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李颀[唐]·七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戌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 先拂商絃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珠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释】颀,东川人,开元十三年进士,调新乡县尉。有集传于世。 题解:按:品禀注:唐史,董庭兰善鼓琴,为房琯门客。天宝五载,琯摄给事中。增韵,弄戏也。此疑赠庭兰兼寄次律也。 蔡女:蔡琰(文姬)。 胡笳声:史记乐书:胡笳似悲栗而无孔,后世鹵簿用之。伯阳避入西戎所作。卷芦叶吹之也。蔡琰别传:琰字文姬,先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汉末为胡骑所获,在左贤王部伍中。春月登胡殿,感笳之音,作胡笳十八拍,为琴曲以见志。按:大胡笳十八拍,号沈家声。小胡笳十九拍,号祝家声。旧唐书音乐志:丝桐惟琴曲有胡笳声。 烽火:史记司马相如传:烽举燧燔。注:索隐曰:纂要云,烽,见敌则举。燧,有难则焚。烽主昼,燧主夜。西阳杂俎: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汉书:烽火通於甘泉。 大荒: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是谓大荒之野。 阴沉:文心雕龙: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 商絃角羽:古以宫商角徵羽为五音。列子:郑师文从师襄游,柱指钩絃,三年不成章。师襄曰:子可以归矣。师文曰:且小假之以观其后。无几何,复见师襄,曰:子之琴何如。曰:得之矣,请尝试之。於是当春而叩商絃,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絃,以激夹钟,温风徐迴,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絃,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沍。及冬而叩徵絃,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师襄乃抚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邹衍无以加之。 摵摵:芦谌诗:摵摵芳叶零。 神明:晋书:束先生,通神明。 深松:宋武帝诗:深松朝已雾。 窃听:史记:秦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然左右多窃听者。范睢恐,未敢言内而先言外事,以窥秦王之俯仰。 百鸟:张翰诗:百鸟互相和。 嘶酸:陆厥诗:君不见孤雁关外发,酸嘶度杨越。 雏雁:孙楚笳赋:若夫广陵散吟,五节白紵,太山长曲,哀及梁父。似鸿雁之将雏,乃群翔于河渚。 胡儿:胡笳十八拍:不谓残生兮却得选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 乌珠:按:王阮亭古诗选:沈归愚选全唐诗:皆作乌孙。史记大宛传: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汉书西域传:乌孙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公主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部落:晋中兴书:胡俗以部落为种类,屠各最豪贵。 逻娑:今西藏拉萨市。唐书薛仁贵传:吐蕃入寇,命为逻娑道总管。按:逻娑,吐蕃城名。 沙尘:十真记:兰沙之地,去中都万里,沙如细尘。 木末:屈原九歌:采薛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说文:木上曰末。 呦呦:诗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按:自幽音至堂下,皆状其琴之声也。 长安:汉书地理志:京兆、县、长安,高帝五年置,惠帝元年初城,六年成。按:长安,在陕西西安府。长安县,唐所都也。 掖垣:房琯任给事中,属门下省。唐书权德舆传:左右掖垣,承天子诰命。禁中有东西两掖垣,乃禁墙也。 凤凰池:凤池,因接近皇帝之故而得此名。晋书:荀勗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后为尚书令,甚罔罔怅怅。或有贺之者,勗曰:夺我凤凰池,何贺耶。按:中书地在枢近,人谓之凤凰池。 青琐门:汉书:仪,黄门郎日暮入,对青琐门拜。宫阁簿:青琐门在南宫。汉书元后传:曲阳侯根,骄奢僭上,赤墀青琐。师古注:青琐者,刻为连环文而青塗之也。 脱略:谢尚传: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 【韵译】 当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弹奏此曲总共有十八节。 胡人听了泪落沾湿边草,汉使对着归客肝肠欲绝。 边城苍苍茫茫烽火无烟,草原阴阴沉沉白雪飘落。 先弹轻快曲后奏低沉调,四周秋叶受惊瑟瑟凋零。 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深林鬼神也都出来偷听。 慢揉快拨十分得心应手,往复回旋仿佛声中寓情。 声如山中百鸟散了又集,曲似万里浮云暗了又明。 象失群的雏雁夜里嘶叫,象胡儿恋母痛绝的哭声。 江河听曲而平息了波澜,百鸟闻声也停止了啼鸣。 仿佛乌孙公主远怀故乡,宛如文成公主之怨吐蕃。 幽咽琴声忽转轻松潇洒,象大风吹林如大雨落瓦。 有如迸泉飒飒射向树梢,有如野鹿呦呦鸣叫堂下。 长安城比邻给事中庭院,皇宫门正对中书省第宅。 房琯才高不为名利约束,昼夜盼望董大抱琴来奏。 【评析】 全诗写董大以琴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意在描摹琴声,明以赞董大,暗以颂房。 全诗巧妙地把董大之演技、琴声,以及历史背景、历史人物的感情结合起来,既周全细致又自然浑成。最后称颂房,也寄托自身的倾慕之情。诗以惊人的想象力,把风云山川,鸟兽迸泉,以及人之悲泣,人为描摹琴声的各种变化,使抽象的琴声变成美妙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易于感受。是一首较早描写音乐的好诗。 |
浏览:175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