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學能文的唐初高僧慧淨(578-645),墟專做介紹。慧淨俗姓房氏,常山真定人,“家世儒宗”。他的伯(叔)父房徽遠為隨國子博士,“世傳儒學,至三《禮》、《春秋》三傳、《詩》、《書》、《周易》,……恒以教授為務(《隨書》卷75本傳)。慧淨受家庭薰陶,“年在弱歲,早習丘墳,便曉文頌”。十四歲出家學佛,後著《俱舍論疏》等經論著作百餘卷,又纂《師英華》十卷。以其儒釋兼通,得充波頗譯場“筆受”,波頗譽之為“東方菩薩”。唐初王宮大臣競習佛意,慧淨多次為之講論。武德初年,太子建成、秦王世民、巢王元吉等三王府,“官僚上下,咸集延興(寺),京城大德競陳言論”,清禪法師立“破空義”,慧淨論難,勇“挫其銳”。貞觀十年(636),慧淨紀國寺開講《大莊嚴論》,“王公宰輔、才辯有聲者,莫不畢集”。慧淨講論,擅長“援儒解佛”便予儒臣領會,所以大受歡迎,“梁國公房玄齡求為法友,義結俗兄,農夕參謁,躬盡謙敬”,“大法廣弘,充溢天壤,頗亦淨之功”(《續高僧傳》卷三“慧淨傳”)。為在宮廷儒臣中弘傳佛典,慧淨做出巨大貢獻。
慧淨的《報辛中舍(□)析疑論》是“援老莊以解佛”的名篇。太子中舍人辛□,“學該文史,傲誕自矜。題章著翰,莫敢當擬;預有殺青,□必裂之於地,謂‘僧中之無人也’”。慧淨“憤斯輕侮”,乃著《析疑論》報之。慧淨次文舉辛□“來論”四則,均援老莊以解其疑。前面說到隋唐道安視老莊“同屬儒宗”,其所謂“儒宗”是個寬泛的概念,系泛指中華文化思想體系,包括諸子百家在內,以便和外域文化相區別。慧淨“援老莊以解佛”可視作“和合儒釋”的努力,道理也在這裡。略舉其“來論”兩則,已見其“和合”之功。 |
原文 发表于華梵大學 第六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浏览:127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