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古功臣—杨虎城

西安事变——中国现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二)


  
  戏中有戏:救蒋、灭蒋与逼蒋
  
  由于西安事变,古城西安顿时成了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事变发生地西安首先沸腾了。市中心大街上,宣传车不停地报道着“兵谏”的消
  息,散发出成千上万份号令和传单。街头巷尾,手持传单的市民边走边喊:“蒋介石
  被捉住啦!”传单上,印着张学良、杨虎城等就“兵谏”致全国的通电。该电提出了
  “抗日救国八大主张”:(1)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2)停止一
  切内战。(3)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4)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5) 开放民众
  爱国运动。(6)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之一切政治自由。(7)确实遵行总理遗嘱。(8) 立即
  召开救国会议。电文结尾说:“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事变消息传到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就像炸开了锅。在宣布全城戒严的紧张空
  气里,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政治委员会连夜召开联席会议,做出了对张学良“褫
  职严办”的决定,声称“该员以身负剿匪重责之人,行同匪寇;以身为军人,竟冒犯
  长官,实属违法荡纪”。但在如何处理事变危机上,却形成了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首
  的“讨伐派”和以蒋氏夫人宋美龄为首的“调和派”。军权仅次于蒋介石的何应钦,
  主张大军讨伐,甚至不惜用飞机把西安炸平,明里是扫荡张、杨“叛逆”,暗中是想
  借此机会置蒋介石于死地,好自己取而代之。宋美龄深知一旦打起来,子弹、炸弹可
  没长眼睛,一切要以保全蒋介石性命为重,所以主张先派人到西安了解情况,设法营
  救蒋介石出来。
  于是,心怀“灭蒋”诡计的何应钦,同一心“救蒋”的宋美龄明争暗斗,展开了
  激烈的交锋。一个辱骂道:“你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国家的事,不许你管!”一个哭
  斥说:“你,你这样做,太辜负蒋先生了!”结果闹得鸡犬不宁。双方相持不下,一
  个仍利用手中权力积极部署讨伐,一个则联络家族和亲蒋势力积极开展营救。
  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上述争斗,既反映出个人或派系的利害冲突,也有着深刻
  的国际背景。
  何应钦的身后有日本帝国主义的鼓励和支持。日本一心想挑起和扩大中国的内战,
  好坐收渔翁之利,对亲日的何应钦欲讨伐主张联合抗日的张、杨拍手叫好,甚至发表
  声明:“南京政府如真能实行反共防共,日本军民不惜给予援助”,而“如果与张学
  良进行妥协,则日本政府不能继续取静观态度”。
  宋美龄的“救蒋”主张则得到了英、美帝国主义的赞许和帮助。英、美早已不满
  日本贪得无厌地侵占和危害它们在中国的利益,也看到了蒋介石一旦完蛋,南京政权
  就会被亲日派把持的危险,它们的在华利益更是难保。所以,竭力鼓吹和平解决西安
  事变,保持蒋介石的权力,为此甚至提出不妨同共产党采取某种形式的联合。后来充
  当宋美龄与西安方面联系调停的关键人物,就是名叫端纳的英国人。
  此刻,被扣在西安的蒋介石怎么样了呢?
  在新城大楼东头的内套间里,惊魂未定、又冷又恼的蒋介石直打哆嗦。
  杨虎城将军派了几位亲信副官,负责照管蒋介石。他们对眼前这位曾使许多人敬
  畏的大人物,如今那么一副狼狈样子,似乎动了恻隐之心,找了一套全新的衣服,递
  给蒋介石,说是“张副司令、杨主任送的,请委员长更衣吧”。
  “我不穿,我不穿他们送给我的衣服。”还在打哆嗦的蒋介石宁可活受罪也死要
  面子。
  到底是侍候大官的老手,这几个副官马上捉摸透了蒋介石的心理,立即把衣服拿
  了出去。不一会儿,又悄悄地送回来,对蒋说:“这是我们几个人拿钱给委员长买的,
  请穿上吧!”蒋介石听了顿时眉开眼笑,连声说:“啊,你们给我买的,我穿,我穿。”
  穿上新衣服的蒋介石,开始施展他特有的拉拢术。“我们现在是共患难的朋友。
  ”他轻轻拍着一位副官的肩膀,目光亲热地撒向眼前的诸位,装出一副诚恳的样子说:
