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鴻堯
【走進詩歌世界】 大詩人杜甫說自己「七歲作大字」,可見他從小就喜歡書法。他喜歡鵝,讀過「舟前小鵝兒」的人,都會覺得他真的是愛鵝成癡了。 一個既愛鵝又愛書法的詩人,如果詩中不寫到另一個愛鵝的王羲之,那才怪呢! 房琯和杜甫是好朋友。公元七五七年,房琯被肅宗皇帝從宰相的位子罷免時,當時擔任左拾遺的杜甫曾冒著生命的危險,上書救他,結果沒幫上忙,又觸怒了皇帝,自己也被放逐,後來甚至丟了官。 公元七六○年房琯當了漢州刺史。據說,詩中所說的房相西池,就是房琯在那時候挖出來的,所以又稱房公池,或房公湖。公元七六三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城擔任刑部尚書,杜甫聽到消息,就趕到漢州,可惜房琯已經離開了。這首詩和另一首「舟前小鵝兒」,就是這段時期遊房公池寫的。由於房琯曾當過宰相,他是詩人心目中永遠的宰相,所以,還是以「房相」來稱他所鑿的池。而生長在房相西池的鵝群,也就顯得特別美好了──宰相家養著美麗的白鵝,要是普通人,有機會欣賞已經很滿足了。但是杜甫不一樣,看了心裡喜歡,就要想法子去「得」到「房公」「池」子裡的「鵝」。好不容易得到了鵝,當然得意,但又怕房宰相反悔,因而自比王羲之,以幽默的語氣說,既然已經把鵝兒送給最偉大的書法家,那就請山陰道士(暗指房琯)大方點,別再後悔了。 送鵝的房宰相,接到這首詩時,說不定會笑說杜甫「得了便宜又賣乖」?──但在一千多年後,房公和他的鵝,竟因杜甫的詩而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
原文 发表于【走進詩歌世界】 浏览:1697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