是要悟性的,农村孩子怎么也炼不出内气来,只好作罢。但是,村人对他这一手绝技更加佩服不已。胡须容说,他见过更加利害的高人。在海南,有个人可以飞檐走壁,踏波而行,而鞋面竟然不湿;在四川,他还见过一个高人,可以手发飞针,射杀一头百多斤重的成年母猪,而飞出去的针竟然可以凌空收回。
  高州人莫桂兰是南拳名家黄飞鸿的第四任夫人。莫桂兰据说也幼年习武,人称双刀侠。黄死后,莫桂兰在广州、香港等地开馆授徒,后担任香港电影最早期的武术指导。
  到了民国,我伯祖煟林公亦以教授莫家拳为业。据闻煟林公不曾正式拜师学艺,却敢在香港九龙及东莞清溪等地设馆授徒。伯祖灿林公与煟林公原是亲生兄弟,后因石庇祖无后,于是灿林公出嗣石庇。石庇祖长年在外,走南闯北,于是筵师专职教授灿林公莫家拳。而煟林公以兄弟之宜,常在练武场观看,故也修习不少。
  我族莫姓人自明末从火岗村迁来黎村居住后,因两村相隔仅数里之遥,故族亲仍时相往还。煟林公就喜欢与火岗村来的族亲交谈来往,并经常回访。他就是这样,东得一鳞,西得一爪,如此便学会了莫家拳。煟林公心灵手巧,时人无出其右。据说他很会舞狮(这是近代拳师的必修课),也很会糊麒麟狮子头,无论多大的麒麟或狮子头,他都可以糊出来,现在东莞清溪一带的民间传统工艺--麒麟狮子头也有他的一番贡献;据说村里曾组织唱大戏(即演粤剧),但又缺少戏服,煟林公就用各种颜色的纸张裁制戏服,竟然做得唯妙唯俏;他又生性豪迈,村里组织的唱大戏,他就喜欢担演山大王、侠客等角色,并把角色演得活灵活现。由此,他在村民中获得了"大王刀"的美誉。
  据说某年他在东莞清溪开馆授徒,有一李姓拳师先他在此开馆,于是李拳师便来踢馆。初,伯祖煟林公不愿与他较量,就派了二徒弟上场比试。很快,二徒便被李拳师击倒,煟林公只好派大徒弟上场。但最后,大徒弟仍敌不过李拳师,伯祖煟林公只好亲自上阵。
  据说林公在两位徒弟上场比试的时候已经看清对方的家数。
  林公手执莫家大钯对李拳师说:"李师傅小心了。"说完便向李师攻去。
  李拳师举手欲还击,伯祖却半途退了回来。
  林公又举起大钯对李拳师说:"李师傅小心了。"说完又再次向李拳师攻去,可是攻到半途,林公又虚仿一招,退了回来,李师又白准备了一次。
  林公第三次举起大钯对李师说:"李师傅小心了。"
  大概李拳师也想摸清伯祖的家底,故不主动攻击。当林公发起第三次攻击时,李师以为伯祖又是虚招,故就不作准备。谁知此时伯祖并不用虚招,而是真的攻了下去。李拳师失了先手,手忙脚乱,没几招便被林公伤于钯下。
  李师败退后,按江湖规矩是不能再向煟林公寻仇的。但煟林公却担心李师邀人助拳,于是便把清溪武馆协了业。
  煟林公回到家乡黎村后,耐不住那清闲日子,又跑到香港谋生去了。可是,此时蒋界石刚败退台湾,大量国人涌入香港,谋生越发艰难。到了土改时期,林公从香港返回大陆分田分地,到了公社化时期,林公又跑香港开武馆去了。此后,大陆政府封锁国境,人民不能自由出入,林公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老死香港。
  几乎每个在外谋生的莫氏族人都习过莫家拳。
  煟林公胞兄莫灿林,后出嗣石庇。此时莫家在黎村世代行医,并开"五福堂"药店济世。灿林公幼好堪舆之学,并有很深的造诣。灿林公经常翻山越岭,寻龙点穴,为保野外求生,他也精修莫家拳。成年后,灿林公到广州开设药店,遍地寻师访友,常行走广州与黎村之间。某年灿林公双手携行李从广州火车站步出,有惯偷欺公无余手防备,就由正面抢夺灿公别于胸前的自来水笔(时自来水笔国内无法生产,故是泊来的奢侈品)。公立地不动,待惯偷近身,一个莫家"穿心腿"便将惯偷踢出五六米外。惯偷的同伙从侧身攻来,却被踢于脚下,有同伙又从身后抱住灿林公的身体,不料灿公一个矮身,一脚又后踢过顶,正中小偷脸门。灿公立地片刻,冷眼旁观,小偷终不敢近身,于是扬长而去。国共内战时期,人心思乱,社会动荡,有流匪时常打劫商号,灿林公就在广州市其药店所在地组织民团,教授莫家拳以自保。
  小时候常听家中长辈谈论一些莫家拳的事迹,对莫家拳仰慕不已。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火岗村的族亲又来寻本族人去里练武,奈何族人早被改革开放的金钱大潮迷惑了,什么也顾不上。我当时长年在外求学,也没顾上。到九十年代,老一辈的拳师都死了,莫家拳的发源地火岗村再难见到武人的身影。
  
 浏览:1355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12/23 17:35:5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迭名莫老爷家史(收藏于2010/6/25 13:49:40
莫国胜岭南文化名片----莫宣卿(收藏于2010/6/25 13:47:23
莫国胜广西灌阳莫氏是东莞莫氏分支(收藏于2010/6/25 13:44:56
封开莫状元府筹建组重建金楼莫宣卿状元府情况通报(收藏于2010/4/16 15:03:33
莫洁祯广西藤县莫姓氏族藩衍概况(收藏于2010/2/10 23:17:13
陈永正诗书琴印 妙绝岭南---记莫仲予先生(收藏于2010/2/10 23:15:02
欧广源耕耘不辍 求索不止(收藏于2010/2/10 23:12:48
佚名清末医家莫枚士(收藏于2010/2/10 22:59:01
海南省莫氏宗亲联谊会海南省莫氏族务简报(第2期)(收藏于2010/2/10 22:55:45
记者 卢丽涛桥头大洲:传承莫家拳的地方有点“侠气”(收藏于2010/2/10 22:51:3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莫国胜莫氏家族变迁实录(1)(访问27694次)
莫国胜整理莫氏族谱目录(2)(访问16519次)
莫国胜莫氏家族变迁实录(3)(访问13632次)
莫国胜莫氏家族变迁实录(2)(访问13551次)
莫氏仝仁莫氏族谱序(访问11318次)
莫国胜整理莫氏世次(访问10970次)
莫国胜广东历代莫姓名人介绍(访问10023次)
莫洁祯广西藤县莫姓氏族藩衍概况(访问8626次)
莫国胜广西灌阳莫氏是东莞莫氏分支(访问8347次)
莫国胜莫氏家谱前言(访问8117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莫沛霖文选评论(评论于2023/2/18 17:55:2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2/6/25 23:00:40
QQ956252679文选评论(评论于2020/11/9 13:06:49
访客莫家兴旺(评论于2020/3/5 13:12:33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8/7 7:18:23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