  “你们叫什么名字,开个名单来,我是不会忘记你们对我的好处的。”这几位副官没
  有一个显出受宠若惊的样子。当然更没有把自己的名字告诉他。
  已经被捉好几个小时的蒋介石,一直见不到事变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心里不
  免七上八下。这时,张学良到了。
  “委员长受惊了!”张学良未及跨进门槛,声音先到了。蒋介石见身着上将军服
  的张学良给他敬了个礼,干脆摆起架子来了,不予搭理。待张学良走到跟前,又忍不
  住心中的积愤,大声斥责道:“我不是你的长官,你也不是我的部下,你不要叫我委
  员长。你要承认我是你的长官,我现在命令你马上把我送走,否则,任凭你把我杀了,
  我同你也没有旁的话讲。”好心好意来看望蒋介石的张学良,不料碰了一鼻子灰,生
  气地回敬了几句:“委员长不承认我是你的部下,我还可以用人民的资格同你讲话。”
  然而,蒋介石用手捂住耳朵,伏在桌子上装聋作哑。张学良只好悻悻地退出。当天又
  去看望两次,都无功而返。
  表面上很硬的蒋介石,其实骨子里仍在打怵。第二天,即12月13日上午,他偷偷
  用便条给妻儿写下了遗嘱。写给宋美龄的遗嘱是:
  美龄吾妻:“余决心殉国,经国、纬国吾子即汝子,望善视之。”
  蒋介石将它交给一位副官,让他发往南京,可是这位副官把它交给了张学良和杨
  虎城,没有发出去。
  晚11时左右,奉张学良、杨虎城之命,孙铭九等持枪来到蒋介石住处,替他搬家。
  因为新城大楼绥靖公署人员较复杂,昨晚有人匿名写信给该署参谋长,唆使其“救委
  座出险,以建立这一千载不朽的奇功”。为安全起见,张学良、杨虎城决定迁蒋至张
  公馆附近。
  在夜深人静之时,见到腰插左轮手枪的孙铭九等闯入卧室,说要“搬家”,蒋介
  石误以为是要拉他出去枪毙,面色煞白,忽地把被子蒙在头上,边颤抖边叫喊:“我
  不到旁的地方去,让我死在这里吧。”别人再怎么解释,也无法使他相信和平静下来。
  “真是一个顽固不化的胆小鬼。”孙铭九等又气又好笑,只好回去禀报。
  善于玩弄权术的蒋介石当然不甘心束手待毙,又心生一计。这两天一直不见杨虎
  城来照面,张学良却一天来几趟,他俩之间或许有矛盾可以利用,蒋介石这样想。他
  提出了单独会见杨虎城的要求。
  12月14日下午,与张学良商量好的杨虎城,身着将官服单独去见蒋介石。在东北
  军调陕西驻防时,曾密令张学良消灭杨虎城,又密令杨虎城监视张学良的蒋介石,这
  时又要演出一场制造矛盾,分而治之的好戏。
  “这次事变,你事先知道不知道?”蒋介石让肃立在旁的杨虎城坐下,客气地问
  道。他希望杨虎城说“不知道”,然后策动其跟他走。没想到杨虎城毫不隐讳地说:
  “知道。”“你们干这样违犯纪律的事,究竟为什么?”蒋介石又问。杨回答:“主
  要是为了停止内战和抗日的问题。”这样的回答让蒋介石一时钻不到什么空子,但蒋
  介石仍不死心,还问:“你们最初决定干这样的事,究竟是听了什么人的话?”“很
  简单,没有听任何人的话,只是张副司令和我两个人决定的。”杨虎城的回答又让蒋
  介石感到失望。渐渐地,温和的询问变成了气急败坏的责问:“那你们这样做就对吗?
  今后打算怎样收拾这个变局?”杨虎城仍是那么不卑不亢地回答:“至于今后的问题
  如何解决,还请委员长熟察舆情,有所决定。”“我要你马上设法把我送回南京去,
  这样变乱就不会扩大,我对你也会原谅的。”蒋介石怀抱最后一丝希望拉拢杨虎城,
  但回答他的是一个软钉子:“委员长的意见,我可以同张副司令和各将领去商量。”
  已是黄昏时分。一架飞机在西安上空绕城盘旋,给无计可施的蒋介石又带来了新
  的希望。
  5 时许,这架飞机在西郊机场降落。首先走出机舱的,是一位高鼻子蓝眼睛的外
  国人。他,就是曾任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顾问,后来又担任蒋介石的外籍顾问的英
  国人端纳。他此行是受宋美龄委托,带来了她亲笔书写的两封至关重要的信,一封是
  给张学良的,一封是给蒋介石的。给蒋介石的信又是嗔怪又是安慰,表示:“在可能
  和必要的时候,我愿意亲自去西安一趟。”接着,在信的末尾说:“最后告诉你一句
  话:南京的情形是戏中有戏。”
  “南京的情形是戏中有戏。”晚上,当蒋介石读着信看到这句话时,不知是因为
  伤心还是感悟,竟当着端纳和张学良的面痛哭流涕,抽噎了好一阵。
  “张将军对蒋先生并无恶意,只是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只要蒋先生答应这
  个要求,张、杨两将军还是竭诚拥护您做领袖。”端纳趁热打铁,劝说蒋介石转变态
  度。张学良也借机进言,再次请他搬到一个更为安全和舒适的地方去住。固执的蒋介
  石终于明白了“兵谏”的真实意图和让他“搬家”的良苦用心,便顺从地在张学良、
  端纳陪同下,搬到了金家巷张公馆附近的高桂滋公馆。
  但是,要蒋介石答应一致抗日又谈何容易。骑虎难下的张学良、杨虎城,都翘首
  企盼着中共方面派代表团来。
  
