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所以被称为"赤子",那是因为在具体的人世间生活中,海子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人。他15岁从怀宁县高河中学考入北大,一时被师友们誉为“天才”少年。毕业后分配在中国政法大学,先在校刊工作,后调到哲学教研室教书。学生知道他是个诗人,在课堂上要求他朗诵自己的诗歌,他由此经常在下课前十分钟朗诵自己的诗作,就这样,他的诗作不胫而走,被人传抄,流传开来。海子的家境非常贫寒,他微薄的工资要补贴家里开支,这使他的生活经常捉襟见肘。在昌平,有一次他走进一家小饭馆对老板说:“我给你们朗诵一首诗,你能给我酒喝吗?”酒馆老板善意地回答:“我可以给你酒喝,但请你不要读诗。”沉浸在创作激情中的海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忘记了物质生活的困乏和种种不幸,达到了许多美学家羡慕的“至福”状态。 海子的诗作中,不乏以青海和西藏为题材。也许是因为高原纯净的天空和壮丽的雪山才能展现他内心澎湃的诗情。“我看见你从太阳中飞来/蓝色的公主 青海湖”。在青海湖边,海子觉得自己成了一朵无名的野花,湖水澄净没有一点杂质,就像他孤独美好而无望的爱情。在西藏,海子震惊于喜玛拉雅山的宏伟壮丽,“高原悬在天空/天空向我滚来/我丢失了一切/面前只有大海……”在这儿,海子痛感命运的无常和个人的渺小,西藏对于海子,是精神上的第二故乡,他诗歌理想中的宏大、壮丽、纯粹、严酷,是这里的人民生存的基石。然而作为需要爱,需要理解的海子,在这儿却没能得到他自己的生活。“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和所有平常的人一样,海子渴望爱情。从西藏回到内地,海子希望重新开始一种平静的生活。“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然而平常人的幸福生活,对于海子却是遥不可及。密茨凯维支在评价拜伦时曾说:“他是第一个向我们表明,人不仅要写,还要象自己写的那样去生活。”海子正是这样的人。海子在昌平的房间里,除了一张床和几张桌子,只有满满的几书架的书。海子是生活在诗中的,他不看电视,不听收音机,不会骑自行车,他的爱情生活屡屡受挫,使他的内心世界经常处于忧郁和痛苦之中。“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海子先后爱过四个女孩,最后都离他而去,以至使他认为这是命运女神对他的惩罚。诗人西川在纪念文章中说:“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海子没能够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个渴望飞翔的人注定要死于大地,死于太阳并进入太阳。” 作为一个凡人,海于是不幸的。然而作为一个诗人,海子是幸福的。海子在临终前留下的诗作《春天,十个海子》中,预言洋溢的诗情在他身后的复活,造化的诗琴以他为琴弦,奏出一首首动人的诗篇,长留在山峦、河流和相爱的人们当中。海子的诗歌成就得到广泛的承认,许多诗歌爱好者不远千里到海子的故乡高河来祭奠海子,北京的学生在广场集体朗诵海子的诗,这是一个诗人所能得到的最高的荣誉。在各种现代诗选集中,海子都占有重要位置。 海子的心灵在尘世间映照了一种"天性"的原初性,我们称为"赤子"之心 . |
浏览:212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