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网同名馆__海子纪念馆
网同名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听俊秀谈海子

陈夏红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听俊秀谈海子
  
  
  记者陈夏红
  
  对于做这个纪念海子逝世14周年专版我可谓诚惶诚恐,生怕出了什么差错以致成为对一代诗魂海子的亵渎。因此,从开始约稿我就把主体的作者定位于海子在世时的朋友、同事、学生:阿计、赵中鹏、毛磊、侯召迅等当年刀笔锋利而今供职于各大媒体的法大人以及我校的张守东、舒国滢、刘广安、李曙光等曾经和海子差不多一起走上讲台的老师。不是每一个人都应约写稿,但他们差不多都不约而同地提到王俊秀——86级校友,当年政法诗坛不可或缺的校园诗人。
  
  老学长大名早就听说,只是苦于无缘拜会。海子忌日的到来尽管是我们每个相信诗歌的人心头隐隐的痛,也成为我们走在一起坐而论道的理由……
  
  
  
   曾经诗歌的年代里
  
  如果说对于王俊秀来说人如其名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老学长略微发福,使得不高的身材显得挺壮实,他的头发张牙舞爪地向前突着,爽朗的笑声里无不透露出走过曾经诗歌的年代后残存的激情和大气,也有点经历浮生坎坷后的沧桑。
  
  “要说海子的话不能不提受他帮助良多的《星尘》诗刊,”俊秀学长的直截了当让我有点措手不及。《星尘》诗刊是整个八十年代政法诗坛的代表性刊物,在她的旗下聚集了像82级的王彦、83级的张国森;84级的李青松;85级的陈正宾、周少君;85级的王艳侠、86级的王欣等一大批颇有实力的校园诗人,在《中国作家》、《诗刊》等杂志发表不少作品。以此为代表的政法诗坛,在当时完全以其大气、富阳刚之美、重价值评判的特点与北大诗界分庭抗礼。而在当时,海子正是《星尘》诗刊的顾问,在他和吴霖等人的帮助下,与北京诗歌界的黑大春、顾城、北岛等有不少接触。后来海子调离校刊,来到昌平,慢慢淡出了《星尘》。
  
  老学长无不动情地说,整个八十年代就是一个诗歌的时代,文化整体上正处于复苏阶段,诗歌的水准以及诗界的风气都非后世可比拟。
  
  
  
  初识海子
  
  王俊秀1986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只听说过有海子这么一个诗人非常厉害,是本校的一个老师。由于一直担心自己的水平无法达到和海子老师对话的水平,一直没有较为深入的接触。
  
  老学长第一次见到海子是1987年底在清华大学的一次首都高校诗歌朗诵比赛上。在那次朗诵比赛中海子、骆一禾、阿吾等都是评委,而王俊秀当时是政法大学的代表。王俊秀当时透露出这样一个细节,足以看出当时海子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他当时刚到清华大学,就有不少外校学生向他打听海子是不是也来了。因为王俊秀当时尚不认识海子,当他实言相告不清楚时那些学生无不慨叹:“要是海子不来那可太遗憾了。”
  
  王俊秀还向记者谈起了朗诵比赛中这样一个插曲:当时一个好象是北京工业大学的女生上台朗诵一首关于长城的诗,其中有这么一句:“长城呵,你是禁锢人的绳索”。这种风格正是当时文化界流行的极力批判传统,扼杀民族精神,鼓吹虚无主义的简单化思维在诗歌领域的反应。老学长说,当时评委席上很多人听到这儿时忍不住苦笑不已,有一个小个儿、穿着牛仔裤的落腮胡子青年不停地跺脚、敲桌子……此人正是海子。
  
  后经骆一禾介绍,在朗诵比赛快结束时与海子认识了,听他简单地聊了聊前不久四川、西藏旅行见闻。当时王俊秀说了几个官方媒体上大红大紫的四川诗人,而海子却煞有介事地告诉他:“那些都不行,我要讲‘黑道’上的事”,提及宋氏兄弟、石光华、万夏、廖亦武等先锋诗人。当时海子还向老学长简单地谈了一下他想邀请他所在的幸存者俱乐部,在学校主教学楼前的广场上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的想法。
  
  
  
   海子诗印象
  
  毕竟是曾经的校园诗人,王俊秀谈起海子的诗颇显得行家里手,对其中的许多经典句子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倒背如流。他指出,由于当时出版环境的落后,海子的诗歌当时并没有看过几首,许多都是在海子逝世后才看到的。当时据说海子的诗稿总是被卷起来用橡皮筋捆起来,然后搁在一个海子从家里带来的木箱子里。
  
  老学长至今仍清楚的记得海子逝世后纪念会上骆一禾对海子诗作精到的介绍,甚至还能偶尔复述其中的句子。他指出,海子诗作以浪漫主义为其源头,语言简朴天成,以其早慧的天才思维以及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诗人。王俊秀回忆起这样一个细节:在清华大学那次比赛中,北大的西塞朗诵了一首《走西口》:“她的名字叫马兰/ 你走过西口,口外开满你的名字……”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其模仿海子抒情短诗的痕迹。当时他问海子这首诗如何,海子苦笑着回答到“还可以,还可以”。
  