  柳暗花明:国共“第二次握手”联合抗日
  
  陕北革命根据地一派喜庆景象。
  人们燃放鞭炮,举行集会,敲锣打鼓,吹奏唢呐,欣喜若狂。不为别的,就为罪
  恶滔天的蒋介石被捉住了!
  蒋介石是欠了共产党和革命人民一大笔血债的。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一
  年之内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33万之多的是他;连续五次大“围剿”,使30万红
  军被迫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最后剩下不到 3万的也是他;对日寇侵占东三省下令“
  不抵抗”,使大批国土沦丧,并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还是他。在中共领
  导人中,有不少亲人是被蒋介石下令杀害的。真可谓“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即使
  千刀万剐,也难解心头之恨”。所以,当听到蒋介石被捉的消息,“打倒祸国殃民的
  蒋介石”、“血债要用血来还”等标语、口号,顿时出现在根据地的四面八方。有的
  地方还召开了军民大会,清算蒋介石的罪行。
  西安事变发生的当天,在瓦窑堡先后收到张学良、张虎城从西安发来的捉蒋密电,
  以及邀请中共中央派代表团赴西安解决事变的电报。毛泽东立即召集周恩来、朱德、
  博古(秦邦宪)洛甫(张闻天)、王稼祥、关向应、张国焘等商讨此事。大家在兴奋之余,
  很快冷静地分析事变,研究对策。周恩来提出力争和平解决,逼蒋抗日的意见,得到
  多数人的赞同。可是张国焘极力反对。这个在红军长征途中,妄图倚仗其率领的实力
  较强的红四方面军,以武力消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红军,阴谋篡党夺权的野心家,
  受到处分后一直在寻找机会显示其最“革命”,所以坚持主张“杀掉蒋介石,打出潼
  关去”,甚至会后深更半夜去敲毛泽东的门。主持会议的毛泽东,当然还记得爱妻杨
  开慧被杀害,儿子下落不明的家仇,从个人感情来说,真想把蒋介石碎尸万段,可是,
  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他又可以抛开一切个人恩怨。毛泽东指出,西安事变既出乎我
  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说明蒋介石一意孤行打内战不得人心;西安事变是国民
  党中的实力派之一部,不满意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要求立刻停止“剿共”,停止一
  切内战,一致抗日,并接受了共产党抗日主张的结果。毛泽东分析了事变发展的两种
  可能,一种是使内战爆发,一种是使停止内战反而得到早日的实现。“恩来说得对,
  只有和平解决,逼蒋抗日,才能促使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毛泽东接着针对有的同志
  提出的“要是蒋介石不接受抗日主张怎么办”的疑虑,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陕北
  的毛驴很多,驮了许多东西就不愿意上山。但是陕北老乡让毛驴上山很有办法:一拉,
  二推,三打。我们就采取对付毛驴的办法来促使蒋介石抗战。当然罗,要拉得很紧,
  推得有力,打得得当,驴子就被赶上山了。驴子也会踢人的,我们还要提防它,这就
  是既联合又斗争。”
  两天后,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肩负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一光荣而艰
  巨的使命,离开瓦窑堡,日夜兼程赶赴延安,将在那里搭乘张学良派来的专机。临行
  前,天空下起鹅毛大雪,毛泽东等冒雪为他们送行,直到代表团成员的背影一一消失
  在漫天飞雪之中。
 浏览:197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1/6/28 22:02:1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张学良杨虎城是西安事变主角(收藏于2003/3/24 10:26:16
刘世如他是懦夫还是大丈夫(收藏于2003/3/24 10:06:50
秦子杨虎城曾想把17路军改编成红军(收藏于2003/2/27 15:12:19
秦鸿勋拜谒杨虎城(收藏于2001/12/6 16:02:59
西安事变——中国现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三)(收藏于2001/6/28 22:03:13
西安事变——中国现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二)(收藏于2001/6/28 22:02:15
西安事变——中国现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一)(收藏于2001/6/28 21:56:14
龚屏杨虎城被囚南昌前后(收藏于2001/2/13 21:58:01
杨虎城(收藏于2001/2/8 19:08:08
毛泽东给杨虎城的信(收藏于2001/2/8 19:06:50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刘世如他是懦夫还是大丈夫(访问2286次)
西安事变——中国现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一)(访问2100次)
米鹤都张、杨的命运为何不同(访问2064次)
西安事变——中国现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二)(访问1972次)
西安事变——中国现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三)(访问1880次)
秦子杨虎城曾想把17路军改编成红军(访问1579次)
龚屏杨虎城被囚南昌前后(访问1529次)
张学良杨虎城是西安事变主角(访问1420次)
杨虎城(访问1258次)
毛泽东给杨虎城的信(访问1177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