  海子的抒情短诗在诗歌界是无可置疑的,但对其太阳系列长诗的评价并不是异口同声。俊秀谈到,在世界上著名的抒情诗人如雪莱、韩波等都是短命的天才;而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写就的长诗却是海子诗歌理想的重要参照,因此海子选择长诗可以说是以其天才的诗才进行的一项不可完成的工作,颇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
  
  老学长谦虚地说真正理解海子的人只有骆一禾。
  
  
  
   海子对法大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政法大学许多人并不了解海子的价值,”老学长在回答“海子对今天的法大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纪念海子”时显得忧心忡忡。
  
  据燎原在《扑向太阳之豹——海子诗评传》中介绍,在海子逝世以后,学校得出了海子死于“精神分裂症”的结论,而海子的好友骆一禾当场就表示了对此结论的反对。王俊秀也谈到,在海子死后,一段时间内海子甚至成为了个别老师口中的反面教材:什么“海子得不到爱情,所以自杀了”;什么“海子是死于练气功”等等不一而足。
  
  所幸海子在法大并不总是孤独的。老学长向记者谈起一个和刘广安老师有关的故事:当时曾和海子在北大同宿舍四年并一同在法大教书的刘广安早先也写诗,后来有一次偶然读到了海子诗作,我们的刘老师不由惊呆了,惊叹“原来中国还有这么优秀的诗人”,之余一下子发誓再也不写诗了。事实是否真是这样尚且不论,我们作为法大后来人应当向刘广安有如此眼力表示钦佩。
  
  在今天看来,政法诗坛已经不可能与八十年代同日而语。也许正是缘于此,在北大未名湖畔每年海子忌日时开始的轰轰烈烈的未名诗歌节的映衬下,法大对海子的纪念显示出来的已不仅仅是小气——善良但是健忘的法大人们已没有几个能记得海子对我们的意义,年复一年在阶梯教室里朗诵“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人是越来越少……
  
  王俊秀引用了海子生前好友、同住昌平的苇岸在《怀念海子》中写的:“海子,一个祖国难得的‘点石成金’的诗人,……这里,我想再提两位早逝的俄罗斯诗人。一位是谢苗·雅可夫列维奇·纳德松,一个终年与海子相同的诗人,他死后,俄罗斯为他制作了金属棺材,举行了隆重葬礼,随后出版了他的诗歌全集。另一位是我们熟知的谢尔盖·叶赛宁,在他的故乡梁赞,每逢9月21日(叶赛宁的诞辰日),都要举行俄罗斯文学日;他出生的康斯坦丁诺沃村,也以叶赛宁的名字命名,并与周围地区一起,被宣布为国家保护区。……我幻想,期盼,并满怀信心地相信:终有一天,海子会从他的祖国那里,得到像俄罗斯给予她的叶赛宁那样的荣誉”。
  
  “也许有一天,海子也会从法大,得到俄罗斯给予她的叶赛宁那样的荣誉”。王俊秀深情地谈到。记者有理由相信,如果这一天到来,那么我们后来人在法大校园里就可以永远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
  
  但是,“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有一天”到底有多远呢?
  
  
 浏览:319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3/23 3:27:2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黑骏马八十年代的北大诗歌,我们生命之中的青春小站(收藏于2005/4/5 20:55:33
余徐刚海子的村庄 /采访实录(收藏于2004/3/24 14:30:57
刘侠风昌平孤独的回音(收藏于2004/3/24 14:23:55
崔卫平海子神话(收藏于2004/3/24 14:06:07
□ 陈嘉映海子的诗歌帝国(收藏于2004/3/24 14:04:02
原子钟海子去世15周年 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海子传》(收藏于2004/3/24 14:03:05
大浪陶沙有关我同事海子的回忆(收藏于2004/3/24 14:02:09
夏岛被遗忘了的海子(收藏于2004/3/23 17:36:10
苇岸诗人是世界之光[关于海子的日记](收藏于2004/3/23 17:35:48
慕容雪村想起海子(收藏于2004/3/23 3:27:56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苇岸诗人是世界之光[关于海子的日记](访问3651次)
陈夏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听俊秀谈海子(访问3195次)
黑骏马八十年代的北大诗歌,我们生命之中的青春小站(访问2886次)
海子海子的诗歌选(访问2683次)
骆一禾海子生涯:1964-1989(访问2523次)
慕容雪村想起海子(访问2433次)
昝爱宗八十九年后的第十五个年头,海子的第四十个春天(访问2426次)
余徐刚海子的村庄 /采访实录(访问2343次)
大浪陶沙有关我同事海子的回忆(访问2315次)
夏岛被遗忘了的海子(访问2229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2/27 21:56:10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2/8 22:33:43
海宁纪念海子(评论于2007/7/17 10:13:50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网同名馆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